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OT-VEGETATION数据的神农架林区1998—2013年植被覆盖度格局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家琰 谢宗强 +5 位作者 申国珍 樊大勇 熊高明 赵常明 周友兵 徐文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61-3969,共9页
基于1998—2013年的SPOT-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利用二分模型法、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同期降水量和平均温度数据,估算了神农架林区及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 基于1998—2013年的SPOT-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利用二分模型法、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同期降水量和平均温度数据,估算了神农架林区及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了空间格局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3年间,神农架林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6.8%,年最大植被覆盖度为93.8%,保护区内最大植被覆盖度显著高于保护区外;林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率为1.45%,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率为2.26%,植被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好。温度、降水量、年最低气温、距道路和居民地距离的远近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子,而海拔对植被覆盖度变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保护有效性 变化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NNDVI和纹理提取航空影像林地信息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周威 顾行发 +2 位作者 余涛 孟庆岩 胡新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58,共5页
针对如何有效利用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问题,根据航空影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影像新归一化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和形态学梯度(纹理特征)的融合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并验证了特征融合模型利用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效果;分析... 针对如何有效利用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问题,根据航空影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影像新归一化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和形态学梯度(纹理特征)的融合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并验证了特征融合模型利用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的效果;分析了航空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对林地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航空影像提取林地信息,其最大加权单类分类成功指数达到97.36%,提取林地信息精度优于非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影像 林地信息 新归一化植被指数 纹理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晓婷 施智勇 +3 位作者 程飞 谢慧黎 武艳芳 刘兴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5,共11页
分析闽江流域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流域碳汇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气象、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数字高程模型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基于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对闽江流... 分析闽江流域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流域碳汇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气象、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数字高程模型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基于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对闽江流域植被碳汇量进行估算,划分出碳源区、低碳汇区、中碳汇区和高碳汇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流域内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厘清了影响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PNE)总体呈中高碳汇属性;中碳汇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高碳汇区重点分布在东南部及河谷地区;低碳汇区主要集中沿水系、交通路网及各市县外围区域分布;碳源区零散分布在各市县中心城区所在位置;(2)随着海拔的升高,碳源面积相应减少,而高碳汇区面积在不同海拔的占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汇作用差异较大;高碳汇区主要集中在林地,碳源区主要集中在水体、裸地和建设用地;(3)闽江全流域及流域上、中游碳汇空间特征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类型,而流域下游碳汇空间特征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影响;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解释力明显大于单一因子解释力,其中,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协同增强效应对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CASA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地区植被NDVI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江慧娴 董文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2-1328,共17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反映陆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指示器”。华北地区地处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土地覆盖类型复杂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同时受到气候...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反映陆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指示器”。华北地区地处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土地覆盖类型复杂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同时受到气候暖干化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华北地区的植被生态变得十分脆弱。本研究基于卫星资料NOAACDRAVHRR NDVI和气象数据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了1982-2019年华北地区NDVI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9年华北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和生长季的植被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强,其中夏季和生长季的增长速率最快为0.024(10a)^(-1),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57.35%和58.10%。(2)华北地区春季、夏季和生长季NDV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秋季NDVI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NDVI同时受到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积极影响。(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地区植被的生长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植被改善区,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为45.64%,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54.36%;在植被退化区,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为32.66%,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67.34%。(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华北地区森林和农田的植被生长较快,其植被改善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分别为66.07%和60.82%,草地植被的退化也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作用为69.48%,人类活动对华北地区植被的重要影响主要源于我国近几十年来三北防护林等人类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以及城市扩张、人口激增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也对华北地区生态屏障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残差分析 趋势变化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踏对5个植丝深度高羊茅草坪生理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刘亚培 周升峰 +6 位作者 李昶仪 毛佳静 刘月月 韩翔劲 李进超 张馨月 许立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4-1631,共8页
为了解践踏对不同植丝深度草坪草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植丝式混合草坪为试验对象,设置5种不同人造草丝深度6、9、12、15、18 cm和不植丝(CK),通过模拟践踏处理的方式,对比研究5种植丝深度混合草坪与天然... 为了解践踏对不同植丝深度草坪草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植丝式混合草坪为试验对象,设置5种不同人造草丝深度6、9、12、15、18 cm和不植丝(CK),通过模拟践踏处理的方式,对比研究5种植丝深度混合草坪与天然草坪在践踏胁迫下草坪草的坪观质量、生理指标以及践踏后草坪草的恢复状况。未践踏情况下,植丝深度18 cm草坪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深度植丝处理,随着践踏次数增加,其他各深度植丝处理也对草坪质量有一定提升作用。植丝15 cm处理高羊茅叶绿素含量均能更快恢复,9 cm以上处理组在抑制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恢复方面均有优势。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践踏胁迫条件下植丝式混合草坪的坪观质量总体表现高于天然草坪,植入人造草丝深度9 cm以上能在不同指标上有效加强草坪草抵抗践踏胁迫的能力,提升草坪草践踏后恢复速率。本研究为植丝式混合草坪的技术探索及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丝式混合草坪 草坪质量 运动性能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生长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对气候暖湿化响应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历正豪 王慧 +3 位作者 杨访问 李栋梁 石玉立 蒋元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5-2058,共14页
本文利用1982~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观测得到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近地面气温和地面降水率驱动数据集(CMFD),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方... 本文利用1982~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观测得到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近地面气温和地面降水率驱动数据集(CMFD),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海高原生长季(5~9月)地表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暖湿化响应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1982~2018年,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达0.01(10 a)-1,但在空间上呈两极化发展,在青海高原东部和西南部植被显著变好(面积占57.3%)的同时,青海高原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地表植被表现为退化态势(面积占14.8%)。(2)1982~2018年青海高原气候整体呈暖湿化特征,但在19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的趋势变化,不同时段气候暖湿化的区域和强度存在差异,P1时段(1982~1998年)的增温强于P2(1998~2018年)时段,而P2时段的变湿强于P1时段;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在1998年之前为波动上升,趋势不显著,但从1998年开始出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这与青海高原地面降水率的变化相一致。(3)在青海高原气候暖湿化不同阶段,地表植被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在P1时段,水分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地表植被对热量因子(气温)以负反馈为主,增温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黄河源区北部和青海湖附近;而在P2时段,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条件下,地表植被对水分和热量因子均以正反馈为主,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出现了大范围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植被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气候暖湿化 气候响应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洲航天局“哨兵-2A”卫星的太湖蓝藻遥感监测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旭文 侍昊 +4 位作者 张悦 牛志春 王甜甜 丁铭 蔡琨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9-176,共8页
欧洲航天局(ESA)2015年6月23日成功发射"哨兵-2A"卫星,该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在可见光(VIS)至短波红外(SWIR)波长区间配置了多种光谱波段/地面分辨率组合,可以获取大范围、较短重访周期、较高空间分辨率(10 m)的遥感... 欧洲航天局(ESA)2015年6月23日成功发射"哨兵-2A"卫星,该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在可见光(VIS)至短波红外(SWIR)波长区间配置了多种光谱波段/地面分辨率组合,可以获取大范围、较短重访周期、较高空间分辨率(10 m)的遥感影像。以太湖2016年6月13日MSI数据为例,在完成大气校正的基础上,分析了太湖典型地物类型光谱特征,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叶绿素反射峰强度(ρchl)构建的综合阈值法对贡湖湾的蓝藻水华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哨兵-2A"卫星MSI影像质量清晰,可精细地反映植被、蓝藻、水体等典型地物类型的光谱特征;ρchl指数对中-高蓝藻聚集区与水生植被、轻度蓝藻聚集区与混合水体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利用综合阈值法提取贡湖湾中-高蓝藻聚集区面积为60.37 km2,主要分布在贡湖北部沿岸、湖心和南部沿岸。"藻-水"混悬体面积为79.49 km2,贡湖湾东部蓝藻水华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2A”卫星 MSI传感器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叶绿素反射峰强度 蓝藻水华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森林盖度的尺度转换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宾 黄国胜 +2 位作者 程志楚 夏朝宗 邓华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1,121,共5页
选取抚顺市为研究区,以森林盖度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航片数据,基于Bottom-up方法,建立两阶段森林盖度经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M NDVI均值与地面实测森林盖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阶段模型可以较为... 选取抚顺市为研究区,以森林盖度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航片数据,基于Bottom-up方法,建立两阶段森林盖度经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M NDVI均值与地面实测森林盖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阶段模型可以较为精确的将航片解译的地面森林盖度扩展到中尺度空间范围;MODIS森林盖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为0.175,误差为15.9%;应用MODIS NDVI数据和第二阶段模型对抚顺市森林盖度进行估测,并将估测值转换为森林面积,结果与森林一类二类调查数据相差在15%以内,整体估测精度达到85%,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影像 TM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尺度转换 森林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精准追肥机专家决策系统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满 施印炎 +2 位作者 汪小旵 孙国祥 李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2,共6页
为了实现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实时变量追肥,研究了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及目标追肥量的计算模型,开发了基于近地光谱探测技术的实时变量追肥专家决策系统,结合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追肥机实际行进速度和肥料反馈量,双通道独立控制施... 为了实现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实时变量追肥,研究了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及目标追肥量的计算模型,开发了基于近地光谱探测技术的实时变量追肥专家决策系统,结合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追肥机实际行进速度和肥料反馈量,双通道独立控制施肥机构的转速和开度,从而实时调整追肥量,实现精准变量追肥。试验结果表明,专家决策系统的控制精度达到90%以上,可以满足精准追肥的要求;拔节期,变量追肥比定量均匀施肥增施氮肥28 kg/hm2左右;变量施肥有利于改善小麦群体结构,降低产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变量追肥 专家决策系统 实时控制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文博 覃志豪 +2 位作者 李文娟 郑盛华 王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94-98,共5页
在MODIS数据产品MOD13的支持下,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了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划定研究区的小麦种植区,将非种植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剔除,着重分析麦区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 在MODIS数据产品MOD13的支持下,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了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划定研究区的小麦种植区,将非种植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剔除,着重分析麦区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a和-60h/10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单产与全生育期内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0℃积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越冬期平均日最低气温和返青期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单产在O.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决策树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青海省不同功能区NDVI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璠 徐维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1-710,共10页
基于2000-2015年MOD13Q1的NDVI陆地专题的产品,揭示了青海省不同功能区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趋势分析法阐述过去16年不同功能区NDVI的变化规律,及利用变异系数揭示NDVI稳定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海省植被NDVI表现为东南偏... 基于2000-2015年MOD13Q1的NDVI陆地专题的产品,揭示了青海省不同功能区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趋势分析法阐述过去16年不同功能区NDVI的变化规律,及利用变异系数揭示NDVI稳定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海省植被NDVI表现为东南偏高,西北偏低,由东南向西北、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三江源地区NDVI频度分布呈"M"型的双峰模型,柴达木盆地为频度分布最低的单峰模型,东部农业区与环湖地区相似且频度略高的单峰模型。从CV分析,高稳定性地区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低稳定性地区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边缘和青海湖南部。由趋势分析可知,过去16年青海省NDVI呈波动性缓慢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12·10a-1。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增加趋势显著。本文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青海省不同功能区植被NDVI变化规律,为各区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功能区 趋势分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牧政策对草场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牧户尺度的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谷宇辰 李文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6,共9页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禁牧政策对于草场的恢复效果,采用MODIS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解译合成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56户禁牧与非禁牧草场连续8年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在控制降水气温因素的情况下禁牧对草场生...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禁牧政策对于草场的恢复效果,采用MODIS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解译合成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56户禁牧与非禁牧草场连续8年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在控制降水气温因素的情况下禁牧对草场生物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研究样地牧民的入户访谈调查,分析牧民对于禁牧效果的感知作为补充。研究表明,虽然禁牧草场与自由放牧草场的生物量在禁牧前后出现差异,使得草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当前的退化水平,由禁牧带来的植被恢复对于草场的整体状况改善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并非禁牧时间越长草场恢复得越好,禁牧后4年中的遥感影像分析表明,草场的生物量呈现年际波动的特征。而禁牧时间过长,由于打破了原有草地生态系统中"草–畜"的关联关系,反而有可能不利于草场的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草场恢复 归一化植被指数 牧民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海绿洲区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圣 娄华君 +2 位作者 贾绍凤 闫国振 项洋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降水稀少,绿洲植被的生长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运用2011年8月Landsat ETM+遥感数据计算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下水位埋深观测数据,从大尺度上定量研究鱼卡河流域下游马海绿洲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植被的生...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降水稀少,绿洲植被的生长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运用2011年8月Landsat ETM+遥感数据计算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下水位埋深观测数据,从大尺度上定量研究鱼卡河流域下游马海绿洲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植被的生长关系.研究表明:马海绿洲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水位埋深范围为3~4.5 m;地下水位埋深为3.2m的区域,植被的生长发育最好;影响植被生长的临界地下水位为4.5m.通过比较马海绿洲、额济纳绿洲和银川平原植被区等三个中国典型内陆干旱区的研究结果发现,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的相关性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遥感归一化 植被指数 鱼卡河 马海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伟 刘晓暄 +2 位作者 罗倩 常书齐 张晓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2-359,共8页
研究了2001—2013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表征植被生态特征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研究区该时间段内的温度、降水量变化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 研究了2001—2013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表征植被生态特征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研究区该时间段内的温度、降水量变化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生长季的植被生态状况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非生长季的植被生态状况则相反,其生态状况与温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这是因为生长季温度高于最适温度会抑制增长,而干旱地带的降水会促进植被生长;而非生长季气温较低,温度的增加会对植被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降水量并不是影响植被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植被对其响应也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归一化植被指数 总初级生产力 气象因子 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森林郁闭度估测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定 彭道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以遥感影像与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密云县森林郁闭度进行遥感估测,模型的纯像元植被指数通过样地数据来确定。经验证,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73,相对误差为14.40%。结果说明,... 以遥感影像与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密云县森林郁闭度进行遥感估测,模型的纯像元植被指数通过样地数据来确定。经验证,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73,相对误差为14.40%。结果说明,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与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结合进行森林郁闭度估测,技术路线简单可靠,精度可满足要求,同时能弥补TM影像分辨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郁闭度 像元二分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密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土壤干旱监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润林 董鹏程 +1 位作者 王瑜 汪晓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6期3060-3066,共7页
以张掖市甘州区绿洲为研究区,采用5期遥感影像(2011~2015年),运用ENVI 5.2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和地表温度(Ts),构建Ts-NDVI和Ts-MSAVI特征空间,对比分析两种特征空间。结果表明,Ts-MSAVI特征空间... 以张掖市甘州区绿洲为研究区,采用5期遥感影像(2011~2015年),运用ENVI 5.2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和地表温度(Ts),构建Ts-NDVI和Ts-MSAVI特征空间,对比分析两种特征空间。结果表明,Ts-MSAVI特征空间的干边和湿边斜率均小于0,这与前人的研究干边斜率是负值,湿边斜率是正值的结论有所不同。Ts-NDVI和Ts-MSAVI这两种特征空间具有相同的趋势,其中2012、2013、2014年这3年两种特征空间系数r^2较高,其余2年系数r^2较低。整体而言,TsNDVI特征空间的干湿边系数相比Ts-MSAVI特征空间的干湿边系数要高,稳定性好。从TVDI旱情等级分布图上可以得出2012年的受旱面积最大,干旱和重旱面积占总面积的70.39%,2013年干旱情况最严重,重干旱面积为1 611.972 km^2,重旱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3.5%,2014年干旱程度开始缓解,轻旱、干旱和重旱面积开始降低,湿润和正常面积开始增加,2015年干旱程度得到全面缓解,湿润和正常面积占到总面积的21.9%,但是干旱和重旱面积比重依然很大,说明张掖市甘州区绿洲旱情依然很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归一化植被指数(TVDI) 改进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地表温度 张掖市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田块尺度下地形影响作物长势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焕军 鲍依临 +3 位作者 孟祥添 徐梦园 钱蕾 张新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4-283,共10页
为揭示作物长势及水肥运移的空间分异规律,探究田块尺度内作物长势与地形变化的关系,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东兴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区,沿南北垄向提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 为揭示作物长势及水肥运移的空间分异规律,探究田块尺度内作物长势与地形变化的关系,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东兴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区,沿南北垄向提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信息,构建地形指标,分析NDVI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坡型凸凹程度越明显,NDVI的空间变异性越大;同类坡型中阴坡NDVI的空间变异性与坡型凸凹程度呈负相关;坡度在±0.03范围内,作物长势好,空间变异性低;以坡度绝对值高于0.04的坡度均值与其对应直线距离所占整条直线的比值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解释大豆NDVI决定系数为0.9652、高粱NDVI决定系数为0.8883的空间变异性。不同地理空间的地形与成土母质差异显著,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对作物长势的影响规律,可为田块尺度地形的分析提供借鉴,有助于指导农户合理地进行水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长势 地形 NDVI 凸凹程度 LOGISTIC模型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3年贵州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仕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2-205,共4页
为阐明2000-2013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标准差分析和 Hurst指数等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法,对贵州省 NDVI变化时空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 NDVI总体呈从东... 为阐明2000-2013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标准差分析和 Hurst指数等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法,对贵州省 NDVI变化时空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 NDVI总体呈从东向西依次递减。2)近14年 NDVI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NDVI为0.605,主要集中在0.6~0.7。其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且在2013年达到峰值,为0.635;东部和西部NDVI相对稳定,中部地区波动较为明显。其中,NDVI略有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西部和东北部、包括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遵义市和铜仁市,略有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和南部,包括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遵义市西部。3)未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 NDVI将会在短期内保持现有的发展趋势,局部地区未来变化呈反向趋势。结论:总体上贵州省植被覆盖状况呈逐渐变好趋势且在未来短期内将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趋势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6年辽宁省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伟 王淑莹 焦忠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0-1045,共6页
为了开展辽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干旱预警,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MOD13A2数据,对辽宁省2000—201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省NDVI的空间分布区域性较为明... 为了开展辽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干旱预警,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MOD13A2数据,对辽宁省2000—201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省NDVI的空间分布区域性较为明显,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和南部次之、北部较低、西部最低的特点.辽宁省年均NDVI值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呈增加的状态.NDVI年内存在季节变化,且呈现单峰型.最大值和最小值基本上分别发生在7月和5月.辽宁省NDVI与降水量两者有相关性,且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降水量 时空变化 干旱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地区植被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聂桐 董国涛 +5 位作者 蒋晓辉 郭欣伟 党素珍 郑嘉昊 李立缠 王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6,共11页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P 3类人文因子,分析榆林地区植被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影响因子的最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8年植被覆盖趋向改善,NDVI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0.11/10 a,2008年以后植被增长较为明显;NDVI在2018年中高等级(0.6—0.8)面积比2000年中高等级面积明显增加;中高等级集中于榆林市东部黄土丘陵区,中低等级(0.2—0.4)集中于榆林市西北部的风沙区,植被覆盖呈现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人口密度和气温因子较好地解释植被NDVI空间分异性,是影响NDVI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子,GDP、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是次级影响因子,其他因子对NDVI空间分异存在间接影响;坡向、降水和土壤类型因子与其他自然、人文因素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3)自然、人文因子对榆林市NDV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表现为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关系,不存在独立关系。该研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的各影响因素适宜类型或范围,自然、人文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植被影响更加显著,为地方政府指导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异性 驱动力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