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合成Y_3Al_5O_(12):Ce^(3+),Tb^(3+)稀土荧光粉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蒋洪川 杨仕清 +2 位作者 张文旭 彭斌 王豪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20-722,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下合成了 Y3Al5O12:0.08Ce3+; 0.12Tb3+稀土荧光粉.通过 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激发、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为YAG晶体结构,粉体 的最大激发峰为273nm,最...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下合成了 Y3Al5O12:0.08Ce3+; 0.12Tb3+稀土荧光粉.通过 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激发、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为YAG晶体结构,粉体 的最大激发峰为273nm,最大发射峰为545nm,色坐标为:x=0.331;y=0.558,在273nm的紫 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3Al5o12:Ce^3+ tB^3+ 稀土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Al^(3+)-PW_(12)O_(40)^(3-)-LDHs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洁莹 马向荣 +1 位作者 党睿 李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2-485,490,共5页
利用尿素法成功合成了Ni/Al摩尔比分别为2∶1,3∶1,4∶1的Ni2+-Al3+-LDHs。结果表明,Ni/Al摩尔比为2∶1制备的Ni2+-Al3+-LDHs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规整的片层形貌。Ni2+-Al3+-LDHs(Ni/Al=2)层状材料经400℃煅烧后,其层间CNO-、CO32-脱... 利用尿素法成功合成了Ni/Al摩尔比分别为2∶1,3∶1,4∶1的Ni2+-Al3+-LDHs。结果表明,Ni/Al摩尔比为2∶1制备的Ni2+-Al3+-LDHs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规整的片层形貌。Ni2+-Al3+-LDHs(Ni/Al=2)层状材料经400℃煅烧后,其层间CNO-、CO32-脱除并生成复合金属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前驱体通过煅烧重组法将磷钨杂多酸根(PW12O403-)成功引入到Ni2+-Al3+-LDHs层中,形成了Ni2+-Al3+-PW12O403--LDHs新型催化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Al3+-LDHs ni2+-AI3+-PW12o403--LDHs 煅烧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Bi_4Ti_3O_(12)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冬云 李美亚 +5 位作者 裴玲 于本方 吴庚柱 王耘波 杨斌 于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3-68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i4Ti3O12(BTO)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制备的BTO薄膜具有单一的钙钛矿晶格结构和表面平整致密。对700℃退火的BTO...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i4Ti3O12(BTO)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制备的BTO薄膜具有单一的钙钛矿晶格结构和表面平整致密。对700℃退火的BTO薄膜进行了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测试,在测试电压为6 V时,剩余极化值2Pr约为12.5μC/cm2,矫顽电场2Ec约为116.7 kV/cm;经1×109次极化反转后,剩余极化值下降了24%,对其疲劳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薄膜 溶胶-凝胶(Sol—Gel)法 铁电性能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态配合物荧光材料[Ni(3,5-(SO_3)_2CatH_2)(phen)_2(H_2O)]·4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4
作者 关磊 盛化飞 +1 位作者 王莹 白玄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57-2461,2467,共6页
利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单核镍(Ⅱ)配合物[Ni(3,5-(SO3)2CatH2)(phen)2(H2O)]·4H2O(CatH2=1,2-二羟基苯,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 利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单核镍(Ⅱ)配合物[Ni(3,5-(SO3)2CatH2)(phen)2(H2O)]·4H2O(CatH2=1,2-二羟基苯,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镍离子与一个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根离子、两个1,10-邻菲罗啉配体和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3,5-(SO3)2CatH2)(phen)2(H2O)]结构。在结构单元中,还有四个未配位的水分子。未配位的水分子和[Ni(3,5-(SO3)2CatH2)(phen)2(H2O)]结构通过O-H…O氢键相连,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谱发生红移,发射峰在645 nm。荧光寿命为1.07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 5-(So3)2CatH2)(phen)2(H2o)]·4H2o 蒸发溶剂法 荧光性质 单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a_(0.9)La_(0.2/3)Cu_3Ti_4O_(12)陶瓷及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秋丽 王茂华 万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4-748,共5页
以Ca(NO3)2.4H2O、Cu(NO3)2.3H2O、La(NO3)3、Ti(OC4H9)4为先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a0.9La0.2/3Cu3Ti4O12陶瓷粉体,研究了不同物相和粒径粉体的烧结特性以及陶瓷的介电性能和非线性性能。结果表明: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低于450℃时,... 以Ca(NO3)2.4H2O、Cu(NO3)2.3H2O、La(NO3)3、Ti(OC4H9)4为先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a0.9La0.2/3Cu3Ti4O12陶瓷粉体,研究了不同物相和粒径粉体的烧结特性以及陶瓷的介电性能和非线性性能。结果表明: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低于450℃时,所得粉体主要为无定型态;煅烧温度超过500℃后,晶相开始大量形成;当以无定型粉体或500℃煅烧获得的细小粒径粉体为原料时,均难以获得致密结构的陶瓷;形成完整的粉体原料晶相以及粒径的增大,有利于陶瓷体的致密烧结及电性能的提高。粒径为250~350 nm的陶瓷粉体,在1050℃烧结后获得良好的电性能:介电常数εr=42748,非线性系数α=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Ca0.9La0.2/3Cu3ti4o12 微观结构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BiFeO_3-0.8Bi_4Ti_3O_(12)固熔薄膜的电性质
6
作者 刘红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用溶胶-凝胶方法在LaNiO3包覆的Si(111)衬底上制备了BiFeO3掺杂的Bi4Ti3O12薄膜,XRD研究表明薄膜呈完全随机取向,通过BiFeO3的掺杂使Bi4Ti3O12层状钙钛矿的C轴缩短.铁电性测试的结果表明,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为2.0μC/cm2,略小于用溶胶-... 用溶胶-凝胶方法在LaNiO3包覆的Si(111)衬底上制备了BiFeO3掺杂的Bi4Ti3O12薄膜,XRD研究表明薄膜呈完全随机取向,通过BiFeO3的掺杂使Bi4Ti3O12层状钙钛矿的C轴缩短.铁电性测试的结果表明,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为2.0μC/cm2,略小于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纯Bi4Ti3O12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漏电流测试结果表明薄膜导电机构满足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2BiFeo3-0.8Bi4ti3o12薄膜 掺杂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a_(1/2)La_(1/2)Cu_3Ti_4O_(12)粉体及陶瓷的结构与巨介电性研究
7
作者 刘展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6-821,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_(1/2)La_(1/2)Cu_3Ti_4O_(12)(NLCTO)粉体和陶瓷样品,探讨不同Ti^(4+)浓度、pH值和水含量对NLCTO粉体和陶瓷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4+)浓度为0.75~1.0mol/L,pH=0.3~1.3,[H_2O]/[Ti^(4+)]=11∶1的条件下制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_(1/2)La_(1/2)Cu_3Ti_4O_(12)(NLCTO)粉体和陶瓷样品,探讨不同Ti^(4+)浓度、pH值和水含量对NLCTO粉体和陶瓷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4+)浓度为0.75~1.0mol/L,pH=0.3~1.3,[H_2O]/[Ti^(4+)]=11∶1的条件下制备的干凝胶在800℃预烧后,粉体分散程度较好,颗粒均匀。在获得优越NLCTO粉体基础上制备的陶瓷材料介电常数约可达到1.9×10~4以上,介电损耗降低到0.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a1/2La1/2Cu3ti4o12 形貌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发溶胶-凝胶自燃烧法一步合成单相Bi_(3.25)La_(0.75)Ti_3O_(12)纳米粉体 被引量:3
8
作者 阎玉萍 杨晓伟 +2 位作者 张伟 莫雷清 曾燕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98,共5页
将溶胶-凝胶法与微波自然烧法相结合,利用微波诱发自燃烧技术一步合成了Bi3.25La0.75Ti3O12(BLT)纳米粉体。根据相关络合反应及其反应平衡常数所进行的理论计算,确定了前驱体溶液的最佳pH值和柠檬酸(CA)/金属离子(M)的物质的量比。分别... 将溶胶-凝胶法与微波自然烧法相结合,利用微波诱发自燃烧技术一步合成了Bi3.25La0.75Ti3O12(BLT)纳米粉体。根据相关络合反应及其反应平衡常数所进行的理论计算,确定了前驱体溶液的最佳pH值和柠檬酸(CA)/金属离子(M)的物质的量比。分别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前驱体及合成的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诱发溶胶-凝胶自燃烧法能一步合成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的单相BLT纳米粉体。当pH=6、n(CA)/n(M)=2.5以及氧化度Q=80%时,合成的单相BLT纳米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3.25La0.75ti3o12 溶胶-凝胶自燃烧 微波诱发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CaCu3Ti4O12粉体及IR和Raman谱研究
9
作者 董飞翎 刘秋香 +1 位作者 唐新桂 李梁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645-647,共3页
以金属醇盐和无机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aCu3Ti4O12干凝胶,进一步将干凝胶磨粉后在不同的温度煅烧不同的时间,得到相应的粉体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75O℃煅烧2h后的样品呈明显的CaCu3Ti4O12(CCTO)类钙钛矿晶相,表明... 以金属醇盐和无机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aCu3Ti4O12干凝胶,进一步将干凝胶磨粉后在不同的温度煅烧不同的时间,得到相应的粉体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75O℃煅烧2h后的样品呈明显的CaCu3Ti4O12(CCTO)类钙钛矿晶相,表明样品经历非晶相向类钙钛矿晶相转化过程.红外和拉曼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X射线衍射结果.热分析研究结果也表明,在不到300℃,有机物燃烧完毕,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到750℃样品开始向类钙钛矿相转化,直到1000℃完全生成了类钙钛矿晶相,经750、850、1000℃煅烧的样品其Raman光谱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CACU3tI4o12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x/3)Y_xTi_(5-2x/3)O_(12)/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赵亚飞 蒋仲庆 +2 位作者 田小宁 房江华 刘世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以氧化钇为Y3+的掺杂源,以蔗糖或导电炭黑为碳源,对Li4Ti5O12同时进行离子掺杂和碳掺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负极复合材料Li(4-x/3)YxTi(5-2x/3)O12/C(x=0.1)。重点考察了Y掺杂、Y和碳协同掺杂,以及不同碳源对该复合材料形貌、粒径和电... 以氧化钇为Y3+的掺杂源,以蔗糖或导电炭黑为碳源,对Li4Ti5O12同时进行离子掺杂和碳掺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负极复合材料Li(4-x/3)YxTi(5-2x/3)O12/C(x=0.1)。重点考察了Y掺杂、Y和碳协同掺杂,以及不同碳源对该复合材料形貌、粒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蔗糖为碳源合成的复合材料Li(4-x/3)YxTi(5-2 x/3)O12(x=0.1)体现了相对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5 C、0.40 C、0.70 C、1.40 C和3.30 C下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4、144.5、144.5、140.8和116.9 mAh/g,3.3 C下循环10次后容量仍保持为116.7 mAh/g。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使用蔗糖为碳源合成的复合材料Li(4-x/3)YxTi(5-2x/3)O12的阻抗从纯Li4Ti5O12的912.5Ω降低到227.7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钇 Li(4-x 3)Yxti(5-2x 3)o12 C 锂离子电池 蔗糖 导电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燃烧法制备掺杂NiO的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
11
作者 洪永飞 朱承飞 +1 位作者 黄攀 吉光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0-1035,共6页
以Li_2O为稳定剂,柠檬酸(CA)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制备掺杂Ni O的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TG/DSC)分析及抗弯强度、体积密度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固体电解质的结构与性... 以Li_2O为稳定剂,柠檬酸(CA)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制备掺杂Ni O的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TG/DSC)分析及抗弯强度、体积密度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固体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NiO的含量(质量分数)达到0.10%时,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的形貌致密,β″相含量达到88.33%,相对体积密度为99.75%,抗弯强度为248 MPa,350℃下的电导率为0.108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Al2o3固体电解质 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 ni o掺杂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u_3Ti_4O_(12)-xMg_2TiO_4陶瓷的介电性能
12
作者 杨锋莉 吴俊林 +1 位作者 闫妍 刘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6,30,共5页
采用传统陶瓷烧结方法,制备了CaCu3Ti4O12(CCTO)-xMg2TiO4(x=0,0.2,0.4,0.6)陶瓷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确定了样品的物性和形貌,并用阻抗分析仪测定了不同频率和温度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进而研究Mg2TiO4对CCT... 采用传统陶瓷烧结方法,制备了CaCu3Ti4O12(CCTO)-xMg2TiO4(x=0,0.2,0.4,0.6)陶瓷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确定了样品的物性和形貌,并用阻抗分析仪测定了不同频率和温度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进而研究Mg2TiO4对CCTO材料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g2TiO4可促进CCTO晶界处小晶粒生长,抑制大晶粒生长,增强晶界的绝缘性,使低频介电弛豫行为明显减弱,降低CCTO陶瓷样品低频范围的介电损耗.当x=0.2时,在50~150 Hz频率范围内,tanδ均在0.05附近.该实验结果为优化CCTO材料性能、推进其在电容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3ti4o12(CCto) 巨介电常数 电流-电压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H_3PW_(12)O_(40)/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继颖 刘辉 +4 位作者 权佳惠 李万海 孙大志 孙彩云 吕逸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18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程序升温水热技术将制备的α-Fe_2O_3粉末加入磷钨酸(H_3PW_(12)O_(40))/TiO_2体系中,制备出α-Fe_2O_3/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剂,用WKL颗粒图像分析系统对催化剂颗粒进行分析,并用该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罗丹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程序升温水热技术将制备的α-Fe_2O_3粉末加入磷钨酸(H_3PW_(12)O_(40))/TiO_2体系中,制备出α-Fe_2O_3/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剂,用WKL颗粒图像分析系统对催化剂颗粒进行分析,并用该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结果显示:α-Fe_2O_3/H_3PW_(12)O_(40)/TiO_2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时间1h、光催化剂用量10mg、罗丹明B溶液50mL。在此条件下,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H3PW12o40/tio2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4GeW_(12)O_(40)/Cu_3_(BTC)_2催化Biginelli反应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文朋 马海芹 +1 位作者 周州 杨水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348,364,共6页
采用浸渍法以金属有机骨架Cu_3(BTC)_2负载锗钨酸(H_4GeW_(12)O_(40))制备H4Ge W_(12)O_(40)/Cu_3(BTC)_2催化剂,并用该催化剂催化芳醛、尿素和乙酰乙酸乙酯通过"一锅法"Biginelli缩合反应,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6种3,4... 采用浸渍法以金属有机骨架Cu_3(BTC)_2负载锗钨酸(H_4GeW_(12)O_(40))制备H4Ge W_(12)O_(40)/Cu_3(BTC)_2催化剂,并用该催化剂催化芳醛、尿素和乙酰乙酸乙酯通过"一锅法"Biginelli缩合反应,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6种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通过熔点的测定,IR,1H NMR和MS等对产物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芳醛用量为0.04 mol,n(芳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5∶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4.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可达63.0%~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INELLI反应 H4GeW12o40/Cu3(BtC)2 催化 3 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在γ-Al_2O_3上的分散状态及负载型Ni/γ-Al_2O_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活性(英文)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任世彪 邱金恒 +3 位作者 王春燕 许波连 范以宁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载体表面分散容量时,Ni2+优先嵌入载体表面四面体空位,随着Ni2+负载量的增加,嵌入载体表面八面体空位Ni2+的比例增大。由于八面体Ni2+易被还原为金属态Ni0,NiO/γ-Al2O3样品的还原度随Ni2+负载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增加,经氢还原所得Ni/γ-Al2O3催化剂的CO吸附量和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大幅度增加。对La2O3助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在γ-Al2O3上的La3+物种可阻止Ni2+嵌入γ-Al2O3表面四面体空位,增大了八面体Ni2+物种所占比例,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度,故Ni-La2O3/γ-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Ni/γ-Al2O3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γ-Al2o3茹nio-Al2o3 分散状态 催化加氢 Α-蒎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Ni/MgO-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宫立倩 陈吉祥 +1 位作者 邱业君 张继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采用TPR、BET、XRD、TG及反应性能评价等研究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MgO-Al2O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Ni/MgO-Al2O3 中的镍物种与载体作用逐渐增强,生成了NiAl2O4 尖晶石和... 采用TPR、BET、XRD、TG及反应性能评价等研究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MgO-Al2O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Ni/MgO-Al2O3 中的镍物种与载体作用逐渐增强,生成了NiAl2O4 尖晶石和NiMgO2 固熔体。虽然焙烧温度提高会使催化剂比表面降低,由于尖晶石结构的形成,其热稳定性会明显提高,将有利于抑制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因烧结而失活的可能性。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相比,高温焙烧的催化剂仍表现出良好催化反应性能,并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高温焙烧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床层的热点温度相对较低,热点温度波动幅度也较小。低温和高温焙烧的Ni/MgO-Al2O3 催化剂在常压、1 083K、CH4 与O2 摩尔比为1. 8、空速2. 66×105h-1的反应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抗积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部分氧化 Al2o3 焙烧温度 催化剂 MGo ni 甲烷 催化反应性能 高温焙烧 反应过程 热点温度 结构和性能 a12o3 尖晶石结构 抗积炭性能 研究方法 性能评价 研究结果 热稳定性 低温焙烧 波动幅度 反应条件 tPR BEt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H4SiW12O40/γ-Al2O3催化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顺利 王东飞 +4 位作者 彭伟才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5-778,共4页
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Cu-H4SiW12O40/γ-Al2O3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系统考察了H4SiW12O40的负载量、体积空速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气程序... 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Cu-H4SiW12O40/γ-Al2O3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系统考察了H4SiW12O40的负载量、体积空速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的体积空速有利于提高甘油的转化率,但对1,2-丙二醇的选择性不利;催化剂上所负载H4SiW12O40的质量分数对甘油转化率影响较大,在H4SiW12O40的质量分数为5%时甘油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90.05%;负载型催化剂Cu-H4SiW12O40/γ-Al2O3具有双功能催化性质:同时具有酸中心和金属加氢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氢解 1 2-丙二醇 Cu-H4SiW12o40/γ-Al2o3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4SiW_(12)O_(40)/SiO_2催化一锅法合成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 被引量:9
18
作者 龚文朋 向诗银 +1 位作者 徐玉林 杨水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8,254,共5页
采用一锅法Biginelli反应以H4SiW12O40/SiO2为催化剂,以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了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探讨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 采用一锅法Biginelli反应以H4SiW12O40/SiO2为催化剂,以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了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探讨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苯甲醛用量为0.04 mol的条件下,n(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5∶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产品平均收率可达71.7%。通过熔点的测定,IR,1HNMR和MS对合成的3,4-二氢嘧啶酮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4SiW12o40 SIo2 3 4-二氢嘧啶酮 BIGINELLI反应 一锅法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eO_2-Al_2O_3催化剂上CH_4-CO_2转化积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咏来 徐恒泳 李文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12-2116,共5页
采用脉冲微量反应技术研究了添加 n型半导体氧化物 Ce O2 对 Ni基催化剂上 CH4积炭 /CO2 消炭性能的影响 ,用 TPR,XPS和氢吸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活性金属原子 Ni与半导体氧化物Ce O2 之间存在金属 -半导体相互作用 ( M... 采用脉冲微量反应技术研究了添加 n型半导体氧化物 Ce O2 对 Ni基催化剂上 CH4积炭 /CO2 消炭性能的影响 ,用 TPR,XPS和氢吸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活性金属原子 Ni与半导体氧化物Ce O2 之间存在金属 -半导体相互作用 ( MSc I) ,Ce O2 的添加提高了活性原子 Ni0的 d电子密度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CH4分子中 C—Hσ电子向 d轨道的迁移 ,降低了 CH4裂解积炭活性 ;可加强 Ni0原子 d轨道向CO2 空反键 π轨道的电子迁移 ,促进 CO2 分子的活化 ,提高 CO2 的消炭活性 ,使 Ni/Ce O2 -Al2 O3 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积炭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o2-Al2o3催化剂 金属-半导体相互作用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CH4 积炭 Co2 消炭 氧化铈 氧化铝 载体 合成气 甲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Li_2MnO_3-0.5LiMn_(1/3)Ni_(1/3)Co_(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力臻 席菲 +1 位作者 谷书华 高海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6-209,共4页
采用球磨流变相辅助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材料,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材料属于R-3m空间群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颗粒结晶完整,95%的颗粒粒径在18.39... 采用球磨流变相辅助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材料,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材料属于R-3m空间群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颗粒结晶完整,95%的颗粒粒径在18.39μm以内。在4.8-2.0 V充放电,材料的0.05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0.9 mAh/g,库仑效率为70.1%,并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完成结构重整;0.2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14.4 mAh/g,2.00 C放电比容量为136.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 5Li2Mno3-0 5LiMn1 3ni1 3Co1 3o2 流变相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