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entinel-1影像探测宁波地面沉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邦彦 李建成 +3 位作者 储征伟 王晓 孙静雯 姚冯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基于21景Sentinel-1影像,采用MT-InSAR技术获取宁波地区2016—2018年的地表沉降信息,利用研究区同期水准数据进行精度评定,两者差值均小于3.0 mm/a,RMSE为1.7 mm/a,表明MT-InSAR方法反演结果与水准结果十分吻合。分析了宁波地区沉降时... 基于21景Sentinel-1影像,采用MT-InSAR技术获取宁波地区2016—2018年的地表沉降信息,利用研究区同期水准数据进行精度评定,两者差值均小于3.0 mm/a,RMSE为1.7 mm/a,表明MT-InSAR方法反演结果与水准结果十分吻合。分析了宁波地区沉降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降中心分布不集中且数量较多,其中最大沉降速率达22.5 mm/a,沉降量达30.3 mm,位于海曙区;主要交通公路、地铁和铁路均有部分落入沉降区内,并以地铁2号线为例,分析了轨道交通沿线地面沉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MT-InSAR 宁波 地面沉降 轨道交通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声屏障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磊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48,共7页
在国内的同期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建设工程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特别是大量应用了全封闭的声屏障措施,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研究解决。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声屏障设计的任务、原则和重点,并进行了若干... 在国内的同期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建设工程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特别是大量应用了全封闭的声屏障措施,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研究解决。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声屏障设计的任务、原则和重点,并进行了若干专题研究。景观造型专题中,采取了多项景观设计措施,并对三种桥面布置方案作了对比分析;根据性能特点,选择了适当的声屏障材料;在全封闭声屏障性能研究中,分别对内部热环境、排烟和声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综合的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1号线的声屏障设计方案。声屏障实施后的测试结果达到设计预期降噪量,满足环保要求。该工程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设计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屏障 城市轨道交通 宁波1号线 专题研究 景观 材料比选 声学设计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型和指数平滑法的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被引量:38
3
作者 施泽军 李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302-304,332,共4页
提出了在灰色模型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基础上的组合预测方法。集装箱吞吐体系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灰色系统进行建模并预测其吞吐量,通过对宁波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的观察,发现其吞吐量呈持续的曲线增长趋势,因此考虑采用三... 提出了在灰色模型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基础上的组合预测方法。集装箱吞吐体系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灰色系统进行建模并预测其吞吐量,通过对宁波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的观察,发现其吞吐量呈持续的曲线增长趋势,因此考虑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在灰色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加权组合预测的方法,对宁波港今后几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港 GM(1 1) 三次指数平滑 组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小白礁Ⅰ号”船体病害调查和现状评估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涛 李乃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100,共9页
宁波"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位于浙江宁波象山石浦北渔山岛海域,于2014年发掘出水。经过长期的水下埋藏,"小白礁Ⅰ号"残存船体构件遭受多种病害破坏,亟需开展保护修复。通过对"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的全面调... 宁波"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位于浙江宁波象山石浦北渔山岛海域,于2014年发掘出水。经过长期的水下埋藏,"小白礁Ⅰ号"残存船体构件遭受多种病害破坏,亟需开展保护修复。通过对"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的全面调查,并采样进行了树种、含水率、形貌、化学组分、可溶盐及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分析,得知残存船体大部分保存状况较好,但不同部位保存状况差别较大,病害类型多样。相关分析和评估工作为船体后续保护处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小白礁Ⅰ号 船体 病害调查 现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树种鉴定和用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金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于2008年首次发现,计划于2014年将沉船船体发掘出水。为了从多方面了解"小白礁I号"沉船的特点,考察其建造地点及造船工艺方面的...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于2008年首次发现,计划于2014年将沉船船体发掘出水。为了从多方面了解"小白礁I号"沉船的特点,考察其建造地点及造船工艺方面的有关问题,制定出水船体保护方案,为此,分别从龙骨、肋骨、隔舱板、船底板等多个部位对船体木材采样进行了种属鉴定。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多为龙脑香科、马鞭草科和山榄科等阔叶硬材,且多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而在我国较少分布,有别于我国以往考古发现的古船。"小白礁I号"沉船用材及保存状况的了解为船体发掘出水后的保护修复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小白礁I号 清代 沉船 树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的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薛俊强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5期169-172,共4页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宁波经济和浙江经济有重要影响,所以如何准确预测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之前许多学者运用关联因素预测法、GM(1,1)灰度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但预测精度不高。文章运...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发展状况对宁波经济和浙江经济有重要影响,所以如何准确预测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之前许多学者运用关联因素预测法、GM(1,1)灰度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但预测精度不高。文章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中的ARIMA模型,先后进行49次建模尝试,最终建立最优ARI MA(4,2,4)模型,并顺利通过一系列检验。运用该模型,对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精度较高。同时预测结果显示,近两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 预测模型 ARIMA GM(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礁Ⅰ号”沉船部分木质文物微生物病害观察与损伤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梦鸽 张勤奋 +3 位作者 金涛 罗鹏 李权 徐润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 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 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沉船 小白礁Ⅰ号 病害细菌 显微技术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小白礁I号”清代木质沉船中硫铁化合物脱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治国 李乃胜 +2 位作者 田兴玲 刘婕 沈大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8,共9页
近年来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海洋出水沉船的木材中普遍存在大量的以Fe S2和Fe S为代表的硫铁化合物难溶盐,它们在空气中和一定湿度条件下,会氧化生成硫酸,使木材纤维素发生快速降解,从而对木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目前,硫铁化合物的脱除仍... 近年来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海洋出水沉船的木材中普遍存在大量的以Fe S2和Fe S为代表的硫铁化合物难溶盐,它们在空气中和一定湿度条件下,会氧化生成硫酸,使木材纤维素发生快速降解,从而对木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目前,硫铁化合物的脱除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很多国家发现的木质沉船都面临这方面的困扰。为此,本研究以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出水的船体木材构件为研究对象,研发了金属络合剂与氧化剂复配材料EDTAHO,开展了海洋出水木材中沉积的二硫化亚铁的去除技术初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脱水定型和加固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海洋出水木质船体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出水木船 小白礁I号 硫铁化合物 脱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及其组网实施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柏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8,共4页
结合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通信公务电话系统组网构成进行介绍,描述系统及设备的保护配置、主要功能、系统升级和扩容方案等,并提出系统实施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公务电话系统 组网 保护配置 宁波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