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花机选针模组用高稳定-强耐磨Ni-P镀层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1
作者 宋怡佳 崔高熙 +1 位作者 李家柱 乔竹辉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826,共9页
目前,针对提花机选针模组工况对于高磁导性、耐腐蚀性和高耐磨性的需求,化学镀Ni-P镀层已经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国内成品药水配方所得镀层在耐磨性方面仍有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提花机选针模组用的高... 目前,针对提花机选针模组工况对于高磁导性、耐腐蚀性和高耐磨性的需求,化学镀Ni-P镀层已经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国内成品药水配方所得镀层在耐磨性方面仍有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提花机选针模组用的高稳定-强耐磨Ni-P镀层制备方法。在主盐硫酸镍和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的基础上,仅需加入柠檬酸钠和乳酸即可得到质量良好的镀层,并分别研究了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维氏硬度和磨损率。当络合剂调整至最佳用量时,镀层的沉积速率约为10μm/h,施镀后磨损量较基体降低了400%。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约为15 N,镀层的维氏硬度约为1084.3 HV。同时,通过对磨痕显微组织和化学组分的观察,发现磨痕中生成了氧化镍,通过固体润滑的方式有效降低了磨损量。此外,通过对镀液循环性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工业生产能力。本文为工业化制备强耐磨Ni-P镀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很具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镀层 络合剂 结合力 摩擦学性能 工业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对肝细胞癌进展和化疗耐药的影响
2
作者 霍怡杉 李大伟 +4 位作者 段相冰 马玉玉 张国军 张凯楠 马秀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目的探究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在肝细胞癌(HCC)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肿瘤数据库GEPIA2网站检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 目的探究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在肝细胞癌(HCC)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肿瘤数据库GEPIA2网站检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HCC患者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INS1在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GINS1表达水平与HCC临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GINS1在HCC细胞系Huh7、Hep3B、Li-7、MHCC97H和人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方法构建稳定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株及其阴性对照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使用奥沙利铂处理细胞以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构建裸鼠负瘤模型,观察GINS1敲低对HCC体内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通路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加入Notch受体激动剂Jagged-1处理细胞,分析GINS1与Notch/JAK/STAT通路之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GINS1在HCC患者、HCC组织和HCC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P值均<0.05)。GINS1表达水平与HCC临床TNM分期正相关(r=0.822,P=0.01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降低(P值均<0.01),对奥沙利铂敏感性增强(P<0.01)。与对照组裸鼠相比,GINS1敲低导致裸鼠形成的肿瘤质量和体积均受到显著抑制(P值均<0.00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在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内,Notch1、Notch3、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JAK2和STAT3总体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Jagged-1处理后,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有所增加,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有所减弱,p-JAK2、p-STAT3水平升高(P值均<0.05)。结论GINS1在HCC中表达上调,并且能够通过Notch/JAK2/STAT3通路促进HCC进展和肿瘤细胞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复合物 肝细胞 抗药性 肿瘤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席夫碱配体的Salen-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江道勇 邓卫星 +3 位作者 陈继红 潘璠 张鹏飞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TG-DTG)曲线可知3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_(2)L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其中构建了配合物ZnL·H_(2)O的能带结构模型,得到其光学带隙为2.62eV。同时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欧式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金属元素是影响配合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此外,ZnL·H_(2)O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成功地应用于HeLa细胞的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抑菌活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styrene-co-divinylbenzene)-PAMAM-IDA chelating resi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Ni(II) removal in aqueous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耀驰 李学农 +2 位作者 王春志 孔秀 周荔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479-3484,共6页
PS-PAMAM-IDA chelating resins were prepared by low-generations of polyamidoamine(PAMAM) and then chloroacetic acid functionaliz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mmoniated polystyrene matrix, to preconcentrate Ni2+ from synt... PS-PAMAM-IDA chelating resins were prepared by low-generations of polyamidoamine(PAMAM) and then chloroacetic acid functionaliz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mmoniated polystyrene matrix, to preconcentrate Ni2+ from synthetic aqueous samples.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PAMAM were used to obtain different chelating resins, PS-IDA, PS-1.0G PAMAM-IDA and PS-2.0G PAMAM-IDA. The synthesized resi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effect of solution pH, kinetic studies, resin loading capacity, matrix effects etc., on metal ion adsorption to adsorbent phase, were studied by batch method. The PS-1.0G PAMAM-IDA resin was the most excellent adsorbents, with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24.09±1.79) mg/g for Ni2+ ion at pH=7.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data was given by Langmuir isotherms model,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for PS-IDA, PS-1.0G PAMAM-IDA and PS-2.0G PAMAM-IDA resins were 0.992, 0.994 and 0.98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lating resin POLYAMIDOAMINE iminodiacetic acid properties n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Ni基硬质合金的光固化增材制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展赫 陈子航 +5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时凯华 周科朝 马格达西·什洛莫 王小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8,共13页
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制备WC-Ni基硬质合金,研究了浆料配比和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浆料流变性能和固化性能的影响以及WC-Ni基硬质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浆料固含量为40%(体积分数)、分散剂为ZN-1344且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2%时,... 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制备WC-Ni基硬质合金,研究了浆料配比和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浆料流变性能和固化性能的影响以及WC-Ni基硬质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浆料固含量为40%(体积分数)、分散剂为ZN-1344且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2%时,WC-Ni浆料的流变性能满足增材制造工艺需求,当剪切速率为100 s^(-1)时,浆料黏度为2.718 Pa·s;该浆料的最大单层固化厚度可达144μm,对应工艺参数为0.01 mm线间距、90%激光功率和2 000 mm/s扫描速度;采用响应曲面法拟合数据获得的浆料单层固化厚度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误差为3.4%,可起理论预测作用;光固化增材制造WC-15%Ni硬质合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最高,分别为13.51 g/cm^(3)和96.5%,加入1%晶粒长大抑制剂Cr_(3)C_(2)后,硬质合金维氏硬度显著提高,达到945 HV_(30),接近同等Ni含量但不含有Cr_(3)C_(2)的传统硬质合金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基硬质合金 光固化增材制造 3D打印 响应曲面法 晶粒长大抑制剂 复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萘甲酸/1,10-菲啰啉共同构筑Mn(II)配合物的合成及固态发光
6
作者 任娜娜 江旭滢 +3 位作者 宋合兴 史福林 王雅茹 孙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6-1783,共8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萘甲酸(HL)与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碳酸锰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双核锰配合物[Mn_(2)(L)_(4)(phen)_(2)(H_(2)O)_(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萘甲酸(HL)与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碳酸锰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双核锰配合物[Mn_(2)(L)_(4)(phen)_(2)(H_(2)O)_(2)](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6989(5)nm,b=1.17586(5)nm,c=1.66830(9)nm,α=107.074(5)°,β=96.167(5)°,γ=106.901(5)°。不对称单元由一个锰离子、两个2-萘甲酸根、一个1,10-菲啰啉和一个水分子组成,Mn(II)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两个不对称单元之间通过羧基氧原子桥接形成双核分子,双核结构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2D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最大发射波长为416 nm(λ_(ex)=302 nm)。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能够稳定到117℃,之后开始失水(失水量为3.18%),脱水之后的结构能稳定到223℃,之后有机骨架开始坍塌。Hirshfeld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Mn(ii)配合物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2-萘甲酸 荧光性质 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负载纳米Fe/Ni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Zn(Ⅱ)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红 龚璇 +2 位作者 范先媛 张家源 冯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0-375,共6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纳米双金属Fe/Ni复合材料,通过Zn(Ⅱ)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除Zn(Ⅱ)效果最佳的Fe/Ni@ATP复合材料,即纳米铁与凹凸棒土的负载比为1∶2、Fe/Ni双金属中Ni掺杂比为2%,并考察了Zn(Ⅱ)初始浓度、pH及环...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的纳米双金属Fe/Ni复合材料,通过Zn(Ⅱ)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除Zn(Ⅱ)效果最佳的Fe/Ni@ATP复合材料,即纳米铁与凹凸棒土的负载比为1∶2、Fe/Ni双金属中Ni掺杂比为2%,并考察了Zn(Ⅱ)初始浓度、pH及环境温度对该复合材料去除水中Zn(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凹凸棒土负载和掺杂Ni改性以后,Fe/Ni@ATP复合材料的Zn(Ⅱ)去除率显著提高,颗粒团聚状况得到改善,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较高的溶液pH值、环境温度以及较低的Zn(Ⅱ)初始浓度均有利于Fe/Ni@ATP复合材料对Zn(Ⅱ)的去除。该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机理为零价铁表面氧化物与Zn(Ⅱ)的配合作用,此外,水中Zn(Ⅱ)也可以通过生成Zn(OH)_2沉淀的形式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Fe/ni 凹凸棒土 ZN(ii)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对Ni(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宏飞 李薇 +1 位作者 韩秋菊 王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824-3827,共4页
研究了茶渣对Ni(Ⅱ)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Ni(Ⅱ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茶渣吸附Ni(Ⅱ)的影响。在吸附时间1 h、茶渣投加量1.2 g、Ni(Ⅱ)初始浓度200 mg/L、茶渣粒径60目、pH值11.2情况下,吸附... 研究了茶渣对Ni(Ⅱ)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Ni(Ⅱ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茶渣吸附Ni(Ⅱ)的影响。在吸附时间1 h、茶渣投加量1.2 g、Ni(Ⅱ)初始浓度200 mg/L、茶渣粒径60目、pH值11.2情况下,吸附率可达81%。表明了茶渣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吸附 n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研究——Ⅵ.等离子点附近HSA和BSA中Cu(Ⅱ)和Ni(Ⅱ)金属中心的结构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永洽 梁宏 +1 位作者 郝韵琴 申泮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HSA或BSA (?)Cu(Ⅱ)或Ni(Ⅱ)金属中心的结构。结果表明:在pH4.0~5.3时,Cu(Ⅱ)—HSA配合物在低浓度时独具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高浓度时(>10^(-4)mol·1^(-1))为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Cu(Ⅱ)—BS... 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HSA或BSA (?)Cu(Ⅱ)或Ni(Ⅱ)金属中心的结构。结果表明:在pH4.0~5.3时,Cu(Ⅱ)—HSA配合物在低浓度时独具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高浓度时(>10^(-4)mol·1^(-1))为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Cu(Ⅱ)—BSA、Ni(Ⅱ)—BSA在上述pH范围内均只存在四方平面构型。Cu(Ⅱ)、Ni(Ⅱ)结合位置与生理pH下的相同,均在白蛋白的N端三肽段上,与Asp^1的α-NH_2、His^3的咪唑基N及两个去质子肽氮配位,Cu(Ⅱ)在HSA中的第五结合基团为Asp^1的羧基。本文还对上述pH效应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构型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HZ)_3]SO_4·3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进 张同来 +2 位作者 杨利 张建国 崔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0-766,共7页
用硫酸镍与碳酰肼(CHZ)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含能配合物[Ni(CHZ)3]SO4·3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5237(1)nm,b=0.9096... 用硫酸镍与碳酰肼(CHZ)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含能配合物[Ni(CHZ)3]SO4·3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5237(1)nm,b=0.90964(1)nm,c=1.22559(2)nm,β=96.731(2)°,V=0.8849(2)nm3,Z=2,Dc=1.798g·cm-3.在该配合物分子中,碳酰肼作为双齿配体,以羰基O原子和端基N原子与Ni2+离子发生配位,形成3个相互垂直的五元平面螯合环.在氢键、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该配合物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对碳酰肼分子进行了DFT-B3LYP/6-311+G**量化计算研究,得到其NBO电荷,从理论上说明碳酰肼的配位点是羰基O原子和端基N原子.采用DSC、TG-DTG和FTIR光谱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其热分解过程中两个放热峰的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Ⅱ)配合物 碳酰肼 晶体结构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5-咪唑二羧酸配体镉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苗 郑易萌 +3 位作者 孙已婷 毛玉玲 朱百丽 崔术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4,5-咪唑二羧酸(H_(3)IDC)和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配合物{[Cd(H_(2)IDC)_(2)(H_(2)O)_(2)]·_(2)H_(2)O}_n(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 以4,5-咪唑二羧酸(H_(3)IDC)和四水合硝酸镉(Cd(NO_(3))_(2)·4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配合物{[Cd(H_(2)IDC)_(2)(H_(2)O)_(2)]·_(2)H_(2)O}_n(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荧光光谱(FL)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测定和表征。SXRD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Cd(Ⅱ)离子与H_(2)IDC-阴离子和水分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氢键进一步扩展形成三维结构。室温下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激发波长为296 nm时,配合物1在598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配合物 4 5-咪唑二羧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戊四胺席夫碱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奇龙 王焕宇 +3 位作者 江峰 冯广卫 徐红 黄亚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68,共5页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都为双核配合物。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ni(Ⅱ)配合物 Cu(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Zn-Ni合金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安茂忠 冯忠宝 +2 位作者 任丽丽 张锦秋 杨培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Zn-Ni合金镀层以其良好的耐蚀性、低氢脆性而成为替代锌镀层和镉镀层的优良镀层.本文介绍了电镀Zn-Ni合金的应用现状,分析对比了酸性体系和碱性体系电镀Zn-Ni合金的特点,重点概括了碱性Zn-Ni合金镀液体系中配位剂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 Zn-Ni合金镀层以其良好的耐蚀性、低氢脆性而成为替代锌镀层和镉镀层的优良镀层.本文介绍了电镀Zn-Ni合金的应用现状,分析对比了酸性体系和碱性体系电镀Zn-Ni合金的特点,重点概括了碱性Zn-Ni合金镀液体系中配位剂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对电镀Zn-Ni合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ZN-ni合金 镀液体系 配位剂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复合络合剂的化学镀Ni-P合金工艺 被引量:13
14
作者 班春燕 张禄廷 +2 位作者 陈立佳 何玉林 张洪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介绍了一种含有复合络合剂的高稳定性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并讨论了镀液中各组分作用及工艺条件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镀 络合剂 镀合金 镍磷合金 工艺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VTiFe复合型矿化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新疆北部为例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莉娟 龙灵利 唐萍芝 廖震 张会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12,共12页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多集中在早二叠世,出露面积在2.8~22km^2,介于通道型铜镍矿化小岩体和大型层状岩体之间,韵律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类,以出现浅色的闪长岩或淡色辉长岩为特点,岩石中金属矿物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有时有镍黄铁矿)共存和共生;含矿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相比,具有重叠和过渡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浆来源,是经过强烈分异和演化的产物。新疆北部这类复合型矿化,与北疆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共同构成了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杂岩 铜镍硫化物 钒钛磁铁矿矿床 复合型矿床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配合物[Ni(PMBP-sal)(py)]的合成、表征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亚丽 刘浪 +1 位作者 贾殿赠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合成了混配配合物犤Ni(PMBP-sal)(py)犦,(PMBP:1-苯基-3-甲基-4-苯亚甲基吡唑啉酮-5,sal:水杨酰肼,py:吡啶),并用元素分析,IR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N-(1-苯基-3-甲基-4-苯亚甲基吡唑啉... 合成了混配配合物犤Ni(PMBP-sal)(py)犦,(PMBP:1-苯基-3-甲基-4-苯亚甲基吡唑啉酮-5,sal:水杨酰肼,py:吡啶),并用元素分析,IR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N-(1-苯基-3-甲基-4-苯亚甲基吡唑啉酮-5)-水杨酰肼和吡啶与Ni?配位形成略微畸变的平面正方形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水杨酰肼 三元混配配合物[ni(PMBP-sal)(py)]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具有氢键网络的Ni(Ⅱ)-咪唑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牛淑云 杨忠志 +3 位作者 杨清传 侯云燕 杨光第 卜为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671-1676,共6页
合成了两种配合物晶体[Ni(im )6](NO3)(OH)(H2O)4 (Ⅰ) 和[Ni(im )4(H2O)2][C6H4(COO)2](Ⅱ)(im = C3H4N2).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晶体(Ⅰ)属于六方晶系, 空间... 合成了两种配合物晶体[Ni(im )6](NO3)(OH)(H2O)4 (Ⅰ) 和[Ni(im )4(H2O)2][C6H4(COO)2](Ⅱ)(im = C3H4N2).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晶体(Ⅰ)属于六方晶系, 空间群P63/m , a=0.898 5(10) nm , c= 2.100 2(4) nm , V= 1.468 5(4) nm 3, Z= 2, R= 0.043, Rw = 0.045. 晶体(Ⅱ)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 2.220 7(4) nm , b= 0.766 5(2) nm , c= 1.604 3(3) nm , β=120.60(3)°, V= 2.350 3(9) nm 3, Z= 4, R= 0.056, Rw = 0.079. 两种配合物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氢键形成了三维无限伸展的氢键电荷传递体系, 对分子间电子传递有调节和促进作用,从而对晶体的磁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氢键网络 晶体结构 磁性 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疆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体中辉石的成分特征及其对成岩和Ni-Cu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15
18
作者 薛胜超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毛亚晶 姚卓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5-2192,共18页
新疆东部早二叠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分布在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天山地块和北山地区,与这类岩体相关的Ni-Cu矿床主要产出在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地区,北山目前并未发现典型Ni-Cu矿床。这些岩体中的斜方辉石主要为古铜辉石,少量为... 新疆东部早二叠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分布在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天山地块和北山地区,与这类岩体相关的Ni-Cu矿床主要产出在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地区,北山目前并未发现典型Ni-Cu矿床。这些岩体中的斜方辉石主要为古铜辉石,少量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属透辉石、次透辉石或普通辉石。矿物成分系统变化显示橄榄石Fo值北山最高、觉罗塔格带到中天山逐次降低的特点,橄榄石Fo值在78~86和Ni含量低于1800×10-6范围内更有利于Cu-Ni成矿;斜方辉石En端元和单斜辉石Wo端元极差值也显示北山最高、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较低的规律,且相对小的极差值更有利于成矿。单斜辉石AlⅣ/AlⅥ比值结果显示北山岩体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压力较低,硫溶解度较大,可能是其矿化程度弱于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的一个重要因素。觉罗塔格带、中天山和北山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母岩浆为非碱性系列、大陆拉斑玄武质岩浆。根据北山和觉罗塔格带岩体单斜辉石微量元素成分估算的母岩浆具有LREE富集以及Nb、Ta、Zr、Hf负异常的特征,指示出两者源区为受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且坡北源区俯冲交代程度更低。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单斜辉石Alz vs.Ti显示裂谷堆晶趋势向弧堆晶趋势演化,而北山单斜辉石Alz vs.Ti则显示明显的裂谷堆晶趋势,这说明俯冲交代作用在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地区表现的更为强烈。北山镁铁-超镁铁岩体中发现单斜辉石Ti的高异常及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表明北山地区具有比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更高的岩浆温度,这可能与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岩体 斜方辉石 单斜辉石 母岩浆特征 Cu-ni成矿 东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剂上丙烯与Ni的相互作用——XPS EPR UV-DRS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秋莹 翟宇恺 +7 位作者 李轶 晁自胜 杨保平 罗继中 阎子峰 菅盘铭 王水菊 曾金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8,共8页
用 XPS研究了 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选择负载量为 8%的 Ni/γ- Al2 O3催化剂 ,解迭出 Ni2 p3 /2 XPS,Eb(Ni O) =855.2 e V,Eb[Ni- O(T) ] =856.5 e V,Eb[Ni- O(O) ] =857.9e 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 H2 还原后吸附丙烯及不同温... 用 XPS研究了 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选择负载量为 8%的 Ni/γ- Al2 O3催化剂 ,解迭出 Ni2 p3 /2 XPS,Eb(Ni O) =855.2 e V,Eb[Ni- O(T) ] =856.5 e V,Eb[Ni- O(O) ] =857.9e 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 H2 还原后吸附丙烯及不同温度吸附丙烯后 Ni2 p3 /2 及 C1 s XPS的变化 .对照EPR及 UV- DRS结果 ,推断丙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 [Ni(C3H6 ) n] (1 -δ) +及 [Ni(C3H6 ) n] (2 -δ) + (n =1 ,2 )过渡态配位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丙烯过渡态配位化合物 结合能 镍/γ-氧化铝催化剂 吸附作用 表面结构 XPS EPR UV-DRS [ni-O(T)] [ni-O(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Ni(DPBP-SAH)_2·2CH_3CH_2OH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丽 刘浪 +2 位作者 刘广飞 贾殿赠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1-294,共4页
A nickel(II) complex Ni(DPBP-SAH)2·2CH3CH2OH, (DPBP-SAH=N-(1,3-diphenyl-4-benzylidene-5-pyrazolone)-salicylidene hydrazo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a and single cry... A nickel(II) complex Ni(DPBP-SAH)2·2CH3CH2OH, (DPBP-SAH=N-(1,3-diphenyl-4-benzylidene-5-pyrazolone)-salicylidene hydrazo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a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2.737 9(4) nm, b=1.249 2(2) nm, c=1.760 8(2) nm, β=120.212(9)°, Mr=1 065.84, V=5.204(1) nm3, Z=4. The X-ray diffraction reveals that the nickel(II) ion in the title complex is in a slightly distorted octahedral arrangement of the ON donor atoms of two DPBP-SAH and two O-donor atoms in ethanol. CCDC: 249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H IR 配合物 合成 CH2O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