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提升稻茬小麦抗渍能力的生理和农学效应
1
作者 陈佳博 贺大海 +5 位作者 梁振宇 祝婷婷 雷芳 杨洪坤 黄秀兰 樊高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25,共18页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多穗型小麦品种蜀麦1963(SM1963)与大穗型品种蜀麦133(SM133)。稻茬小麦播种后30天内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上,达到产生渍害的条件。在小麦三叶期,设置单独喷施S-诱抗素(S-ABA)、多效唑·甲哌鎓(PM)、氨基酸水溶肥(AF)、腐植酸水溶肥(HF)以及S-ABA和PM配合AF(S+P+A)或者HF(S+P+H)处理,以喷施清水(CK)作为对照。调查分析了麦苗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茎蘖生长动态、结实特性、产量等农学性状。拔节期取叶片和分蘖节样品,分析碳氮代谢物积累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结果】6个喷施处理相比,S+P+H提升抗渍效果与稳产的效应最佳。与CK相比,S+P+H处理显著提升了两个穗型小麦拔节前群体生长速率与叶片净同化率,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叶片与分蘖节蔗糖含量提升了38.8%~70.3%,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6.7%~24.2%,叶片脯氨酸含量提升了48.0%~71.5%,叶片与分蘖节MDA含量较CK降低了28.0%~51.2%,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CK分别增加41.3%、47.6%、89.9%、38.7%以上,提升了碳氮代谢与抗氧化能力;SM1963、SM133小麦单株分蘖力较CK分别增加28.2%、58.3%,有效分蘖发生速率显著增加,主茎穗粒数、分蘖穗重与穗粒数显著提升,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了6.1%、8.8%,最终产量分别提升26.3%、13.2%。单独喷施HF也有助于苗期叶片生长与光合,SM1963、SM133小麦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12.2%、5.6%,实际产量分别提升15.4%与16.5%。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S-ABA增产13.3%,大穗型蜀麦133喷施AF增产10%。【结论】三叶期喷施一种或者配合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从不同途径不同程度地缓解渍害对麦苗生长的不利影响,从生理角度看,可以促进小麦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和分蘖节中糖氮代谢物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损伤,保护分蘖发生并增强第一分蘖的可塑性,从农学角度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提升茎蘖群体数量,促进群体生长速率,提高成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相较大穗型蜀麦133,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组合试剂后叶片、分蘖节糖代谢物含量及叶片SOD、APX活性提升更多,其氮代谢物含量、MDA含量更低,成穗的分蘖多。总体而言,喷施腐植酸叶面肥的效果大于喷施氨基酸叶面肥,S-诱抗素和多效唑·甲哌鎓与腐植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也大于与氨基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小麦品种 生长调节剂 叶面肥 茎蘖动态 群体生长速率 结实性状 抗氧化活性 碳同化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洛薯17的生长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忠玲 韩聚东 +2 位作者 褚莹莹 李小艳 秦家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1-24,共4页
以洛薯17为材料,商薯19为对照,对2品种的形态特征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洛薯17具备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半直立,最长蔓长159.8 cm,基部分枝数多,五裂深缺刻叶形,叶势上冲,顶部叶柄与叶片... 以洛薯17为材料,商薯19为对照,对2品种的形态特征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洛薯17具备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半直立,最长蔓长159.8 cm,基部分枝数多,五裂深缺刻叶形,叶势上冲,顶部叶柄与叶片的夹角约30°,株型紧凑,单株结薯5.9个,薯块集中均匀。趋于理想的个体株型形成的群体结构内茎叶分布更趋合理,茎叶发达,既不过旺也不早衰,生育期内叶面积系数平均为3.24,较商薯19低19.4%;基部分枝12.5个,是商薯19的1.30倍;栽后40 d,单株结薯4.1个,是商薯19的4.60倍,鲜薯单产1.8 t/hm^(2),是商薯19的1.60倍。故洛薯17具有“源”强、“库”大、“流”畅的特点,形成了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长特性 生物产量 净同化率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镁铁精粉的烧结性能试验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来 潘文 +2 位作者 辛越 杨志宇 贺道山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了拓展可用铁矿资源的来源途径,本文对一种含硼、镁的铁矿资源(丹东硼镁铁精粉)的烧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硼镁铁精粉的同化性能与杨迪粉接近,液相流动性能与PB粉接近;在现有烧结原料和工艺条件下,硼... 为了拓展可用铁矿资源的来源途径,本文对一种含硼、镁的铁矿资源(丹东硼镁铁精粉)的烧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硼镁铁精粉的同化性能与杨迪粉接近,液相流动性能与PB粉接近;在现有烧结原料和工艺条件下,硼镁铁精粉等比例替代地方磁精粉,有利于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降低固体燃料消耗,改善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该铁精粉配比低于10%对提高烧结机利用系数和烧结矿转鼓强度有利,高于10%对上述两个指标有负面影响。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配加3%的硼镁铁精粉后,烧结矿的全铁品位略有降低,烧结矿中B_(2)O_(3)质量分数增加,达到0.56%;烧结矿的粒度组成得到优化,(5,10)mm和≤5 mm的粒级占比分别降低0.79%和1.29%,>40 mm的粒级占比增加3.01%;烧结机利用系数由1.60 t/(m^(2)·h)提高到1.62 t/(m^(2)·h),烧结矿转鼓强度提高2.22个百分点,低温还原粉化指数(>3.15 mm)由58.80%上升至60.29%,烧结矿产、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精粉 烧结性能 同化性 液相流动性 低温还原粉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被引量:197
4
作者 陈传永 侯玉虹 +3 位作者 孙锐 朱平 董志强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有重要影响,为阐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本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吉单209为供试品种,设置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105000株...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有重要影响,为阐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本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吉单209为供试品种,设置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105000株hm^(-2) 4种密度处理,测定并计算6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性能参数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收获指数(HI)、单位面积穗数(EN)、单穗粒数(GN)、千粒重(GW),并结合产量性能参数的变化对各品种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性能参数对密度胁迫的反应相同,MLAI、EN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MNAR、HI、GN、GW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响应呈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品种耐密性表现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较差,其中,先玉335的适宜密度范围为90000~105000株hm^(-2),郑单958与吉单209的适宜密度范围为75000~90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叶面积指数 净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2
5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4 位作者 王晨阳 朱云集 宋晓 王永华 岳艳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分配率为31.8... 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分配率为31.81%-40.67%;其中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茎鞘、叶片中的分配率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表明成熟时大穗型品种有更多的同化物滞留在茎鞘和叶片中。施氮量对14C-同化物分配率有影响,在施氮量36gm-2处理的茎鞘中分配率下降,而籽粒中的分配率增加,表明增施氮肥促进花前同化物向籽粒中分配。随着籽粒灌浆进程,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逐渐下降,在籽粒中的分配率逐渐增加,表明营养器官的同化物逐渐向籽粒转运。小麦籽粒的同化物有34.94%来自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65.06%来自开花后同化量,但不同品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之间有较大差异。施氮量36gm^-2处理的花前转运量、转运率、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均下降,但花后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以及单穗粒重均增加;其中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花后贡献率分别为77.84%和56.29%,表明兰考矮早八花后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两品种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施氮量36gm-2处理高于18gm^-2处理,并且大穗型品种的增产幅度大于多穗型品种,表明增施氮肥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增产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物质 积累 转运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栉孔扇贝不同季节滤水率和同化率的比较 被引量:71
6
作者 匡世焕 方建光 +1 位作者 孙慧玲 李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于1993年9月和1993年11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半现场法对该湾养殖之林孔扇贝的滤水率和同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林孔扇贝的滤水率秋季(9月)明显地高于冬季(11月)。(2)在同一密度下,单个个体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 于1993年9月和1993年11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半现场法对该湾养殖之林孔扇贝的滤水率和同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林孔扇贝的滤水率秋季(9月)明显地高于冬季(11月)。(2)在同一密度下,单个个体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大,而单位重量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规格的个体,其单个个体和单位重量的滤水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3)林孔扇贝的同化率在秋、冬两季无明显差异。(4)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林孔扇贝的同化率无明显的差异。但其值都较高(94.3%-98.9%)。本文还对以叶绿素α和颗粒有机物两个指标测定滤水率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滤水率 同化率 半现场法 桑沟湾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锌对棉花不同生育期净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支金虎 聂云疆 万素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8,共5页
应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锌素施用下棉花净同化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锌素用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施ZnSO4.7H2O为20 kg/hm^2产量达到最高; 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净同化率(NA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蕾期-花期(LH... 应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锌素施用下棉花净同化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锌素用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施ZnSO4.7H2O为20 kg/hm^2产量达到最高; 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净同化率(NA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蕾期-花期(LH)为最大; 生长前期(苗期-盛花期),随着锌用量的增加,NAR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生长中后期(花期-吐絮期),随着锌素施用量的增加,净同化率明显降低,在生长后期尤其是铃期以后,NAR对锌素反应表现的比较异常,不论锌施用量多少,NAR均低于对照; 在盛花期-铃期,锌素用量和NAR之间不论是直线型、指数型还是二次曲线型关系,都达到显著水平,但以一元二次曲线拟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素 棉花 净同化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3
8
作者 邹应斌 黄见良 +3 位作者 屠乃美 李合松 黄升平 张杨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2 ,分别比传统栽培增产 11.7%和 13.3% ;( 2 )高产水稻群体成穗率高 ( 71.3%~ 76.8% ) ,群体内透光好 ,净同化率高 ,干物质生产量大 ( 4年平均 V4 0 2为 13973.1kg/ hm2 ,V198为 15560 .6kg/ hm2 ) ,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的早发群体与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的比例顺调 ,但早稻前期干物质生产年间因气温不同有差异 (分蘖期占成熟期总干重的 10 .6%~ 17.5% ) ;( 3)根系生长量和吸收表面积随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增加 ,齐穗期早稻接近最大值 ,晚稻仍缓慢增加 ,但在“旺壮重”栽培条件下 ,抽穗后仍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与吸收能力 ,吸收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 5%的 P素和约 10 %的 N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 根系活力 净同化率 双季杂交稻 产量形成 “旺壮重”栽培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对Cu^(2+)、Zn^(2+)吸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江东 李长玲 +1 位作者 黄翔鹄 肖松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0-54,共5页
研究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对Cu2+、Zn2+的吸附动力学及温度、光照度和盐度对Cu2+、Zn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对Cu2+、Zn2+的吸附经历了快速、中速和慢速3个吸附步骤,快速吸附在实验0.5 h内完成,中速吸附在实验8 ... 研究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对Cu2+、Zn2+的吸附动力学及温度、光照度和盐度对Cu2+、Zn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对Cu2+、Zn2+的吸附经历了快速、中速和慢速3个吸附步骤,快速吸附在实验0.5 h内完成,中速吸附在实验8 h内完成,8 h后为慢速吸附。温度为25~30℃时,波吉卵囊藻对Cu2+、Zn2+的吸附量分别为5.61 mg/g、6.92 mg/g。光照度大于或等于3000 lx时,藻细胞对Cu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光照度大于或等于2 000 lx时,藻细胞对Zn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盐度为25~30时,藻细胞对Cu2+吸附量为5.93 mg/g,盐度为20时,藻细胞对Zn2+吸附量为6.97 mg/g。因此,当温度为30℃,盐度低于25,光照度大于2000 lx时,波吉卵囊藻可以很好的消除对虾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污染,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吉卵囊藻 CU2+ Zn2+ 吸附率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长江口3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吕昊泽 刘健 +2 位作者 陈锦辉 沈和定 吴杨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7,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缢蛏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光滑河蓝蛤组设6个盐度梯...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缢蛏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光滑河蓝蛤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河蚬组设6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并测定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增加,当上升到一定盐度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20时,缢蛏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57L/h、5.38mg POM/h和0.72%。盐度10时,光滑河蓝蛤滤水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46L/h和0.53%,摄食率在盐度15时达到峰值3.80mg POM/h。盐度5时河蚬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峰值,分别为0.39 L/h和2.48 mg POM/h,同化率在盐度0时已达到峰值0.51%,并随盐度上升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盐度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3个摄食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滤水率 摄食率 同化率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107
11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6 位作者 钱银飞 陈烨 徐军 吴桂成 翟超群 霍中洋 戴其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具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的... 以具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抽穗期营养器官贮存了较多的结构物质但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均低于对照,平均少148.5 kg/hm2,表观输出率也低,平均低2.5个百分点。超级稻的叶面积及光合势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群体生产率的提高,大田期平均群体生产率比对照高4542(m2.d)/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物质生产 作物生长率 光合势 叶面积指数 净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家林 邹杰 彭慧婧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滤食率(y)与水温(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4.338×10^(-3) x^3+0.311x2-6.915x+49(r2=0.999),同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在盐度18~33条件下,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盐度27~30时保持较高的滤食率,滤食率(y)与盐度(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27x^2+1.638x-19.52(r^2=0.994),同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为30时同化率最高,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滤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体质量对同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钝缀锦蛤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种群品种,适宜生活在温度和盐度较稳定的潮下带区域,非广温广盐性贝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缀锦蛤 温度 盐度 体质量 滤食率 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梨树叶片衰老和光合同化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群龙 宁婵娟 +3 位作者 郝燕燕 吴国良 郝国伟 牛铁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4-318,共5页
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5,10,20mg/L)Na2SeO3处理对7年生砀山酥梨叶片衰老及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mg/L硒可降低梨树叶片衰老进程中的质膜相对透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其净光合速率(Pn)以及... 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5,10,20mg/L)Na2SeO3处理对7年生砀山酥梨叶片衰老及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mg/L硒可降低梨树叶片衰老进程中的质膜相对透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其净光合速率(Pn)以及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和淀粉含量;至采样后期,5 mg/L硒使质膜相对透性以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降低18.05%,36.24%和39.42%,GSH含量显著提高25.43%,AsA含量极显著提高13.44%,从而使叶片衰老延缓,并使采样后期叶片Pn和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59.98%和36.58%。随喷硒浓度增加,硒的过氧化作用逐渐显现和增强,至采样后期,20mg/L硒使质膜相对透性以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34%,16.89%和8.97%,GSH和AsA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32.39%和15.68%,从而使叶片衰老加速,并使采样后期叶片Pn较对照极显著降低59.89%。硒对衰老叶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对梨树喷硒时,从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Pn和光合同化物积累等方面考虑,应以5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衰老 抗氧化剂 光合同化物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杂交稻与常规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马殿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5-430,共6页
以北方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灌浆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 ,灌浆持续时间的不同是造成不同品种粒重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浆阶段 ,渐增期短 ,启动灌浆... 以北方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灌浆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 ,灌浆持续时间的不同是造成不同品种粒重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浆阶段 ,渐增期短 ,启动灌浆速率大 ,灌浆快增期早 ,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等特性有利于增加粒重。同一品种的粒重差异来源于灌浆速率的不同。在灌浆期杂交稻的光合同化物向籽粒运转率高 ,干物质由茎鞘源源不断地向籽粒输送 ,使杂交稻保持较长的高速灌浆期和缓增期 ,最终形成较大的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杂交稻 常规稻 籽粒灌浆特性 同化物分配 同化物转运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群体CO_2同化速率与日净光合生产力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宝华 曹永华 +3 位作者 洪佳华 张厚瑄 仝乘风 杨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8-604,共7页
根据农田冬小麦群体CO_2同化速率系统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1)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冠层入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以及各生育期的光饱和现象;(2)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最大光合生产率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提出大田作物自身的同化作用... 根据农田冬小麦群体CO_2同化速率系统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1)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冠层入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以及各生育期的光饱和现象;(2)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最大光合生产率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提出大田作物自身的同化作用引起冠层内CO_2浓度降低,会成为群体光合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 同化速率 净光合量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2 位作者 王文琪 董美涛 王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1,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体重对虾夷扇贝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下,A、B、C、D、E5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软体部干重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且...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体重对虾夷扇贝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下,A、B、C、D、E5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软体部干重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且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重(X)与摄食率(Y)呈正相关幂指数关系:Y=aXb。扇贝个体吸收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但是不同规格扇贝吸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温度5~25℃范围内,温度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T)与摄食率之间的相关方程为:FR=b0+b1T+b2T2+b3T3,虾夷扇贝最大摄食率的温度值为15℃,最大吸收率的温度值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温度 体重 摄食率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群体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世州 乔玉强 +4 位作者 李玮 陈欢 赵竹 张向前 曹承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013-2014年度的小麦产量较高;播期为10月3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播期为10月15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均以密度为33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早播(10月3日)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播期相同时,小麦的叶面积持续时间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净同化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小麦群体生长率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其叶面积持续时间和群体生长率的相关性极显著,与净同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均以10月3日播种、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叶面积持续时间 叶面积指数增长率 净同化率 群体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库关系改变对小麦灌浆期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55-560,共6页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千粒重提高,穗粒数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去除小穗数的比例。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结果,两类品种的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穗粒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但提高其穗粒重的着眼点都应当是提高穗粒库容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库容活性 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降水率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及其对“杜鹃”(0313)台风预报的改进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丁伟钰 万齐林 端义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8,共9页
在GRAPES(GlobalandRegionalAssimilationandPredictionEnhancedSystem,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基础上,用改进的郭晓岚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来同化TRMM(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热带降水监测计划)... 在GRAPES(GlobalandRegionalAssimilationandPredictionEnhancedSystem,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基础上,用改进的郭晓岚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来同化TRMM(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热带降水监测计划)卫星反演的降水率资料。单点试验表明该方案通过调整背景场的水汽辐合和辐散的垂直结构,使得同化后观测算子计算的降水率更接近实况。对台风“杜鹃”(0313)的同化试验表明,该方案有效改进背景场的动力和热力结构,使台风的初始风场、降水结构更接近实况。通过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的对比,表明同化TRMM卫星降水率资料对台风的路径预报和降水预报都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卫星降水率 三维变分同化 台风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化雷达估算降水率对暴雨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郁东 万齐林 +4 位作者 薛纪善 丁伟钰 李昊睿 张诚忠 黄燕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6,共12页
选取2009年3月28日广东省广州市大暴雨过程,考察了变分校准前后Z-I关系估算雷达降水率的区别。变分校准后的降水率资料具有较高的单点精度与合理的梯度分布。降水率资料能够反映大气动力特征和水汽分布等重要信息,是模拟中小尺度系统的... 选取2009年3月28日广东省广州市大暴雨过程,考察了变分校准前后Z-I关系估算雷达降水率的区别。变分校准后的降水率资料具有较高的单点精度与合理的梯度分布。降水率资料能够反映大气动力特征和水汽分布等重要信息,是模拟中小尺度系统的关键因子。基于GRAPES(Global/Region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区域三维变分系统,将FSU(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的同化试验指出,同化降水率资料后同时增强了低层大气的辐合和高层大气的辐散,从而使整层气柱的不稳定能量增加。沙氏指数和K指数诊断分析也表明,同化降水率资料后有利于触发强对流天气。此外,低空辐合有利于水汽垂直输送,维持对流发展,改进降水模拟。逐小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化校准后的雷达估算降水率不仅可以改进降水分布,而且使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消亡清晰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校准雷达估算降水率 降水率同化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