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盐度渐变对日本囊对虾的机体免疫的影响,实验设置了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26、22、18和14,统计了各盐度下日本囊对虾累计死亡率,检测了日本囊对虾体内血清总蛋白(TP)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血清ATP酶(Na^(+)/K^(+)-...为研究盐度渐变对日本囊对虾的机体免疫的影响,实验设置了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26、22、18和14,统计了各盐度下日本囊对虾累计死亡率,检测了日本囊对虾体内血清总蛋白(TP)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血清ATP酶(Na^(+)/K^(+)-ATPase和T-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盐度渐变胁迫下各盐度组累计死亡率的大小为14>18>22>26,血清蛋白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后随着盐度回升而上升。24~72 h ACP和AKP活力表现为盐度组14<18<22<26,且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Na^(+)/K^(+)-ATPase和T-ATPase活力显示出盐度梯度差异显著,14盐度组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SOD活力与PPO活力受盐度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显著,盐度胁迫强度越强,SOD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越显著(P<0.05),血清PPO活力的变化趋势越明显。日本囊对虾机体免疫受盐度胁迫显著,研究结果为日本囊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借鉴。展开更多
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豫豆24(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条件下,幼苗根线粒体ATPase水解活性与膜上非共价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结果如下:渗透胁迫条件下,抗性...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豫豆24(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条件下,幼苗根线粒体ATPase水解活性与膜上非共价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结果如下:渗透胁迫条件下,抗性强的豫豆24的ATPase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抗性弱的品种豫豆6号,而豫豆24的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亚精胺(Spd)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外源Spd处理,明显促进了豫豆6号在胁迫条件下非共价结合Spd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了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从而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显著抑制了豫豆24在胁迫条件下膜上非共价结合Spd的增加,同时促进其在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从而明显降低了豫豆24幼苗的抗性。结果表明,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的Spd可能通过维持ATPase活性的稳定来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盐度渐变对日本囊对虾的机体免疫的影响,实验设置了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26、22、18和14,统计了各盐度下日本囊对虾累计死亡率,检测了日本囊对虾体内血清总蛋白(TP)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血清ATP酶(Na^(+)/K^(+)-ATPase和T-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盐度渐变胁迫下各盐度组累计死亡率的大小为14>18>22>26,血清蛋白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后随着盐度回升而上升。24~72 h ACP和AKP活力表现为盐度组14<18<22<26,且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Na^(+)/K^(+)-ATPase和T-ATPase活力显示出盐度梯度差异显著,14盐度组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SOD活力与PPO活力受盐度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显著,盐度胁迫强度越强,SOD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越显著(P<0.05),血清PPO活力的变化趋势越明显。日本囊对虾机体免疫受盐度胁迫显著,研究结果为日本囊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借鉴。
文摘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豫豆24(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条件下,幼苗根线粒体ATPase水解活性与膜上非共价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结果如下:渗透胁迫条件下,抗性强的豫豆24的ATPase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抗性弱的品种豫豆6号,而豫豆24的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亚精胺(Spd)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外源Spd处理,明显促进了豫豆6号在胁迫条件下非共价结合Spd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了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从而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显著抑制了豫豆24在胁迫条件下膜上非共价结合Spd的增加,同时促进其在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从而明显降低了豫豆24幼苗的抗性。结果表明,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的Spd可能通过维持ATPase活性的稳定来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