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外关穴与外关配伍内关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俊琦 黄泳 +2 位作者 邹燕齐 吴俊贤 卢阳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并比较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组(每组8例),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针刺同时进行f...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并比较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组(每组8例),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针刺同时进行fMRI扫描,所有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外关穴组和外关配伍内关穴组在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点数、激活几率、激活强度,并对所激活的相同脑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OIs激活几率统计比较表明,与外关穴配伍内关穴比较,针刺外关穴右侧小脑激活几率较高(P<0.05);ROIs激活点数统计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右侧小脑(P<0.05),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则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左侧顶叶(P<0.05);ROIs激活强度统计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与针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各脑区的激活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针刺外关穴能够在维持躯体平衡、改善肌张力障碍及调节随意运动方面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外关穴配伍内关穴这种表里经配穴能够加强对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这为外关穴特异性及表里经配穴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外关穴 外关穴配伍内关穴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与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贵锋 赖新生 +4 位作者 黄泳 吴俊贤 曾统军 李赣龙 邹燕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0-81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非穴 FMRI 脑功能成像 中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NO EGF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灵 彭楚湘 +1 位作者 周国平 邓常青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1期2051-2052,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0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不同配伍 电针 胃黏膜 表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严明娜 嵇波 +8 位作者 王丹 赵国桢 白红新 孙晓敏 戴健 路雅雯 刘翼天 苏杭 葛云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24-928,共5页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高...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高频电针非穴组5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采取每日电针大鼠左侧"内关"穴,高频电针非穴组采取每日电针非穴。于治疗结束3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天泉"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穴位血流灌注量均降低(P<0.05),且双侧"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电针"内关"穴组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且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针 心肌缺血 内关 郄门 天泉 皮肤血流灌注量 经穴脏腑相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