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许志琴 李廷栋 +3 位作者 杨经绥 嵇少丞 王宗起 张泽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3-1444,共12页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等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大陆动力学是继"板块构造"之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的起点,建立大陆动力学新的理论体系以及为资源、能源、环境和预防地震灾害的人类需求服务,是大陆动力学发展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 现代大陆变形和新构造 大陆深俯冲 隧道流 地幔构造 大陆科学钻探 大陆动力学新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岩石层拖曳窄条陆壳俯冲的极限尺度分析——以新西兰南岛和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石耀霖 范桃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4-760,共7页
超高压变质研究涉及的一个基本力学问题是为什么低密度的大陆地壳岩石能克服浮力俯冲到高密度地幔 1 0 0多公里的深度 .本文的三维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 :俯冲海洋板块可以拖曳侧面相邻宽度不超过 1 5 0km的一窄条大陆板块 ,俯冲到超高压... 超高压变质研究涉及的一个基本力学问题是为什么低密度的大陆地壳岩石能克服浮力俯冲到高密度地幔 1 0 0多公里的深度 .本文的三维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 :俯冲海洋板块可以拖曳侧面相邻宽度不超过 1 5 0km的一窄条大陆板块 ,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 ,形成少见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 .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尺度的陆壳块体 ,可能被俯冲地幔裹挟至超高压变质深度 ,在造山带内形成零星出露的超高压变质岩 .成熟的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大陆动力学 有限单元法 大别山 新西兰 陆壳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范泽孟 李赛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015-5027,共13页
针对年际间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异特性及驱动机理解析问题,采用Python和R语言构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动态概率模型和驱动力综合分析模型,实现了21世纪以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NECBEC)"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驱... 针对年际间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异特性及驱动机理解析问题,采用Python和R语言构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动态概率模型和驱动力综合分析模型,实现了21世纪以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NECBEC)"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7年间,NECBEC的土地覆盖变化总体呈现出三增(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1457万hm^2、841万hm^2和396万hm^2)和三减(林地、水域和湿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409万hm^2、4659万hm^2和626万hm^2)趋势。其中,未利用地和林地主要转换为草地,而草地则主要转为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年际增加幅度最大,其新增面积中耕地贡献达到50%。另外,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NECBEC区域的各种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幅度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NECBEC沿线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集聚性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其中综合得分高高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分别集中在西欧和中亚北部。NECBEC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时空差异性尤为显著。土地覆盖类型在面积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不同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对LUCC的类型演替、格局变化和驱动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时空格局 时空动态概率模型 定量分析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