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Na^+、K^+和Ca^2+含量变化与耐盐性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商学芳 董树亭 +1 位作者 郑世英 王丽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玉米耐盐品种登海9号和盐敏感品种浚单18在含0、50、100、150和200mmolL-1 NaCl的营养液中萌发生长,采用等离子质谱分别测定其萌动种子种皮、胚、胚乳和幼苗根、根颈、叶中Na+、K+、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 玉米耐盐品种登海9号和盐敏感品种浚单18在含0、50、100、150和200mmolL-1 NaCl的营养液中萌发生长,采用等离子质谱分别测定其萌动种子种皮、胚、胚乳和幼苗根、根颈、叶中Na+、K+、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玉米体内Na+含量逐渐升高,在幼苗中表现地下部(根和根颈)显著高于地上部(叶);在萌动种子中,胚中Na+积累量显著高于种皮和胚乳。根系积累Na+能力较强,胚拒Na+能力较弱,种皮具有一定的Na+累积能力。随NaCl浓度的增加,K+和Ca2+含量逐渐降低,尤其是Ca2+含量急剧减少,达38.4%~55.9%(登海9号)和65.6%~78.2%(浚单18)。玉米根、根颈、种皮的Na+积累能力、叶的拒Na+能力和幼苗选择吸收Ca2+的能力可能与品种耐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盐胁迫 Na^+含量 K^+含量 CA^2+含量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K^+-ATP酶在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惠 李彬 +3 位作者 郭芳 郭会彩 王永利 李春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高亲和力Na+,K+-ATP酶和低亲和力Na+,K+-ATP酶在缺氧损伤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通过切换低氧灌流液模拟大鼠脑片和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缺氧环境,以脑片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Na+,K+-ATP酶电流... 目的:探讨缺氧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高亲和力Na+,K+-ATP酶和低亲和力Na+,K+-ATP酶在缺氧损伤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通过切换低氧灌流液模拟大鼠脑片和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缺氧环境,以脑片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Na+,K+-ATP酶电流和膜电流,以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测定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Ca2+]i),观察缺氧4min时脑片皮质神经元Na+,K+-ATP酶电流的变化,以及缺氧2、4、6、8和10min时在有、无哇巴因(Na+,K+-ATP酶阻断剂)存在情况下皮质神经元膜电流密度和[Ca2+]i的变化。结果:缺氧4min总Na+,K+-ATP酶电流密度(0.160±0.046pA/pF)较缺氧前(0.265±0.068pA/pF)显著降低(P<0.01),但10min缺氧可时间依赖性显著升高皮质神经元的膜电流密度(r=0.9803,P<0.01)和[Ca2+]i(r=0.9734,P<0.01);10μmol/L哇巴因可通过抑制低亲和力Na+,K+-ATP酶进一步增强此种缺氧所致的膜电流密度和[Ca2+]i增大作用(P<0.05或0.01),但10nmol/L哇巴因则通过抑制高亲和力Na+,K+-ATP酶显著降低缺氧对二者的增大作用(P<0.05或0.01)。结论:Na+,K+-ATP酶活性改变参与了皮质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其中高亲和力Na+,K+-ATP酶与皮质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有关,而低亲和力Na+,K+-ATP酶则与其缺氧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K^+-ATP酶 缺氧 神经元 钙信号 膜片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文宾 姚君 +1 位作者 王建尧 王立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25-1626,共2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临床上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关系密切。应用抗氧化治疗,改善氧化应激可延缓并发症的发展.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Na^+ 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K^+-ATP酶不参与慢性心衰豚鼠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减小
4
作者 齐亚娟 白静 +4 位作者 李吉和 李树民 郭会彩 刘雪莉 王永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Na+,K+-ATP酶是否参与慢性心衰(CHF)豚鼠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减小。方法采用降主动脉缩窄(CDA)法和异丙肾(ISO)法建立豚鼠慢性心衰模型;酶解法急性分离左室心肌细胞;采用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 目的研究Na+,K+-ATP酶是否参与慢性心衰(CHF)豚鼠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减小。方法采用降主动脉缩窄(CDA)法和异丙肾(ISO)法建立豚鼠慢性心衰模型;酶解法急性分离左室心肌细胞;采用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HF心肌Na+,K+-ATP酶α1、α2亚单位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CDA法致心衰后Na+,K+-ATPα1、α2亚单位在mRNA水平均明显减少,ISO法α1明显减少,α2无变化;但两种方法致豚鼠CHF后,心肌细胞Na+,K+-ATP酶α1亚单位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及酶活性均无改变。结论豚鼠CHF后钙瞬变的减小,没有Na+,K+-ATP酶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慢性心衰 钙瞬变 NA^+ 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粒子通过线粒体通路抑制小鼠光感受器细胞Na^+/K^+-ATP酶表达和活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滨 殷学伟 +3 位作者 郭励劼 丁红燕 毕宏生 郭大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180,共9页
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已被发现具有生物毒性,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期实验证实,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蛋白的表达,降低Mn SOD活性。本文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和... 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已被发现具有生物毒性,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期实验证实,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蛋白的表达,降低Mn SOD活性。本文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和膜电位(Δφm)、延迟整流钾电流变化和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等变化,检测ZnO纳米粒子对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小鼠光感受器细胞中LDH的释放、增加线粒体内ROS水平并下调Δφm、阻断延迟整流钾电流,同时降低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提示ZnO纳米粒子可通过线粒体通路引起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光感受器细胞Na^+/K^+-ATP酶表达和活性,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ZnO纳米粒子引起细胞毒性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粒子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 Na^+/K^+-ATP酶 活性氧 延迟整流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和Na^+在C3S-纳米SiO2浆体上的吸附和脱附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钱海龙 邓敏 +2 位作者 陈碧 王志磊 陆国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53-2758,2766,共7页
采用分析纯试剂合成的C_3S和纳米SiO_2水化制备浆体,利用ζ-电位仪、X-射线衍射仪和N2-吸附脱附表征浆体的电性能、物相组成和比表面积,研究了用去离子水拌合的浆体对K^+和Na^+的吸附与脱附性能和用碱溶液拌合的浆体持留K^+和Na^+的能... 采用分析纯试剂合成的C_3S和纳米SiO_2水化制备浆体,利用ζ-电位仪、X-射线衍射仪和N2-吸附脱附表征浆体的电性能、物相组成和比表面积,研究了用去离子水拌合的浆体对K^+和Na^+的吸附与脱附性能和用碱溶液拌合的浆体持留K^+和Na^+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碱溶液中,采用去离子水拌合的C_3S-纳米SiO_2浆体粉末吸附K^+和Na^+的量随碱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碱溶液拌合的浆体粉末经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后,浆体中仍残留部分K^+和Na^+。纳米SiO_2掺量越大,浆体对K^+和Na^+的吸附能力越大。采用去离子水拌合的C_3S-纳米SiO_2浆体粉末对K^+和Na^+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浆体对K^+和Na^+的吸附无明显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S-纳米SiO2浆体 吸附 脱附 K^+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和Na^+在C3S-纳米SiO2浆体上的存在形式
7
作者 陆国森 邓敏 莫立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3-969,共7页
以拌合液为KOH和NaOH混合溶液的C_3S-纳米SiO_2浆体为对象,研究了液固比对浆体在去离子水中释放K^+和Na^+的影响以及浆体对K^+和Na^+的滞留能力;并采用29Si MAS NMR分析讨论了K^+和Na^+在C_3S-纳米SiO_2浆体上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随... 以拌合液为KOH和NaOH混合溶液的C_3S-纳米SiO_2浆体为对象,研究了液固比对浆体在去离子水中释放K^+和Na^+的影响以及浆体对K^+和Na^+的滞留能力;并采用29Si MAS NMR分析讨论了K^+和Na^+在C_3S-纳米SiO_2浆体上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大,浆体释放的K^+和Na^+的百分数逐渐增大;经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后仍有一部分K^+和Na^+存在于浆体中,且浆体对K^+和Na^+的滞留能力随着纳米SiO_2掺量的增加以及拌合液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强。29Si MAS NMR分析证实了K^+和Na^+能够进入C-S-H凝胶层间形成不可逆的化学结合。K^+和Na^+通过取代C-S-H凝胶层间≡SiOCa+中的Ca2+,缩短了C-S-H凝胶中[SiO4]4-四面体链长,从而使凝胶中Q1和Q2峰向左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S-纳米SiO2浆体 C-S-H凝胶 K^+和Na^+ 存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9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急性胁迫 免疫功能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孙苗苗 顾颖 +1 位作者 伏光辉 陈百尧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6-9,2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盐度 Na^(+)/K^(+)-ATP酶 皮质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四种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5
12
作者 赵旭 王林权 +1 位作者 周春菊 尚浩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和单株累积量则明显降低。Na+/K+比值随介质中的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盐胁迫下各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和Cl-的单株累积量及其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小麦根系对Na+、K+和Cl-的吸收存在基因型差异。盐处理下,暖型小麦NR9405对K+的选择吸收能力强,对Na+的吸收和累积少,植株体内的K+浓度较高,Na+/K+比值小;幼苗的生物量较大,耐盐性强。冷型小麦RB6对K+的选择能力差,对Na+的吸收和累积量大,幼苗的Na+/K+比值大,生物量小,耐盐性较差。低盐浓度下,Na+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维持植物体内渗透平衡。高盐浓度下,Na+的过度吸收和累积可能是盐害的主要原因。维持体内较低的Na+水平和Na+/K+比值是小麦耐盐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基因型 冬小麦 Na^+累积量 N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碱胁迫对春小麦K^+、Na^+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树华 许兴 +2 位作者 惠红霞 米海莉 马向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87-594,共8页
通过对 2种浓度土壤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各品种不同时期各器官 K+、Na+含量以及K+ /Na+的变化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各品种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值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品种的下降程度不同。随土壤盐浓度的升... 通过对 2种浓度土壤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各品种不同时期各器官 K+、Na+含量以及K+ /Na+的变化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各品种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值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品种的下降程度不同。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植株中 K+ 、Na+ 含量均有所增加 ,但 K+ 增加的幅度小于 Na+ 的增加幅度 ,因而 K+ /Na+ 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不同土壤盐分胁迫下 ,小麦品种 K+、Na+随生育进程在体内各器官的分配发生动态变化 ,在分蘖期地上部 K+ /Na+ >根部 ,孕穗期各器官 K+ /Na+ 依次为 :幼穗 >旗叶 >茎 >倒 4叶 ,而灌浆期则依次为 :籽粒 >旗叶 >茎 >倒 4叶 ,说明生长旺盛的器官拒 Na+能力强于其它器官 ;不同品种的 K+ 、Na+ 含量及 K+ /Na+ 不同 ,一般抗盐性强的品种在各时期均具较高的K+ /Na+ ,反之则 K+ /Na+ 较低 ;小麦的籽粒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K+ /Na+ 呈一定的正相关 ,其中与分蘖期植株地上部的 K+ /Na+ 及叶 (K+ /Na+ ) /根 (K+ /Na+ )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此时期的 SNa+ K+ 相关性最强 ,r为 - 0 .96 70。因而 ,以分蘖期的K+ /Na+ 尤其是 SNa+ K+ 作为小麦田间抗盐性的指标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碱胁迫 春小麦 K^+ NA^+ 选择性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碱条件下白榆器官中K^+、Na^+、Ca^(2+)和Mg^(2+)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炳响 梁海永 +5 位作者 李子敬 袁玉欣 王颖 王印肖 纪清巨 王连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共5页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a2+和Mg2+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并存在显著差异;白榆各部位K+、Na+含量随着生长地区土壤盐分的增加而增加;K+/Na+幼嫩器官显著高于成熟器官,茎叶显著高于根部;含盐中低等土壤中生长的白榆K+/Na+高于高盐和非盐碱土壤中生长白榆。白榆器官中K+、Na+、Ca2+对盐碱的敏感性高于Mg2+,K+和Na+是4种金属盐离子中白榆在盐渍生境下进行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盐胁迫 K^+/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Na^+、K^+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萨如拉 刘景辉 +3 位作者 刘伟 焦伟红 白建慧 王占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4,共5页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K+/Na+和生物量下降,盐胁迫下K+/Na+及生物量降幅小于碱胁迫,Na+含量增幅小于碱胁迫;且同浓度胁迫下,盐胁迫较碱胁迫叶片中Na+含量较低,K+含量、K+/Na+较高。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盐、碱胁迫下白燕二号中增加的Na+含量小于草莜一号,减少的K+含量、K+/Na+及生物量小于草莜一号,尤其在高盐、碱胁迫下叶片中K+含量及K+/Na+远大于同浓度下的草莜一号;白燕二号比草莜一号根中截留Na+和地上部选择性吸收K+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碱胁迫 K^+ NA^+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对鲤鳃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继丹 刘红柏 +2 位作者 赵吉伟 卢彤岩 杨雨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用含不同喹乙醇剂量的饲料饲喂健康鲤鱼种,研究饲料中不同喹乙醇剂量对鲤体成分含量、血浆生化指标以及鲤鳃组织Na+、K+ 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喹乙醇对鲤的生化毒性。试验分成6 个喹乙醇处理组(0、200、400、800、1 600、3 200 mg/kg),... 用含不同喹乙醇剂量的饲料饲喂健康鲤鱼种,研究饲料中不同喹乙醇剂量对鲤体成分含量、血浆生化指标以及鲤鳃组织Na+、K+ 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喹乙醇对鲤的生化毒性。试验分成6 个喹乙醇处理组(0、200、400、800、1 600、3 200 mg/kg),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各组中采血、取全鱼样和鱼鳃样,进行不同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喹乙醇使鱼体脂肪含量轻度上升,使灰分沉积量显著降低,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在较高喹乙醇剂量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活性降幅较大,血浆中葡萄糖(GLU)、胆固醇(CHO)、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高密度脂蛋白(HDL)、白蛋白(ALB)、K+、Ca2+、P含量升高, 肌酐(CRE)和CO2含量降低,其他测定指标变化不明显。鳃组织中Na+、K+ ATP酶活性随喹乙醇剂量的升高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喹乙醇剂量达1 600 mg/kg以上时,Na+、K+ ATP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1 600 mg/kg以上的喹乙醇剂量可以明显干扰鲤的正常生化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体成分 生化指标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Na^+、K^+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薄鹏飞 孙秀玲 +2 位作者 宋杰 杜希华 薛庆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98-3100,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种皮和种胚中Na+、K+含量的影响。[方法]用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mmol/LNaCl的1/4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材料,培养5、10d后以FP-640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种皮和胚中的Na+、K+含...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种皮和种胚中Na+、K+含量的影响。[方法]用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mmol/LNaCl的1/4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材料,培养5、10d后以FP-640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种皮和胚中的Na+、K+含量;培养15d后,将含有NaCl的营养液未萌发的种子分别转入1/4Hoagland培养液继续培养,测定解除盐胁迫后种子萌发的恢复率。[结果]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在NaCl浓度为200mmol/L时种子的萌发率最低。种皮和胚中Na+含量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和处理天数的延长而增大;在相同的盐浓度下,胚中Na+含量明显低于种皮。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种皮中K+含量逐渐升高,胚中K+含量逐渐降低,但胚中K+含量明显高于种皮。种皮和胚中Na+/K+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胚中Na+/K+明显低于种皮。[结论]海滨木槿的种皮是阻挡Na+进入种子的一道屏障;NaCl处理下胚保持较高含量的K+和较低的Na+/K+可能是海滨木槿种子耐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木槿 盐胁迫 种子萌发 NA^+ K^+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西伯利亚白刺幼苗Na^+、K^+分配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晓倩 李焕勇 +2 位作者 杨秀艳 刘正祥 张华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量的静态变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结果]表明:(1)短期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Na^+含量,其中,叶中Na^+含量是根中的3倍以上;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含量保持稳定或上升;(2)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Na^+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根中K^+/Na^+差异不显著;(3)离子流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系Na^+的外流;对照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K^+净流量分别为156、159 pmol·cm-2·s-1,差异不显著;300 mmol·L-1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K^+的内流,净流量为-370 pmol·cm-2·s-1。[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西伯利亚白刺通过叶片对Na^+区隔,加强根系对Na^+的外排和K^+内流,进而维持植株根系K^+/Na^+的相对平衡,以此适应盐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NACL胁迫 离子流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对花尾胡椒鲷幼鱼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彦 王重刚 +2 位作者 陈品健 谢仰杰 蔡克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4-57,共4页
为探索卵磷脂影响幼鱼生长存活的作用机制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cinctus)幼鱼 ,采用孔雀绿比色法同步测定幼鱼的Ca2 + ATP酶和Na+,K+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适量卵磷脂可显著提高花... 为探索卵磷脂影响幼鱼生长存活的作用机制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cinctus)幼鱼 ,采用孔雀绿比色法同步测定幼鱼的Ca2 + ATP酶和Na+,K+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适量卵磷脂可显著提高花尾胡椒鲷幼鱼Ca2 + ATP酶和Na+,K+ ATP酶活性 ,且卵磷脂含量为3 %的配合饲料投喂的花尾胡椒鲷幼鱼Ca2 + ATP酶活性最高 ,而卵磷脂含量为2 %的N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花尾胡椒鲷 幼鱼 CA^2+-ATP酶 NA^+ K^+-ATP酶 酶活性 生长 存活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K^+型低盐度水体Na^+/K^+比值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长波 董双林 +1 位作者 张建东 王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3-778,共6页
为解决滨海盐碱地区缺K+渗咸水养殖对虾效果不佳的问题,2002年8月至9月,以人工海水为介质,在(25±0.5)℃条件下,保持盐度为15和Na、K总含量恒定,研究了6个Na+/K+(mmol/mmol)比值:R1,R2,R3,R4,5和R6(Na+/K+比值分别是47,62,76,88,98... 为解决滨海盐碱地区缺K+渗咸水养殖对虾效果不佳的问题,2002年8月至9月,以人工海水为介质,在(25±0.5)℃条件下,保持盐度为15和Na、K总含量恒定,研究了6个Na+/K+(mmol/mmol)比值:R1,R2,R3,R4,5和R6(Na+/K+比值分别是47,62,76,88,98和116)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摄食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实验虾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Na+/K+比值的升高,实验虾的蜕皮频率(Moulting frequency)逐渐加快,并出现显著差异。R1,R2和R3组的养成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明显优于Na+/K+比值较大的R4,R5和R6组。各组实验虾的相对摄食率(FR)没有显著差异。R5和R6组的食物转化效率(FCE)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的Na+/K+比值对实验虾的摄食能总量以及生长能、粪便能和蜕皮能所占摄食能的比例都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各组虾的呼吸能和排泄能的分配比例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实验表明水体Na+/K+比值是通过影响凡纳滨对虾对食物的转化效率(FCE)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分配比例来影响其生长的。而且,在盐度15左右的缺K+咸水环境下养殖凡纳滨对虾,通过添加钾盐,将水体Na+/K+比值至少降低到76的水平,才能达到较好的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K^+比值 凡纳滨对虾 生长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