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劲松 徐亚楠 +3 位作者 邓偲瀛 肖瑜 王松伟 宋鸿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8-556,共19页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当初始晶粒尺寸较大时,Cu-0.96Cr-0.078Zr(-0.07La)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加,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小;微量稀土La添加会使合金的热激活能升高,且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0.01~0.1 s^(-1)),微量稀土La的添加使Cu-Cr-Zr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温度提高;在高应变速率(1~10 s^(-1))时,微量稀土La的添加明显提升合金内部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从热加工图来看,稀土La添加量为0.07%时,对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稀土微合金化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XXX系铝合金微合金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尧尧 李婧 +3 位作者 夏玉峰 何洪 李路 蒋显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86,共22页
5XXX系铝合金在船舶、高速列车等传统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其应用场景也逐步拓展至深空、深海、超高和超低温等极端环境中。随着服役环境复杂程度的持续提升,该系合金在力学性能与耐蚀性能方面面临着更为严苛的技术挑战... 5XXX系铝合金在船舶、高速列车等传统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其应用场景也逐步拓展至深空、深海、超高和超低温等极端环境中。随着服役环境复杂程度的持续提升,该系合金在力学性能与耐蚀性能方面面临着更为严苛的技术挑战与要求。微合金化不仅是一种有效改善5XXX系铝合金综合性能的方法,同时还是开发新型铝合金的重要手段。本文综合论述了Mg、Mn、Cr等主合金元素在5XXX系铝合金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Sc、Zr、Er、Ce等微合金化元素对该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深入讨论了Al_(3)(Sc,Zr)、Al_(3)(Er,Zr)等复合粒子对5XXX系铝合金性能的强化机制,并基于Al-Lu相图分析及Al_(3)Lu相的热稳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以Al-Lu合金来替代Al-Sc合金作为5XXX系铝合金微合金化元素的方案,为制备新型高性能5XXX系铝合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XXX系铝合金 微合金化 高强度 耐腐蚀性能 稀土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微合金化热轧多相钢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郑东升 朱伏先 +1 位作者 张明亚 李艳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3-807,共5页
通过两阶段控轧和随后的三段冷却,获得了14mm厚的Nb-Ti微合金化热轧多相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 通过两阶段控轧和随后的三段冷却,获得了14mm厚的Nb-Ti微合金化热轧多相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其平均屈服强度为518MPa,抗拉强度为616MPa,延伸率高达41%;组织中大量的铁素体大角度晶界、近似等轴状铁素体晶粒和较小尺寸贝氏体束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试验钢的塑性;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的细化,细小的(Nb,Ti)C粒子以及铁素体晶粒和贝氏体板条内的位错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微合金钢 热轧多相钢 控轧控冷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多孔Nb-Ti合金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超 杨海林 +1 位作者 李婧 阮建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2-757,共6页
结合模板浸渍和粉末冶金烧结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孔隙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多孔Nb-Ti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力学试验机、体视显微镜(S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Ti含量(0~15%,质量分数)对多孔Nb-Ti合金成分、力学... 结合模板浸渍和粉末冶金烧结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孔隙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多孔Nb-Ti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力学试验机、体视显微镜(S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Ti含量(0~15%,质量分数)对多孔Nb-Ti合金成分、力学性能、孔隙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b-Ti合金烧结过程完全,孔隙三维连通程度高,孔隙率为68.50%。随Ti含量从0增加到15%,合金的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抗压强度从(27.6±0.872) MPa增加到(59.3±1.354) MPa后降为(33.7±1.045) MPa,弹性模量从(0.21±0.0136) GPa增加到(0.46±0.0191) GPa。合金孔隙结构均匀化和三维连通程度增加,孔隙结构从块状转变为蜂窝状,颗粒间烧结颈长大,结合变紧密,Ti颗粒对Nb-Ti合金烧结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多孔Nb-10Ti合金的孔隙形貌与松质骨类似,力学性能与人体松质骨相匹配,适合于医学植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合金 多孔金属 力学性能 孔隙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下Nb-Ti微合金钢组织演变和析出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洋 衣海龙 +1 位作者 孙明雪 刘振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66-1269,共4页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实验机、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器等研究了终冷温度和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尺寸增大,珠光体增多,贝氏体逐渐减少,维氏显微硬度随终冷温度先升...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实验机、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器等研究了终冷温度和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尺寸增大,珠光体增多,贝氏体逐渐减少,维氏显微硬度随终冷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当终冷温度为640℃时,实验钢的维氏显微硬度最大;当终冷温度为640℃时,试样中存在排列规则的相间析出和弥散分布的随机析出两种析出形式.当保温时间为0s时,析出物以相间析出和弥散析出为主;当保温时间为100s时,析出物以弥散析出为主.随保温时间增加,实验钢的纳米硬度降低了14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冷温度 保温时间 nb-ti微合金钢 纳米析出 纳米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Al高温铌合金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许谅亮 张霞 +1 位作者 肖来荣 易丹青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10,共5页
研究了Nb-35Ti-6Al、Nb-15Ti-11Al以及Nb-30Ti-15Al三组合金于900℃和1 000℃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建立了Nb-Ti-Al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元素Ti和Al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合金中δ相的存在降低了氧的溶解度,同... 研究了Nb-35Ti-6Al、Nb-15Ti-11Al以及Nb-30Ti-15Al三组合金于900℃和1 000℃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建立了Nb-Ti-Al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元素Ti和Al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合金中δ相的存在降低了氧的溶解度,同时抑制氧的扩散,因而两相合金Nb-15Ti-11Al和Nb-30Ti-15Al(β+δ相)抗氧化性能优于单相合金Nb-35Ti-6Al(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Al合金 高温氧化 动力学模型 Β相 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n微合金化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
7
作者 何鹏 李昕悦 +5 位作者 龙飞 林盼盼 王策 施清清 赵岩 林铁松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目的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引入增强相Ti_(3)AlC_(2)制备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添加Sn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并加速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优化Ti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探索高效制备技术。方法以Ti-48Al-2Cr-2Nb、... 目的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引入增强相Ti_(3)AlC_(2)制备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添加Sn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并加速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优化Ti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探索高效制备技术。方法以Ti-48Al-2Cr-2Nb、Ti_(3)AlC_(2)和Sn粉为原料,通过引入2%(质量分数)Sn元素,促进烧结致密化并降低烧结温度,在900~1300℃的温度范围内烧结,研究不同烧结条件下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对900℃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未添加Sn元素时,复合材料孔隙较多,致密度为92.3%,添加Sn元素后,致密度提高至99.5%。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300℃/50 MPa/10 min℃的烧结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分别达1672 MPa和21.4%。在900℃氧化300 h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Al2O3保护层,阻止O原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氧化增重仅为1.37%,显著低于Ti-48Al-2Cr-2Nb合金的2.94%。结论增强相Ti_(3)AlC_(2)的引入和Sn微合金化显著提升了TiAl基复合材料的致密性、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SPS技术是一种高效制备高性能TiAl基复合材料的手段,为其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合金化 TIAL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元素硼含量对CoCr_(0.4)NiSi_(0.3)B_(y)中熵合金热变形行为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8
作者 张丽 陈立佳 +1 位作者 赵晖 张伟强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3,共6页
熔炼制备了不同硼含量的CoCr_(0.4)NiSi_(0.3)B_(y)(y为物质的量分数,取0.001,0.004,0.007)中熵合金,并进行不同温度(750,850,950,1050℃)、应变速率0.01 s^(-1)下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硼含量和热压缩温度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物相组成... 熔炼制备了不同硼含量的CoCr_(0.4)NiSi_(0.3)B_(y)(y为物质的量分数,取0.001,0.004,0.007)中熵合金,并进行不同温度(750,850,950,1050℃)、应变速率0.01 s^(-1)下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硼含量和热压缩温度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热压缩后,不同硼含量试验合金均发生动态再结晶,物相由面心立方基体相、少量密排六方及四方相组成;随着硼含量增加,密排六方和四方相衍射峰强度增强,面心立方相(111)晶面衍射峰开始强于(200)晶面衍射峰;750℃中温热变形中存在含硼第二相强化,该相在1050℃高温热压缩后相变,此为合金的高温软化机制;随着硼含量增加或热压缩温度降低,峰值流变应力增大;随着硼含量增加或热压缩温度升高,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孪晶体积分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Ni基合金 硼微合金化 热变形 流变应力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微合金钢高温变形软化行为力学分析及析出物电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有容 宋红梅 王德英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71-476,共6页
研究了Nb-Ti微合金钢高温变形时的软化行为和微合金钢动态和静态析出物的电镜分析.通过双道次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从流变应力曲线用卸载法求出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软化分数,并建立了静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计算出静态再... 研究了Nb-Ti微合金钢高温变形时的软化行为和微合金钢动态和静态析出物的电镜分析.通过双道次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从流变应力曲线用卸载法求出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软化分数,并建立了静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计算出静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的表观激活能.同时,还对静态和动态析出行为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析出对软化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析出物的形貌、大小、分布进行了观察,用衍射图谱进一步确定了析出物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 微合金钢 软化 析出 电镜分析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Y对Cu-9Ni-6Sn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马镜涵 张剑 +5 位作者 刘健 彭博 陶美悦 李涛 接金川 曹志强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Y对Cu-9Ni-6Sn合金组织、性能及时效过程中不连续沉淀析出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对不连续沉淀抑制效果最佳的Y含量。方法通过传统大气熔炼法制备不同Y含量的Cu-9Ni-6Sn-xY合金(x分别为0、0.05、0.2、0.4)。运... 目的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Y对Cu-9Ni-6Sn合金组织、性能及时效过程中不连续沉淀析出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对不连续沉淀抑制效果最佳的Y含量。方法通过传统大气熔炼法制备不同Y含量的Cu-9Ni-6Sn-xY合金(x分别为0、0.05、0.2、0.4)。运用维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测试并分析各样品的力学性能,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品不同状态的微观组织,分析Y元素的含量对晶粒尺寸、第二相转变及不连续沉淀析出的影响。结果Y元素的添加对晶粒有明显的细化效果,随着Y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的细化效果逐渐减弱。Cu-9Ni-6Sn合金经400℃时效4 h后达到峰时效,Cu-9Ni-6Sn-xY(x=0.05,0.2,0.4)合金经400℃时效6 h后达到峰时效。Cu-9Ni-6Sn-xY(x=0.05,0.2,0.4)合金峰时效后的硬度值分别为355HV、335.7HV、333.1HV,强度分别为833、817、786 MPa,导电率分别为14.6%IACS、15.5%IACS、15.2%IACS。结论加入Y元素后,会形成NiY相和NiSnY相,这些第二相在固溶处理过程中不会进入基体中,并且在时效过程中这些第二相占据了不连续沉淀的形核位点,抑制了不连续沉淀的析出。当Y含量(质量分数)为0.05%时,晶粒细化效果以及不连续沉淀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9Ni-6Sn合金 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 调幅分解 不连续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微合金化Mg-3Al-Zn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韩福年 王文礼 +3 位作者 徐玉棱 顾军 张明 张以胜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8-292,共15页
研究了Ca和Ce元素微合金化、超声处理以及二者的复合处理对Mg-3Al-Zn合金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处理条件下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均显著改善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其中... 研究了Ca和Ce元素微合金化、超声处理以及二者的复合处理对Mg-3Al-Zn合金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处理条件下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均显著改善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其中,微合金化超声复合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复合处理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较未处理状态提高了93 MPa和6.9%。这主要归因于:一方面,微合金元素与Al元素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通过异质形核机制细化了晶粒;另一方面,超声处理的空化、声流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晶粒及第二相的细化,从而显著提升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随着超声处理功率和超声处理时间的增加,晶粒先细化后粗化,转折点在500 W和90 s,晶粒尺寸越小,第二相分布越均匀,合金的抗拉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微合金化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元素对铸造铝青铜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任卡卢比 贾延琳 +3 位作者 廖险峰 唐帅康 陈嘉瑶 邱乐瑛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采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及X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研究了铬元素对Cu-9Al-4Fe-4Ni-2Mn、Cu-10Al-4Fe-2Mn铝青铜的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Cr使得铝青铜组织中枝晶的面积占比分... 采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及X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研究了铬元素对Cu-9Al-4Fe-4Ni-2Mn、Cu-10Al-4Fe-2Mn铝青铜的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Cr使得铝青铜组织中枝晶的面积占比分别降低了13%与7%;四种铝青铜中Cu-9Al-4Fe-4Ni-2Mn-1Cr的耐腐蚀性能最优,添加1%Cr使Cu-9Al-4Fe-4Ni-2Mn的腐蚀速率从0.0456mm/a降低至0.0325mm/a,使Cu-10Al-4Fe-2Mn的腐蚀速率从0.0504mm/a增加至0.0567mm/a;Cr^(3+)能够掺入Cu_(2)O,提高腐蚀产物膜的致密性,而Cr_(2)O_(3)的形成再次提高膜的致密性,改善了铝青铜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铬元素 耐腐蚀性能 微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焊丝强化1561铝合金焊缝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彬 王腾达 +4 位作者 王鹏云 谢述锋 王壮壮 姜锋 宋朝晖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共5页
以1561铝合金成分为基础,通过联合添加Sc和Zr元素制备微合金化焊丝,采用手工TIG焊接3 mm厚1561铝合金板材。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焊缝的显微组织,采用材料试验机评价接头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1561板材... 以1561铝合金成分为基础,通过联合添加Sc和Zr元素制备微合金化焊丝,采用手工TIG焊接3 mm厚1561铝合金板材。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焊缝的显微组织,采用材料试验机评价接头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1561板材TIG焊缝中形成了等轴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26.2μm;Mg原子全部固溶于焊缝,固溶度为7.00at%;焊缝中观察到平均尺寸为10.8 nm的Al_(3)(Sc,Zr)析出相,主要分布于晶界附近。通过模型计算揭示强化机理,发现析出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达到17.7%。与1561焊丝相比,使用微合金化焊丝焊接的1561板材TIG接头屈服强度提高了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合金 微合金化 焊丝 焊缝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微合金化强化的Mg-Li基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
14
作者 纪春杰 李姗姗 +1 位作者 谢红波 任玉平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88,共8页
为了开发低成本、高强韧的超轻Mg-Li基合金,利用稀土Ce微合金化制备了超轻Mg-5.5Li-xCe(x=0,0.25,0.5,质量分数,%)三组合金.结果表明:微量Ce的添加可以显著细化合金的晶粒,当Ce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5%时,挤压态合金的再结晶晶粒尺... 为了开发低成本、高强韧的超轻Mg-Li基合金,利用稀土Ce微合金化制备了超轻Mg-5.5Li-xCe(x=0,0.25,0.5,质量分数,%)三组合金.结果表明:微量Ce的添加可以显著细化合金的晶粒,当Ce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5%时,挤压态合金的再结晶晶粒尺寸最小,由初始的3.31μm细化至0.57μm,且继续增大Ce添加量并不会进一步细化合金的晶粒;Ce微合金化形成的双峰结构显著优化了合金的力学性能,Mg-5.5Li-0.5Ce合金的屈服强度比Mg-5.5Li二元合金提高了近2倍,由初始的141 MPa增至242 MPa,最大抗拉强度增至303 MPa,断裂伸长率超过8%;稀土Ce微合金化导致的合金晶粒细化和双峰组织结构,以及晶界处Ce的界面偏聚是合金力学性能提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合金 Mg-Li基合金 微合金化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和回火温度对铌氮微合金化GCr15高碳铬轴承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廖劲成 宋佳敏 杨弋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9,共7页
对退火态铌氮微合金化GCr15高碳铬轴承钢进行810~900℃保温1 h的淬火和170~230℃保温4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过淬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由马氏体、未溶碳化... 对退火态铌氮微合金化GCr15高碳铬轴承钢进行810~900℃保温1 h的淬火和170~230℃保温4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过淬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由马氏体、未溶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由细小隐晶态转变为粗大针片状,原始奥氏体晶粒和碳化物尺寸均先减小后增大,当淬火温度为840℃时尺寸均最小。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回火态试验钢中马氏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碳化物粗化,硬度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磨损率增大。170℃回火后试验钢的磨损表面较平整,犁沟数量较少,存在塑性变形以及氧化痕迹,耐磨性能较佳。试验钢合理的淬火温度为840℃,回火温度为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钢 铌氮微合金化 热处理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元素添加对Cu-15Ni-8Sn合金耐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胡阳 钟皓 +3 位作者 汤焜 杨喜明 郭诚君 杨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5-597,共13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微量Co或P元素添加对Cu-15Ni-8Sn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o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Cu-15Ni-8Sn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而P...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微量Co或P元素添加对Cu-15Ni-8Sn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o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Cu-15Ni-8Sn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而P元素会恶化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这与晶界处第二相的形成紧密相关,在腐蚀过程中,晶界处的第二相充当电偶腐蚀的阴极,参与合金基体阳极的腐蚀溶解,从而导致局部腐蚀的产生,局部腐蚀加重的同时又会导致第二相脱落,促使腐蚀的进一步加重。此外,在500℃高温长时间氧化过程中,3组合金的氧化增重基本符合抛物线规律,微量Co元素的添加不会影响Cu-15Ni-8Sn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微量P元素的添加会恶化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这是因为在Cu-15Ni-8Sn-0.2P合金中形成的氧化产物与合金表面结合力低,易形成空腔,导致表面鼓包和裂纹的产生,进而加速合金的氧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5NI-8SN合金 耐腐蚀性能 抗氧化性能 微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
17
作者 李宁 王传奇 +2 位作者 孙振淋 张春艳 赵成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为了研究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内对合金钢进行了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对该合金钢峰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钢的峰值... 为了研究超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内对合金钢进行了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对该合金钢峰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钢的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基于峰值应力建立了该合金钢的Arrhenius型本构方程,并通过数学方法证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微合金钢 热变形行为 显微组织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Nb钢和低碳Nb-Ti钢的屈服强度分析
18
作者 许立坤 杨德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0年第6期50-52,22,共4页
对低碳Nb钢和低碳Nb-Ti钢在等温处理和正火处理条件下的屈服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等温处理条件下沉淀强化是Nb-Ti钢重要的强化机制。当正火加热温度低于临界粗化温度T_C时,含Nb微合金钢和Nb-Ti复合微合金钢的强度主要来自细晶强化... 对低碳Nb钢和低碳Nb-Ti钢在等温处理和正火处理条件下的屈服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等温处理条件下沉淀强化是Nb-Ti钢重要的强化机制。当正火加热温度低于临界粗化温度T_C时,含Nb微合金钢和Nb-Ti复合微合金钢的强度主要来自细晶强化,沉淀强化效应很小。为了获得强度和塑性、韧性的优良配合,建议采用控制轧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Nb钢 nb-ti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和Cu元素含量对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段望春 郑冬 +3 位作者 张龙 赵燕春 马虎文 冯远飞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磁悬浮水冷铜坩埚熔炼及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_(25)Zr_(10)Hf_(15)Ni_(25)Cu_(25-x)Co_(x)(x=5,10,15 at.%)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利用XRD、SEM、万能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进行了... 采用磁悬浮水冷铜坩埚熔炼及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_(25)Zr_(10)Hf_(15)Ni_(25)Cu_(25-x)Co_(x)(x=5,10,15 at.%)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利用XRD、SEM、万能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为B2奥氏体单相结构,压缩断裂后为B2+B19'相,且随着Co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随着Co含量的增加,体系的抗压强度和塑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随着尺寸的减小试样的强度和塑性略有提高,Ti_(25)Zr_(10)Hf_(15)Ni_(25)Cu_(15)Co_(10)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压强度及塑性分别达到2694.65 MPa和26.55%。在3.5 wt.%NaCl溶液中,合金的耐腐蚀性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形状记忆合金 微合金化 力学性能 相变诱导塑性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含量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杨国强 刘志义 +2 位作者 柏松 李苏望 曹靖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6,204,共5页
研究了Cr含量(质量分数)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u/Mg比Al-Cu-Mg-Ag合金中添加Cr,合金中形成了Al-Cr相和Al_(1.6)TiCr_(0.4)相;Cr含量由0.17%提高到0.22%,合金的抗拉强度由463 MPa提高到484... 研究了Cr含量(质量分数)对低Cu/Mg比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u/Mg比Al-Cu-Mg-Ag合金中添加Cr,合金中形成了Al-Cr相和Al_(1.6)TiCr_(0.4)相;Cr含量由0.17%提高到0.22%,合金的抗拉强度由463 MPa提高到484 MPa,提升了4.5%;屈服强度由288 MPa提高到319 MPa,提升了10.8%。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主要来源于Cr的固溶强化和S′相的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Cu/Mg比 固溶强化 析出强化 Cr AL-CU-MG-AG合金 析出相 欠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