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scenario balance of reduction in cost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娜 张强 +4 位作者 陈广武 齐长青 崔文谦 张于峰 马洪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87-894,共8页
To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an improved management method balancing the reduction in costs and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is required for Tianjin's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Firstly, six objective functions, name... To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an improved management method balancing the reduction in costs and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is required for Tianjin's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Firstly, six objective functions, namely, cost minimization, GHG minimization, eco-efficiency minimization, cost maximization, GHG maximization and eco-efficiency maximization, are built and subjected to the same constraints with each objective function corresponding to one scenario. Secondly, GHG emissions and costs are derived from the waste flow of each scenario. Thirdly, the range of GHG emissions and costs of other potential scenarios are obtained and plotted through adjusting waste flow with infinitely possible step siz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above six scenarios. And the optimal scenario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is range.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cenarios located on the border between scenario cost minimization and GHG minimization create an optimum curve, and scenario GHG minimization has the smallest eco-efficiency on the curve; 2) Simple pursuit of eco-efficiency minimization using fractional programming may be unreasonable; 3) Balancing GHG emissions from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s benefits Tianjin's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as it reduces GHG emissions and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ional programming greenhouse gasghg) emissions eco-efficiency waste manag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减污降碳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龙 苏笑冰 +2 位作者 王雪婷 秦昊辰 樊佳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5-1111,共7页
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广泛应用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质净化和水量调控效果,而关于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及其填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 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广泛应用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质净化和水量调控效果,而关于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及其填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沸石、中砂、细砂填料对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和碳减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类型对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存在显著影响,以细砂为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的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通量最低,分别为254.85 mg/(m^(2)·h)、9.06μg/(m^(2)·h),以沸石为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7.72μg/(m^(2)·h)。以沸石、中砂、细砂为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的GWP分别为472.83、213.96、137.60 kg/hm^(2)(以CO_(2)计)。生物滞留设施可通过对雨水径流中COD削减实现碳减排,以沸石、中砂、细砂为填料的生物滞留在场次降雨中可减少CO_(2)排放量分别为0.0517、0.0506、0.0506 kg。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径流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方面综合考虑,生物滞留设施可优先选择细砂作为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全球增温潜势 填料 温室气体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纸产品全生命周期GHG排放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莎 杨孝光 +2 位作者 李燚佩 曹磊 岳文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4-949,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对中国2010年和2015年纸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边界包括:林木种植管理、制浆造纸过程、运输...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对中国2010年和2015年纸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边界包括:林木种植管理、制浆造纸过程、运输过程、废纸回收制浆、焚烧和填埋.结果表明:中国2010年和2015年纸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13.4、20.3 Mt CO2-eq,其中林木种植和管理阶段为碳汇,能存储的CO2分别为82.6和108.2 Mt CO2-eq,制浆和造纸阶段为碳源,排放的GHG2分别为52.4、77.3 Mt CO2-eq,运输阶段为8.3、10.3 Mt CO2-eq,废纸焚烧和填埋阶段为35.3、40.9 Mt CO2-e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排放 废纸回收利用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业温室气体(GHG)减排潜力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邹万生 刘良国 +2 位作者 张景来 邓武军 杨品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探讨农业温室气体(GHG)减排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引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评估报告相关数据,从减排技术潜能和减排经济潜能2个方面对农业GHG(主要包括CO2、CH4、N2O)的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并... [目的]探讨农业温室气体(GHG)减排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引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评估报告相关数据,从减排技术潜能和减排经济潜能2个方面对农业GHG(主要包括CO2、CH4、N2O)的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农业GHG减排技术与前景进行评价与展望。[结果]农业GHG减排大约89%的潜能将来自土壤碳鏊合作用;农业GHG减排成本大约是0~27美元/t CO2-EQ;多数减排方案强调对现有技术的再利用,使其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同时注意加强可行的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结论]即使农业GHG的排放与日俱增,但从长远角度看,农业GHG减排的潜力巨大。当前需要关注是,要确定气候变化、可持续性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三者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温室气体 减排潜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风电场GHGs减排效益 被引量:8
5
作者 马艺 段华波 +1 位作者 李强峰 谢明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3-660,共8页
风电设备生产及风电场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某100 MW陆上风电场为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其风机产品生产制造、运输、风电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等阶段的环境影响(以温室气体为归一化度量指标)进... 风电设备生产及风电场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某100 MW陆上风电场为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其风机产品生产制造、运输、风电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等阶段的环境影响(以温室气体为归一化度量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风电场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90000 t(以CO2当量计,排放强度为17.8 g/(kW·h)).其中,生产制造阶段占比最大(67.8%),其次为建设施工阶段(19.2%).与其他能源发电方式对比表明,风电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明显高于水电(以CO2当量计,约3.5 g/(kW·h)),但与光伏发电(以CO2当量计,约50 g/(kW·h))、生物质(以CO2当量计,约200 g/(kW·h))和火力(以CO2当量计,约800 g/(kW·h))等能源方式相比,减排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 陆上风电场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当量 碳排放因子 建造阶段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发电生命周期评价及碳足迹区域化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宇 任品桥 +3 位作者 郑焱 高峰 孙博学 龚先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典型水电站水力发电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他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水力发电碳足迹的差异性及原因。结果显示,三峡水电站单位水电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为12.7 g/(kW·h),主要来源于运...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典型水电站水力发电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他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水力发电碳足迹的差异性及原因。结果显示,三峡水电站单位水电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为12.7 g/(kW·h),主要来源于运行阶段,造成其他环境影响的主要阶段为土建工程阶段,其次为机电设备制造阶段;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单位水电碳足迹差距较大,与全国平均值相差±20%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24个;各省级行政区运行阶段碳足迹占比为47.94%~96.82%,占比超过80%的省级行政区有19个。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及省级发电清单编制与电网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水力发电 环境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区域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管控纳入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探索和实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亚宣 李小敏 +4 位作者 李亚飞 詹丽雯 赵果 姚懿函 李林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6-1640,共15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是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减污降碳源头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是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减污降碳源头防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重点围绕协同减污降碳优化规划方案这一关键问题,探索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温室气体评价的技术方法,并以某石化园区为例开展了实践探索。为了在环评中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从两方面探索评价技术方法:一是温室气体与大气耦合评价方法,开展温室气体评价重点排放设施能效分析,结合大气评价中空气质量目标改善要求和初步模拟预测结果,联合提出淘汰高耗低效热源设施、分阶段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的规划调整建议;二是研究创新温室气体评价和循环经济分析紧密结合的环评方法,遵循化工园区协同、合作、共享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以资源循环降碳、能效提升降碳为目标,充分发挥化工园区碳固定、碳消纳的天然优势,促进园区内产业链协同。实证研究表明:①通过全面识别园区减污和降碳的关键环节,以“提效-控煤”为主线,温室气体评价与大气评价联合提出热源点整合方案;聚焦园区CO_(2)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推动两家企业6套装置实施CO_(2)回收,并实施聚碳酸酯、碳酸乙烯酯等CO_(2)产业链利用项目,将零散企业余热资源统一纳网,实现余热余压利用,很好地验证了前述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温室气体评价对能源规划方案和产业循环经济方案的优化调整作用。②基于现行产业园区环评的评价技术流程,采用全过程纳入模式,提出了温室气体全过程评价技术框架,即现状评价“挖潜力”、规划分析“融理念”、影响识别“定目标”、影响评价“评趋势”、方案论证“明措施”、调整建议“优方案”。此外,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一是增强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的协同性,二是关注难以量化的新排放源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三是结合不同园区面临的能源转型和环境目标压力,形成差异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该研究提出的技术框架和评价方法为优化化工园区环评源头管控作用起到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园区 减污降碳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艳利 黄晓晴 +1 位作者 王仪 王新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945,I0001,共26页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含氟温室气体(F-GHGs)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是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国际公约致力减控的大气痕量卤代气体。ODS和F-GHGs的大气寿命长、浓度低、变化幅度小,同时来源广泛且新型替代物不断涌现...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含氟温室气体(F-GHGs)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是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国际公约致力减控的大气痕量卤代气体。ODS和F-GHGs的大气寿命长、浓度低、变化幅度小,同时来源广泛且新型替代物不断涌现,准确、全面、实时地监测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在分析技术上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估算ODS和F-GHGs的排放量、评估履约成效也是科学界和环境外交层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自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为全球ODS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也积极推动F-GHGs国际行动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本文从监测、大气浓度和排放等方面梳理了对中国ODS和F-GHGs相关研究成果。近十年来,中国氟氯烃和氢氟氯烃等受控物质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履约成效显著,而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含氯溶剂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分析了中国当前ODS和F-GHGs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协同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可能关注的重点方向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耗臭氧层物质 含氟温室气体 大气观测 排放估算 蒙特利尔议定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碳排放规律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晓日 樊相文 +2 位作者 刘玲 马林 柏兆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淡水渔业资源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之一,但快速发展的淡水养殖强烈影响着水体CH4和N2O的排放,进而造成环境危害。本研究基于全国和地方渔业统计年鉴构建了2019年长江经济带县级尺度的渔业数据库,解析了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单位面积产... 淡水渔业资源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之一,但快速发展的淡水养殖强烈影响着水体CH4和N2O的排放,进而造成环境危害。本研究基于全国和地方渔业统计年鉴构建了2019年长江经济带县级尺度的渔业数据库,解析了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及空间差异,并根据建立的数据库综合分析了淡水养殖模式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长江经济带中游淡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6.9 t·hm^(-2),下游最低,约为6.0 t·hm^(-2)。整合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发现,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5×10^(7)t(以CO_(2e)计),其中粗放型和半集约化养殖模式排放量最高,约占总排放量的66.8%,集约化排放量占比最少,约占4.5%。因此,发展绿色养殖模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淡水养殖 温室气体 养殖模式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低碳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玉雨 于法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国际视野下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自身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为对象,分别梳理其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做...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国际视野下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自身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为对象,分别梳理其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做法、最新行动和取得成效,据此,结合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农业低碳发展的中国策略。研究表明:1)较之于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2020年中国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上与其相近,但中国的单位GDP排放量[44.52 t∙(106$)^(−1)]远低于印度[278.11 t∙(106$)^(−1)];较之于同作为人口大国的美国,中国在排放总量方面较高,但中国的人均排放量(0.46 t∙cap.−1)明显低于美国(1.15 t∙cap.^(−1))。中国必须充分考虑自身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科学合理地展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规划。2)美国主要在法律法规完善、财政税收和减排补贴、清洁能源开发及推广、碳排放权和碳汇市场交易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其2020年人均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下降19.58%;欧盟的先进做法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支持和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其2020年人均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29.03%;日本主要在可再生能源推广、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粮食生产保障和气候适应等方面展开行动,其2020年人均排放量同比1990年下降29.17%。3)农业低碳发展的中国策略旨在保障粮食供给、减少温室效应和实现生态价值。据此,提出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和绿色金融支持、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5个方面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低碳发展 农业温室气体 国际经验 中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航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乔楚 张鹏 陈军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1820,共10页
为推动中国民航业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助力绿色低碳交通高质量发展,立足国内和国际航线双重单元,针对CO_(2)、N_(2)O和CH_(4)多元温室气体,基于IPCC清单算法分析2015—2022年中国民航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并研判关键排放源,结合... 为推动中国民航业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助力绿色低碳交通高质量发展,立足国内和国际航线双重单元,针对CO_(2)、N_(2)O和CH_(4)多元温室气体,基于IPCC清单算法分析2015—2022年中国民航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并研判关键排放源,结合LMDI分解模型实证分析能源消费强度、运输经济效益、产业内部结构、产业整体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水平对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15—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从航线类型看,国内航线运输周转量主体地位带动高水平温室气体排放;从气体品种看,CO_(2)排放贡献最大。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为遏制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运输经济效益的影响效应随运输收入水平发生变化,2021年以来成为减缓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内部结构效应与碳排放的整体变化趋势较为同步,这是由于民航业产值比重增加会带动运输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产业整体结构效应由碳排放激励因素转为抑制因素,与第三产业占比变化趋势吻合;经济发展水平效应为碳排放关键激励因素;人口规模水平通过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综合效应呈现正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温室气体 排放特征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双机组混合动力船舶能量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寅正 陈俐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4-83,共10页
[目的]船舶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合理分配柴油机和电机输出功率,可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针对传统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的性能最优与运算实时的矛盾,提出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能量管理瞬时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反向建模法搭建由双柴油... [目的]船舶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合理分配柴油机和电机输出功率,可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针对传统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的性能最优与运算实时的矛盾,提出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能量管理瞬时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反向建模法搭建由双柴油发电机组、储能系统、岸电组成的客渡船混合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提出以油耗和电能消耗的总温室气体(GHG)排放为目标函数,在系统约束条件下可在线滚动优化求解的MPC能量管理算法,最终进一步进行了不同预测时域长度的灵敏度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MPC较传统规则控制方法可分别降低4.85%的燃油消耗量和3.54%的温室气体总排放。[结论]相比于传统的规则控制策略,MPC油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少,且计算负荷较小,具有良好的实船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机组混合动力 模型预测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of SAF from Bioamss:An Review 被引量:1
13
作者 MAHMOOD T.M.N.Saeed PANG Shusheng CHEN Qiang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51,共23页
This review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techno-economic and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production from biomass.The critical need for transitioning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lternati... This review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techno-economic and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production from biomass.The critical need for transitioning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lternatives for liquid fuel and aviation industry is first discussed.Key insights encompass the evolutionary progression of biofuel production from first-generation to second-generation biofuels,with a focus on utilizing non-food sources like woody biomass for enhanced sustainability.Available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on 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s of various SAF production pathways are analyzed including production costs,conversion efficiency,and scalability.Moreover,results of lifecycle assessmen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AF production pathways are presented,providing essential insights fo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The challenges of scaling up woody biomass-based SAF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steer stakeholders towards a gree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trajectory for aviation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woody biomass production costs minimum fuel selling price lifecycle assessm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limate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长江下游围垦集约养殖鱼塘消落带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以南京地区为例
14
作者 王寿鑫 刘艺轩 +2 位作者 高艺菲 周旭东 于志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8-1938,共11页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淡水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温室气体(GHGs)排放的影响,结合前期野外观测数据,选取南京市温室气体高排放的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设置高水位、低水位、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4个不同水...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淡水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温室气体(GHGs)排放的影响,结合前期野外观测数据,选取南京市温室气体高排放的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设置高水位、低水位、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4个不同水位的处理组,并结合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s)等方法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静态高水位组的CH_(4)累积排放量是静态低水位组的3.46倍,静态低水位组的CO_(2)累积排放量是静态高水位组的1.21倍,静态低水位组的N_(2)O表现为持续吸收。动态组中,水位上升和下降均促进了CO_(2)、CH_(4)和N_(2)O的排放,其中水位上升组的CO_(2)和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是静态低水位组的1.15倍和2.53倍,水位下降组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是静态高水位组的1.25、1.08倍和2.84倍。研究表明:水位变化差异和变化影响下的消落带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起到了关键作用。CO_(2)排放与可溶性有机碳浓度相关性最高。CH_(4)排放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与溶解性有机质定性光谱指数[腐殖化指数(HIX)和SUVA254(254 nm波长处的紫外吸光度与总有机碳的比例)]有显著相关关系。N_(2)O的排放主要受水位变化引起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养殖鱼塘 水位变化 温室气体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赵峥 岳玉波 +2 位作者 张翼 陆欣欣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监测体系研究了上海郊区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GHGs)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能(GWP)。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但不同施肥条件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监测体系研究了上海郊区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GHGs)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能(GWP)。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但不同施肥条件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H4的排放通量,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稻田N2O排放通量。整个水稻生育期,不施肥CK处理的GWP最低,为14 852 kg CO2·hm-2。相较于CK处理,施用尿素的CT处理、有机无机混施的MT处理和施用有机肥的OT处理分别增加了86.9%、111.5%和134.3%的稻田GWP,表明施肥会增加稻田土壤GHGs的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稻田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 被引量:78
16
作者 李鹏 杨桂华 +1 位作者 郑彪 张一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07-2219,共13页
生态效率反映了人们对于经济和生态问题的双重思考,要求整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环境影响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如何量化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难点。以旅游产品为对象,选用... 生态效率反映了人们对于经济和生态问题的双重思考,要求整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环境影响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如何量化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难点。以旅游产品为对象,选用旅游者支出和旅游活动CO2-e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计算模型。以云南旅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香格里拉"八日游"系列产品为例,对其生态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旅游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种产品之间的生态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别。②交通、餐饮是影响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③影响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因素主要来自经济量和排放量两个方面。影响经济量的主要因素是包价部分价格和自费部分的花销。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产品结构以及能源类型。从产品角度讨论生态效率,有利于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加深对生态效率的理解,促进其生态意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旅游线路产品 温室气体 旅游环境影响 香格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17
作者 李海防 夏汉平 +1 位作者 熊燕梅 张杏锋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1788,共8页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质地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土壤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是关键性因素。此外,地域气候、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变化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呼吸底物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文章重点论述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排放影响因素以及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土壤微环境碳氮循环机制,土壤呼吸模型在尺度上的推延,以及注重中国陆地与近海生态系统碳固定及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和应用技术研究,特别在人工林碳固定及农业固碳减排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室气体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1 位作者 耿元波 齐玉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1-314,共4页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是人类生活资料最根本的来源 ,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业生产活动改变了地表大气、土壤和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农业...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是人类生活资料最根本的来源 ,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业生产活动改变了地表大气、土壤和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CO2 、CH4、N2 O等温室气体的贡献 ,并通过对稻田生态系统、旱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废弃物以及饲养业对温室气体CO2 、CH4、N2 O的产生、传输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 ,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之间的关系 ,及其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所起的作用 ,从而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温室气体 气体排放 碳氮循环 地表大气 土壤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高庆先 杜吴鹏 +4 位作者 卢士庆 张志刚 张恩琛 吴建国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5,共6页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含量是计算其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子之一.1996年IPCC指南给出了不同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和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缺省值.该缺省值主要来自发...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含量是计算其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子之一.1996年IPCC指南给出了不同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和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缺省值.该缺省值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文献,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武汉和沈阳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的代表,分别在其老城区、新建城区、综合市场、食品超市、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固体废物采样,经过化学分析得到代表城市干基和湿基固体废物的含水率、含碳量和可降解有机碳含量,并对其成分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固体废物可降解有机碳含量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物 可降解有机碳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健华 孙亮 +4 位作者 陈亮 林翎 刘玫 鲍威 郭慧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553,共9页
企业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化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需求的出现,国内外标准化领域也发生着与需求相呼应的变化。国际上,企业层面的核算标准已经提高了对企业供应链排放的核算与报告要求,同时,针对具体... 企业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化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需求的出现,国内外标准化领域也发生着与需求相呼应的变化。国际上,企业层面的核算标准已经提高了对企业供应链排放的核算与报告要求,同时,针对具体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也进入制定程序;国内企业核算标准更加贴合中国实施重点企业直报、碳排放权交易等任务的需要,注重与国内现有标准体系、企业计量基础的衔接,更具可操作性。通过对ISO 14064-1修订版、ISO 19694系列标准及GB/T32150、GB/T32151系列标准的比较发现,这些标准采用了基本一致的核心方法,为未来可能的交流衔接提供了基础;标准间的差异主要源自适用范围与施用对象的不同,体现在排放源划分方式、数据获取方法、体现特定导向的要求等方面;虽然这些新变化有利于不同市场、地域或行业的企业更好地体现其排放特点,但也对企业未来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中国企业梳理温室气体核算的核心工作,建立基础的数据收集体系;同时也理清各标准差异,建立相适应的报告能力;建议中国标准制定机构关注标准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根据国内温室气体管理的政策与措施分阶段制定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标准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