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HYDRATE-BASED TECHNOLOGIES FOR NATURAL GAS STORAGE——A REVIEW 被引量:28
1
作者 Yasuhiko H.Mori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17,共17页
Interest in the possibility of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natural gas in the form of clathrate hydrate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in some gas-importing and exporting countries.The technologies ne... Interest in the possibility of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natural gas in the form of clathrate hydrate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in some gas-importing and exporting countries.The technologies necessary for realizing this possibility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ose relevant to the four serial processes (a) the formation of a hydrate, (b) the processing (dewatering, pelletizing, etc. ) of the formed hydrate, (c)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processed hydrate, and (d) the regasification (dissociation) of the hydrate.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ny of these processes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For hydrate formation, for example, various rival oper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many of them have never been subjected to actual tests for practical use. More efforts are required for examining the different hydrate-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for rating them by comparison. The general design of the processing of the formed hydrate inevitably depends on both the hydrate-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storage/transportation process, hence it has a wide variability. The major uncertainty in the storage-process design lies in the as-yet unclarified utility of the "self-preservation" effect of the naturalgas hydrates. The process design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cost evaluation should strongly depend on whether the hydrates are well preserved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large-scale storage facilities. The regasification process has been studied less extensively than the former processe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each of the serial processes is reviewed, placing emphasis on the hydrate form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o rate or AS of that RECENT ADVANCES IN HYDrate-BASED TECHNOLOGIES FOR natural GAS STORAGE A REVIEW b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品质及微域气候对行间生草种类的响应
2
作者 赵燕 葛玉萍 李磊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708,共11页
为探究行间生草种类对园区微域气候及枸杞(Lyciumbarbarum)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清耕为对照,开展枸杞行间自然生草、人工种植黑麦草(Loliumperenne)及人工种植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3种不同生草种类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 为探究行间生草种类对园区微域气候及枸杞(Lyciumbarbarum)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清耕为对照,开展枸杞行间自然生草、人工种植黑麦草(Loliumperenne)及人工种植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3种不同生草种类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热、气环境因子及枸杞品质形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人工种植黑麦草处理可增加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同时,该处理相比自然生草处理可提高枸杞花期0-20 cm土层含水量12.75%。另外,人工种植黑麦草处理下0-10cm土层内日均温度相比清耕处理降幅最大,为0.86℃;CO_(2)平均排放速率在人工种植黑麦草及人工种植红三叶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分别比清耕处理降低了19.61%、19.12%。枸杞品质分析得出,相比清耕处理,人工种植黑麦草可增加夏果多糖31.31%,而人工种植红三叶可分别增加夏、秋果实总糖6.91%、9.26%。此外,人工种植黑麦草与人工种植红三叶处理均能增加夏、秋果实维生素C含量,且显著提高秋果实甜菜碱含量。冗余分析认为,冠层相对湿度是影响夏果、秋果枸杞品质形成的最大环境因子,其次为CO_(2)排放速率。因此,行间种植牧草可作为宁夏枸杞园管理模式之一,且以人工种植黑麦草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自然生草 黑麦草 红三叶 冠层相对湿度 CO_(2)排放速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R-400自然循环瓣阀基准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于松 周平 +9 位作者 程道喜 翟伟明 马晓瑶 李睿之 邢明迪 高伟龙 戈光远 张学锋 齐晓光 柴宝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自然循环瓣阀是400 MW深水池式低温供热堆(DHR-400)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决定着反应堆的安全性。针对自然循环瓣阀堆内安装方式和运行条件,建立了自然循环瓣阀性能试验装置,并对自然循环瓣阀基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 自然循环瓣阀是400 MW深水池式低温供热堆(DHR-400)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决定着反应堆的安全性。针对自然循环瓣阀堆内安装方式和运行条件,建立了自然循环瓣阀性能试验装置,并对自然循环瓣阀基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循环瓣阀的性能受射流和压差的影响,其中射流量是影响瓣阀关闭的主要因素,而压差是影响瓣阀开启的主要因素。当自然循环瓣阀只依靠射流或压差控制关闭和开启时,获得其关闭临界射流量约为41.6 kg/s、开启临界射流量约为39.2 kg/s、开启临界压差约为0.87 kPa,而不能通过压差驱动闭合。此外测量了自然循环瓣阀不同关闭工况的漏流量,验证了瓣阀较好的密封性。本研究得到的试验结果可为自然循环瓣阀的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池式低温供热堆 自然循环瓣阀 射流量 压差 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注入天然气在回流式掺混器的混合特性仿真
4
作者 薛凯峰 许未晴 +1 位作者 吕浩杰 贾冠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081-8089,共9页
氢气注入天然气进行管道输送是解决氢气运输成本高的一种有效途径。氢气与天然气快速混合均匀是确保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安全的保障。由于混合气体通过回流管道回流到混合管,能够与后进入的掺氢天然气继续混合,提高混合均匀性。因此,使... 氢气注入天然气进行管道输送是解决氢气运输成本高的一种有效途径。氢气与天然气快速混合均匀是确保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安全的保障。由于混合气体通过回流管道回流到混合管,能够与后进入的掺氢天然气继续混合,提高混合均匀性。因此,使用一种回流式掺混器进行氢气和天然气的混合。利用CFD的方法分析了回流管道倾斜角、回流管道管径比和回流管道的数量对回流式掺混器掺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式掺混器压损低、出口混合均匀度高、回流率大。在回流管道倾斜角、回流管道管径比、回流管道数分别10°、0.5、3时,回流式掺混器达到的效果最好,其压损、混合均匀度达、回流率分别为76 Pa、99.7%和44.5%。研究结果可为掺氢天然气掺混器参数设计和混合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回流式掺混器 混合均匀度 压损 回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条件下不同性别朱鹮个体繁育成效的年龄差异
5
作者 段文斌 徐向龙 +3 位作者 高洁 刘义 叶元兴 丁长青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探明笼养条件下朱鹮繁殖成效及其与个体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更准确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建立稳定的朱鹮人工种群和推动实施再引入保护工作。【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中心常规... 【目的】探明笼养条件下朱鹮繁殖成效及其与个体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更准确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建立稳定的朱鹮人工种群和推动实施再引入保护工作。【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中心常规饲养笼舍和野化训练网笼2种笼养条件下朱鹮的自然繁育数据,深入探究笼养条件下朱鹮个体性别及年龄对繁殖成效的影响。【结果】不同笼养条件下朱鹮的繁殖参数整体上差异不明显,但均受到个体年龄不同程度的影响。窝卵数随个体年龄增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LM:t=-2.651,P<0.01);4~9岁雌性个体的窝卵数显著大于1~3岁和10岁以后的个体(ANOVA:F=5.713,P<0.05)。孵化成功率随亲鸟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LM:t=-2.405,P<0.05);对于雌性个体,1~3岁的孵化率显著高于4~9岁个体(t-test:t=2.751,P<0.05),抚育出飞的幼鸟数量没有显著差异。雌雄亲鸟繁殖产出的年龄分布相似。【结论】亲鸟的年龄显著影响笼养朱鹮的自然繁育成效,性成熟初期的亲鸟由于繁殖经验不足,窝卵数较低,9岁以后表现出繁殖衰老,繁殖产出较低。朱鹮野化放飞应优先选择2~3岁个体,避免放飞9岁以上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繁育 繁殖参数 繁殖成功率 再引入 朱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华平 张静宇 孟凡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绿色创新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ESG评级作为一种综合考量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3个维度的指标,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该研究选取2010—2023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绿色创新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ESG评级作为一种综合考量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3个维度的指标,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该研究选取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商道融绿2015年首次发布的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为外部冲击,进行多时点双重差分实验设计,深入探讨ESG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影响机制。经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降低权益融资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吸引绿色投资者进行环保投资3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拓展性分析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在ESG评级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将企业按照产权性质划分,发现ESG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将国有企业按照权属关系划分,发现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相比,ESG评级对中央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将企业按数字化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更为显著。该研究阐述了ESG评级优势在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方面的积极影响,强调了其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机制、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政策导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绿色创新 DID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用惯导设备隔冲器的振动与冲击性能分析
7
作者 赵斯洋 梁松 +1 位作者 孟宪松 闫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47,354,共5页
针对舰用惯导设备的抗振动与抗冲击性能首先设计了一种隔冲器,该设备能够弥补传统隔冲器横向刚度与纵向刚度相差过大的问题,然后对该设备进行振动与冲击的仿真分析,最后对隔冲器进行了振动实验与跌落冲击实验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舰用惯导设备的抗振动与抗冲击性能首先设计了一种隔冲器,该设备能够弥补传统隔冲器横向刚度与纵向刚度相差过大的问题,然后对该设备进行振动与冲击的仿真分析,最后对隔冲器进行了振动实验与跌落冲击实验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设备横向固有频率约为4.69Hz,垂向固有频率约为12.19Hz,在横向冲击方面隔冲率最高可达90.83%,在垂向冲击方面隔冲率最高可达79.33%,横向隔冲效果优于垂向,且双向均具有良好的隔振隔冲性能,解决了传统设备横向与纵向抗冲击性能相差过大的问题,能为舰船惯导设备提供有效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设备 隔冲器 振动与冲击 固有频率 隔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型LNG船液货舱温度场计算分析
8
作者 黄博 黄灏 +1 位作者 王文 贺隆坤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5-204,共10页
基于液货舱漏热过程的特点,建立分析模型,计算薄膜型液货舱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分析漏热量的时效影响得出保压时间的变化,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环境温度、装载率、舱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空气温度从20℃升至45℃时... 基于液货舱漏热过程的特点,建立分析模型,计算薄膜型液货舱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分析漏热量的时效影响得出保压时间的变化,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环境温度、装载率、舱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空气温度从20℃升至45℃时,液货舱漏热量增加4.17kW,保压时间减少11.1h,环境空气温度主要影响水位线以上舱室的温度分布;当液货装载率从50%提升至98%时,气相空间减少导致舱壁固液换热面积增大,液货舱整体漏热量增加85.2W,保压时间延长121.2h;随着装载率的上升,存在最佳装载率使保压时间达到最长,最佳装载率为95%,最大保压时间为317.8h;当舱内压力从大气压升高20kPa时,液货舱内外温度梯度下降,漏热量减少约1.09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薄膜型LNG船 温度分布 蒸发率 传热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引燃天然气着火燃烧特性的可视化
9
作者 沈羽航 赵凯 +3 位作者 杨康 金煜 玄铁民 何志霞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321,共8页
基于一外部加热的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系统,采用自然发光法对柴油引燃天然气预混气燃烧过程开展光学诊断测试,研究不同天然气能量替代率(ESR)、柴油喷射压力p_(inj)以及柴油喷射质量m_(inj)对引燃过程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 基于一外部加热的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系统,采用自然发光法对柴油引燃天然气预混气燃烧过程开展光学诊断测试,研究不同天然气能量替代率(ESR)、柴油喷射压力p_(inj)以及柴油喷射质量m_(inj)对引燃过程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R增大使得甲烷-空气当量比增加,由于甲烷比热容比空气大,ESR增大对柴油着火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氧含量下降使得ESR增大对柴油着火起到一个抑制作用.当柴油喷射质量较小时,ESR的增大对着火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对着火的促进作用;当柴油喷射质量较大时,则呈相反结果.随着ESR增大,浓碳烟的占比升高,但在柴油喷射压力为100 MPa、ESR为94%条件下存在一个浓碳烟占比高的阶段.当柴油喷射压力高于100 MPa时,柴油喷射压力对燃烧放热的增强作用减弱,甲烷被引燃量没有太大增加.在m_(inj)为10 mg、p_(inj)为80 MPa的喷射策略下,着火延迟期在ESR为94%~96%范围内呈很强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能量替代率 着火延迟期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腐蚀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黄刚华 苗超 +3 位作者 鲁大勇 李林峰 吴文炎 江晶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明确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的腐蚀影响因素,形成适应的脱硫系统腐蚀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开展运行工况分析和腐蚀评价试验,分析了脱硫系统的腐蚀状况、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结果脱硫系统腐蚀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温区域,甘氨酸和草酸... 目的明确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的腐蚀影响因素,形成适应的脱硫系统腐蚀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开展运行工况分析和腐蚀评价试验,分析了脱硫系统的腐蚀状况、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结果脱硫系统腐蚀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温区域,甘氨酸和草酸根对溶液的腐蚀性影响很大,腐蚀速率最高达0.5584 mm/a;温度在110~150℃时,腐蚀速率增加了1倍;通过参数控制、结构优化和材料优选,可有效控制天然气净化厂腐蚀问题。结论天然气净化厂脱硫系统腐蚀环境恶劣,腐蚀机理复杂,基于腐蚀影响分析形成针对性的腐蚀控制措施,可控制腐蚀速率低于0.125 mm/a,确保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厂 腐蚀控制 脱硫系统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会话兴趣与特征交叉的推荐模型
11
作者 王钟悦 陈洪涛 王法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7-1733,共7页
针对现有的推荐模型对会话兴趣分割精度不足,以及缺乏对会话兴趣做充分的特征交互的问题,提出一种会话兴趣与特征交叉融合的推荐模型。通过会话兴趣精炼层对会话兴趣的精度进行优化,通过注意力机制将源和目标兴趣进行有效的权重分配。... 针对现有的推荐模型对会话兴趣分割精度不足,以及缺乏对会话兴趣做充分的特征交互的问题,提出一种会话兴趣与特征交叉融合的推荐模型。通过会话兴趣精炼层对会话兴趣的精度进行优化,通过注意力机制将源和目标兴趣进行有效的权重分配。引入一个可以共享的微网格模型进行会话兴趣特征的交互建模,提升模型的特征组合能力和推荐模型预测的精准度。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Alibaba Ads和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当前先进的推荐模型,对数损失值降低了0.02,AUC值提高了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率预测 推荐系统 自然语言处理 会话兴趣 特征交叉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演变过程与主控因子研究
12
作者 白宽宽 李志威 +1 位作者 王在艾 张鹏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洞庭湖区三口河道分水分沙减少,水位降低,河势发生多次调整,导致自然岸线发生相应的变化。采用多源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阈值划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植被带临水侧边界线。通过ArcGIS的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分河段计算自然岸线迁移的端点速率。结果表明,三口河道自然岸线普遍以向河内迁移为主。分河段中,松滋河东支自然岸线迁移幅度最大。低水位下左侧岸线侵蚀、高水位泥沙落淤分别是松滋口、藕池口自然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三口河道 自然岸线 迁移速率 数字岸线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规律实验研究
13
作者 吴昊阳 温志辉 +1 位作者 王建伟 毋新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规律,根据密闭取样工艺流程,将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进程划分为逸散阶段、密闭解吸阶段和常压自然解吸阶段,开展了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实验,分析了密闭取样煤样瓦斯累计解吸量与解吸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为研究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规律,根据密闭取样工艺流程,将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进程划分为逸散阶段、密闭解吸阶段和常压自然解吸阶段,开展了密闭取样煤样瓦斯解吸实验,分析了密闭取样煤样瓦斯累计解吸量与解吸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在密闭解吸阶段,随着吸附平衡压力增大,煤样瓦斯累计解吸量和初始瓦斯解吸速率均呈增大趋势;但随着“等容变压”解吸的持续,瓦斯解吸能力受限,瓦斯解吸速率逐渐减小,瓦斯累计解吸量逐渐趋于稳定。②在常压自然解吸阶段,随着吸附平衡压力增大,瓦斯累计解吸量和初始瓦斯解吸速率逐渐增大,且受密闭解吸阶段游离态瓦斯解吸影响,该阶段初始时刻的瓦斯解吸速率高于密闭解吸阶段;随着解吸时间增加,瓦斯累计解吸量逐渐趋于稳定。③孙重旭式能较好描述常压自然解吸过程瓦斯解吸规律,解吸指标随着吸附平衡压力增大而增大,而解吸指数在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密闭取样煤样在较高吸附平衡压力条件下具有更强的解吸能力,瓦斯解吸速率变化情况在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样 瓦斯解吸 密闭解吸 常压自然解吸 累计解吸量 瓦斯解吸速率 孙重旭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利率缺口与国债市场定价——风险溢价还是到期收益率投资者需求
14
作者 刘蕴霆 赵康辰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9,共17页
自然利率是经济处于理想无摩擦状态下的实际利率.随着中国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自然利率也成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重要实际利率锚.自然利率缺口,即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差,包含了经济基本面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关键信息,对国债市场... 自然利率是经济处于理想无摩擦状态下的实际利率.随着中国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自然利率也成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重要实际利率锚.自然利率缺口,即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差,包含了经济基本面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关键信息,对国债市场定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中国经济中的自然利率缺口进行估计,发现自然利率缺口包含国债远期利率所不包含的国债超额收益预测信息.自然利率缺口越大,国债未来超额收益越高.与对发达金融市场的研究不同,中国自然利率缺口中被宏观经济变量解释的部分对国债超额收益不具有显著预测力,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国债风险溢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中国国债的主要投资者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由于资本税收等因素倾向于持有债券到期,可能更多考虑到期收益率而非期望收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到期收益率与期望回报投资者的理论模型,阐释了自然利率缺口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长期国债持有比例,从而传导到国债定价的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预测.本文的研究对深入理解自然利率的周期性特征及债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利率缺口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到期收益率投资者 债券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长期自然老化行为研究
15
作者 张天昊 黄浩 +1 位作者 杜卫宁 葛欣国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8-1255,共8页
针对钢结构防火保护应用最为广泛的膨胀型防火涂料老化问题,搭建了简易自然环境老化试验场,并对国内外各2个代表性品牌的8种水基性、溶剂性涂料进行了长达4年的自然环境老化试验。通过外观监测、耐火试验、粘结强度测试、元素分析、红... 针对钢结构防火保护应用最为广泛的膨胀型防火涂料老化问题,搭建了简易自然环境老化试验场,并对国内外各2个代表性品牌的8种水基性、溶剂性涂料进行了长达4年的自然环境老化试验。通过外观监测、耐火试验、粘结强度测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涂料老化行为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室外自然环境相较室内环境对防火涂料特别是水基性涂料的老化有显著影响,而面漆可显著延缓涂层缺陷的发生。DSP、BRP、CRP、DRP四组涂料老化后仍保持良好的完整性(缺陷率0%)、较低的耐火极限衰减率(5.08%~28.79%)及粘结强度衰减率,而ASP、BSP、CSP、ARP则因裂纹/剥落导致其性能提前失效,主要原因是表面缺陷引起的膨胀组分流失。老化过程中,外观、耐火、粘结3个指标衰减行为一致,且与涂料中主要元素及组分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上看,溶剂性涂料的综合性能优于水基性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防火涂料 室外环境 耐火极限 自然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H级燃机电站氢气—天然气掺混集成系统设计研究
16
作者 任渊源 光旭 +2 位作者 费雄军 翟云楚 吴尔东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文章以GE 9HA.02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气氢长管拖车作为主要输氢方式,并预留管道来气接口的燃机电站氢气-天然气掺混集成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氢气压缩机旁路系统的配置,对长管拖车内储存的残余氢气进行充分利用,提... 文章以GE 9HA.02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气氢长管拖车作为主要输氢方式,并预留管道来气接口的燃机电站氢气-天然气掺混集成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氢气压缩机旁路系统的配置,对长管拖车内储存的残余氢气进行充分利用,提高了长管拖车储氢利用率。同时,还对9H级燃机电站加掺氢气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对于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较敏感,当氢气价格不超过38.5元/kg时,能够满足收益率要求。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发展带动制氢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氢气-天然气掺混集成系统的推广应用将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 气氢长管拖车 氢气-天然气掺混 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17
作者 林荣嘉 龙云 +2 位作者 姚崇 宋体康 柯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1321,共11页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难以描述、非线性强、存在未知干扰,导致燃烧过程反馈量控制精度较低.为此提出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MFAC).建立天然气发动机系统模型并校验其有效性,选取燃烧中点(CA50)作为燃烧过程反馈控制量.通...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难以描述、非线性强、存在未知干扰,导致燃烧过程反馈量控制精度较低.为此提出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MFAC).建立天然气发动机系统模型并校验其有效性,选取燃烧中点(CA50)作为燃烧过程反馈控制量.通过建立离散的偏格式动态线性化模型,利用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估计燃烧过程中点火正时和空燃比的伪偏导数,求解得到MFAC控制器.MFAC控制器持续追踪在线更新的期望状态进而实现对CA50的跟踪控制.为了兼顾CA50动态收敛速度和静态跟踪精度,在MFAC控制器中引入基于跟踪误差变化的快速收敛项,并针对闭环系统给出严格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能分析.设计2种测试方案,将所提控制器与增量式PID控制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在鲁棒性、收敛速度和跟踪精度方面都有更优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燃烧过程 燃烧中点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收敛速度 在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ibutions to Hom-Schunck optical flow equations-part I: Stability and rate of convergence of classical algorithm 被引量:3
18
作者 DONG Guo-hua AN Xiang-jing FANG Yu-qiang HU De-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909-1918,共10页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which implies converg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classical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heat equations and energy integral after embedding the discrete iterat...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which implies converg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classical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heat equations and energy integral after embedding the discrete iteration into a continuous flow.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depends explicitly on smoothness of the image sequence, size of image domain, value of th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and finally discretization step. Specifically, as the discretization step approaches to zero, stability holds unconditionally. The analysis also clarifies relations among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the original variation formulation and the PDE system. The proper regularity of solution and natural images is briefly surveyed and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claims both on convergence and exponenti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low Hom-Schunck equations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convergence convergence rate heat equations energy integral and estimate Gronwall inequality natural images REG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f Stochastic Nature of Bed Load Motion in Chuanjiang River
19
作者 ZHANG Zhixiang~1 HE Wenshe~(1,2) YANG Kejun~1 (1.State Key Lab.of Hydraulics and Mountain River Eng.,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 2.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 Corporation,Yichang 443002,China)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12-117,共6页
Bed Load Motion and its transport rate is one of the basic issues in river dynamic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bed load motion in Chuanjiang River in details.Chungjiang lies in the u... Bed Load Motion and its transport rate is one of the basic issues in river dynamic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bed load motion in Chuanjiang River in details.Chungjiang lies in the upstream reach of Yangtze River.Its stochastic nature i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Firstly, even though all the conditions are the same,due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low,the bed load discharge and the location and width of sediment transport belts are different.Secondly,during th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ble bed load motion Chuanjiang River stochastic natur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技术创新与评价应用——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泽清 赵文智 +4 位作者 谢增业 王志宏 姜华 李剑 朱光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29,共2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基于该区天然气为古油藏原油裂解的基本认识,按照干酪根生油,再到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技术路线对原油裂解气的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成因法,采用PetroMod 3D盆地模拟软件,输入地层等厚图、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综合评价图、剥蚀量展布图以及生油动力学参数图版,建立整个盆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切分为5个区块分别计算生油量,然后探讨了石油运聚系数、石油裂解率、天然气散失率以及寒武系石油运移的分配系数,并创建了天然气散失系数计算公式。在以上基础上,恢复了盆地及5个构造单元的生油史,并明确了古油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最终得到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3.43×10^(12)m^(3),其中寒武系为5.43×10^(12)m^(3),震旦系为8.0×10^(12)m^(3)。并指出除了川中地区以外,川南和川东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尤其是位于川南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的台缘带和台内颗粒滩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领域。本次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勘探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原油裂解气 资源量 原油裂解率 天然气散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