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冬志 赵会娟 +3 位作者 尹晓琳 刘嘉琳 孟明 侯明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533,共8页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用雌性NOD/Ltj小鼠为实验对象。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尿糖阳性且连续2次≥11. 1 mmol/L作为T1D发病标准将动物分为未发病组、发病初期组、发病末期组。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肝脏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以及腹股沟淋巴结CD4^+T、CD8^+T细胞; CBA检测IFN-γ、TNF-α、IL-2、IL-6、IL-17A、IL-4、IL-10; WB检测PLZF、T-bet、GATA-3、ROR-γt。结果:①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 05)。②在脾脏、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 05);在肝脏中,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 05)。③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 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 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三组两两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 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随小鼠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最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 05)。⑤胸腺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脾脏和肝,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①发病初期CD4^+T和CD8^+T细胞的增加,特别是CD4^+T细胞的增加以及Th亚群的失衡是导致胰岛炎重要的免疫基础;②发病初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翻转,提示了iNKT细胞在NOD/Ltj小鼠发病初期可能参与了T1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ltj小鼠 Ⅰ型糖尿病 CD4 +T细胞 TH细胞 INKT细胞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艳秋 刘敏 +1 位作者 李薇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4周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白血病细胞,晚期浸润肝、脾、骨髓等造血器官,白细胞上升到接种前的8-10倍,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达20%-30%。腹腔局部出现瘤块,多位于腹腔内或大网膜,较少累及其他器官。结论:腹腔接种K562瘤细胞于全身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能建成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白血病在体内的演变过程,是进行新药疗效试验、生物导向治疗及基因治疗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nod—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圆 刘艳荣 +3 位作者 刘开彦 黄晓军 Fumihiko Ishikawa Mine Harada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2-768,共7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建立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IL2rγnull新生期(出生48 h之内)小鼠经亚致死剂量(100 cGy)137Cs全身照射后,由面静脉输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B-ALL患... 本研究旨在应用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建立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IL2rγnull新生期(出生48 h之内)小鼠经亚致死剂量(100 cGy)137Cs全身照射后,由面静脉输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B-ALL患者骨髓CD3-CD4-CD8-CD34+CD19+细胞,于移植后8-12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并通过HE染色评价人源B-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B-ALL患者CD34+CD19+细胞移植的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不仅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人源B-ALL(huCD45+CD19+)细胞的植入〔(83.36±10.05)%,(93.88±5.05)%,(88.31±5.01)%〕,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B-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此外,人源B-ALL细胞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肝脏、肺脏、肾脏和脑等组织器官中。结论: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模型能够支持B-ALL患者CD34+CD19+细胞的高水平植入,是对人B-ALL进行体内功能性研究的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IL2rγnull小鼠 新生小鼠 异种移植 B-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患者骨髓瘤细胞建立NOD/SCID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全德 凌雯 +4 位作者 李新 YACCOBY Shmuel 房佰俊 黄昊 宋永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植入兔骨建立 NOD/SCID 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取出新西兰白兔股骨与胫骨,清除肌肉、骨膜及软骨组织,沿中间轻柔截断;准备4~6周体质量约25~30 g的 NOD/SCID 小鼠,腹腔注... 目的:探讨利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植入兔骨建立 NOD/SCID 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取出新西兰白兔股骨与胫骨,清除肌肉、骨膜及软骨组织,沿中间轻柔截断;准备4~6周体质量约25~30 g的 NOD/SCID 小鼠,腹腔注射麻醉,将兔骨植入小鼠后背部,4周后检测兔骨植入成活情况。将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CD38+/CD45-的浆细胞5×106经过免疫荧光标记后,由远侧端缓缓注入植入兔骨内。每周观察成瘤情况,采用 living-Imaging 方法检测小鼠体内浆细胞的生长情况,病理检测肿块性质。结果兔骨植入后4周成活,将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注入兔骨后,2周可见 NOD/SCID 小鼠荷瘤,8周后肿瘤体积大小约100 mm3。living-Imag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注射后2周可见兔骨局部有浆细胞浓聚,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至注射后8周局部浆细胞浓聚现象更加明显(2.4×104 vs .1.5×105,P 〈0.05)。肿块病理活检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植入兔骨结构破坏,破骨细胞增多。结论NOD/SCID 小鼠兔骨植入可有效支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局部注射,并建立 NOD/SCID 小鼠骨髓瘤模型,为骨髓瘤相关体内实验及临床药物筛选提供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nod/SCID 小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在NOD/SCID小鼠中的持续表达(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艳杰 陈翀 +2 位作者 曾令宇 曹江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8-663,共6页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血友病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外和NOD/SCID小鼠中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基因疗法的可能性。构建含有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BDDhFⅧ)基因和IRES-eGFP编码序列的慢病毒...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血友病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外和NOD/SCID小鼠中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基因疗法的可能性。构建含有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BDDhFⅧ)基因和IRES-eGFP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9/BDDFⅧ。通过3质粒共转染293F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FT,HLF,Chang-liver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感染后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期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抗原,FⅧ的mRNA转录和基因整合情况。超速离心收集病毒颗粒,并通过门静脉注射感染NOD/SCID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浆FⅧ抗原,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导后1个月RT-PCR分析小鼠肝脏人FⅧ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制备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并能在体外高效转导靶细胞。感染后72 h能检测到高水平的FⅧ活性和FⅧ抗原。RT-PCR和PCR法能敏感检测到人FⅧ基因转录和整合至感染后的细胞中。在所有接受重组慢病毒颗粒注射后的NOD/SCID小鼠肝脏中均能检测到人FⅧ基因的转录,同时重组慢病毒也能在体内高效转导小鼠肝细胞。在感染后72 h小鼠血浆中人FⅧ水平为(49±6)mU,1周后为(54±8)mU,1个月后为(23±4)mU。结论:携带BDDhFⅧ基因的慢病毒颗粒在体内外能高效转导靶细胞,且所有被转导的靶细胞都能有效的分泌人FⅧ。经过门静脉注射慢病毒颗粒的NOD/SCID小鼠可以持续表达人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nod/SCID小鼠 血友病A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NOD-Aecl 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特点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谭莲 谢汉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9-346,共8页
背景C57BL/6.NOD-Aecl Aee2小鼠是研究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但其干眼体征、眼表组织的病理学特点尚不清楚。目的观察C57BL/6.NOD-Aeel Aee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眼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明确其是否能够自发地产生干... 背景C57BL/6.NOD-Aecl Aee2小鼠是研究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但其干眼体征、眼表组织的病理学特点尚不清楚。目的观察C57BL/6.NOD-Aeel Aee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眼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明确其是否能够自发地产生干眼。方法实验分为模型组(45只C57BL/6.NOD-Aeel Aee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和对照组(45只C57BL/6J小鼠)。在两组小鼠第4、8、12、16、20周龄时依次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和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及评分;5个时间点每组各取5只小鼠处死、取材,进行中央角膜上皮厚度测量、结膜杯状细胞计数,泪腺淋巴细胞浸润评估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观察。结果第4周龄时,两种小鼠均未见明显干眼体征。随着周龄的增加,C57BL/6.NOD-Aecl Aec2小鼠泪液分泌逐渐减少,第8、12、16、20周龄酚红棉线长度依次为(2.7±O.9)、(2.5±0.8)、(1.8±0.6)、(1.9±0.1)mm,均明显短于同龄的C57BL/6J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57BL/6.NOD-Aecl Aee2小鼠角膜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值随周龄增加明显升高,12、16和20周龄时其角膜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同龄C57BL/6J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57BL/6.NOD-Aecl Aee2小鼠角膜上皮厚度值随周龄的增加逐渐降低,8、12、16、20周龄小鼠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值均明显低于同龄C57BL/6J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57BL/6.NOD-AeelAee2小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随周龄的增加逐渐减少,8、12、16、20周龄时分别为(8.2±2.4)、(6.2±2.1)、(6.1±2.2)、(4.1±2.0)个,均明显少于同龄C57BL/6J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腺淋巴细胞浸润及腺体破坏加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紧密连接减少或中断;至第16周龄时,中央角膜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可见内层排列规则的基质层胶原纤维。两种小鼠在第4、8、12、16、20周龄时的空腹血糖值均〈6.0mmol/L,相同周龄时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7、0.610、0.163、0.086、0.938),而C57BL/6J小鼠的泪液分泌值、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值、结膜杯状细胞数目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密度等干眼指标均未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而有所减少。结论C57BL/6.NOD-Aeel Aee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可自发地产生干眼,且随着周龄的增加,其干眼体征加重。该模型小鼠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的干眼进程,可作为研究干眼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干眼 C57BL 6 nod-Aecl Aee2小鼠 组织病理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780-cp卵巢癌细胞株NOD scid小鼠原位成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媛 高绿芬 +3 位作者 李若玢 平文萍 张淇 王晓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8-491,496,共5页
目的:建立A2780-cp卵巢癌细胞株的NOD scid小鼠原位成瘤模型,为卵巢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载体.方法:体外培养A2780-cp卵巢癌细胞,制成细胞密度为5×10^6/mL的单细胞悬液,原位种植:取20μL注入小鼠卵巢皮下;皮下种植:癌细胞悬... 目的:建立A2780-cp卵巢癌细胞株的NOD scid小鼠原位成瘤模型,为卵巢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载体.方法:体外培养A2780-cp卵巢癌细胞,制成细胞密度为5×10^6/mL的单细胞悬液,原位种植:取20μL注入小鼠卵巢皮下;皮下种植:癌细胞悬液0.1mL注入小鼠右侧腋下皮下.肉眼观察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小鼠成瘤情况,切片光镜观察瘤体组织结构.结果:NOD scid小鼠原位及皮下均能成瘤,MRI及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均提示种瘤成功.结论:经卵巢原位注射A2780-cp细胞能有效地建立小鼠卵巢癌原位成瘤模型.MRI能无创性检测小鼠卵巢癌成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nod SCID小鼠 小鼠模型 原位肿瘤移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外泌体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抗原诱导NOD鼠自身免疫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龚业莉 欧阳礼辰 +2 位作者 张雯 贲亚琍 戴飏(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1-665,671,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T1D)NOD小鼠胰岛组织中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的初始抗原及其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分离NOD小鼠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检测胰岛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标记分子的情况,同时检测胰岛组织中MSCs和淋巴细胞的分布。收...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T1D)NOD小鼠胰岛组织中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的初始抗原及其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分离NOD小鼠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检测胰岛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标记分子的情况,同时检测胰岛组织中MSCs和淋巴细胞的分布。收集胰岛MSCs的培养上清,并分离外泌体,将外泌体与NOD小鼠脾细胞混合共培养,检测IFN-γ的释放及B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内源性反转录病毒(ERV)的核抗原(Gag)在胰岛MSC或其外泌体中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组织可生产大量MSCs,这种原代培养的细胞表达Sca-1和CD105分子。培养上清含外泌体,且该外泌体能刺激部分B细胞增殖并激活T细胞分泌IFN-γ。抗原成分分析表明NOD鼠而非B6鼠的胰岛MSC及其外泌体表达ERV Gag抗原,且该抗原基因的表达仅局限于胰岛的CD45-Sca-1+MSC,而非浸润胰岛的CD45+淋巴细胞。结论:NOD鼠胰岛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达ERV Gag抗原,并具有强的免疫原性,提示外泌体可能模拟类病毒诱导胰岛局部的免疫刺激应答,为进一步研究ERV在诱发T1D发病中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 胰岛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小鼠糖尿病病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虹 王艳蓉 +1 位作者 张永蓉 汪歌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对126只NOD小鼠自发性糖尿病发病情况观察,52周后雌性发病率为50%,雄性发病率为28.3%。雌性发病早于雄性,发病期小鼠尿糖、血糖水平升高,发病后2~5周死亡。
关键词 发病期 nod小鼠 观察 自发性糖尿病 病后 胰岛炎 血糖水平 病症 雄性 雌性
全文增补中
干燥综合征NOD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春鹤 刘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回顾国外NOD小鼠模型研究干燥综合征病理所取得的成果。查阅PUBMED上自200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成果为疾病早期的细胞凋亡和疾病期的自身免疫反应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说明NOD小鼠模型在干燥综合征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顾国外NOD小鼠模型研究干燥综合征病理所取得的成果。查阅PUBMED上自200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成果为疾病早期的细胞凋亡和疾病期的自身免疫反应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说明NOD小鼠模型在干燥综合征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抗原受体的发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小鼠模型 干燥综合征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表型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贵渠 赵琎 +2 位作者 徐海伟 王一 谢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体征严重程度及泪腺炎症反应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C57BL/6.NOD-Aec1Aec2小鼠雌性和雄性组各45只,在生后第4、8、12、16、20周龄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Ⅰ)、角膜荧光素... 目的探讨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体征严重程度及泪腺炎症反应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C57BL/6.NOD-Aec1Aec2小鼠雌性和雄性组各45只,在生后第4、8、12、16、20周龄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Ⅰ)、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和泪腺组织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计数评估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4周龄时,C57BL/6.NODAec1Aec2雌、雄性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干眼体征。从第8周龄开始,随着周龄增加,2组小鼠泪液分泌值均逐渐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值均明显加重;HE染色显示泪腺组织腺管、腺泡等结构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加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紧密连接减少或中断。第16周龄时,雌性小鼠组较同龄雄性小鼠组的泪液分泌值显著减少(P=0.03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P=0.028),雌性小鼠泪腺组织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更严重(P=0.017)。结论雌性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成年小鼠干眼体征较雄性更为严重,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C57BL/6.nod-Aec1Aec2小鼠 性别 炎症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在NOD小鼠胰岛炎中的作用
13
作者 曹峻洋 王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6-490,I001-I002,共7页
目的分析Fas-FasL在NOD小鼠胰岛炎中的作用。方法取32只分属不同周龄的雌性NOD小鼠,观察其血糖、胰岛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CD8、Fas、FasL的表达。在分析NOD小鼠胰岛炎中以胰岛或相关细胞为研究单位,从而减少了... 目的分析Fas-FasL在NOD小鼠胰岛炎中的作用。方法取32只分属不同周龄的雌性NOD小鼠,观察其血糖、胰岛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CD8、Fas、FasL的表达。在分析NOD小鼠胰岛炎中以胰岛或相关细胞为研究单位,从而减少了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雌性NOD小鼠自6周龄起出现胰岛炎,其评分逐渐增加(P<0.0005),14周龄出现糖尿病。随着胰岛炎的加重:胰岛素阳性细胞减少(P<0.0005),与胰岛炎评分呈负相关(P<0.05);Fas+胰岛细胞增加(P<0.0005),与评分呈正相关(P<0.01);FasL+胰岛细胞出现并逐渐增加(P<0.0005),与评分呈正相关(P<0.01);浸润细胞表达FasL、CD8,均逐渐增加(P<0.0005)。胰岛细胞的Fas与胰岛素表达之间呈负相关、胰岛素与FasL呈负相关、Fas与FasL呈正相关,浸润细胞的CD8与FasL表达呈正相关,P值均小于0.01。结论在NOD小鼠胰岛炎中,Fas-FasL可能参与β细胞损伤及自身免疫负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FASL nod小鼠 胰岛炎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细胞周期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黎 戴红卫 +2 位作者 郑君 周娇 陈德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NOD/SCID小鼠的细胞周期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对48只NOD/SCID小鼠于尾静脉注射5×106 Nalm-6细胞,建立ALL NOD/SCID小鼠模型,模型15 d后将ALL 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腹...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NOD/SCID小鼠的细胞周期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对48只NOD/SCID小鼠于尾静脉注射5×106 Nalm-6细胞,建立ALL NOD/SCID小鼠模型,模型15 d后将ALL 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μg/kg)及槲皮素组(腹腔注射槲皮素3 mg/kg),治疗21 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alm-6细胞在G1、G2、M和S周期细胞百分率;计数治疗前后全血B淋巴细胞、Nalm-6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白细胞总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槲皮素组ICAM-1、VCAM-1和P-selectin蛋白表达降低。血象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而B淋巴细胞、白细胞和Nalm-6细胞明显降低; G0/G1期细胞增殖比例减少,S期和G2-M增多(P <0.05)。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ICAM-1蛋白表达而降低细胞间的粘附性,并将Nalm-6细胞阻滞在S期和G2-M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小鼠 槲皮素 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粘附分子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晓敏 陈琦 +2 位作者 封忠昕 杨雪敏 朱承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429,共6页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接种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悬液1×10^7/只(A组)、5×106/只(B组),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一般情况,预处理前、接种细胞后7、14、21和28 d及处死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濒死前处死取材,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分别于接种细胞d 7和d 10开始出现竖毛、萎靡少动等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A和B 2组小鼠体重于接种细胞21 d后明显下降(P<0.01),建模28 d后模型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接种1×10^7/只的模型A组最为显著。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脾脏均可见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抗人CD13结果阳性,证实模型建立成功。结论:NOD/SCID小鼠经腹腔注射CTX预处理后,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1×10^7或5×10^6个均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高浓度成瘤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od/SCID小鼠 动物模型 TH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
16
作者 盛梦瑶 石慧 +6 位作者 邢文 汪文君 司晓慧 白洁 袁卫平 周圆 杨逢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3-167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对NOD/SCID小鼠进行半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照射后腹腔注射200μg同型对照抗体或者抗小鼠CD122抗体,6-8 h后经...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对NOD/SCID小鼠进行半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照射后腹腔注射200μg同型对照抗体或者抗小鼠CD122抗体,6-8 h后经尾静脉注射人脐血CD34+细胞或者注入PBS作为对照。处理后第2、3、4周取仅注射抗小鼠CD122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的小鼠外周血,动态监测小鼠NK细胞比例变化。在经过脐血CD34+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移植后小鼠骨髓中人CD45+比例以及CD45+细胞亚群中人CD34,CD19和CD33比例进行分析,观察抗小鼠CD122抗体对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重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CD122抗体处理后2周和3周时,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分别为(4.6±0.6)%和(5.7±1.7)%,与注射同型对照抗体的NOD/SCID小鼠(12.2±1.4)%和(13.3±1.2)%相比下降约60%。在移植了人脐血CD34+细胞的小鼠中,同时用CD122抗体处理组在移植后6周和8周时小鼠骨髓中h CD45+比例分别为(63.0±12.2)%和(53.2±16.3)%,明显高于同型对照抗体组中h CD45+比例(7.7±3.6)%和(6.1±2.4)%。此外,经过抗CD122抗体处理组的小鼠移植8周后骨髓中仍能够明显的检测到人CD34+细胞的存在。结论:抗小鼠CD122抗体通过降低NOD/SCID小鼠的NK细胞的比例,大大促进了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NK细胞 造血重建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R82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云 葛俊苗 +1 位作者 王烜 杨臻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2-840,共9页
目的探讨WD重复结构域82(WDR8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WDR82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组织芯片进行免... 目的探讨WD重复结构域82(WDR8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WDR82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人胶质瘤A172和U251细胞,设置对照组(转染3μg pcDNA3)、p WDR82组(转染3μg pWDR82)、shR-Con组(转染3μg pSilencer2.1-U6)、shR-WDR82组(转染3μg shR-WDR82)。转染48 h后,采用q RT-PCR验证各组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48 h的细胞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14 d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48 h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体内荷瘤实验检测WDR82对NOD-SCID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WDR82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不良(log-rank P=0.029)。过表达WDR82可明显促进A172和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高A172和U251细胞中MKI67、BCL2、CCND1、p-Akt和p-mTOR的表达(P<0.05)。反之,敲降WDR82则抑制A172和U25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MKI67、BCL2、CCND1、p-Akt和p-mTOR的表达(P<0.05)。敲降U251细胞中的WDR82,可明显抑制荷瘤NOD-SCID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高表达WDR82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体内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R82 神经胶质瘤 增殖 凋亡 Akt/mTOR信号通路 小鼠 nod-S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蛇藤醇提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及降解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肖长虹 顾为望 +6 位作者 张嘉宁 陈国强 黄世峰 杨敏 陈德超 陈婕 肖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45-950,共6页
目的观察南蛇藤醇提物对类风湿类关节炎(RA)滑膜组织增生和软骨侵蚀及降解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RA的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RA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正常关节软骨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RA滑膜-软骨-NOD/SCID鼠嵌合体模型(NOD/SCID-... 目的观察南蛇藤醇提物对类风湿类关节炎(RA)滑膜组织增生和软骨侵蚀及降解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RA的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RA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正常关节软骨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RA滑膜-软骨-NOD/SCID鼠嵌合体模型(NOD/SCID-HuRAg),4周后分别给予蒸馏水、南蛇藤醇提物(30mg/d)及来氟米特(500μg/d)灌胃,每日1次,持续4周。评价移植物中的滑膜增生、滑膜细胞对软骨的侵蚀和软骨细胞周围软骨降解的组织学积分,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滑膜的TNF-αmRNA表达,TUNEL法观察滑膜的细胞凋亡程度,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滑膜和软骨在SCID鼠体内生长良好,南蛇藤醇提物及来氟米特能显著降低滑膜增生(分别为2.00±0.76,2.25±0.89vs3.63±0.52)、软骨侵蚀(1.69±0.80,2.00±1.36vs3.75±0.53)和软骨降解(1.88±0.83,2.13±0.83vs3.63±0.74)的积分,并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0.84±0.09,0.83±0.12vs0.99±0.11,ng/ml)。二种药物均显著增加了滑膜细胞的凋亡,南蛇藤醇提物还显著下调了滑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南蛇藤醇提物能抑制SCID-HuRAg模型的滑膜增生,减轻滑膜的软骨侵蚀和软骨细胞介导的软骨降解,其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RA滑膜组织的TNF-α的产生和促进滑膜细胞凋亡。南蛇藤醇提物的作用效果与来氟米特相似,但在抑制RA滑膜TNF-α表达方面南蛇藤醇提物强于来氟米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 软骨 南蛇藤 nod/SCID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聂小蒙 楼敬伟 王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04,共6页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此模型的应用局限性 ,以便更好的完善该模型 ,用于白血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 nod/SCID小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群华 凌斌 +6 位作者 赵卫东 祝怀平 陈纲 陈柯 胡闻 朱园园 陈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3-474,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人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32只NOD/SCID鼠,随机分为两组。将人分泌晚期在位子宫内膜及人异位子宫内膜分别种植于NOD/SCID鼠腹部皮下,为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于第8周... 目的:探讨采用人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32只NOD/SCID鼠,随机分为两组。将人分泌晚期在位子宫内膜及人异位子宫内膜分别种植于NOD/SCID鼠腹部皮下,为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于第8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2只小鼠均存活。在位内膜组有15只小鼠皮下移植物经HE染色可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成功率为93.75%。腺上皮细胞角蛋白、ki-67染色均阳性,基质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而异位内膜移植物仅见到纤维结缔组织。结论:用人在位内膜建立NOD/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高,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