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士大夫的“劝惩遣怀”之作与落魄书生的“孤愤”之书——《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比较 | 吴波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2 | 寻求现代意识:汪曾祺《聊斋新义》的立意根柢 | 刘富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3 | 于“抵抗处”求“和解”:《聊斋志异》的分裂性情爱叙事 | 王桂妹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4 | 从文言文心到俗话俗情——论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语体变更 | 刘富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