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电厂SCR脱硝装置氨逃逸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潘栋 牛国平 丁嘉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针对火电厂SCR脱硝装置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标准空气中氨的3种测试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可应用于火电厂SCR脱硝装置后烟气的氨逃逸测量,其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于... 针对火电厂SCR脱硝装置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标准空气中氨的3种测试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可应用于火电厂SCR脱硝装置后烟气的氨逃逸测量,其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于抗飞灰干扰性能最佳,纳氏试剂法的数据更为稳定,实际应用中推荐采用该2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sCR脱硝装置 逃逸氨测量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纳氏试剂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体中地表水氨氮在线监测仪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文龙 奚采亭 +5 位作者 刘京 贺青 荆红卫 马琳 徐谦 华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3,共5页
针对低浓度、较高浓度两种实际水体,分别选择氨气敏电极法(简称电极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简称水杨酸法)3种不同原理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通过标准物质核查、实际水体比对、加标回收测试及长时间连续在线... 针对低浓度、较高浓度两种实际水体,分别选择氨气敏电极法(简称电极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简称水杨酸法)3种不同原理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通过标准物质核查、实际水体比对、加标回收测试及长时间连续在线监测4个方面对监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电极法在低浓度水体中监测结果准确性不足,低浓度标准物质核查合格率仅为46.20%,测试结果与真值差异显著(T检验),连续在线测试的氨氮大于0.15 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0.15mg/L<氨氮≤0.5mg/L)),远高于真值(约0.03mg/L);其余两种方法表现良好。(2)水杨酸法在较高浓度水体中受到干扰,连续在线监测结果偏低,初步分析与加装前处理过滤装置有关,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余两种方法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在线监测 氨气敏电极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双波长光谱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慧玲 胡湛波 +2 位作者 柴欣生 王璀 杨瓯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6-1399,共4页
氨氮是衡量地表水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行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检测氨氮含量过程中,水样预处理(絮凝沉淀法)、剩余浊度与仪器基线漂移等因素给检测过程带来不确定影响。据此,提出一种双波长(420和650nm)光... 氨氮是衡量地表水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行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检测氨氮含量过程中,水样预处理(絮凝沉淀法)、剩余浊度与仪器基线漂移等因素给检测过程带来不确定影响。据此,提出一种双波长(420和650nm)光谱的改进方法,通过扣除由剩余浊度与仪器基线漂移引入的吸光度,以消除检测干扰。先确定水样在420nm处的浊度修正系数k,后以420nm处的吸光度减去650nm处吸光度与k值的乘积,得到氨氮显色反应的净吸收值,从而实现对氨氮含量的准确定量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精确度与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波长法中,仅由絮凝沉淀法过滤过程引入的相对偏差可达8.67%,而双波长法无絮凝沉淀步骤,不受该偏差影响。双波长法5次重复实验的精度标准差低至1.58%,回收率在98.5~103%之间,因此更为准确、可靠。与现行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方法既省略了水样预处理的步骤,又扣除了剩余浊度的干扰,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效率,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地表水样中氨氮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中残留氨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殷海波 黄明辉 +2 位作者 张锐 王万翔 刘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为了准确地检测出粉煤灰中残留的氨含量,分析了纳氏分光光度法、中和滴定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这3种检测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值选取,研究了3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纳氏分光光... 为了准确地检测出粉煤灰中残留的氨含量,分析了纳氏分光光度法、中和滴定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这3种检测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值选取,研究了3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纳氏分光光度法的主要因素为浸提剂、浸提固液比和浸提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0.05 mol/L H 2 SO 4、1∶10和30 min;影响中和滴定法的主要因素为吸收溶液、氢氧化钠加入量和蒸馏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0.05 mol/L H 2 SO 4、0.2 g和30 min;影响氨气敏电极法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液和搅拌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去离子水和[10,25]min。同时,这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研究成果探究了适用于有效定量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的方法,为控制和限定粉煤灰中残留氨提供检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残留氨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纳氏分光光度法 中和滴定法 氨气敏电极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固定态铵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楠 杨晶 +4 位作者 康全影 田在锋 魏全伟 王月峰 马雄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40-341,431,共3页
采用Silva-Bremner法前处理方法,对照蒸馏滴定法,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标准土和北方典型受污染河道沉积物固定态铵。经F检验和t检验,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沉积物固定态铵的测定。
关键词 固定态铵 蒸馏滴定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甲醇洗工段的分析方法
6
作者 孙春兰 齐红社 +1 位作者 王素美 刘素琴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94,共3页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溶剂中的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液氨中的甲醇,快速、简单,准确度高。
关键词 低温甲醇洗 分析 液氨 甲醇 奈氏试剂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