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宇宙学挠率场下中微子散射及空间平坦性预测
1
作者 高晨辉 薛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取宇宙学时空背景,在微扰论最低阶近似下,计算出了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对中微子散射矩阵元的修正,发现非平坦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场会导致宇宙学中微子的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能量发生偏移.结合天文观测数据以及3种Padé参数化,... 取宇宙学时空背景,在微扰论最低阶近似下,计算出了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对中微子散射矩阵元的修正,发现非平坦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场会导致宇宙学中微子的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能量发生偏移.结合天文观测数据以及3种Padé参数化,计算出了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对中微子峰值位置移动的量级,发现正的空间曲率会使中微子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右移,而负的空间曲率会使中微子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左移.宇宙学挠率会使中微子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右移,且由于Dirac中微子和Majorana中微子与矢量挠率的耦合情况不同,二者峰值位置的右移程度也不同.这为区分中微子的费米子类型、消除暗能量和空间曲率的参数简并,以及确定暗能量的本质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曲率 中微子 量子散射 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rac和Majorana费米子在空间平坦FRW时空背景下挠率场中的散射
2
作者 林威 薛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讨论了在空间平坦FRW(Friedmann-Robertson-Walker)时空背景下,通过有质量宇宙学中微子能量分布的移动检验由大尺度Lorentz破缺产生的宇宙学挠率存在的可能性.在空间平坦FRW时空背景下,有质量的宇宙学中,微子在宇宙学挠率场中的散射会... 讨论了在空间平坦FRW(Friedmann-Robertson-Walker)时空背景下,通过有质量宇宙学中微子能量分布的移动检验由大尺度Lorentz破缺产生的宇宙学挠率存在的可能性.在空间平坦FRW时空背景下,有质量的宇宙学中,微子在宇宙学挠率场中的散射会导致其末态能量分布的峰值位置相比于无挠情况时有一个m^(2)/E^(2)量级的移动;并且,在非最小矢量挠率耦合的情况下,对于Dirac中微子和Majoran中微子移动的数值由于矢量挠率的影响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学挠率检验 中微子 膨胀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事件IC220624A候选射电对应体J1458+4121的VLBI观测研究
3
作者 曾艾玲 杨小龙 +1 位作者 赵薇 洪晓瑜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收集并分析了中微子发射事件IC-220624A的候选体J1458+4121仅有的几次甚大天线阵(VLA)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甚长基线阵列(VLBA)对其进行首次VLBI观测,观测波段为L和C波段。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得到J1458+4121 VLBA的射电辐射... 收集并分析了中微子发射事件IC-220624A的候选体J1458+4121仅有的几次甚大天线阵(VLA)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甚长基线阵列(VLBA)对其进行首次VLBI观测,观测波段为L和C波段。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得到J1458+4121 VLBA的射电辐射形态。此外,利用相位参考技术,还获得J1458+4121更精确的坐标(α=14:58:20.772, δ=41:21:01.911)。VLA观测的射电总流量强度在1.4~8.4 GHz范围内呈下降趋势,说明J1458+4121的射电能谱可能是幂律谱;而VLBA观测的射电总流量强度在1.5~5 GHz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意味着其射电能谱在GHz波段是反转谱。因此,J1458+4121极有可能是一个年轻射电源,其中微子产生可能是由于新喷流成分的出现。该结果有助于J1458+4121的后续研究,并将中微子起源的关注对象从明亮的耀变体扩展至其他类型的活动星系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微子 活动星系核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几何效应对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
4
作者 朱景森 安丰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632,共7页
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探测器与反应堆的距离较短,反应堆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可能无法忽略,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估。本文根据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堆芯的结构建立反应堆中微子源模型和点中微... 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探测器与反应堆的距离较短,反应堆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可能无法忽略,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估。本文根据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堆芯的结构建立反应堆中微子源模型和点中微子源模型,研究了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反应堆尺寸对中微子能谱和流强的影响,讨论了堆芯内功率误差分布对点源模型下预期中微子流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反应堆的几何效应,使用点源模型会使预期中微子事例率低约0.08%~0.40%,堆芯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的形状影响则在10-6量级。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计算中微子流强时可以采用基于堆芯几何中心的点中微子源模型,在这种模型下,由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引入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微子能谱 中微子流强 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反应堆中微子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YAG晶体的闪烁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培志 邓佩珍 +1 位作者 徐军 BELOGUROVS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6,共4页
通过不同Yb3+掺杂浓度(5%~30%,原子数分数)的Yb∶YAG晶体的阴极射线发光谱、衰减时间、光输出及其温度依赖关系的测量,研究了Yb∶YAG晶体的闪烁性能。不同Yb3+掺杂浓度的Yb∶YAG晶体具有不同的光输出和猝灭温度,光输出随Yb3+掺杂浓度的... 通过不同Yb3+掺杂浓度(5%~30%,原子数分数)的Yb∶YAG晶体的阴极射线发光谱、衰减时间、光输出及其温度依赖关系的测量,研究了Yb∶YAG晶体的闪烁性能。不同Yb3+掺杂浓度的Yb∶YAG晶体具有不同的光输出和猝灭温度,光输出随Yb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猝灭温度则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室温下Yb∶YAG晶体的发光衰减时间较短,均小于50 ns。Yb3+掺杂浓度为5%的Yb∶YAG晶体具有较高的光输出和较低的猝灭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YAG 闪烁性能 中微子 光产额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时钟时标广播系统的初步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涛 龚光华 +1 位作者 陈少敏 邵贝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3-1256,共4页
使用高速光纤、嵌入式系统以及高速FPGA,清华大学高能中心的研究人员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试验三个实验站点的时钟和时间分配研制了先进的时钟系统。论文讨论时钟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具体设计,并对初步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中微子探测 时钟系统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史永跃 尚彦军 +1 位作者 袁广祥 孙元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中微子实验目的是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这是当前国际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中微子振荡一个国际前沿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其地下实验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 中微子实验目的是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这是当前国际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中微子振荡一个国际前沿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其地下实验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极高。大亚湾核电站的功率高,反应堆紧邻位于排牙山南麓实验预选场址;浑厚的花岗岩山体地下空间可屏蔽宇宙线本底,能提高混合角θ13量测精度。本文通过地形测绘、工程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孔内测试(地应力、钻孔电视和声波)和室内实验,系统分析研究了场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得出场区地层岩性和构造断裂不发育,燕山期花岗岩体完整,强度高,地应力不高,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裂隙中,岩体渗透系数很小的结论。拟选4个实验厅位置的岩体均属Ⅰ-Ⅱ类围岩,连接隧道的围岩81%属Ⅰ-Ⅲ类。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果说明,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可望成为世界上投资少精度最高的测量θ13理想场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微子混合角θ13 大亚湾核电站 岩体 地应力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高效低毒安全的新型液体闪烁体 被引量:4
8
作者 丁雅韵 张智勇 +1 位作者 曹俊 周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3,589,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烷基苯为溶剂的低毒、低腐蚀、低挥发性、高闪点新型液体闪烁体。经长达数年的测量和表征,此液闪具有高透明度、高稳定性、高光产额及良好的波形分辨等优点,易于保存,可以替代基于三甲苯、二甲苯、甲苯等溶剂的具有高挥发... 介绍了一种以烷基苯为溶剂的低毒、低腐蚀、低挥发性、高闪点新型液体闪烁体。经长达数年的测量和表征,此液闪具有高透明度、高稳定性、高光产额及良好的波形分辨等优点,易于保存,可以替代基于三甲苯、二甲苯、甲苯等溶剂的具有高挥发性、高腐蚀、高火灾风险并有一定毒性的传统液体闪烁体,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用于大体积探测器,还可根据需要掺入Gd、Nd等金属,应用于中子、中微子探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闪烁体 烷基苯 掺钆液闪 中子探测 中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参量描述的超光速中微子述的超光速中微子(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光炯 张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9,共8页
根据中微子质量平方是负值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关于超光速中微子的量子理论 .用一个和最大宇称破坏相关的质量项将两个Weyl方程耦合在一起 ,得到一个描述具有永久螺旋度且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的新方程 .超光速粒子的速度在( 0 ,∞ )... 根据中微子质量平方是负值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关于超光速中微子的量子理论 .用一个和最大宇称破坏相关的质量项将两个Weyl方程耦合在一起 ,得到一个描述具有永久螺旋度且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的新方程 .超光速粒子的速度在( 0 ,∞ )范围内变化 ,其内部相干迭加的两个矛盾场的相对变化导致亚光速粒子和超光速粒子的各种奇异特性 .这个理论和狭义相对论是兼容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光速中微子 中微子质量 非标准模型中微子 最大宇称破坏 Weyl方程 量子理论 狭义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Yb^(3+)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尚可 杨培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掺Yb3+闪烁晶体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类闪烁体,有可能用于探测太阳中微子.本文简要介绍了掺Yb3+闪烁晶体的电荷迁移发光的机理以及基质晶体对温度猝灭与浓度猝灭的影响.综述了具有石榴石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的两类掺Yb3+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 掺Yb3+闪烁晶体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类闪烁体,有可能用于探测太阳中微子.本文简要介绍了掺Yb3+闪烁晶体的电荷迁移发光的机理以及基质晶体对温度猝灭与浓度猝灭的影响.综述了具有石榴石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的两类掺Yb3+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特别是Yb:YAG和Yb:YAP晶体的生长、闪烁性能以及应用前景.最后,对掺Yb3+闪烁晶体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离子 闪烁晶体 太阳中微子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可能存在超光速粒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倪光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实验发现中微子的质量平方是负值 .根据这一事实 ,对比Dirac方程和虚质量的Dirac方程 ,提出了一个超光速中微子的量子方程 .一个虚粒子也可以看作是超光速粒子 .这个方程的显著特征是 ,时空反演是对称性的 。
关键词 中微子 中微子质量 非标准模型中微子 超光速粒子 量子方程 时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线天体物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宇倩 况浩怀 白新华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传播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过程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并讨论其中几个涉及物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其中包括极高能...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传播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过程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并讨论其中几个涉及物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其中包括极高能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太阳中微子能谱的实时测量,宇宙线中新粒子的搜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极高能宇宙线 天体物理 中微子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质量和中微子振荡实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6-224,共9页
本文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 ,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号。本文还介绍了 2 1世纪初研究中微子振荡的若干重要实验 ,... 本文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 ,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号。本文还介绍了 2 1世纪初研究中微子振荡的若干重要实验 ,例如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以及建造 μ子贮存环来产生高能电子中微子束进行中微子振荡的实验以及测量中微子振荡时的CP破坏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微子丢失 中微子振荡 标准模型 中微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微子探测的测姿和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凯 魏春岭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9,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中微子探测的隐蔽环境载体运动状态确定方法.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恒星发光、核反应堆发电等物理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利用中微子传输信号的优势在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行... 提出一种基于中微子探测的隐蔽环境载体运动状态确定方法.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恒星发光、核反应堆发电等物理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利用中微子传输信号的优势在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行进路径上的天体.中微子信号源可作为导航信标,为隐蔽环境中的载体提供定姿和定位信息.分别设计了基于太阳等天然中微子信标的姿态确定方法和基于核电站等人造中微子信标的导航定位方法,上述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传统天文导航(CN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信号拒止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微子探测 导航 姿态确定 位置确定 拒止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_e静止质量测量的大面积离子注入氚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政国 吴维民 柯尊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12,共5页
文章叙述了用于■_e静止质量测量的大面积离子注入氚源的制备原理、方法和装置,通过实验选择了合适的离子注入条件,分析了离子注入氚源的强度、均匀性、注入深度及氚的逃逸等特性。
关键词 离子注入 中微子 质量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内部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高斯修正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晶晶 罗志全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高斯修正法,研究了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对核素的Gamow-Teller(G-T)共振跃迁能级分布的高斯修正使中微子能量损失率增加.在低能跃迁电子俘获过程为主导地位的反应中,高斯修... 采用高斯修正法,研究了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对核素的Gamow-Teller(G-T)共振跃迁能级分布的高斯修正使中微子能量损失率增加.在低能跃迁电子俘获过程为主导地位的反应中,高斯修正对中微子能量损失的影响很小,而对高能G-T共振跃迁为主要的电子俘获过程的中微子能量损失的影响将大大增加.如核素^(56)Fe在密度ρ_7=100(ρ_7以10~7 mol·cm^(-3)为单位),高斯函数半宽度△=14.3,18.3,22.3 Mev时,修正差异大约达2个数量级,核素^(56)Ni在△=6.3,18.3Mev差异分别达6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演化 恒星 内部 中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志洵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90-93,共4页
自从前苏联的V .Lubimov (1980年 )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W .Kundig (1986年 )发表了关于中微子质量的研究以来 ,进一步的工作已在日本等国展开 ;现在有一批实验室在进行中微子研究。文章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 。
关键词 中微子 超光速 快子 光子 相似性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11,共13页
 本文论述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Davis在探测太阳中微子丢失的成就;M.Koshiba在证实存在太阳中微子丢失,探测超新星中微子和大气μ中微子丢失以及证明μ中微子振荡的成就。此外,本文还叙述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太阳中微子丢失 超新星中微子 大气μ中微子丢失 μ中微子振荡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X射线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理论中某些重要问题的核物理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秋和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首先 ,在第 1节中我们依次介绍了各种不同质量的恒星演化进程中各个主要热核燃烧的点火条件 ,致密物质中自由电子系统的简并性对星体热核燃烧的主导作用以及爆炸性核燃烧条件。其次 ,在第 2节中我们讨论了导致恒星核心不稳定坍缩的物理... 首先 ,在第 1节中我们依次介绍了各种不同质量的恒星演化进程中各个主要热核燃烧的点火条件 ,致密物质中自由电子系统的简并性对星体热核燃烧的主导作用以及爆炸性核燃烧条件。其次 ,在第 2节中我们讨论了导致恒星核心不稳定坍缩的物理因素和条件。此后 ,在本文第 3节中我们评述了Ⅰa 型超新星爆发理论尚在争论中的核物理和固体物理的问题。在第 4节中我们评述了Ⅱ型 (以及Ib 型 )超新星爆发理论中的严重困难 ,并且介绍了我们 (南京大学研究小组 )就超新星中微子延缓爆发机制的关键问题 (强大的中微子暴如何产生 ?)的物理机制提出的具体过程 :这中微子暴的强大中微子流量是从刚刚坍缩的高温高密核心通过核物质——— (u ,d)夸克系统——— (u ,d ,s)系统的相变过程在不到 1微秒的时间内很快地产生出来的的。而且 ,这个过程导致核心区域的负熵梯度 ,引起核心区域大规模对流 ,它将这强大的中微子流量很快地向外输送到中微子球的表面。在第 5节中本文还介绍了我们就超新星核心高密条件下电荷屏蔽对电子俘获过程的影响所作的探讨研究以及讨论了它对超新星坍缩核心质量 (它对超新星瞬时爆发机制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内部热核演化 超新星 中微子过程 电子俘获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idya-Bonner-de Sitter黑洞背景下中微子场和标量场的量子熵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鸣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4,共5页
在 Tortoise坐标系中 ,利用 Brick-Wall模型研究中微子场和标量场对 Vaidya-Bonner-de Sitter黑洞熵的量子修正 .当黑洞事件视界不随超前时间变化时 ,结果与 Reissner-Nordstrom-de
关键词 中微子场 标量场 BRICK-WALL模型 Vaidya—Bonner—de SITTER黑洞 量子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