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5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磊 司国东 +3 位作者 王春桃 黄沛杰 肖克辉 杜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控制学生内部认知负荷,优化实验教材设计及呈现方式降低学生外部认知负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新型教学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总量,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创新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此方法也可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认知负荷理论 实验教学 成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负能”到“赋能”:基于LLMs的思维链提示设计与教研AI智能体构建——以课堂教学智能分析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冬青 陈自力 +3 位作者 邵文豪 张粤芳 李赞坚 任光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7,125,共8页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的新趋势,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一线教师,但其往往包含巨大认知负荷且数据呈现复杂,使得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问题关键点并用于教学改进,以数据“赋能”为出发点,却反而给教师带去了数据“负...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的新趋势,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一线教师,但其往往包含巨大认知负荷且数据呈现复杂,使得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问题关键点并用于教学改进,以数据“赋能”为出发点,却反而给教师带去了数据“负能”。该文基于思维链提示逻辑,提出了教研AI智能体赋能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解读的构建框架,实现从数据解析到反馈生成的循环,并以此为导向模块化构建了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LLMs)的智能体框架,个性化开发教研AI智能体。通过63份真实报告数据,验证了“基于思维链提示的回复”相较于“基于LLM的普通回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前者在多项评价维度上均表现出更高的评分,尤其是在准确性、逻辑性和专业性方面具有显著提升。该文通过聚焦智能体在教研中的垂直应用,探索从数据负能到赋能转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思维链提示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 循证教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教研室助推教师自主发展:逻辑向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 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特征与生长向度的“关键力量”。虚拟教研室与教师发展的逻辑“耦合”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增力,赋能教师自主发展。在技术重塑教研室新的生态背景下,教师将面临教学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自主性驱动、评价改革引领等方面的现实挑战,需要从精神、物质、机制、评价层面,聚焦理念、知识、制度、评价改革等要素,探索助推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路向,为实现高质量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教师自主发展 逻辑“耦合”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32,共14页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深度研读文学经典,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增进深层文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抗技术发展带来的精神生态危机,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利用技术工具辅助写作教学与练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创意写作等高层级写作水平。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平衡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一方面坚守外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与时俱进,辩证理性地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工具性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研究性教学 创新思维 深度文学研读 写作能力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研的本质、误区与回归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华 时一帆 卢国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人—机—人”协同教研决策,实现“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优化的循证实践。据此审视智能教研的典型误区主要体现在囿于可疑模型的教研数据、高估数据效用的教研决策、陷入单性异化的教研循证实践三个方面。为走出现有误区,未来智能教研亟须通过三大途径实现理性回归:一是联合研发保障智能教研数据质量的可信基础模型;二是借鉴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合力探索智能教研“人—机—人”协同决策的实践新课题;三是内外联动推进科学性证据库的建设,正视经验性证据的合理价值,持续优化智能教研的循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研 可信模型 “人—机—人”协同决策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学教学科研助力新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6
作者 王蓉 赵四海 +4 位作者 白亮 王维蓉 屈鹏祥 郭龙 刘恩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的产生。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的产生。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型交叉基础学科,不仅能够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操作能力等方面推动新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而且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领域大力推进了前沿技术的发展及颠覆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 教学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虚拟教研建设:国际启示与本土策略
7
作者 胡小勇 许课雪 +1 位作者 刘雪旎 刘桓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8,共10页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校教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数字化赋能的高校虚拟教研日益受到关注,但仍处于发展方向有待明晰的萌发探索阶段。研究探究了高校虚拟教研类型及共性特征,明确...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校教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数字化赋能的高校虚拟教研日益受到关注,但仍处于发展方向有待明晰的萌发探索阶段。研究探究了高校虚拟教研类型及共性特征,明确了各类教研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建设应用性不足,以及课堂质量亟待提升;系统梳理了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教研建设的国际政策及其着力焦点,剖析了政策启示与案例经验,进而提出推动高校专业建设与新质人才培养融合、倡导校际课程协同数智共建共享、提升教学数字化创新应用水平等以数字化赋能高校虚拟教研深入发展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研 虚拟教研 教育数字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R:教研新范式
8
作者 孙发勤 曾祥翊 冯锐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48,共10页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教师个性化与规模化专业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教研新形态;揭示了智能精准教研的五大特征: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和规模化,并分析了教研主体、证据、情境、模式和生态等核心要素的转型;技术层面,构建了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基座,包括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和课堂话语文本数据;实践层面,提炼了系统化的教学诊断方法、动态发展的教师画像体系及创新的教研活动模式;生态层面,提出了包含政府、教研机构、企业、高校和学校的GEBUS多元协同生态系统模型,并探讨了教研文化重塑的必要性。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研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精准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人机协同 教研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9
作者 刘丽莉 杨协力 +3 位作者 罗磊 于慧春 唐浩周 李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研究性能力和创新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研究性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 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研究性能力和创新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研究性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食品类专业的创新型研究性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课程目标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该研究性教学模式还能解决传统教学中忽视应用能力及创新研究能力培养的问题,为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食品类专业 创新型人才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机电专业融入创新能力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机电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机电专业人才成为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深入探讨机电专业课程融入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与实...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机电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机电专业人才成为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深入探讨机电专业课程融入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设计了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典型课程教学实施思路,探索解决当前机电专业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的有效途径,为培养适应未来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机电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专业 成果导向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及趋势
11
作者 郭燕 张大瑾 +2 位作者 朱东丽 董珊珊 杨铁林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为了提升遗传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6~2023年间国内外遗传学教学改革领域的690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主题、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共现等多个维度。结果显示,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关键词分析表明,教学改革、实验教育和医学遗传学等主题已成为研究的焦点,而这些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等方面。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农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总结了遗传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遗传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创新 文献计量学分析 实验教学 研究热点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12
作者 刘双清 刘磊 +3 位作者 王玉生 黄国华 唐前君 张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71-273,282,共4页
倡导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这对于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是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必要... 倡导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这对于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是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生教学特点,分析了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研究生教学 教学资源 有效路径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孙海丽 孙一杰 +1 位作者 代海芳 丁位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植物生理学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林和园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河南科技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 植物生理学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林和园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河南科技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内容,建设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同时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也进行改革与优化,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注重融入思政元素。该文对上述几方面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同行进行植物生理学的教研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考核方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的数字时空互嵌模式再造
14
作者 李志峰 柯忻瑜 +1 位作者 沈振锋 陆思铭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现有高校教学与科研组织的设计模式阻碍了彼此的互动,强化了职能分化,教学与科研组织“此消彼长”的实践逻辑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与科研组织的失衡,滞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教学与科研组织的目标、技术、结构、价值等内部要素存在着组... 现有高校教学与科研组织的设计模式阻碍了彼此的互动,强化了职能分化,教学与科研组织“此消彼长”的实践逻辑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与科研组织的失衡,滞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教学与科研组织的目标、技术、结构、价值等内部要素存在着组织目标的传播性与生产性困境、组织技术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困境、组织结构的紧密性与松散性困境、组织价值的保守性与开放性困境。因此,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融合需要数字化技术赋能,实现价值协商、促进目标交融、强化技术关联、突破结构壁垒,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组织之间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和科研组织的数字时空互嵌模式再造,继而实现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授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教学与科研组织 时空互嵌 教育数字化 组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5
作者 朱婷伟 郭兴凤 +3 位作者 陈复生 张丽芬 辛颖 段晓杰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研究性教学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植物蛋白质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重要支撑作用。探讨了“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课程内容融入科技前沿、课堂教学与科研和实... 研究性教学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植物蛋白质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重要支撑作用。探讨了“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课程内容融入科技前沿、课堂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相结合、构建紧跟学术前沿的教学体系、形成科学的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质工艺学 研究性教学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中职衔接背景下省域一体化教研的多维转向与行动路径研究
16
作者 崔陵 于丽娟 刘冰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5,共7页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更好满足学生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教研亟须变革校企壁垒突出、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加强省域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重构,通过多主体缀合、多要素整合、多保障聚合,走出共存样态下中高职教研主体分离、教研组织分设、教研资源分散的现实困境,建立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的一体化教研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布局优化聚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教研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17
作者 张小军 高燕 +2 位作者 梁晋军 王鹏飞 温鹏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43-146,共4页
在“安吉宣言”提出新农科园艺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庞杂、学时有限、科研实训教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强... 在“安吉宣言”提出新农科园艺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庞杂、学时有限、科研实训教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强化、教学方法集成、科研实训完善和教学考核评价优化等多方面着手,探索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新模式探索为新农科创新型园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也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研究法 新农科 案例教学法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构建与探索
18
作者 范庆锋 邹洪涛 +3 位作者 王展 安晶 何娜 党秀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领域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修改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营造思政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科研反哺教学和完善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讨环境土壤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科研反哺教学 课程与实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9
作者 张新国 冯再平 王蓓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56-258,共3页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生物医药类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微生物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当前微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适应...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生物医药类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微生物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当前微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适应当前教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推动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深度融合 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
作者 张仕颖 刘弟 +2 位作者 刘鲁峰 李铷 刘雅婷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6,共4页
云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建成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位一体优质共享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教学实践中出现资源碎片化、资源... 云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建成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位一体优质共享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教学实践中出现资源碎片化、资源孤岛化、教学环节多、创新实践难等问题。面对AI技术的发展,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数智赋能微生物学课程的路径和经验。通过创建一体化AI智慧课程、搭建虚拟教研共享平台、创建AI大模型虚拟助教、迭代引进优质虚仿资源等措施,完成课程数字化转型,开创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数字化转型 数智赋能 AI智慧课程 虚拟教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