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Mo/AC双金属催化剂制备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军 刘金红 +1 位作者 黄艳芳 姚虎卿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用浸渍法制备用于甲醇气相羰基化合成醋酸的Ni-Mo/AC双组分催化剂,通过对Mo/Ni比、浸渍与干燥方法、焙烧温度、还原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浸渍和干燥过程。结果表明:最佳的Mo/Ni量比为0.3;甲醇溶剂不利于Mo的负载,宜采用甲醇溶剂... 用浸渍法制备用于甲醇气相羰基化合成醋酸的Ni-Mo/AC双组分催化剂,通过对Mo/Ni比、浸渍与干燥方法、焙烧温度、还原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浸渍和干燥过程。结果表明:最佳的Mo/Ni量比为0.3;甲醇溶剂不利于Mo的负载,宜采用甲醇溶剂和水溶剂分步浸渍Ni、Mo;微波可以使催化剂快速干燥,提高负载效果和醋酸的选择性;最佳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分别为450℃和550℃。使用优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甲醇转化率达93.84%,羰化产物收率达6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羰基化 醋酸 ni-mo/ac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 微波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铜热解制备无氯Cu2O/AC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羰基化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忠 文春梅 +2 位作者 王瑞玉 郑华艳 谢克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24-2031,共8页
以醋酸铜为前驱物,采用浸渍法负载后进行热处理使醋酸铜热解,获得了负载型无氯Cu2O/AC(活性炭)催化剂,并通过催化甲醇直接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在氮气和惰性气体气氛下,一水合醋酸铜Cu(CH3COO)2·H2O在30... 以醋酸铜为前驱物,采用浸渍法负载后进行热处理使醋酸铜热解,获得了负载型无氯Cu2O/AC(活性炭)催化剂,并通过催化甲醇直接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在氮气和惰性气体气氛下,一水合醋酸铜Cu(CH3COO)2·H2O在30~450℃范围内产生3个失重过程,其中在150—300℃范围内Cu(CH3·COO)2热解生成Cu2O;而在300~450℃范围内生成单质Cu.在200~350℃范围内,将Cu(CH3COO)2·H2O/AC加热处理4h后,催化剂上逐步形成了Cu2O,到350℃时,水合醋酸铜几乎全部转化为Cu2O,并有极少量单质Cu形成.在300~350℃热处理4h后,催化剂中铜主要以Cu2O形式存在,并表现出良好的氧化羰基化催化活性.在n(CO):n(MeOH):n(O2)=4:10:1及SV=5600h^-1条件下,于300℃热处理4h所制备的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达到6.21%,DMC的时空收率为128.16mg·g^-1·h^-1,选择性为6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铜 热解 Cu2O/ac催化剂 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焦性质对V_2O_5/AC催化剂还原NO_X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张根 朱珍平 +1 位作者 刘振宇 牛宏贤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4-78,共5页
考察了活性焦载体制备条件和性质对V2O5/AC催化剂选择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焦载体的表面积较大有利于 V2O5/AC催化剂的 SCR活性,但活性焦中的炭对 V2O5/AC活性也有重要的影响.SO2的存在对... 考察了活性焦载体制备条件和性质对V2O5/AC催化剂选择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焦载体的表面积较大有利于 V2O5/AC催化剂的 SCR活性,但活性焦中的炭对 V2O5/AC活性也有重要的影响.SO2的存在对V2O5/AC催化剂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与活性焦载体的活化条件和性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选择催化还原 V2O5/ac催化剂 一氧化氮 五氧化二钒 氮氧化物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脱除烟气中硫和硝的V _2O_5/AC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马建蓉 刘振宇 郭士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1,共6页
通过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对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发现将V2O5 担载在活性焦 (AC)上制得的V2O5 /AC催化剂可在 200℃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 和NO,其活性明显高于纯AC。V2O5 /AC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与催化剂中钒的质量分数有关,随着V2O5... 通过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对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发现将V2O5 担载在活性焦 (AC)上制得的V2O5 /AC催化剂可在 200℃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 和NO,其活性明显高于纯AC。V2O5 /AC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与催化剂中钒的质量分数有关,随着V2O5 质量分数从 0. 5%增至 9%,硫容从 3%增加到 12%,脱硝率在V2O5质量分数为 0. 5%到 3%时脱硝率稳定在 60%左右,继续增加V2O5 质量分数,脱硝率降低。程序升温脱附 (TPD)和红外光谱 (FTIR)表征结果显示在脱硫脱硝过程中,催化剂表面有H2SO4, 铵盐和VOSO4 生成, VOSO4 的质量分数随催化剂中V2O5 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升高。使用后的催化剂可通过 5%NH3 在 300℃再生,再生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明显增加,NO转化率从新鲜样的 67%提高到接近 100%,对SO2 的吸附也比新鲜样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ac催化剂 TPD实验 NH3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碱金属化合物对V_2O_5/AC催化剂低温脱硝的影响:NH_3的吸附与氧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先龙 吴雪平 +1 位作者 黄张根 刘振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6-500,共5页
采用湿法浸渍-再干燥法将K2O和K2SO4担载到低温SCR催化剂V1/AC上,模拟研究了烟气中超细碱金属颗粒物对V1/AC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含K化合物的引入均导致了该催化剂的失活,明显抑制了NH3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尤其是热稳定性... 采用湿法浸渍-再干燥法将K2O和K2SO4担载到低温SCR催化剂V1/AC上,模拟研究了烟气中超细碱金属颗粒物对V1/AC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含K化合物的引入均导致了该催化剂的失活,明显抑制了NH3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尤其是热稳定性较低的吸附;K2SO4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K2O,这与它们对催化剂SCR活性的影响规律相一致。K2O的担载对催化剂表面的氧化性能影响较小,但由于其能抑制NH3的吸附而引起催化剂的失活;K2SO4的担载则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态的NH3在O2气氛中被过度氧化为NO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ac催化剂 SCR 催化剂失活 TPD 碱金属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含量对CuLi/AC催化剂结构及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军 王冬蕾 +3 位作者 裴永丽 秦志峰 林建英 李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94-2600,共7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出不同助剂含量的CuLi/AC(活性炭)催化剂,考察了其在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CO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出不同助剂含量的CuLi/AC(活性炭)催化剂,考察了其在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CO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Li有助于铜物种还原为低价态的Cu0,形成颗粒尺寸更小、分布更加均匀的铜纳米颗粒,并高度分散在活性炭载体表面.催化剂活性与表面单质铜的含量有关,即Cu0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物种,并且Cu0的晶粒尺寸越小,催化剂活性越好.添加Li后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CO弱吸附位,有利于CO对Cu—OCH3的插入反应,因此提高了催化活性.随着Li含量的增加,DMC的时空收率逐渐升高,当Li添加质量分数达到0.15%时,DMC的时空收率达到最高值540.6 mg·g-1·h-1,甲醇转化率为4.5%,DMC选择性为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i ac催化剂 Li助剂 微波辐射 碳酸二甲酯 氧化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uCe/AC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国强 郭天玉 +1 位作者 郑华艳 李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4-679,共6页
采用先浸渍Ce后浸渍Cu的方法制备了活性炭(AC)负载CuCe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Ce/AC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XPS和H2-TPR等表征分析了活性组分含量和价态等性质。结果表... 采用先浸渍Ce后浸渍Cu的方法制备了活性炭(AC)负载CuCe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Ce/AC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XPS和H2-TPR等表征分析了活性组分含量和价态等性质。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高价态的Cu^(2+)逐渐被还原为低价态的Cu^+和Cu^0,催化剂中发生Cu^(2+)→Cu^+→Cu^0的还原变化过程。催化剂经450℃焙烧处理后,催化剂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Cu_2O晶相,表明Ce与Cu的相互作用抑制了部分Cu_2O的还原。当焙烧处理温度为300℃时,催化剂中的Cu^+含量达到最高,此时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优,DMC的时空收率、选择性以及甲醇转化率分别为143.4mg/(g·h)、85.2%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CuCe/ac催化剂 焙烧温度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在Co-Mo/AC催化剂上的还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守军 刘振宇 +1 位作者 朱珍平 牛宏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9-525,共7页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_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_2/SO_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_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_2/SO_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化后的催化剂对SO_2+2H_2→S+2H_2O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温度300℃,H_2/SO_2摩尔比为3,空速6000 L·kg^(-1)·h^(-1)条件下,生成硫的产率可达85%,在Co-Mo/AC上H_2对SO_2的还原机理与Co-Mo/Al_2O_3上的相同,即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在硫化钴和硫化钼活性相上H_2将SO_2加氢还原成H_2S(SO_2+3H_2→H_2S+2H_2O),然后生成的H_2S和气相中的SO_2在活性焦活性相上发生Claus反应(SO_2+2H_2S→3S+2H_2O),生成元素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氢气 还原 硫磺 催化剂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AC低温脱除烟气中SO_x和NO_x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守军 刘振宇 +1 位作者 朱珍平 牛宏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93-199,共7页
以水蒸气活化工业半焦得到的活性焦(AC)为载体,等体积浸渍硝酸铜溶液制得新型CuO/AC催化吸附剂,在烟气净化最经济的温度(120~250℃)下分别对其催化吸附脱除SO2和催化还原脱除NO的活性进行了考查,并与同温下活性焦(AC)和/或CuO/Al2O3的... 以水蒸气活化工业半焦得到的活性焦(AC)为载体,等体积浸渍硝酸铜溶液制得新型CuO/AC催化吸附剂,在烟气净化最经济的温度(120~250℃)下分别对其催化吸附脱除SO2和催化还原脱除NO的活性进行了考查,并与同温下活性焦(AC)和/或CuO/Al2O3的脱硫、脱氮活性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吸硫后的AC和CuO/AC进行了TPD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uO/AC在120~250℃时的脱硫活性明显高于同温下的AC和CuO/Al2O3,吸硫后生成CuSO4物种;有氧气氛下的硫容高于无氧情况,硫容增加的部分为化学吸附形态;CuO/AC在120~250℃的脱氮活性亦明显高于AC,因此,CuO/AC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烟气净化吸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ac催化吸附剂 SO2吸附剂 脱硫 脱氮 T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顺序对CuCe/AC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华艳 郭天玉 +2 位作者 李忠 孟凡会 秦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75-2581,共7页
通过在Cu/AC催化剂中添加稀土助剂Ce,考察不同的浸渍顺序对CuCe/AC(活性炭)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XPS、H2-TPR、AAS和HR-TEM等表征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分散状态和价态等性... 通过在Cu/AC催化剂中添加稀土助剂Ce,考察不同的浸渍顺序对CuCe/AC(活性炭)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XPS、H2-TPR、AAS和HR-TEM等表征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分散状态和价态等性质。发现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Ce对活性组分Cu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先浸渍Cu后浸渍Ce制备的催化剂,后浸渍的Ce覆盖部分Cu组分,使这些Cu组分难以还原并无法与反应物分子接触,导致其催化性能有所降低;而先浸渍Ce后浸渍Cu制备的催化剂,Ce组分和Cu组分产生相互作用,使表面存在较多分散均匀的Cu(0)和Cu髣物种,其催化性能最佳,碳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及选择性分别达到了142 mg·g-1·h-1和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Ce 浸渍顺序 CU ac催化剂 氧化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法制备Mn-Ce/AC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可辉 朱林 +1 位作者 胡宇峰 姜艳靓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1,145,共5页
钒基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为300~400℃,只能布置在粉尘浓度较高的锅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为避免锅炉高浓度粉尘对脱硝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有必要进行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以便将脱硝反应器布置在除尘之后的低温段.采用浸渍法制... 钒基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为300~400℃,只能布置在粉尘浓度较高的锅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为避免锅炉高浓度粉尘对脱硝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有必要进行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以便将脱硝反应器布置在除尘之后的低温段.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煤基活性焦负载锰铈的催化剂(Mn-Ce/AC),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动态试验,考察不同锰铈摩尔比、空速、温度、氧气浓度、NH3/NO摩尔比以及SO2对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Ce/AC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低温脱硝活性;当锰/市摩尔比3:7、温度120 q℃、氧气浓度5%、NH3/NO摩尔比1.1时,Mn-Ce/AC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最高,可达85.6%;烟气中SO2对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毒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低温脱硝催化剂 Mn-Ce ac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La/AC甲醇气相羰基化催化剂失活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素玲 杨彩虹 +1 位作者 谭猗生 韩怡卓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Ni-La/AC双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于260℃、1.5 MPa、CO/CH3OH/CH3I摩尔比20/19/17、.5 g-cath.mol-1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BET、XRD、TPR和ICP等技术手段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失活前...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Ni-La/AC双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于260℃、1.5 MPa、CO/CH3OH/CH3I摩尔比20/19/17、.5 g-cath.mol-1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BET、XRD、TPR和ICP等技术手段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失活前后Ni-La/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失活行为。结果表明:La组分的引入促进了Ni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提高了反应的初活性。但是在长时间运转条件下,羰基化活性中心Ni晶粒发生聚集,成为积碳的活性中心,堵塞了部分催化剂微孔,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导致催化剂失活。失活催化剂再生后,比表面积有所回升,但Ni晶粒明显增大,反应过程中失活速率加快。此外,活性金属镍的流失以及Ni、La在催化剂上分布的变化也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羰基化 乙酸 Ni-La/ac金属催化剂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C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反应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向红 张寅秋 +1 位作者 王琪 崔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5,共3页
采用水浴振荡法,研究了振荡速度、催化剂粒径、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d/AC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活性的影响,得出了Pd/AC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振荡速度为200 r/min、内/外扩散影响消除的条件下,将1... 采用水浴振荡法,研究了振荡速度、催化剂粒径、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d/AC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活性的影响,得出了Pd/AC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振荡速度为200 r/min、内/外扩散影响消除的条件下,将1.0 g150-180μm的Pd/AC催化剂与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甲酸水溶液进行分解反应,发现最佳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Pd/AC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的分解率可达到95%,在此优化条件下,Pd/AC催化剂对含甲酸的工业废水的分解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c催化剂 催化分解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炭对CuO/AC(F)催化-吸附剂干法催化氧化苯酚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江红 刘振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为了探讨载体炭对CuO/AC(F)催化-吸附剂干法催化氧化苯酚的影响,选择四种性质不同的活性炭(纤维)作载体,制得双功能材料CuO/AC(F)催化-吸附剂。通过TGMS联用系统研究了CuO/AC(F)催化-吸附剂的苯酚催化氧化活性及其自身的烧蚀活性,采用BE... 为了探讨载体炭对CuO/AC(F)催化-吸附剂干法催化氧化苯酚的影响,选择四种性质不同的活性炭(纤维)作载体,制得双功能材料CuO/AC(F)催化-吸附剂。通过TGMS联用系统研究了CuO/AC(F)催化-吸附剂的苯酚催化氧化活性及其自身的烧蚀活性,采用BET、XRD等手段表征了载体炭和CuO/AC(F)催化-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载体炭中的灰分影响CuO/AC(F)催化-吸附剂的苯酚催化氧化活性,中孔促进苯酚的催化氧化,表面含氧官能团对苯酚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不大,但表面含氧官能团和灰分均能促进催化-吸附剂的烧蚀。苯酚的催化氧化和炭的催化氧化可能遵循不同的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ac(F)催化-吸附剂 载体炭 苯酚 干法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Li助剂对Co/AC催化剂合成高碳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文达 朱何俊 +3 位作者 丁云杰 裴彦鹏 杜虹 王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45-1751,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含微量Li的15CoxLi/AC催化剂,考察了微量Li助剂对15Co/AC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高碳醇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对15CoxLi/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量Li的添加可以提高...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含微量Li的15CoxLi/AC催化剂,考察了微量Li助剂对15Co/AC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高碳醇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对15CoxLi/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量Li的添加可以提高催化剂上CO加氢活性、生成C5+烃的选择性、合成醇的选择性以及高碳醇的分布.这主要是由于微量Li助剂与Co物种形成了弱相互作用,促进了催化剂Co物种的分散,形成较小Co晶粒,促进了Co2C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混合醇 CO ac催化剂 微量Li助剂 碳化钴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TiO_2/AC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红 赵秀峰 +2 位作者 孟宪锋 刘浪 贾殿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7,共5页
V-doped TiO2/AC supported catalyst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ctive carbon(AC) by sol-gel method from ammonium metavanadate and tetrabutylorthotitanate,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UV-vis s... V-doped TiO2/AC supported catalyst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ctive carbon(AC) by sol-gel method from ammonium metavanadate and tetrabutylorthotitanate,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UV-vis spectrophotometry.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supported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in 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and omethoate aqueous solution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rutile phase and anatase phase are formed.The supported catalyst show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t the mass fraction of V in TiO2 of 1.5%.The band edges in UV-vis spectra of the V-doped TiO2/AC supported catalyst showed a red-shift compared with un-doped membrane;but there was no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red-shifts of band-edges and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the supported catalyst.I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electrons may be transferred directly from the reactant to the conductive band of V2O5 and so the mechanism of the degradation was changed.Electrons that transferred to the conductive band of V2O5 may be excited by irradiation to the conductive band of TiO2 and be captured by O2.However,they may also be transferred to the valence band of TiO2 and recombine with photogenerated holes.So a moderate amount of V in the supported catalyst may lead an increase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掺杂 溶胶法 TiO2/ac负载催化剂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SO_4的添加对V_2O_5/AC催化/脱硫剂脱硫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先龙 黄张根 +1 位作者 刘振宇 苏军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将K2SO4以等体积浸渍法担载在1wt%的V2O5/AC(V1/AC)催化/脱硫剂上,制备了K担载量分别为0.5wt%和1.0wt%的K2SO4-V1/AC催化剂.结果表明,K2SO4的担载显著促进了V1/AC催化/脱硫剂的脱硫活性,延长了SO2的穿透时间,增加了有效硫容;再生后二次... 将K2SO4以等体积浸渍法担载在1wt%的V2O5/AC(V1/AC)催化/脱硫剂上,制备了K担载量分别为0.5wt%和1.0wt%的K2SO4-V1/AC催化剂.结果表明,K2SO4的担载显著促进了V1/AC催化/脱硫剂的脱硫活性,延长了SO2的穿透时间,增加了有效硫容;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基本得以恢复,促进作用继续保持,因此是该催化/脱硫剂的有效助剂.对于较高的K担载量(1.0%),适度升高再生温度至350oC有助于其二次活性的恢复.另外,在K2SO4担载的V1/AC催化剂上,脱硫过程中有K2S2O7的形成,但只是中间产物而不是最终稳定产物,其对V1/AC催化/脱硫剂脱硫活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中间物K2S2O7作为一个运输载体,促进了SO2的氧化产物SO3从催化剂氧化活性中心位置向周围孔道、储存位转移的过程,从而使得SO的高转化率得以更长时间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ac催化/脱硫剂 脱SO2 K2SO4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c)_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宏观动力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2 位作者 吕绍洁 李子健 邱发礼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在接近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ABET=2713m2/g) 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 (VAc) 反应宏观动力学,并与Zn(Ac)2/日本普通椰壳炭 (ABET=1384 m2/g)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求得两种不同比表面积载体催化... 在接近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ABET=2713m2/g) 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 (VAc) 反应宏观动力学,并与Zn(Ac)2/日本普通椰壳炭 (ABET=1384 m2/g)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求得两种不同比表面积载体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分别为:υ1=28.22p1.00C2H2p-0.62VAc和υ2=25.03p1.01C2H2p-0.52VAc,即合成VAc的反应对乙炔是1级反应,对VAc是负的反应级数,载体的比表面积越高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活性越高.求得在160℃~175℃两种催化剂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2.49(kJ·mol-1)和53.87(kJ·mol-1),均小于文献报道的反应真实活化能87.8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Zn(ac)2/C催化剂 醋酸乙烯(Vac) 宏观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C催化剂制备方法对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凡会 秦瑶 +3 位作者 郑华艳 王佳臻 徐腈蔓 李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醋酸铜和硝酸铜为铜源,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活性炭(AC)负载型无氯Cu/AC催化剂,并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硝酸铜为铜源,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AC-D催化剂中Cu物种... 以醋酸铜和硝酸铜为铜源,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活性炭(AC)负载型无氯Cu/AC催化剂,并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硝酸铜为铜源,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AC-D催化剂中Cu物种以CuO和Cu2O为主,活性低;采用醋酸铜溶液浸渍活性炭制备的Cu/AC-A催化剂中Cu物种以单质Cu0的形式存在,活性大幅提升;以硝酸铜溶液浸渍活性炭制备的Cu/AC-N催化剂中Cu物种以单质Cu0为主,并存在一定量的Cu2O和CuO物种,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uO和Cu2O还原温度低,Cu晶粒尺寸小,CO的低温吸附能力强,催化活性高,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分别达到83.3%和177.0mg/(g·h),200h内平均失活率仅为0.2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c催化剂 制备方法 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降解酸性红B废水 被引量:1
20
作者 莎莉 解立平 +3 位作者 王蒙 于子钧 杜金山 王嫚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7-1173,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负载型微米级Ti O_2/活性炭(AC)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废水时的性能和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负载型微米级Ti O_2/活性炭(AC)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废水时的性能和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煅烧温度400℃时负载的Ti O_2以锐钛矿为主,与载体活性炭之间以Ti—O—C键结合,且分布较为均匀;微米级Ti 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其煅烧温度的升高和粒径的减小而均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i O_2/AC对膜通量的影响则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和粒径的减小而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Ti O_2/AC粒径以10.272μm为宜。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Ti O_2/AC催化剂的光催的化降解性能高于褐煤活性炭为载体的,且前者对膜通量的影响更小。微米级Ti 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高于商业Ti O_2的,且对膜通量的影响比商业Ti O_2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活性炭 催化剂 活性炭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