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女性患者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徐亚杰 夏道林 +8 位作者 方兆晶 张文文 张勇 朱丽丽 许汝坤 李子萱 姜雪 刘慈宝 王晓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与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于术前30 min接受术侧T_(4)及T_(6)节段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每位点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在手术医师完成胸腔内操作前在两切口对应肋间于胸腔镜直视下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各10 ml。主要指标:术后24 h内反弹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反弹性疼痛定义为手术部位的剧烈疼痛,NRS评分≥7分)。次要指标:术后6、12、24、36、48及72 h NRS疼痛评分、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按压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与T组比较,L组术后反弹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4及3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采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可降低年轻女性患者双孔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发生,减少术后镇痛药消耗量,提高术后QoR-40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反弹性疼痛 女性 胸椎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2
作者 张绍刚 孙振全 +2 位作者 李陆军 童建华 樊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布比卡因脂质体复合布比卡因组(LB组)和地塞米松复合布比卡因组(BD组),每组44例。LB组给予布比卡因脂质体199.5 mg与布比卡因50 mg,BD组给予布比卡因112.5 mg与地塞米松6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两组均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注射20 ml,隐神经阻滞注射10 ml。记录首次镇痛时间,术后6、12、24、48和72 h静息和活动时(踝关节屈伸活动)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UC)。记录术后0~12 h、>12~24 h、>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D组比较,LB组首次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AUC明显减小(P<0.05),术后>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可有效延长布比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脂质体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
3
作者 李月 张伟新 +2 位作者 梁汉生 高欣悦 冯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99-2203,共5页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老年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苏醒期体温的影响。方法回顾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麻醉恢复室(PACU)内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60岁;(2)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镜...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老年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苏醒期体温的影响。方法回顾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麻醉恢复室(PACU)内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60岁;(2)患者行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Ⅰ~Ⅲ级;(4)复合TPVB。根据患者行TPVB的时间分为术前组(手术开始前行TPVB)及术后组(手术结束后行TPVB)。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在PACU内体温、低体温发生率、疼痛数字评分(NRS)、低血压、寒颤、苏醒延迟、拔管时间及停留时间。主要结局指标是进入PACU的体温及低体温发生率。结果共纳入538例患者,依排除标准筛选后,对53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前组406例,术后组128例。术前组PACU内体温明显高于术后组[36.1(36.0,36.2)℃vs.36.0(35.9,36.2)℃,P=0.022],低体温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术后组(18%vs.29.7%,P=0.007)。此外,术后组PACU内NRS评分低于术前组[0(0,0)vs.0(0,0),平均秩248.38 vs.270.95,P=0.036],但PACU内停留时间长于术前组[48(40,55)min vs.44(38,53)min,P=0.039]。结论术前行TPVB更利于老年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体温保护,也有利于缩短术后PACU内停留时间,但对短期术后镇痛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低体温 胸腔镜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李洪琼 陈昌林 +1 位作者 赵漾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DM组)、右美托咪定组(D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局麻下行患侧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药液均为20 ml,其中DM组为地塞米松0.1 mg/kg+0.25%罗哌卡因,DX组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0.25%罗哌卡因,C组为0.25%罗哌卡因。PENG阻滞后15 min,三组行相同方案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三个时间段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后12、24 h评估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X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0~12、>12~24、>24~48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DX组比较,DM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PENG阻滞,均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其中地塞米松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质量影响的比较
6
作者 郭立发 胡芳 +6 位作者 李金茹 刘兰兰 杨淑红 刘欣 赵爽 王秀丽 李昭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收肌管神经阻滞组(A组)与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50例。术前30 min A组于收肌管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收肌管神经阻滞,F组于腹股沟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股神经阻滞。术后24、48 h记录QoR-15量表并采用徒手肌力法(MMT)评估手术侧下肢肌力情况,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镇痛满意度、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反弹性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A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和术后24 h MMT评分明显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48 h 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 QoR-15评分、24、48 h MMT评分和NR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反弹性疼痛、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头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股神经阻滞比较,收肌管阻滞更好地保留老年患者TKA手术侧下肢肌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恢复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关研究的背侧入路腰交感神经解剖新模型
7
作者 顾英花 刘昕 +3 位作者 李艳 刘文勋 马维义 叶青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目的 通过背侧入路建立损伤较小且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关研究的交感神经解剖和监测新模型。方法 利用SD大鼠建立传统腹侧入路模型以及背侧入路新模型,观察两种模型成模时间。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观察血压(blood pressure, BP... 目的 通过背侧入路建立损伤较小且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关研究的交感神经解剖和监测新模型。方法 利用SD大鼠建立传统腹侧入路模型以及背侧入路新模型,观察两种模型成模时间。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观察血压(blood pressure, BP)、心率(heart rate, HR)、腰交感神经变化百分比(percentage change in lumbar sympathetic nerve electrical activity, LSNA chang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含量评估新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1)建立新模型:与传统腹侧入路(VA)组的模型方法相比,背侧入路(DA)组解剖新模型成模时间更短(P<0.0001)。(2)评估新模型:与盐水(NS)组相比,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后5 min(T_(2))和10 min(T_(3))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降低(P<0.05);LSNA change%变化显著(P<0.05);注射布比卡因10 min(T_3)时NE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构建了适用于蛛网膜下腔相关研究的背侧入路腰交感神经解剖新模型;并成功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腰交感神经活动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 模型 蛛网膜下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8
作者 樊晨璐 郑小兰 +2 位作者 张学康 陈世彪 肖苏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 探讨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FANB)与肌间沟臂丛阻滞(ISB)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择期于全麻下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70例,男20例,女50例,年龄30~79岁,BMI 18.5~30.0 kg/m^(2),ASAⅠ... 目的 探讨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FANB)与肌间沟臂丛阻滞(ISB)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择期于全麻下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70例,男20例,女50例,年龄30~79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ANB组(F组)和ISB组(I组),每组35例。F组和I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于超声引导下行FANB和ISB,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阻滞前、阻滞完成后30 min、PACU内、术后8、16、24和48 h静息及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累计氢吗啡酮消耗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阻滞完成后30 min半膈肌麻痹(HDP)的发生情况、阻滞前和阻滞完成后30 min的膈肌偏移幅度并计算膈肌偏移幅度减少比例。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完成后30 min的SpO_(2)(吸空气)和握力、出PACU时的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无一例发生运动阻滞,I组均发生运动阻滞。与I组比较,阻滞完成后30 min时F组膈肌偏移明显升高,膈肌偏移幅度减少比例明显降低,SpO_(2)、握力明显升高,出PACU时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无一例发生HDP,I组有35例(100%)发生HDP。两组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NRS疼痛评分、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累计氢吗啡酮消耗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可提供与肌间沟臂丛阻滞类似的术后镇痛效果,并能更好地保留膈肌功能,避免发生HDP,且不引起运动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jardo入路 腋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 肱骨近端骨折 膈肌功能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基底变质岩的铌钽赋存状态及对铌钽富集和分异的指示
9
作者 毛志奇 于津海 +3 位作者 蔡元峰 孙涛 夏浪 苟树林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9-1311,共23页
华南板块东南部的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是我国前寒武纪基底和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重点分布地区。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是否与前寒武纪基底成分有关,以及基底变质岩中铌钽等稀有金属的赋存状态如何影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 华南板块东南部的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是我国前寒武纪基底和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重点分布地区。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是否与前寒武纪基底成分有关,以及基底变质岩中铌钽等稀有金属的赋存状态如何影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中铌钽含量和比值是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各种基底变质岩中变质矿物的Nb-Ta含量。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矿物成分、矿物含量、变质温度和部分熔融模拟,本研究揭示了各种变质矿物的Nb-Ta含量和变化的规律,讨论了不同条件下不同矿物熔融对熔体Nb-Ta富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是华南变质岩中最富集Nb-Ta的造岩矿物,Nb和Ta平均含量分别为64.1×10^(-6)和4.93×10^(-6),对Nb和Ta的相容性相似。白云母的Nb-Ta富集能力略弱,在固相线下更相容Nb,平均Nb/Ta比值为16.9,是潜在的高Nb/Ta储库。辉石、角闪石、石榴子石和长石等造岩矿物的Nb-Ta含量很低,不会对体系Nb-Ta富集和分异产生明显的影响。固相线下黑云母和白云母的Nb-Ta含量、Nb/Ta比值以及与全岩的分配系数主要受控于寄主岩成分、矿物组合、矿物晶体化学成分以及变质温度。云母中的Nb-Ta含量和与全岩的分配系数与变质温度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与矿物含量呈反相关,体现了矿物含量效应。当云母发生部分熔融后,其化学成分和分配系数发生变化,Nb-Ta含量快速下降,不再受控于固相线下的影响因素,这种转变被称之为“熔融效应”。根据对南岭地区一个二云母片岩的部分熔融模拟,可以得出熔体的Nb-Ta富集和分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原岩Nb-Ta含量、熔融矿物组合、氧逸度以及熔融程度。高的氧逸度和压力能有效促进Nb-Ta在熔体中的富集。模拟结果显示在0.6GPa和FMQ+2条件下,熔体的Nb和Ta含量最高分别达45.1×10^(-6)和3.44×10^(-6),相比于原岩富集了2.65倍。分离结晶模拟指出正常的分离结晶对熔体的Nb-Ta富集作用非常有限,极端的分异,达到富流体阶段,才能导致Nb-Ta在熔流体中明显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基底变质岩 变质矿物铌钽含量 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10
作者 陈天任 都忠莹 +2 位作者 唐璐 陈文强 王春爱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0-939,共10页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与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预防乳腺癌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PS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与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预防乳腺癌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PS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ESPB和TPVB在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RCT,1079例患者,其中ESPB患者540例,TPVB患者53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ESPB与TPVB术后3~4 h(I^(2)=53%,SMD=0.36,95%CI:0.07~0.65,P=0.020)和5~6 h(I^(2)=80%,SMD=0.53,95%CI:0.05~1.01,P=0.030)静息时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术后静息时T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二者术后1~2 h(I^(2)=75%,SMD=0.28,95%CI:-0.03~0.60,P=0.080)、7~8 h(I^(2)=89%,SMD=0.24,95%CI:-0.47~0.94,P=0.510)、12 h(I^(2)=90%,SMD=0.1,95%CI:-0.40~0.60,P=0.690)、24 h(I^(2)=78%,SMD=0.33,95%CI:-0.04~0.70,P=0.080)、48 h(I^(2)=85%,SMD=-0.05,95%CI:-0.52~0.42,P=0.830)静息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PB与TPVB术后3~4 h(I^(2)=0,SMD=0.29,95%CI:0.09~0.48,P=0.004)、7~8 h(I^(2)=48%,SMD=0.37,95%CI:0.00~0.73,P=0.050)、48 h(I^(2)=0,SMD=0.21,95%CI:0.03~0.39,P=0.020)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术后运动时T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二者术后1~2 h(I^(2)=89%,SMD=0.42,95%CI:-0.19~1.03,P=0.180)、5~6 h(I^(2)=90%,SMD=0.29,95%CI:-0.67~1.24,P=0.560)、12 h(I^(2)=81%,SMD=0.25,95%CI:-0.22~0.72,P=0.300)、24 h(I^(2)=83%,SMD=0.39,95%CI:-0.10~0.89,P=0.120)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PB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TPV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PB与TPVB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ESPB相比,TPVB阻滞效果更优,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也更长。二者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和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椎旁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META分析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外周神经阻滞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呼杰 杨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5-769,共5页
外周神经阻滞正逐渐成为老年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生理状态的变化及众多临床共病的存在,老年患者在接受神经阻滞后,由神经阻滞药引发的并发症依旧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本文就老年患者接受神经阻滞后药物相关... 外周神经阻滞正逐渐成为老年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生理状态的变化及众多临床共病的存在,老年患者在接受神经阻滞后,由神经阻滞药引发的并发症依旧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本文就老年患者接受神经阻滞后药物相关并发症及管理防治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 麻醉药 并发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磊磊 刘俊 +2 位作者 黄晓夏 刘涛 滕勇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扰,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和精准微创的临床技术手段,可针对特定神经根进行精准干预,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周围环境而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如精确定位要求、药物选择、潜在风险及并发症、不同患者群体间的疗效差异等。本文对SNRB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 腰痛 腰骶神经根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肋间神经阻滞与椎旁阻滞对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患儿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13
作者 胡潇 傅丹云 +2 位作者 庄燕 万丽纯 贾继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单次注射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ICNB)和胸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对于接受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的小耳畸形患儿的阿片类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患...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单次注射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ICNB)和胸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对于接受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的小耳畸形患儿的阿片类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患儿120名,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单纯全麻组(GA组)、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组)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PVB组)。GA组仅接受全身麻醉;ICNB组和PVB组均在麻醉诱导后使用利多卡因单次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接受48 h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中阿片类用量、各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评估首次获得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时间和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静息和深呼吸时的VAS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儿术后48 h内患者阿片类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和低氧)。结果与GA组相比,ICNB组和PVB组的术中阿片类用量(P=0.02,P<0.01)、首次获得VAS评分时间(P<0.01,P=0.02)、PACU停留时间(P<0.01,P<0.01)、取第一根肋软骨时的HR(P=0.04,P<0.01)均显著降低,但ICNB和PV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的疼痛评分、阿片类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利多卡因行超声引导下单次ICNB和PVB均可减少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患儿术中阿片类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加快苏醒,但不能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ICnb) 椎旁阻滞(PVB) 小耳畸形 镇痛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腰肌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聪 陈建 +1 位作者 周梦兰 汪惠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3,共4页
髋关节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式,术后创伤与假体植入往往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模式镇痛缓解术后疼痛。髂腰肌平面阻滞(IPB)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域阻滞技术在髋关节手术的镇痛治疗中广泛应用。IPB具有显著的镇痛效... 髋关节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式,术后创伤与假体植入往往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模式镇痛缓解术后疼痛。髂腰肌平面阻滞(IPB)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域阻滞技术在髋关节手术的镇痛治疗中广泛应用。IPB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且对下肢肌力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文将从IPB的解剖结构、实施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述,旨在为IPB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髂腰肌平面阻滞 髋关节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宋雨汐 徐小 +3 位作者 高宪 段家翔 文静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727,共8页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椎旁阻滞组(n=26)。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组在全麻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其余医疗处置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7 d内、术后第1、2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麻醉诱导前(T1)、建立气腹前5 min(T2)、建立气腹时(T3)、第1次肝门阻断时(T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七氟烷、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量以及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178.40(126.55,325.86)vs 292.20(197.20,468.95)U/L]、术后第2天SII[704.13(486.61,1078.59)vs 1075.09(753.80,1614.38)]、术后24 h镇痛药使用量[29.70(27.37,32.07)vs 31.99(28.92,40.81)mg]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椎旁阻滞组T3、T4时MAP、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LH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保护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肝损伤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曹亮 贾爰 晏馥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传统心脏手术通常采用大剂量长效阿片类药物作为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策略的推广,多模式镇痛有望在心脏手术中实现这一目标。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策略,在心脏手术中展现出良好... 传统心脏手术通常采用大剂量长效阿片类药物作为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策略的推广,多模式镇痛有望在心脏手术中实现这一目标。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策略,在心脏手术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提供有效镇痛的同时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拔管和加速术后康复。本文就心脏手术疼痛来源、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围绕循证医学依据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区域神经阻滞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17
作者 马钰钦 胡颖 +2 位作者 蔡猛 刘红军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6-44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单节段腰椎...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性疼痛病人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n=39)与S组(n=38)。P组仅行PELD,S组于PELD术前1天行SNRB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天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组病人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JOA评分、SF-36评分显著升高。与P组比较,S组术前、术后3天时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术后残余腰痛和疼痛反复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总体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LD术前联合SNRB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短期疼痛缓解显著,术后3个月内残余腰痛与疼痛反复的发生率更低,腰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颞神经阻滞(ANB)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君祚 张蕊 +2 位作者 王军 周君 谢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耳颞神经阻滞(auriculotemporal nerve block,ANB)应用于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接受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的患者,年龄13~65岁,16<BMI≤29.9,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评估选择性耳颞神经阻滞(auriculotemporal nerve block,ANB)应用于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接受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的患者,年龄13~65岁,16<BMI≤29.9,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颞神经阻滞组(ANB组,n=30)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n=30)。ANB组在手术结束后用0.5%罗派卡因2~3 mL在超声引导下阻滞双侧耳颞神经,术后留置导管,每8 h通过留置导管推注0.5%罗哌卡因2 mL以维持神经阻滞效果;PCIA组术后配制镇痛泵,2μg/kg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啶+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术后4、12、24和48 h记录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局麻药中毒等。结果与PCIA组比较,ANB组术后4、12、24和48 h的McGill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B组的不良反应与12 h内张口咬合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ANB是ROSA机器人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较PCIA镇痛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 颅内电极植入术 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镇痛 耳颞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滨 李斌龙 +1 位作者 徐懋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段PVNB组(P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每组29例。P组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或单纯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L1单节段PVNB,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S组在L3/4棘突间隙进行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记录患者麻醉前(T_(0))、手术切皮时(T_(1))、疝囊剥离时(T_(2))和关切口时(T_(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芬太尼补救率、局麻药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损伤、尿潴留、谵妄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麻醉阻滞平面差异有显著性(Z=-4.144,P=0.000),芬太尼补救率、麻醉效果和麻醉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Z=-1.430,P=0.153;Z=-1.395,P=0.163)。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2,P=0.960;F=0.260,P=0.612)。P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0.0%vs.24.1%,Fisher精确检验,P=0.010)。2组患者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外周神经损伤。结论单节段PVNB可以为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提供完善的麻醉与镇痛,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腹股沟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立君 张伟 +5 位作者 张璐 刘蕊 任小栋 尚学栋 曹路 邢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4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区域神经阻滞... 目的:研究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4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64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40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并于术前1 d、术后1 d和3 d评价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COR水平波动更小(P<0.001)。观察组苏醒时间[(7.11±1.55)min vs(12.28±1.83)min]、拔管时间[(11.09±1.26)d vs(17.43±2.02)d]均短于对照组,且拔管后VAS评分[(1.92±0.70)分vs(3.95±0.71)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拔管后镇静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PSQI评分较对照组有更大改善(P<0.001)。结论: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减少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不损伤术后认知功能,保障术后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神经阻滞 胫腓骨骨折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