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e of nitrogen to promote growth of poplar seedlings and enhance photosynthesis under NaCl stress
1
作者 He Wang Huihui Zhang +6 位作者 Yushu Liu Jinghong Long Liang Meng Nan Xu Jinbo Li Haixiu Zhong Yining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209-1219,共11页
The solution cultur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nitrogen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poplar seedlings under 100 mmol L-1 NaCl stress. I Increase in nitrogen reduced stomatal limitation ... The solution cultur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nitrogen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poplar seedlings under 100 mmol L-1 NaCl stress. I Increase in nitrogen reduced stomatal limitation of leaves under NaCl stress, improved utilization of CO2 by mesophyll cells, enhanced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capacity,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saline damage of NaCl, and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 aboveground and root biomass. I Increased nitrogen enhanced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ΦPSⅡ) and electron transport rates, relieved the reduction of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under NaCl, and reduced the degree of photoinhibition caused by NaCl stress. Increased nitrogen applications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dissipating in the form of ineffective heat energy and hence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light energy absorbed by leaves was allocated to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Under treatment with increased nitro-ge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eat dissipation and the xanthophyll cycle in the leaves effectively protected pho-tosynthetic PSⅡ and enhanced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of leaves under NaCl stress. The increased nitrogen promoted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supply and transport ability under NaCl stress evident in enhanced functioning of the oxygen-evolving complex on the electron donor side of PS Ⅱ. It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the receptor pool to accept electrons on the PSII electron acceptor side and improved the sta-bility of thylakoid membranes under NaCl stress. Therefore,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s under NaCl stress can promote poplar growth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nitrogen NACL stres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岩液氮冷却后巴西劈裂破坏及声发射演化特征
2
作者 薛熠 张家辉 +5 位作者 刘嘉 时旭阳 蔡承政 张志镇 高峰 张云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采用压裂技术提升煤层气储层渗透性是强化煤层气开发的重要途径。对于深部高温煤层气储层,液氮压裂技术通过在煤层中注入低温液氮形成显著热应力,基于冷冲击作用可实现对煤层气储层的致裂增渗。为研究液氮作用对高温煤岩的力学特性及损... 采用压裂技术提升煤层气储层渗透性是强化煤层气开发的重要途径。对于深部高温煤层气储层,液氮压裂技术通过在煤层中注入低温液氮形成显著热应力,基于冷冲击作用可实现对煤层气储层的致裂增渗。为研究液氮作用对高温煤岩的力学特性及损伤破裂特征的影响机制,对加热至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煤样进行液氮冷却处理,通过波速测试和巴西劈裂测试,研究液氮对高温煤样波速、强度、声发射和裂纹演化等特征及破裂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温煤样在液氮冷却作用后,力学性能出现了显著劣化,P波波速降低,超声频率分化严重,主频由51.10 kHz降至40.88 kHz。煤样逐渐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巴西劈裂模量和脆性指数降幅最高分别为67%和75%。在巴西劈裂荷载下,煤样内部声发射信号均表现为低RA值、高AF值;煤样内部破坏形式主要为拉伸破坏,其次为剪切破坏。随着煤样初始温度的增加,煤样断裂面上形成多个起伏区域,3维形貌扫描的最大波峰与最大波谷高度差最高可达37.60 mm。液氮冷却诱导的微裂隙交叉扩展形成复杂的裂纹网络,进而导致局部失效区域的形成和煤样断裂面复杂化。表观裂纹分形维数在初始加热温度为100℃时达到最大值,由初始20℃时的0.50增加到1.83。研究结果可为深部高温煤层液氮压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煤岩 热应力 巴西劈裂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寸玉洁 郑大圣 王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以抗旱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式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灌水W1,干旱胁迫W0)和不同氮素水平(N0:0 g·株^(-1),N1:7.2 g·株^(-1))对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以抗旱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式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灌水W1,干旱胁迫W0)和不同氮素水平(N0:0 g·株^(-1),N1:7.2 g·株^(-1))对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及地上部生长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干旱胁迫抑制气生根和浅层节根的发生与生长,导致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较正常灌溉处理分别下降1.30%~38.73%、4.95%~42.42%和17.69%~51.58%;氮素的施用促进气生根及浅层节根的生长,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开花期干旱导致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降低5.56%~18.46%,施用氮肥后干旱处理下玉米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和根系活力分别提升7.54%~11.65%和40.79%~44.84%。玉米地上部生长对干旱和氮素的响应规律与根系表现基本一致,干旱胁迫导致叶片SPAD、叶面积、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而施用氮肥后叶片SPAD、叶面积、植株生物量分别提升28.57%~31.25%、14.60%~35.76%、14.72%~42.63%;施氮处理的耐旱指数较不施氮处理提升1.59倍~3.52倍。开花期干旱导致收获期玉米穗粒数降低12.97%~30.69%,氮素亏缺主要影响百粒重(降幅7.48%~38.94%),施用氮肥促进开花期受旱玉米籽粒产量提升19.82%~166.47%。‘先玉335’对干旱胁迫及氮素调节的响应较‘郑单9585’更为敏感。综上,适量施用氮肥促进了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的生长及生理活性提高,有利于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的物质生产和籽粒产量建成,从而有效提升玉米抗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干旱胁迫 玉米 根系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作用前后煤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4
作者 任少魁 《煤》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研究针对阳泉五矿15号煤层无烟煤,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煤样在应力作用前后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探究了煤在应力作用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力作用后煤样的分形维数表面的不规则程度D_(1)降低了1.9%,使孔隙表面更加光滑,... 本研究针对阳泉五矿15号煤层无烟煤,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煤样在应力作用前后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探究了煤在应力作用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力作用后煤样的分形维数表面的不规则程度D_(1)降低了1.9%,使孔隙表面更加光滑,而煤基质中的毛细凝聚和渗流状态D_(2)增加了1.2%,使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增强,不利于瓦斯的吸附和扩散;应力对不同孔径段的孔比表面积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100~400 nm中孔比表面积的影响最大,增加了约2.5倍,而对小孔和微孔的影响较小,总比表面积降低了约5%;应力作用导致煤样总孔容减小,开放孔数量减少,半封闭孔数量增加,孔隙连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压汞 低温液氮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及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孙阿君 丁炜东 +2 位作者 曹丽萍 曹哲明 邴旭文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胃蛋白酶(pepsin)、胃淀粉酶(AMS)、胃脂肪酶(LPS)的活性和IL-1β、IL-8、TNF-α、HSP90α等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提高,肝脏抗氧化相关酶中的SOD、CAT、GSH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PO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1β、HSP90α基因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NF-α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8表达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胃消化酶中的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MS和LPS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氨氮胁迫条件下,鱼体通过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和应激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来应对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诱导升高胃消化酶活性为机体提供能量,而高浓度氨氮胁迫则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和HSP90α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翘嘴鳜 抗氧化酶 消化酶 炎症相关基因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R调控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伍国强 于祖隆 魏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18,共16页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系的有益微生物,利用其生物学功能制成的生物菌剂具有低成本、高效和环保等优点,不仅可促进植物生长与作物产量,还能提高植物对非...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系的有益微生物,利用其生物学功能制成的生物菌剂具有低成本、高效和环保等优点,不仅可促进植物生长与作物产量,还能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对PGPR定义和种类、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植物响应盐碱、干旱、高低温及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加以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PGPR介导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与生物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固氮菌 溶磷菌 植物激素 非生物胁迫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期不同基因型谷子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7
作者 周俊江 梁颖颖 +2 位作者 周佳敏 张富厚 孟超敏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耐低氮谷子生理机制,挖掘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6个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施氮(120 mg/kg, NN)和不施氮(N0)两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6个谷子品种叶片光合性能、各营养器官氮含量、氮素分配比例和... 为研究耐低氮谷子生理机制,挖掘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6个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施氮(120 mg/kg, NN)和不施氮(N0)两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6个谷子品种叶片光合性能、各营养器官氮含量、氮素分配比例和籽粒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的生物量、千粒重、籽粒氮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及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分配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N0处理下,同其他基因型谷子品种相比,济谷17千粒重增加11.1%~21.6%,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及粗纤维、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3.5%~9.5%、9.7%~18.2%、0.3%~45.5%;NN处理与N0处理相比,各基因型谷子品种植株氮含量及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8.8%~20.7%、2.3%~22.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济谷17和豫谷18均表现较优,长农35则对低氮环境比较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耐低氮谷子品种选育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低氮胁迫 生物量 氮素分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外源褪黑素对镉胁迫烟草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8
作者 江静兰 贾宏昉 +4 位作者 郑聪 韩丹 黄五星 吴芳 邵惠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为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烟草幼苗镉(Cd)积累及抗胁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NaNO3水平(0.1、5 mmol/L和10 mmol/L)下叶面喷施MT(100μmol/L)对Cd胁迫(20μmol/L)下烟草幼苗生物量、生理特性、Cd积... 为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叶面喷施褪黑素(MT)对烟草幼苗镉(Cd)积累及抗胁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NaNO3水平(0.1、5 mmol/L和10 mmol/L)下叶面喷施MT(100μmol/L)对Cd胁迫(20μmol/L)下烟草幼苗生物量、生理特性、Cd积累转运的影响,并检测分析Cd转运相关基因(NtIRT1、NtNRAMP1、NtNRAMP3、NtHMA2、NtHMA3)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下喷施MT对Cd胁迫的缓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供氮(5 mmol/L)水平相比,高氮处理(10 mmol/L)可促进烟苗生长,高氮下喷施MT能有效增加烟草幼苗生物量,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低氮处理(0.1 mmol/L)下喷施MT可显著降低SOD、POD、APX活性和AsA、GSH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高氮水平下烟苗的Cd吸收能力最强,外施MT可降低烟苗根部NtIRT1、NtNRAMP1、NtHMA2、NtHMA3的表达量且NtNRAMP1、NtHMA2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抑制Cd的吸收;低氮水平下Cd吸收能力最弱,外施MT后烟苗Cd毒害缓解能力较弱,上调NtIRT1、NtNRAMP1、NtHMA3的表达量,且NtNRAMP1、NtHMA3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提高Cd的转运能力。综上,硝态氮在促进外源MT缓解Cd胁迫下烟苗生长发育及镉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氮用量的增加,外施MT可显著改变烟草的生理特性,减少其对Cd的吸收与积累,提高烟苗对Cd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幼苗 褪黑素 镉积累 硝态氮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笛鲷幼鱼环境耐受能力研究
9
作者 余志德 黄小林 +5 位作者 庄杰贵 陈怡飚 李涛 杨育凯 黄忠 舒琥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54-361,共8页
为研究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对水温、盐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选取平均体质量(9.7±1.5)g、体长(7.3±0.3)cm的紫红笛鲷幼鱼,采用渐变式方法探索紫红笛鲷对温度、盐度及低溶解氧的耐... 为研究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对水温、盐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选取平均体质量(9.7±1.5)g、体长(7.3±0.3)cm的紫红笛鲷幼鱼,采用渐变式方法探索紫红笛鲷对温度、盐度及低溶解氧的耐受能力,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以探究紫红笛鲷对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半致死浓度。结果显示,紫红笛鲷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6.0~35.0℃,临界下限水温为13.5℃、临界上限水温为40.6℃;当盐度在12.00~67.68时,紫红笛鲷活动正常,其极限耐受盐度为73.13±0.18;紫红笛鲷幼鱼的窒息临界点为(1.88±0.08)mg/L,DO_(50)为(0.60±0.03)mg/L,DO 100为(0.34±0.03)mg/L;在氨氮胁迫和亚硝酸盐胁迫下,紫红笛鲷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0.30、126.62、95.05、64.90 mg/L和289.92、214.22、132.02、77.78 mg/L,氨氮安全浓度为6.49 mg/L,亚硝酸盐安全浓度为7.7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笛鲷 环境耐受 氨氮胁迫 亚硝酸盐胁迫 温度 溶解氧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醇(COR)介导的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
10
作者 郭红会 王勋伟 +6 位作者 葛恒 王羽慧 李怡雯 李欣月 邹桂伟 梁宏伟 李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R通常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为了阐明COR在氨氮抑制鱼类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本实验设置对照、氨氮暴露、COR注射、米非司酮(RU486)注射以及RU486注射+氨氮暴露5个处理组,处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2.63±0.33)g]48 h。结果显示,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对团头鲂作用效果类似,均导致团头鲂血清COR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和注射COR均能导致团头鲂应激反应。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均显著抑制了团头鲂血清溶菌酶和补体C3水平以及头肾免疫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tlr1、tlr2、tlr3、tlr4、tlr5、myd88、traf6、nf-κb1和nf-κb2)表达水平。此外,RU486可以有效地阻断氨氮对免疫指标的抑制作用,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可通过COR/TLR/MyD88信号通路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综上所述,COR介导了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为开发降应激措施来管理与预防氨氮胁迫以及培育抗氨氮鱼类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皮质醇 免疫功能 应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亏缺对春小麦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
11
作者 曹润宁 王浩莎 黄兴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2,52,共9页
于2022和2023年在甘肃武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春小麦叶面积、叶水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选定“永良4号”(YL4)和“陇春41号”(LC41)2个品种的春小麦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设置4个处理,包括2个... 于2022和2023年在甘肃武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春小麦叶面积、叶水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选定“永良4号”(YL4)和“陇春41号”(LC41)2个品种的春小麦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设置4个处理,包括2个水分处理即充分灌溉W1(预测作物需水量)和调亏灌溉W2(在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灌溉预测作物需水量的65%,其余生育期灌溉量为预测作物需水量的100%),2个氮肥处理即N1(当地传统施氮量,220 kg/hm^(2))和N2(减量施氮,110 kg/hm^(2))。分析了小麦旗叶面积(LA)、叶水势(Ψ_(pd))、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气体交换参数(P_(n)、G_(s))、产量在不同水氮处理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C41的叶面积、叶水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产量均高于YL4,水分和氮素胁迫可以降低小麦的叶面积、叶水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产量;叶面积和叶水势通过调节作物光合性能影响作物产量,叶面积、叶水势和光合性能的单个性状的组合效应解释了小麦83%的产量变化,水氮胁迫通过植株水力特性降低Gs从而影响产量,较高的Ψ_(pd)和Gs是保证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在高氮条件下进行一定的水分亏缺减产较少,因此减少非关键生长阶段的灌水量可以维持一定的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氮胁迫 水力特性 光合特性 生理机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及盐碱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
12
作者 刘利 李惠 +11 位作者 韩燕 杨国伟 孙庆华 朱自果 韩真 陈广霞 马玉姣 吴玉森 刘锴 王超萍 李秀杰 李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4-2117,共14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方法】沙培试验以‘5BB’葡萄砧木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营养液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盐、碱),盐胁迫(0.20 mol/L NaCl溶液)和盐碱复合胁... 【目的】探究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方法】沙培试验以‘5BB’葡萄砧木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营养液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盐、碱),盐胁迫(0.20 mol/L NaCl溶液)和盐碱复合胁迫(0.10 mol/L NaCl溶液+0.10 mol/L NaHCO_(3)溶液)。幼苗处理14天时,取样测定干鲜重、根系形态、SPAD值、钠钾离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含量,分析^(15)N利用率和氮吸收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相比,盐碱复合胁迫显著降低了葡萄砧木幼苗总鲜重和SPAD值。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叶片中N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50、2.50倍,根系中分别是对照的1.68、1.79倍,且根中Na+含量高于叶片中Na+含量。盐碱复合胁迫处理葡萄叶片的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又显著高于盐胁迫处理,对照根中K^(+)含量显著高于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处理降低了叶片和根部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下叶片和根部NO_(3)^(−)含量、根部NH_(4)^(+)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及盐碱复合胁迫叶片NH_(4)^(+)含量、根系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下调了叶片和根系中9个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其中,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处理叶片VvNI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降低了68.61%、92.55%,VvNI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66.26%、81.61%,盐碱复合胁迫处理的降幅大于盐胁迫;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下葡萄叶片的VvNRT1.1、VvNRT1.2、VvNRT2.1和VvNRT2.2表达量显著下降,且盐胁迫和盐碱胁迫间4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盐碱复合胁迫下的葡萄根系VvNRT1.1和VvNRT1.2表达水平以及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下根系VvNRT2.1和VvNRT2.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K^(15)NO_(3)同位素标记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葡萄砧木幼苗^(15)N利用率分别较CK显著降低了63.83%、75.95%。【结论】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降低叶片和根系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下调氮吸收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减少叶片和根系中NO_(3)^(−)、NH_(4)^(+)及总氮的含量,影响葡萄砧木幼苗的^(15)N利用率和葡萄的生长发育。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幼苗氮素代谢的不利影响,以及对葡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甚于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砧木幼苗 盐碱胁迫 氮代谢关键酶 ^(15)N利用率 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CLC-e-3AL基因功能分析及互作蛋白鉴定
13
作者 宋腾钊 毛培钧 +7 位作者 杨瑞鹏 李冰冰 刘腾飞 谢玉民 李妍珂 袁梦营 程西永 许海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7,共13页
【目的】分析小麦氯离子通道TaCLC-e-3AL基因功能并鉴定其互作蛋白,以解析TaCLC-e-3AL参与小麦响应低氮胁迫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拟南芥AtCLC-e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序列,通过BlastP对小麦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TaCLC-e-3AL(TraesCS3A... 【目的】分析小麦氯离子通道TaCLC-e-3AL基因功能并鉴定其互作蛋白,以解析TaCLC-e-3AL参与小麦响应低氮胁迫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拟南芥AtCLC-e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序列,通过BlastP对小麦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TaCLC-e-3AL(TraesCS3A02G253600)、TaCLC-e-3B(TraesCS3B02G285500)和TaCLC-e-3DL(TraesCS3D02G254500)3个基因,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将TaCLC-e-3AL-p1300-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至小麦原生质体中,分析TaCLC-e-3AL的亚细胞定位特征;采用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异源功能验证,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TaCLC-e-3AL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CLC-e-3AL编码的蛋白含有11个跨膜结构域,与乌拉尔图小麦TuCLC-e同源性最高。组织表达量预测分析表明,TaCLC-e-3AL基因在小麦的叶片和茎部表达量较高。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其可能响应光、激素以及逆境胁迫等信号。亚细胞定位显示,TaCLC-e-3AL蛋白经内质网分选后定位于叶绿体内。过表达TaCLC-e-3AL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低氮胁迫条件下可以储存更多的NO_(3)^(-),并能够维持植株体内NO_(3)^(-)/Cl^(-)的稳态,不引起植株根长和鲜重的显著变化。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显示TaCLC-e-3AL与水通道、叶绿体a/b结合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3个蛋白互作,表明TaCLC-e-3AL可能与它们协同参与干旱胁迫响应、光合作用、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结论】小麦氯离子通道蛋白TaCLC-e-3AL位于叶绿体内。TaCLC-e-3AL基因转化至拟南芥中过表达,在低氮胁迫条件下较野生型可以在植株体内储存更多的NO_(3)^(-),并维持NO_(3)^(-)/Cl^(-)的值,表明TaCLC-e-3AL可能调控Cl^(-)和NO_(3)^(-)的协同运输。TaCLC-e-3AL通过与水通道蛋白、叶绿体a/b结合蛋白、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互作,参与小麦的干旱胁迫、光合作用和离子胁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氯离子通道蛋白 TaCLC-e-3AL 功能分析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负压灌溉对玉米生理特性及氮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王金乐 张吉立 +2 位作者 龙怀玉 王孟雪 王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10-2420,共11页
【目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有限,难以确保作物持续获得水分。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负压灌溉系统,旨在深入探讨在干旱胁迫下负压灌溉如何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以及氮素代谢过程,以期为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黑龙... 【目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有限,难以确保作物持续获得水分。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负压灌溉系统,旨在深入探讨在干旱胁迫下负压灌溉如何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以及氮素代谢过程,以期为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共设置了干旱胁迫下负压灌溉-10 kPa(H1)、干旱胁迫下人工浇灌(H2)、干旱胁迫下负压灌溉-15 kPa(H3)以及常规浇灌(CK)4个处理,H1和H3处理均在全生育期进行负压灌溉,测定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玉米生长、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结果】在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CK处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0%~90.4%,H1处理稳定在田间持水量的49.9%~53.0%,H2处理为田间持水量的29.1%~46.8%,H3处理为田间持水量的38.6%~41.4%。在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H1处理株高较H2处理分别提高了64.4%、29.8%、19.5%和20.1%。在抽雄期和成熟期,H1处理茎粗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48.4%和49.3%;拔节期H1处理茎粗显著高于H2处理,其余生育时期H1与H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4个生育期,H1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较H2处理分别提高了20.2%~44.8%;H1处理氮素吸收量较H2处理分别提高了43.1%~151.9%。在拔节期至成熟期,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以H1处理最高,比CK处理提高24.8%~99.9%,比H2处理提高41.6%~427.4%,比H3处理提高25.8%~94.0%;H1处理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分别比CK处理提高118.9%~156.4%,比H2处理提高255.4%~293.5%,比H3处理提高了84.5%~98.4%;H1处理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比CK处理提高35.8%~81.8%,比H2处理提高111.9%~194.3%,比H3处理提高了21.6%~90.9%。在拔节期至成熟期,H1处理叶片硝态氮含量较H2处理提高了152.3%~296.7%,较H3处理提高了36.9%~89.4%,较CK处理提高了62.6%~162.7%;H1处理氨基酸含量较H2处理提高了39.4%~139.6%,较H3处理提高了15.2%~87.2%,较CK处理提高了41.3%~67.8%。在成熟期,CK与H1处理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H1处理较H2、H3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06.4%、134.7%。【结论】在干旱胁迫下负压灌溉-10 kPa对玉米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干旱胁迫下人工灌溉相比提高了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增强了氮代谢能力,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显著提高了氮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负压灌溉 玉米 氮代谢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河西地区西瓜成熟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子文 赵朔阳 +1 位作者 刘彬汉 田靖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研究不同水氮对甘肃省河西地区西瓜生育后期生长状况的影响,为西瓜合理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西研8号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3个灌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80%、65%、50%,副处理为4个施氮量,分别为施N 0、100、200、... 研究不同水氮对甘肃省河西地区西瓜生育后期生长状况的影响,为西瓜合理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西研8号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3个灌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80%、65%、50%,副处理为4个施氮量,分别为施N 0、100、200、300 kg/hm2,对西瓜生育后期伤流液量、可溶性蛋白(SP)、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根系脱氢酶活性含量及西瓜生长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灌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施N 200 kg/hm2处理伤流液量最高,为32.04 mg/h;西瓜SP含量最高,为4.62 mg/g;水氮均显著影响西瓜根系脱氢酶活性,田间最大持水量65%处理最大,平均达84.06μg/(g·h)。GS、NR及根系活力在施N 100、200 kg/hm2处理中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田间最大持水量65%处理最高。综合评价可知,田间最大持水量65%下施N 200 kg/hm2处理西瓜成熟期生长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0.72,西瓜生育后期生长状况最佳,适宜河西地区西瓜品种西研8号的水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氮代谢酶 根系活力 抗逆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氮急性胁迫对刺参“鲁海2号”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16
作者 王琦 胡炜 +3 位作者 李成林 韩莎 姚琳琳 赵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为探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鲁海2号”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0、4.0、15.8、63.0、251.0和1000.0 mg·L^(-1))对刺参“鲁海2号”的急性胁迫实验,在胁迫后1、3、6、9、12、24、48... 为探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鲁海2号”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0、4.0、15.8、63.0、251.0和1000.0 mg·L^(-1))对刺参“鲁海2号”的急性胁迫实验,在胁迫后1、3、6、9、12、24、48、72、96 h测定各浓度组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仅亚硝酸盐氮浓度1000.0 mg·L^(-1)处理组刺参有死亡,死亡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在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刺参“鲁海2号”体腔液中ACP、AKP、SOD、CAT活性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研究表明,在低于4.0 mg·L^(-1)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刺参“鲁海2号”体内非特异性免疫酶可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在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下降。在刺参“鲁海2号”养殖生产中,建议水体亚硝酸盐氮浓度应控制在4.0 mg·L^(-1)以下,为新品种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更好地体现出良种增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鲁海2号” 亚硝酸盐氮 急性胁迫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添加对碱胁迫下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
17
作者 闵炜芳 方晶莹 +4 位作者 石亚飞 摆小蓉 舍杨梦斐 田浩天 罗成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4-947,共14页
【目的】施加外源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可有效缓解水稻碱胁迫伤害。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碱敏感性水稻品种萌发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碱胁迫下外源SNP添加对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目的】施加外源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可有效缓解水稻碱胁迫伤害。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碱敏感性水稻品种萌发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碱胁迫下外源SNP添加对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碱敏感品种中花11(ZH11)和耐碱品种宁粳52(NG52)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碱胁迫[alkali stress(AS),即20 mmol/L CO_(3)^(2-)和HCO_(3)^(-)等比例混合液,pH 10.50]下,设置不同SNP浓度(0、10、30、50、70、100μmol/L)浸种处理,通过测定萌发期关键生长指标,以筛选SNP最适浓度。结果显示碱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SNP影响了水稻萌发,其中,30μmol/L SNP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的发芽指数,促进了水稻萌发。进一步设置CK(control)、SNP(30μmol/L)、AS(20 mmol/L)、AS+SNP(20 mmol/L AS+30μmol/L SNP)4个处理,分析它们对萌发期碱敏感差异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1)在碳代谢方面,与AS处理相比,AS+SNP处理下ZH11和NG52中蔗糖含量显著降低。其中,NG52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ZH11,而其蔗糖合成基因(OsNIN1)和葡萄糖合成基因(OsSPS1、OsSPS1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ZH11。2)在氮代谢方面,与AS处理相比,AS+SNP处理显著增加了2个品种中苹果酸、柠檬酸、一氧化氮含量,硝酸还原酶、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OsNR2、OsGSNOR1基因表达,降低了NO3-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提高了脯氨酸水平。其中,NG52中苹果酸、柠檬酸、一氧化氮、脯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OsNR1.2、OsGSNOR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ZH11。3)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糖和蔗糖合成酶基因(OsNIN1)分别与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和一氧化氮呈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一氧化氮、亚硝基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可能是影响碳氮代谢相互协调的关键指标。【结论】施加30μmol/L SNP可促进碱胁迫下水稻体内蔗糖分解和有机酸的积累,增强硝酸还原酶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高有机氮含量,促进碳代谢向氮代谢转化,维持碱胁迫下萌发期水稻碳氮代谢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期 碱胁迫 硝普纳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拉成形液氮生物容器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顾颖 冯琛然 +2 位作者 郭燕妮 任金平 康进科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37-40,46,I0002,I0003,共7页
深拉成形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效率高等优点,在压力容器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经过该方法成形的不锈钢圆筒件容易产生残余应力,影响液氮生物容器质量。文中为了研究压边力、摩擦系数、凹模圆角半径三个主要深拉成形工艺参数对残... 深拉成形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效率高等优点,在压力容器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经过该方法成形的不锈钢圆筒件容易产生残余应力,影响液氮生物容器质量。文中为了研究压边力、摩擦系数、凹模圆角半径三个主要深拉成形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液氮生物容器圆筒件数值模型,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方案,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圆筒件最大残余应力均发生在直筒上端部位和直筒与封头连接处,封头上残余应力分布及大小基本相同;压边力越小时,残余应力越大,也越容易出现褶皱,而凹模圆角半径越大时,残余应力越大,但是越不容易出现褶皱,摩擦系数对残余应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拉成形 液氮生物容器 圆筒件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耐低氮玉米品种苗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5
19
作者 李强 罗延宏 +3 位作者 余东海 孔凡磊 杨世民 袁继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2-1141,共10页
【目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经常用来评价光合器官的功能和环境压力的影响,不同玉米基因型耐低氮胁迫能力差异较大,与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低氮胁迫的响应机制有关。本文以耐低氮能力差异较大的4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氮胁迫对... 【目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经常用来评价光合器官的功能和环境压力的影响,不同玉米基因型耐低氮胁迫能力差异较大,与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低氮胁迫的响应机制有关。本文以耐低氮能力差异较大的4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苗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耐低氮胁迫玉米品种的光合机制。【方法】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因素A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正红311’、‘成单30’和不耐低氮品种‘先玉508’、‘三北2号’;因素B为不同氮素水平:正常氮CK(霍格兰完全营养液,N 15 mmol/L)、低氮胁迫LN1(N 0.5 mmol/L)、极低氮胁迫LN2(N 0.05 mmol/L)。测定了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株氮素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荧光特性,以及光合效率指标。【结果】低氮胁迫下玉米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株氮素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显著下降,但耐低氮品种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不耐低氮品种;低氮胁迫下玉米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降幅及胞间CO2浓度(Ci)的增幅耐低氮品种均显著低于不耐低氮品种;低氮胁迫下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等叶绿素荧光特性也均显著降低,耐低氮品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不耐低氮品种;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降低,不耐低氮品种有所增加;而耐低氮品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不耐低氮品种有所降低。【结论】耐低氮玉米品种能够减缓低氮胁迫对植株光合系统的影响,进而保证植株较高的氮素积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PSⅡ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光能;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保证了耐低氮品种在低氮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低氮胁迫 光合效率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水稻根系的发生及生长素的响应 被引量:30
20
作者 孙虎威 王文亮 +5 位作者 刘尚俊 侯蒙蒙 谢天宁 梁志浩 樊亚男 张亚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5个氮(N)浓度下(0.01~5 mmol L-1)水稻的生物量、体内氮浓度、根系发育、体内生长素浓度以及生长素外流蛋白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水平(2.5mmol L-1)相比,低氮(0.01 mmol L-1)胁迫下水稻根...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5个氮(N)浓度下(0.01~5 mmol L-1)水稻的生物量、体内氮浓度、根系发育、体内生长素浓度以及生长素外流蛋白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水平(2.5mmol L-1)相比,低氮(0.01 mmol L-1)胁迫下水稻根冠比增加28%,地上部全氮浓度降低约20%,根系全氮浓度降低约33%,种子根长度增加25%,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降低26%,倒一叶中的生长素含量增加140%,而根茎结合处和根系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下降22%和60%;RT-PCR的结果表明,低氮(0.01 mmol L-1)胁迫下水稻根系中OsPIN1a-b、OsPIN2、OsPIN5a-b和OsPIN9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外源生长素α-萘乙酸(NAA)和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1-萘氨甲酰苯甲酸(NPA)的施加均能影响到水稻种子根长和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由此推论,低氮胁迫下水稻体内生长素从倒一叶到根系极性运输减少是水稻根系对低氮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胁迫 根系 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