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醛对Nessler法和次氯酸酚盐法测定养殖水体总氨氮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1 位作者 朱学宝 霍少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7-402,共6页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L、TAN浓度为 1~ 10 mg/ L,通过双因素有重复观察值的交叉实验 ,得到如下矫正式 :(1)用 Nessler法测 TAN时 ,Y=4 .0 5 2 9- 0 .0 72 4 x1+ 0 .2 0 6 4x2 ,标准误差为 1.3381;(2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 TAN时 ,Y=0 .1196 + 0 .0 345 x1+ 1.0 0 2 2 x2 ,标准误差为 0 .4 6 2 7。 Y为 TAN实际浓度 (mg/ L) ,x1为甲醛浓度 (mg/ L) ,x2 为测得的 TAN浓度(mg/ L )。比较含氨氮水体与不含氨氮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体 甲醛 总氨氮浓度 nessler 次氯酸酚盐法 TAN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体中地表水氨氮在线监测仪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文龙 奚采亭 +5 位作者 刘京 贺青 荆红卫 马琳 徐谦 华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3,共5页
针对低浓度、较高浓度两种实际水体,分别选择氨气敏电极法(简称电极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简称水杨酸法)3种不同原理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通过标准物质核查、实际水体比对、加标回收测试及长时间连续在线... 针对低浓度、较高浓度两种实际水体,分别选择氨气敏电极法(简称电极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简称水杨酸法)3种不同原理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通过标准物质核查、实际水体比对、加标回收测试及长时间连续在线监测4个方面对监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电极法在低浓度水体中监测结果准确性不足,低浓度标准物质核查合格率仅为46.20%,测试结果与真值差异显著(T检验),连续在线测试的氨氮大于0.15 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0.15mg/L<氨氮≤0.5mg/L)),远高于真值(约0.03mg/L);其余两种方法表现良好。(2)水杨酸法在较高浓度水体中受到干扰,连续在线监测结果偏低,初步分析与加装前处理过滤装置有关,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余两种方法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在线监测 氨气敏电极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浆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慧 徐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8,111,共4页
生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实验室中较难检测,但其活性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对此建立了豆浆中脲酶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氏试剂测定豆浆脲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波长415nm,显色剂用量1mL,尿素浓度3%... 生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实验室中较难检测,但其活性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对此建立了豆浆中脲酶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氏试剂测定豆浆脲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波长415nm,显色剂用量1mL,尿素浓度3%,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7min。豆浆中脲酶的最佳作用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35℃,脲酶在25~40℃之间贮存3h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酶活保留率在80%以上。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脲酶的Vmax为0.173mmol/min,Km为0.0172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浆 脲酶活性 纳氏试剂法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双波长光谱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慧玲 胡湛波 +2 位作者 柴欣生 王璀 杨瓯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6-1399,共4页
氨氮是衡量地表水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行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检测氨氮含量过程中,水样预处理(絮凝沉淀法)、剩余浊度与仪器基线漂移等因素给检测过程带来不确定影响。据此,提出一种双波长(420和650nm)光... 氨氮是衡量地表水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行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检测氨氮含量过程中,水样预处理(絮凝沉淀法)、剩余浊度与仪器基线漂移等因素给检测过程带来不确定影响。据此,提出一种双波长(420和650nm)光谱的改进方法,通过扣除由剩余浊度与仪器基线漂移引入的吸光度,以消除检测干扰。先确定水样在420nm处的浊度修正系数k,后以420nm处的吸光度减去650nm处吸光度与k值的乘积,得到氨氮显色反应的净吸收值,从而实现对氨氮含量的准确定量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精确度与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波长法中,仅由絮凝沉淀法过滤过程引入的相对偏差可达8.67%,而双波长法无絮凝沉淀步骤,不受该偏差影响。双波长法5次重复实验的精度标准差低至1.58%,回收率在98.5~103%之间,因此更为准确、可靠。与现行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方法既省略了水样预处理的步骤,又扣除了剩余浊度的干扰,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效率,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地表水样中氨氮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SCR脱硝装置氨逃逸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潘栋 牛国平 丁嘉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针对火电厂SCR脱硝装置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标准空气中氨的3种测试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可应用于火电厂SCR脱硝装置后烟气的氨逃逸测量,其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于... 针对火电厂SCR脱硝装置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标准空气中氨的3种测试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可应用于火电厂SCR脱硝装置后烟气的氨逃逸测量,其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于抗飞灰干扰性能最佳,纳氏试剂法的数据更为稳定,实际应用中推荐采用该2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SCR脱硝装置 逃逸氨测量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纳氏试剂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水中氨氮测定问题讨论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迪 陈建平 徐慧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99-501,共3页
以千烟洲不同深度农田土壤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氨氮测定,指出了纳氏试剂比色法在测定土壤水氨氮含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干扰因素。主要从实验用水、所用试剂、实验条件以及样品前处理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 以千烟洲不同深度农田土壤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氨氮测定,指出了纳氏试剂比色法在测定土壤水氨氮含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干扰因素。主要从实验用水、所用试剂、实验条件以及样品前处理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最终消除了实验过程中各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方案,达到了测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干扰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工程菌高密度发酵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新国 唐莉 +2 位作者 闫璐颖 陈建华 王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0-35,共6页
首次尝试将钠氏法应用于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中,并与靛酚蓝检测法进行了比较,证实钠氏法在0-10 mg/L的范围内,相关性好(r^2=0.996 5),精确度(RSD=2.14%-5.32%)和精密度(Prec ision=97%-105%)高,更适合于毕赤酵母发酵中氨态氮含量... 首次尝试将钠氏法应用于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中,并与靛酚蓝检测法进行了比较,证实钠氏法在0-10 mg/L的范围内,相关性好(r^2=0.996 5),精确度(RSD=2.14%-5.32%)和精密度(Prec ision=97%-105%)高,更适合于毕赤酵母发酵中氨态氮含量的检测。并对其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检测波长为400 nm,最佳的显色反应为10 min。该方法用于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胸腺肽的结果表明,在发酵液氨基氮含量低于1.5 mg/kg,重组目的蛋白的表达出现了明显的降解,改善并控制发酵液中氨态氮的含量后,可以明显控制目的蛋白的降解,提高产品的产率。结果证实该方法用于发酵液中氨态氮的检测时,准确可靠,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酚蓝法 纳氏法 氨态氮 毕赤酵母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文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实际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对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氨氮 常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室氨浓度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小敬 刘红艳 +1 位作者 周建平 宣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1-53,59,共4页
目的寻找方便、快捷、准确的实验动物环境中氨浓度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中规定的纳氏试剂比色法和近年国内引进的Ammonia meter法两种检测室内的氨气浓度的方法比较研究。结果纳氏试剂比色法和Ammo... 目的寻找方便、快捷、准确的实验动物环境中氨浓度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中规定的纳氏试剂比色法和近年国内引进的Ammonia meter法两种检测室内的氨气浓度的方法比较研究。结果纳氏试剂比色法和Ammonia meter法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显著性。结论在现阶段Ammonia meter法代替传统的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同时,对实验采用方法进行说明。建议现行标准的吸收液浓度由0.5 mol/L修改为0.05 mol/L,吸收波长由500 nm修改为4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浓度 纳氏比色法 Ammoniamet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中残留氨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殷海波 黄明辉 +2 位作者 张锐 王万翔 刘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为了准确地检测出粉煤灰中残留的氨含量,分析了纳氏分光光度法、中和滴定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这3种检测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值选取,研究了3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纳氏分光光... 为了准确地检测出粉煤灰中残留的氨含量,分析了纳氏分光光度法、中和滴定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这3种检测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值选取,研究了3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纳氏分光光度法的主要因素为浸提剂、浸提固液比和浸提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0.05 mol/L H 2 SO 4、1∶10和30 min;影响中和滴定法的主要因素为吸收溶液、氢氧化钠加入量和蒸馏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0.05 mol/L H 2 SO 4、0.2 g和30 min;影响氨气敏电极法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液和搅拌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去离子水和[10,25]min。同时,这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研究成果探究了适用于有效定量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的方法,为控制和限定粉煤灰中残留氨提供检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残留氨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纳氏分光光度法 中和滴定法 氨气敏电极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植株全氮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凤梅 武际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4期204-205,共2页
为比较凯氏定氮和奈氏比色2种植株全氮测定方法的优劣,以20个成熟期油菜籽粒样品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这2种方法测定全氮含量,并通过添加外源标准物质(NH4)2SO4,比较其分析准确度及精密度。结果表明:凯氏定氮法测定值略低于奈氏比色法测... 为比较凯氏定氮和奈氏比色2种植株全氮测定方法的优劣,以20个成熟期油菜籽粒样品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这2种方法测定全氮含量,并通过添加外源标准物质(NH4)2SO4,比较其分析准确度及精密度。结果表明:凯氏定氮法测定值略低于奈氏比色法测定值;凯氏定氮法的回收率高于奈氏比色法。凯氏定氮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合准确分析少量样品或者单独测定全氮含量;奈氏比色法操作方便,准确度也能符合常规分析要求,适合大批植株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氏定氮 奈氏比色 加标回收率 植株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球形Ni(OH)_2中氨的测定
12
作者 韩梅 王晖 付学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用改进的纳氏光度法测定MH-Ni电池正极材料Ni(OH)2中残留的氨的量。实验中研究了络合剂EDTA的用量和pH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的量对氨的回收率有影响。而在碱性条件下,待蒸溜溶液的初始pH值对回收... 用改进的纳氏光度法测定MH-Ni电池正极材料Ni(OH)2中残留的氨的量。实验中研究了络合剂EDTA的用量和pH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的量对氨的回收率有影响。而在碱性条件下,待蒸溜溶液的初始pH值对回收率影响不大,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电极材料 氢氧化镍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纳氏试剂分光法测定氨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181-182,184,共3页
用辽宁省27个实际市界断面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测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率等,证明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实际水样中完全满足测量氨氮的需求,但同时也指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的气... 用辽宁省27个实际市界断面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测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率等,证明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实际水样中完全满足测量氨氮的需求,但同时也指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局限性,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大规模推广使用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有关问题探讨
14
作者 马占青 俞卫阳 干亚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22,共4页
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因而成为目前水环境监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对《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中有关校准曲线标准工作溶液的量取、校准曲线实验点分布、比色皿的选择和样... 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因而成为目前水环境监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对《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中有关校准曲线标准工作溶液的量取、校准曲线实验点分布、比色皿的选择和样品溶液的稀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氨氮校准曲线制作时,氨氮标准工作溶液的量取选用5.00 m L的分度吸量管完成全部取样,操作次数和工作量适中并满足HJ 535-2009标准的精度要求;校准曲线上的实验点分布或取舍不应随意变更,否则会影响测量精确度;选用20 mm比色皿时测定误差较小。若待测样品的浓度较高时,其稀释宜选用5.00 m L以上的单标线吸量管;若考核样品浓度为0~100μg/m L时,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可以有0,5,25,50倍和0,2,10,50倍2个合理的溶液稀释方案,可分别选用5.00,10.00,50.00 m L和5.00,25.00,50.00 m L的单标线吸量管取样稀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钠氏试剂 分光光度法 校准曲线 比色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馏预处理和温度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量氨氮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密 刘晓庆 +1 位作者 李克锋 李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在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氨氮时,水样的预处理和温度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试验对蒸馏预处理的馏出液量做敏感性分析,并分析温度对纳氏试剂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馏预处理中,水样在馏出液体积量达到70~100 mL(不含初始的... 在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氨氮时,水样的预处理和温度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试验对蒸馏预处理的馏出液量做敏感性分析,并分析温度对纳氏试剂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馏预处理中,水样在馏出液体积量达到70~100 mL(不含初始的50 mL硼酸)时氨氮已被蒸馏完全,无需再按国标(GB 7479—87)要求使馏出液达到150mL;温度控制在25~27℃时,纳氏试剂显色完全,读取的吸光度最可靠。此成果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纳氏试剂比色法 蒸馏顶处理 温度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试剂法检测水中低浓度氨氮存在问题分析及方法改进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田松 沙漠 刘志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0,共8页
针对采用《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低浓度氨氮时存在的测不准问题,研究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认为低浓度氨氮下的显色反应速度过慢是测定结果不准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利用强碱调... 针对采用《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低浓度氨氮时存在的测不准问题,研究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认为低浓度氨氮下的显色反应速度过慢是测定结果不准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利用强碱调节pH的方法加速反应进程。改良后的方法可以在0.2~1.2 mg/L氨氮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4。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效扩大了低浓度氨氮的检测范围,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回收率为102.5%~115.0%,可为准确测定水环境和饮用水中的氨氮浓度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氏试剂法 氨氮 反应时间 PH调节 加标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固定态铵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楠 杨晶 +4 位作者 康全影 田在锋 魏全伟 王月峰 马雄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40-341,431,共3页
采用Silva-Bremner法前处理方法,对照蒸馏滴定法,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标准土和北方典型受污染河道沉积物固定态铵。经F检验和t检验,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沉积物固定态铵的测定。
关键词 固定态铵 蒸馏滴定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封跃鹏 邱赫男 孙自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48-352,共5页
水中氨氮测定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是最经典、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重点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纳氏试剂的制备方法,显色条件(碱度、温度、时间)、实验空白控... 水中氨氮测定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是最经典、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重点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纳氏试剂的制备方法,显色条件(碱度、温度、时间)、实验空白控制、曲线绘制方式、水样处理技术(保存时间、稀释方法、吸收液种类、流出液体积)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为分析工作者开展水中氨氮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氏试剂 氨氮 样品预处理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