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st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nest loss of Marsh Grassbird at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1
作者 Qiang Wang Xuehong Zhou +2 位作者 Fengshan Li Yuming Zhang Feng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85-790,共6页
The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is an uncommon songbird endemic to East Asia. Suitable nest- site selection can minimize nest loss, especially for open- cup and ground nesting passerines. We located and mon- ito... The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is an uncommon songbird endemic to East Asia. Suitable nest- site selection can minimize nest loss, especially for open- cup and ground nesting passerines. We located and mon- itored 66 Marsh Grassbird nests during 2004-2006 in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northeast China,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preferred nest sites. Marsh Grassbird nested mainly at sites with dense vegetation cover, high undergrowth and dry standing reed stalks, as well as small shallow ponds or rivers. Nests were more successful when they were placed higher above ground in patches with greater litter thickness. Predation and flooding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nest failure, accounting for at least 33 and 25 % of 24 nests lost, respectively. We ad- vocate retention of some unharvested reed patch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irrigation strategies that avoid increas- ing water levels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May-July) of Marsh Grassbi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ING Japanese Marsh Warbler.Locustella pryeri nest site PREDATION Zhalo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site selection by the white-tailed eagle and black stork–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practice 被引量:2
2
作者 Grzegorz Zawadzki Dorota Zawadzka +1 位作者 Anna Sołtys Stanisław Drozdowski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781-792,共12页
Background:Nesting trees and habitat represent the key factor underpinning stand selection by forest-dwelling birds.While two large European species–the black stork(Ciconia nigra L.)and white-tailed eagle(Haliaaetus ... Background:Nesting trees and habitat represent the key factor underpinning stand selection by forest-dwelling birds.While two large European species–the black stork(Ciconia nigra L.)and white-tailed eagle(Haliaaetus albicilla L.)–are known to require old,large trees for nesting,we sought to investigate further by comparing species requirements at the levels of the nesting tree,nesting stand,and landscape.This entailed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forest features within circles of radius 15 m surrounding 16 and 19 trees holding the nests of storks and eagles respectively.The same parameters were also checked in the vicinity of 50 randomly-selected mature trees.Results:Our results indicate different nesting preferences,with the eagles entirely confining themselves to Scots pine(Pinus sylvestris L.)–a species also chosen by black storks,which nevertheless regularly favour pedunculate oak(Quercus robur L.).Both species select trees of greater girth than the random ones,but white-tailed eagles choose to nest in the vicinity of patches of mature old stands with a loose canopy,to the extent that nesting trees and surrounding trees are of similar ages.In contrast,black storks prefer“veteran”trees with low-set crowns that are much older than any others in their vicinity.Nesting trees of the eagles are away from roads and close to lakes,while black storks do not avoid roads.Conclusions:As the ages of nesting trees of both species are greater than ages at final cutting in this region’s managed forest,silvicultural measures will need to be adjusted,with small patches of forest spared,or larger areas as“islands”of old-growth.Likewise,as tending and thinning are engaged in,certain trees with horizontal branches will need to remain,with relict trees also left untouched.As it happens,all of these recommendations are anyway key elements of close-to nature silviculture and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ustów Forest Poland Ciconia nigra Haliaeetus albicilla nesting requirements Protection of nest sites Old trees Forest manag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Grus japonensi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1
3
作者 WU Qing-ming ZOU Hong-fe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1-288,共8页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s of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of 2002-2008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Qiqihar city,northeast China.The ne...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s of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of 2002-2008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Qiqihar city,northeast China.The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Red-crowned cranes included two orders and three choices:the choice of nest-site habitat type within the macro-habitat order,nest zone selection and nest-sit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within the micro-habitat order.Various habitats(such as Carex swamps and reed fire districts) can be selected as the nest sites for Red-crowned cranes,of which reed swamps(93.15%) are given a preference.Facto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are affected by four main factors:fire,security(concealment /disturbance),incubation(conditions,nest-material),and food.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Red-crowned cranes have certain adaptability to the changes of nesting habitat quality in the Zhalong wetlands.In conclusion,fire,reeds,and water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nest-site habitat selection of Red-crowned Crane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factor analysis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Red-crowned crane Zhalong Nature Reser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选择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江红星 刘春悦 +2 位作者 钱法文 李长友 仇福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83,共8页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选择的"出现点"和"非出现点"初选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克模型进行回归建模。结果表明:影响丹顶鹤巢址选...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选择的"出现点"和"非出现点"初选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克模型进行回归建模。结果表明:影响丹顶鹤巢址选择的自然环境因子包括芦苇高度、盖度和高程,干扰因子包括巢址距居民点距离、巢址周边堤坝和道路密度网。经计算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匹配系数来验证模型准确性,总正确预测率为80.4%。将土地利用图与模型预测概率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面积为223.46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和北部。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分布情况,为开展营巢地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并针对性地恢复重要营巢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巢址选择 3S技术 模型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溪山红头长尾山雀巢址选择及巢卵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岩道 韩联宪 +2 位作者 邓章文 马宗传 李兴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78-82,共5页
2009年和2010年春季,在云南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对红头长尾山雀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记述其巢和卵的特征。共记录到34个巢,其中营巢于昆明小檗灌丛中24个,在柳杉小树中营巢8个。对巢址的海拔、坡度等15项数字型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2009年和2010年春季,在云南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对红头长尾山雀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记述其巢和卵的特征。共记录到34个巢,其中营巢于昆明小檗灌丛中24个,在柳杉小树中营巢8个。对巢址的海拔、坡度等15项数字型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红头长尾山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隐蔽因子、地形因子、安全因子、食物因子和营巢树因子;研究地红头长尾山雀巢开口方向多为偏东方向,占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头大尾山雀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营巢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营巢生境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宏群 廉振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6-190,共5页
繁殖是鸟类生活史中一个异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繁殖成功率直接影响种群动态和物种延续。繁殖生态学是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Luck,2002)。鸟巢是鸟类为生"儿"育"女"临时搭建的“家”,为鸟卵的发育和雏鸟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 繁殖是鸟类生活史中一个异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繁殖成功率直接影响种群动态和物种延续。繁殖生态学是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Luck,2002)。鸟巢是鸟类为生"儿"育"女"临时搭建的“家”,为鸟卵的发育和雏鸟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张晓爱等,2006)。巢址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鸟类的繁殖成功率、雏鸟成活率,还可间接影响种群动态和群落组成(丁长青等,1997;王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巢址 判别式分析 黄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腰燕巢址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志民 杨春文 +2 位作者 刘铸 金建丽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75-16876,共2页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腰燕 巢址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雪龙 尹有军 +4 位作者 张宝文 王晓龙 齐艳萍 赵和生 张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66-68,87,共4页
2010年6月到7月,在大庆龙凤湿地内用生境因子测定法对白翅浮鸥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巢周明水面积是影响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的首要因子;植被高度、巢下水深、巢距人为活动干扰地距离是影响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大庆龙凤湿地 白翅浮鸥 巢址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邛海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488-10490,共3页
[目的]探索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巢址选择的因素,为保护邛海周边生物环境、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 [目的]探索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巢址选择的因素,为保护邛海周边生物环境、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邛海湖湿地夜鹭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植被高度、树胸径、隐蔽度、距水(邛海)距离和距公路的距离。[结论]距水距离、植被高度和树胸径是影响夜鹭营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鹭 巢址 选择分析 邛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巢址特征与繁殖行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逸群 王修华 +1 位作者 陈有顺 刘迺发 《甘肃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2,8,共3页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1次/1.5 min,食物为膜翅目、鳞翅目昆虫。此外,还发现育雏结束后亲鸟有清除巢内异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冠山雀 巢址特征 繁殖行为 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逸群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食物包括蛾类、小蝗虫和昆虫幼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红尾鸲 巢址特征 繁殖行为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文夏 王戌勃 +3 位作者 徐正会 陈友 周雪英 许国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7-548,共12页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西坡特有种64种,东坡特有种38种,东、西坡共有种107种;垂直分布上,东、西坡的蚂蚁物种数均与海拔负相关(西坡R^(2)=0.65,东坡R^(2)=0.63);10类不同生境中,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栖息的蚂蚁物种较为丰富(分别为127和104种),高海拔的苔藓矮林中蚂蚁物种最贫乏(3种);觅食和筑巢分析中,土壤为蚂蚁最喜欢的觅食和筑巢场所,其次为地表,最后为植物上。【结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植被保护整体良好,孕育着丰富的蚂蚁物种。低海拔的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有不利影响。多数(超过70%)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栖息生境都十分有限,生态位极其狭窄,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生境 觅食和筑巢场所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腹鹰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龙祥 隋金玲 马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 【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n内的鸣叫次数;收集巢址参数,包括树种、巢离地高度、胸径、海拔、树冠面积、坡位、坡度、坡向、巢前方视角、巢距道路距离、巢距房屋距离、巢距水源距离、半径20 m样圆内的植被特征。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和2017两年的5—8月,共发现赤腹鹰繁殖巢51个,对其中35个巢进行红外相机监控,累计拍摄监控照片661306张。其中,2016年赤腹鹰的孵化率为71.4%(n=77枚),雏鸟存活率为78.2%(n=55只);2017年的孵化率为82.5%(n=63枚),雏鸟存活率为61.5%(n=52只)。通过检查红外相机中的监控照片发现,赤腹鹰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卵或者雏鸟被捕食,捕食者包括王锦蛇(n=9巢)、松鸦(n=1巢)和黄鼬(n=1巢)、凤头鹰(n=1巢)。巢树与道路的距离越远,雄鸟的鸣叫次数越多(r=0.68,n=12,P<0.05,Spearman),雌鸟的巢防卫等级就越高(r=0.42,n=42,P<0.01,Spearman)。雏鸟存活率与巢树到道路(r=-0.45,n=47,P<0.01,Pearson)的距离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巢树胸径、离地高度、巢树和房屋或农田之间的距离、雌雄鸟的巢防卫行为、样圆内植被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巢树离房屋(r=-0.56,n=47,P<0.01,Pearson)和道路(r=-0.35,n=47,P<0.05,Pearson)越近,巢的离地高度越高。对巢离地高度(y,m)和巢树到房屋的距离(x,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y=12.75-0.01x(R2=0.32,n=47,P<0.01)。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个主成分,巢树大小与生境中乔木林的质量对赤腹鹰巢址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区和水源起着次要作用。【结论】赤腹鹰倾向于选择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区域营巢,但随着对人类活动的适应,靠近公路筑巢的赤腹鹰会有更高雏鸟存活率;巢防卫行为强的赤腹鹰更偏好距离人类活动区远的巢址;巢址靠近人类活动区的赤腹鹰会选择在更高的位置筑巢;赤腹鹰通常在靠近水源、乔木种类丰富、枝叶茂密,但灌木和草本较为稀疏的树林中营巢,巢树一般高大粗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鹰 繁殖成效 巢址选择 巢防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贝尔东部地区春季鸿雁巢址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丛璐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372-7375,共4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东部地区鸿雁的巢址选择。[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获取巢址样方和非巢样点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确认鸿雁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数据的Z检验表明,只有巢周芦苇密度呈正态分布,距明水面距离、明水面面积、... [目的]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东部地区鸿雁的巢址选择。[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获取巢址样方和非巢样点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确认鸿雁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数据的Z检验表明,只有巢周芦苇密度呈正态分布,距明水面距离、明水面面积、巢周芦苇面积、巢周芦苇高度、巢周芦苇密度、距人为干扰距离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其累计贡献率达到64.700%。第1主成分中岛的大小、巢周芦苇面积、巢周芦苇密度的贡献率达22.184%;第2主成分中巢周芦苇高度、距明水面距离的贡献率为16.546%;第3主成分中距人为干扰距离、巢下水深的贡献率为14.076%;第4主成分中距人为干扰距离、巢周芦苇盖度的贡献率是11.868%。在4个主成分中反映鸿雁繁殖期隐蔽与逃逸的因子占主要地位。[结论]该研究为鸿雁繁殖生境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雁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呼伦贝尔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新机场场址洪水淹没分析
15
作者 韩凤霞 王俊英 +2 位作者 李志华 胡嘉 杨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11-13,36,共4页
为合理确定北京新机场场址标高及防洪安全保护措施,进行永定河及泛区洪水淹没分析。通过建立永定河河道及泛区一维、二维嵌套的洪水模拟模型演算,结果显示当永定河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时,新机场场址部分区域将受到洪水淹没影响。
关键词 新机场 永定河 洪水淹没 一维、二维嵌套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16
作者 杨锡涛 柯素强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60-164,1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鸥 种间竞争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非即食燕窝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以来企业申请材料及现场核查问题分析
17
作者 陈雪娇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8期7-10,共4页
本文对厦门市非即食燕窝生产企业自2021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以来,在申请材料及现场核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年间书面审查发现缺陷数59个,现场核查20家次,发现缺陷项数120个,不通过率15%。问题主要集中在设... 本文对厦门市非即食燕窝生产企业自2021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以来,在申请材料及现场核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年间书面审查发现缺陷数59个,现场核查20家次,发现缺陷项数120个,不通过率15%。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和生产场所方面的核查项目。同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许可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食品生产许可 书面审查 现场核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