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矿岩体形成机制:岩浆锆石证据 被引量:42
1
作者 纪现华 杨竹森 +5 位作者 于玉帅 申俊峰 田世洪 孟祥金 李振清 刘英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774,共17页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位于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以发育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为特征。西矿段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化相关的岩体为粗斑和细斑两种石英正长斑岩,对其锆石进行的U-Pb定年、稀土元素、Lu-Hf同位素和锆石...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位于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以发育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为特征。西矿段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化相关的岩体为粗斑和细斑两种石英正长斑岩,对其锆石进行的U-Pb定年、稀土元素、Lu-Hf同位素和锆石群型特征分析表明,粗斑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62.54±0.77)Ma,细斑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62.47±0.91)Ma;锆石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左倾配分模式和Ce正异常、Eu负异常,在U/Yb-Y图解上均落于陆壳锆石范围;粗斑石英正长斑岩的176Hf/177Hf介于0.282577~0.282803,εHf(t)变化于-5.58~+2.21,反映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的加入;锆石群型特征显示粗斑和细斑石英正长斑岩为地壳地幔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上述结果说明纳如松多铅锌矿床的岩浆侵入与成矿作用发生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主碰撞期。由于印度陆壳随回转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一起向拉萨地块之下陡俯冲,并产生异常热源,诱发了地幔物质上涌和上覆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地幔地壳混合成因岩浆经结晶分异演化后上升侵位,形成矿区内粗斑和细斑两种石英正长斑岩及相关的铅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锆石稀土元素 HF同位素 锆石形态 石英正长斑岩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造山带两套不同成矿体系的含矿斑岩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勇 罗泰义 +3 位作者 杨竹森 黄智龙 田世洪 钱志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Cu(Mo、Au)矿化和Pb-Zn-Ag矿化分别是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和北缘最重要的成矿作用,目前在冈底斯南缘发现了长达350km、宽40km的斑岩铜矿带,对该成矿带铜矿化及相关斑岩已有深入研究,而北缘的Pb-Zn-Ag矿化及相关斑岩还刚为人们所认识。纳如... Cu(Mo、Au)矿化和Pb-Zn-Ag矿化分别是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和北缘最重要的成矿作用,目前在冈底斯南缘发现了长达350km、宽40km的斑岩铜矿带,对该成矿带铜矿化及相关斑岩已有深入研究,而北缘的Pb-Zn-Ag矿化及相关斑岩还刚为人们所认识。纳如松多银铅锌矿是冈底斯北缘Pb-Zn-Ag矿化带的典型矿床之一,并出露未风化的斑岩。与冈底斯南部铜矿带斑岩相比较,纳如松多斑岩具有高Si,低Ti、Ca、Mg和极度贫Na的特点;总体上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P等元素则明显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略微右倾的燕型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纳如松多斑岩与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整体上也具有较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与典中组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即主碰撞期后仍然残留的新特提斯洋板片及卷入的陆源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原始岩浆经过约75%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后,在主碰撞期典中组火山岩喷发后上侵形成纳如松多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 纳如松多银铅锌矿床 典中组火山岩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如松多银铅矿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46
3
作者 杨勇 罗泰义 +3 位作者 黄智龙 杨竹森 田世洪 钱志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8,共8页
纳如松多银铅矿是西藏陆陆碰撞主碰撞时期形成的特殊的隐爆角砾岩型富银富铅矿床。对该银铅矿的主要金属硫化物和矿区的斑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和示踪讨论,结果显示矿床的金属硫化物和斑岩(细斑和粗斑)具有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 纳如松多银铅矿是西藏陆陆碰撞主碰撞时期形成的特殊的隐爆角砾岩型富银富铅矿床。对该银铅矿的主要金属硫化物和矿区的斑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和示踪讨论,结果显示矿床的金属硫化物和斑岩(细斑和粗斑)具有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集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中的铅主要来源于矿区斑岩。方铅矿的δ34S为2.5‰~4.7‰,与之成对的闪锌矿δ34S为4.5‰~5.5‰,皆大于相对应的方铅矿,表明成矿期的S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与粗斑斑岩硫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结合Pb同位素的特征,认为银铅矿的成矿与粗斑斑岩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斑岩 银铅矿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纳如松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石英闪长岩成因: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龚雪婧 杨竹森 +1 位作者 庄亮亮 马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60,共13页
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具有低SiO_2、富MgO、CaO的特征,含10%~15%的角闪石,为准铝质、分异程度较低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体发育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同位素测试... 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具有低SiO_2、富MgO、CaO的特征,含10%~15%的角闪石,为准铝质、分异程度较低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体发育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纳如松多石英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9 13~0.709 68)与负的ε_(Nd)(t)值(-5.8~-5.2),Pb同位素的^(206)Pb/^(204)Pb为18.6091~18.6438,^(207)Pb/^(204)Pb为15.6900~15.6986,^(208)Pb/^(204)Pb为39.2116~39.2225,指示岩浆可能为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产生的岛弧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一种可能的成因模式为:晚白垩世,随着雅鲁藏布江板块向拉萨地块之下俯冲,俯冲板片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幔源基性岩浆,上侵到地壳后,诱发了岛弧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中基性的纳如松多石英闪长岩,其形成可能是晚白垩世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块在回转初期的岩浆活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晚白垩世 石英闪长岩 纳如松多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