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与树木根系NO_(3)^(-)吸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淼 张碧嘉 +6 位作者 王泽锦 于凤珍 赵新航 杨佳绒 李品 樊大勇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以硝态氮(NO_(3)^(-))为唯一氮源的改良型梯度霍格兰营养液,在一般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和极端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中分别开展野外原位测定根系NO_(3)^(-)吸收动力学研究,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根系NO_(3)^(-)吸收速率与根系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树种、立地条件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NO_(3)^(-)吸收速率和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个树种对氮的亲和性均较高,元宝枫根系对NO_(3)^(-)的吸收速率偏低,在2种立地条件中均显著低于山桃和栓皮栎。生长在更加干旱瘠薄立地中的速生树种对NO_(3)^(-)的吸收具有补偿性。根系功能性状与NO_(3)^(-)的吸收速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有显著正效应,根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则相反。分支结构性状中,分支强度和链接数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的作用较弱。【结论】生长速度较快的山桃和栓皮栎根系的NO_(3)^(-)吸收速率在极端干旱瘠薄立地胁迫下显著降低,元宝枫则相反。采取提高最大吸收速率和降低氮亲和力的“速度策略”可保障速生树种根系对NO_(3)^(-)的补偿性吸收。高比根长、高比根表面积、低根直径和低根组织密度的形态性状组合,可有效提高根系在干旱瘠薄立地中对NO_(3)^(-)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定 立地条件 种间差异 NO_(3)^(-)吸收 功能性状 吸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水减少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CH_(4)吸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冬梅 陈匆琼 +1 位作者 杨智杰 陈仕东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土壤水分是影响森林土壤CH_(4)吸收能力的关键因子。探究降雨减少对不同土层CH_(4)吸收的影响,对森林温室气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模拟自然降水减少实验(对照、降水减少20%、60%、100%)... [目的]土壤水分是影响森林土壤CH_(4)吸收能力的关键因子。探究降雨减少对不同土层CH_(4)吸收的影响,对森林温室气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模拟自然降水减少实验(对照、降水减少20%、60%、100%),结合室内原状土培养实验探究降水减少对森林不同土层CH_(4)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层土壤CH_(4)吸收能力最强,干旱程度的加深使得土壤CH_(4)吸收增加,随着土层的降低CH_(4)吸收能力也降低。不同土层间的土壤CH_(4)吸收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减水处理土壤CH_(4)吸收速率仅在表层土壤(0~5 cm)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土层土壤CH_(4)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表明降水减少处理后土壤CH_(4)吸收速率差异主要是由于0~5 cm的土壤吸收能力不同造成的。表层土壤(0~5 cm)CH_(4)吸收速率与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呈正相关(p<0.05);不同土层的CH_(4)吸收速率与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本研究中降雨减少引起的表层土壤NH_(4)^(+)-N、NO_(3)^(-)-N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土壤对大气CH_(4)的吸收速率,土壤中SOC、DOC含量是调控不同土层CH_(4)吸收速率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减少 土壤CH_(4)吸收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胁迫下K^+、C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凤娟 王秀峰 +1 位作者 魏珉 闫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55-158,共4页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NO3-胁迫下K+、C 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NO3-浓度胁迫7d后,C a2+浓度越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含量越高,而K+浓度越大,电解质相对渗透率越高,由此说明K+、C a2+...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NO3-胁迫下K+、C 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NO3-浓度胁迫7d后,C a2+浓度越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含量越高,而K+浓度越大,电解质相对渗透率越高,由此说明K+、C a2+对细胞膜造成伤害的机理不同。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对K+、C a2+的响应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K+和C a2+可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保护植物免受自由基伤害,继而可增强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胁迫 K+ CA2+ 黄瓜 膜质过氧化 活性氧 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对NH_4^+-N与NO_3^--N吸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田千桃 霍元子 +2 位作者 王阳阳 倪晓波 何培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5,共5页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大型海洋绿潮藻浒苔(Ulva prolifera)对NH4+-N与NO 3--N两种氮源的选择吸收作用。结果表明:当两种氮源等浓度比例存在时,随着NH4+-N与NO3--N浓度升高,藻体对NH4+-N的吸收速率逐渐升高,而对NO3--N吸收受到抑制;当NO3--N...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大型海洋绿潮藻浒苔(Ulva prolifera)对NH4+-N与NO 3--N两种氮源的选择吸收作用。结果表明:当两种氮源等浓度比例存在时,随着NH4+-N与NO3--N浓度升高,藻体对NH4+-N的吸收速率逐渐升高,而对NO3--N吸收受到抑制;当NO3--N和NH 4+-N高浓度比存在时,藻体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O3--N/NH4+-N比例的升高和NH4-N浓度的下降而降低;当NO3--N和NH4+-N低浓度比存在时,藻体对NH+4-N保持较高的吸收速率,而对NO3--N的吸收效率随着NO3--N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浒苔具有同时利用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H+4-N和NO3--N的能力,只有当NH4+-N或NO3--N浓度较低时,才以吸收相对应的氮源为主。这说明浒苔能够快速、大量地吸收水体中氮源,为爆发性增殖贮备物质条件。同时,即便两种氮源同时存在,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也远高于对NO3--N的吸收速率,因此,控制NH4+-N的大量输入仍是预防浒苔绿潮爆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Ulva prolifera) NH+4-N no-3-N 绿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水平和NO_3^--N比例对烤烟新品种YH05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照丽 卢秀萍 焦芳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226-229,共4页
为促进烤烟新品种YH05的推广应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施氮水平(5,7,9 g/株)和氮素形态比例对YH05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NO3--N比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烟叶中的内在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但对不... 为促进烤烟新品种YH05的推广应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施氮水平(5,7,9 g/株)和氮素形态比例对YH05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NO3--N比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烟叶中的内在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但对不同部位叶片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氮水平对各部位叶片中的烟碱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的影响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说明氮水平是影响YH05碳代谢和氮代谢的重要因素,并调控碳氮的平衡;NO3--N比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影响上部叶的氮代谢,也是中部叶和下部叶碳代谢的影响因素。由于各部位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均较低,明确YH05在工业卷烟生产中,应该主要作为辅料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YH05 氮水平 no-3-N比例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铁及其组合材料PRB去除地下水中NO_3^--N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易春 李婷 +2 位作者 王佳琪 连军锋 刘祖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以海绵铁为可渗透性反应墙的介质,通过4组动态试验分析了海绵铁单层介质(1~#)、海绵铁+活性炭单层介质(2~#)、海绵铁+活性炭+沸石单层介质(3~#)、海绵铁+活性炭与沸石双层介质(4~#)对模拟地下水中NO_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运行的... 以海绵铁为可渗透性反应墙的介质,通过4组动态试验分析了海绵铁单层介质(1~#)、海绵铁+活性炭单层介质(2~#)、海绵铁+活性炭+沸石单层介质(3~#)、海绵铁+活性炭与沸石双层介质(4~#)对模拟地下水中NO_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运行的8 d期间,1~#、2~#、3~#、4~#反应柱对NO_3^--N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91.1%、94.4%、87.9%、91.0%,且NO_3^--N质量浓度均能达标;4~#反应柱的出水中氨氮、NO_2^--N和总氮相较于其他反应柱均为最低,并且其NO_2-N质量浓度都在0.02 mg/L以下;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的分析表明,反应前后海绵铁表面形态和化学物质变化较大,反应后海绵铁表面产生了许多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微孔隙被严重堵塞,阻碍了海绵铁与NO_3^--N的进一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铁 渗透性反应墙 no-3-N 活性炭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施氮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NO_3^--N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漆栋良 胡田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9-287,共9页
在干旱区大田条件下,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交替灌水、固定灌水、均匀灌水和交替施氮、固定施氮、均匀施氮二因素三水平的完全组合方案,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0~100 cm土层分层监... 在干旱区大田条件下,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交替灌水、固定灌水、均匀灌水和交替施氮、固定施氮、均匀施氮二因素三水平的完全组合方案,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0~100 cm土层分层监测植株正下方、植株正南侧和植株正北侧的土壤NO_3^--N含量。结果表明:监测时期内,植株南、北两侧较植株下和0~40 cm土层较40~100 cm土层的土壤NO_3^--N含量时空分布受灌水施氮方式影响更大。固定灌水固定施氮下,水氮同区时土壤NO_3^--N在施氮侧下移,而水氮异区时土壤NO_3^--N在施氮侧累积。灌浆期,40~80 cm土层的植株下,与均匀灌水相比,交替灌水下不同施氮方式的土壤NO_3^--N含量减少9.9%~14.4%。交替灌水均匀施氮或交替灌水交替施氮使得土壤NO_3^--N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0~40 cm土层周围,成熟期二者0~100 cm土层的土壤NO_3^--N残留量相近,但较其他处理减少11.7%~27.3%。综上,交替灌水均匀施氮或交替灌水交替施氮使玉米生育期土壤NO_3^--N含量时空分布比较合理,成熟期土壤NO_3^--N残留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水方式 施氮方式 土壤no-3-N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SO_4)_3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唐金花 许国仁 +2 位作者 萧静 Ludovico Spinosa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解Fe2(SO4)3作为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向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质量浓度为20、40、60、80,100 mg.L-1的Fe2(SO4)3,反应4 h后测定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比耗氧速率(RSOU)、胞外聚合物(EPS)及各组分含量,同时测定系统出... 为了解Fe2(SO4)3作为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向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质量浓度为20、40、60、80,100 mg.L-1的Fe2(SO4)3,反应4 h后测定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比耗氧速率(RSOU)、胞外聚合物(EPS)及各组分含量,同时测定系统出水的COD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Fe2(SO4)3质量浓度在20~60 mg.L-1时对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RSOU、EPS及各组分含量影响均不大,此时污水中COD、TP、UV254等污染物随Fe2(SO4)3质量浓度增加而有较大幅度去除.Fe2(SO4)3质量浓度为80 mg.L-1时,污泥的脱氢酶活性、RSOU、总EPS含量均明显下降.当Fe2(SO4)3质量浓度增加到100 mg.L-1时,污泥的脱氢酶活性、RSOU进一步受到抑制,而总EPS含量则大幅度提升.此时污水中COD、TP、UV254等污染物去除率增加幅度变缓,SCOD及NH3-N去除作用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SO4)3 脱氢酶活性 比耗氧速率(RSOU) 胞外聚合物(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NO_3^--N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磊 龚磊 +2 位作者 林莉 冯雪 李青云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及其作用下"三氮"(NO_3^--N、NH_4^+-N、NO_2^--N)的变化情况,阐明了地下水环境因素(DO、温度、光照)对复合材料去除NO_3^--N的影响...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及其作用下"三氮"(NO_3^--N、NH_4^+-N、NO_2^--N)的变化情况,阐明了地下水环境因素(DO、温度、光照)对复合材料去除NO_3^--N的影响。模拟地下水环境时,3种材料去除NO_3^--N的反应活性顺序为:复合材料>纳米铁>改性凹凸棒土,且复合材料作用下NH_4^+-N的转化率低,几乎无NO_2^--N生成。DO、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NO_3^--N的影响较大;而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地下水中NO_3^--N的去除率及NH_4^+-N、NO_2^--N的生成量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成果旨在为NO_3^--N污染地下水工程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no-3-N 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域供应NO_3^-对玉米根系形态及其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华 康绍忠 曹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用 PVC管进行土柱栽培试验 ,研究了限域供应 NO- 3 对玉米根重、根系密度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及玉米根系形态对 NO- 3 吸收的影响 ,并讨论了限域供应 NO- 3 与侧根萌发、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表下灌施 NO- 3能促进根系在土壤中下层的分... 用 PVC管进行土柱栽培试验 ,研究了限域供应 NO- 3 对玉米根重、根系密度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及玉米根系形态对 NO- 3 吸收的影响 ,并讨论了限域供应 NO- 3 与侧根萌发、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表下灌施 NO- 3能促进根系在土壤中下层的分布 ,显著增加根系密度及其在土壤中层的分布 ;根系密度与 NO- 3 吸收量关系密切 ,相关系数 (R2 )为 0 .95 0 6。限域供应 NO- 3 能够刺激侧根萌发伸长和增加根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域供应 玉米 根系形态 吸收 硝酸根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剖面NO_3^--N动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敏超 温小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 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 NO3 -- 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土壤剖面 NO3 -- 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而在同一氮水平下 ... 通过 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 NO3 -- 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土壤剖面 NO3 -- 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而在同一氮水平下 ,从土壤表层到深层 (10 0 cm) ,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 ,以开花期 80~ 10 0 cm土壤剖面累积的 NO3 -- N量最多 ,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土壤no-3-N含量 施肥量 肥料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温室番茄土壤NO3--N含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雪梅 韩红亮 曹红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4-17,43,共5页
试验设置固定隔沟灌和交替隔沟灌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置2个灌水水平和2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展开不同水氮组合对温室番茄土壤NO-3-N含量分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固定隔沟灌影响土... 试验设置固定隔沟灌和交替隔沟灌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置2个灌水水平和2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展开不同水氮组合对温室番茄土壤NO-3-N含量分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固定隔沟灌影响土壤NO-3-N残留量的因素为施氮量>灌水量;交替隔沟灌相反;对于五穗果番茄,后期追肥应分别在二、三穗完成,且追肥力度应在二穗果加大、三穗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沟灌溉 水氮耦合 no-3-N 温室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铵性植物幼苗离体根对NO_3^--N和NH_4^+-N选择吸收速率及叶片NRA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宪泽 王晓云 冯炘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O3^--N NH4^+-N 吸收速率 硝酸还原酶 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O_(3)^(−)和灌溉方式对水稻铁吸收和利用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疆 王祥斌 +1 位作者 刘玲慧 危常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9-427,共9页
【目的】膜下滴灌水稻是一项兼顾高产和节水潜力的水稻栽培技术。然而,在石灰性土壤上膜下滴灌水稻经常表现出缺铁(Fe)黄化症状。前期研究发现,在滴灌条件下HCO_(3)^(−)对水稻Fe吸收的抑制强度弱于淹灌,但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主要探... 【目的】膜下滴灌水稻是一项兼顾高产和节水潜力的水稻栽培技术。然而,在石灰性土壤上膜下滴灌水稻经常表现出缺铁(Fe)黄化症状。前期研究发现,在滴灌条件下HCO_(3)^(−)对水稻Fe吸收的抑制强度弱于淹灌,但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HCO_(3)^(−)对两种灌溉型水稻土壤DTPA-Fe浓度、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值、Fe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方法】在两种灌溉水稻[淹灌(FI)和覆膜滴灌(DI-PFM)]处理下设四种灌溉水HCO_(3)^(−)浓度处理(0,2,10和40 mmol/L HCO_(3)^(−),分别表示为BC-0,BC-2,BC-10和BC-40)。【结果】DI-PFM土壤DTPA-Fe含量显著低于FI。随着HCO_(3)^(−)浓度增加,土壤pH增加,而土壤DTPA-Fe浓度呈降低趋势。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值随灌溉水中HCO_(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I处理水稻木质部汁液pH值显著高于DI-PFM。水稻叶片和根系质外体铁浓度均随HCO_(3)^(−)浓度的上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BC-40处理下最高。两种灌溉型水稻叶片活性铁浓度、共质体铁浓度、水稻生物量和全铁积累量均随HCO_(3)^(−)浓度的上升而降低,但DI-PFM处理下这些参数的降幅小于FI。水稻根系和叶片中共质体Fe与质外体Fe浓度比值随HCO_(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FI处理水稻根系和叶片中共质体Fe与质外体Fe浓度比值大于DI-PFM。【结论】HCO_(3)^(−)引起水稻木质部伤流液pH升高影响水稻铁吸收和利用,但HCO_(3)^(−)并不是造成滴灌水稻缺铁的主要因子。石灰性土壤上滴灌水稻缺铁的主要原因可能仍是因为土壤铁有效性低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外体铁 HCO_(3)^(−) 铁吸收和利用 共质体铁 木质部伤流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穴盘苗组织NO_3^--N阈值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梁欢 尚庆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9-718,共10页
【目的】NO-3-N阈值是氮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是蔬菜苗期养分精准管理的重要依据,受品种、施肥、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品种、施肥和外界环境条件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组织NO-3-N含量的变化程度... 【目的】NO-3-N阈值是氮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是蔬菜苗期养分精准管理的重要依据,受品种、施肥、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品种、施肥和外界环境条件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组织NO-3-N含量的变化程度,以明确番茄幼苗组织NO-3-N阈值,为快速准确诊断幼苗养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采用穴盘育苗试验,以番茄17个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水杨酸-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组织NO-3-N含量。在该试验基础上,选其中两个品种(‘佳红4号’和‘中杂105号’)继续进行穴盘育苗试验。设施N(26、210、840mg/L),P(4、31、248 mg/L),K(29、234、1875 mg/L),温度(32℃/22℃、28℃/18℃、20℃/10℃),光照(不遮荫、50%遮荫),灌水时间(灌水后2 h取样、灌水后10 h取样、灌水后24 h取样)6因素多水平试验,测定处理后番茄幼苗不同组织中的NO-3-N含量。【结果】番茄幼苗同一品种不同组织NO-3-N含量变化范围为0.79 4.42 g/L,同一组织不同品种间NO-3-N含量变化范围为2.84 4.42 g/L,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氮盈余供应可使组织NO-3-N含量提高1.86倍,而亏缺供应使组织NO-3-N含量降低了97.3%;磷、钾亏缺供应、低温、弱光条件下番茄幼苗组织NO-3-N含量呈降低趋势,最大降低幅度达49.6%,磷、钾盈余供应、高温、灌水时间则因组织NO-3-N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番茄幼苗组织NO-3-N含量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波动变化。以番茄17个品种不同组织NO-3-N含量为基础值,以环境条件作用最大增幅和最大减幅进行校正,获得番茄幼苗组织NO-3-N含量阈值,即下胚轴1.75 2.72 g/L、茎2.07 4.04 g/L、第1叶位叶柄2.18 4.83 g/L、第1叶位叶片0.62 1.52 g/L、第2叶位叶柄2.31 5.10 g/L、第2叶位叶片0.73 1.50 g/L、第3叶位叶柄2.79 4.09g/L、第3叶位叶片0.40 1.53 g/L、第4叶位叶柄2.44 4.20 g/L、第4叶位叶片0.40 2.1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幼苗 穴盘 no-3-N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矿物基土壤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及促进菠菜生长的效果
16
作者 范贝贝 黄尚书 +3 位作者 黎鑫林 周林 王成孜 伍亮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土壤酸化是限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发高效土壤改良剂有助于提高酸性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评估来源广泛的硅酸盐矿物基土壤改良剂在降低土壤酸度和缓解铝毒害的效果,明确其对菠菜... [目的]土壤酸化是限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发高效土壤改良剂有助于提高酸性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评估来源广泛的硅酸盐矿物基土壤改良剂在降低土壤酸度和缓解铝毒害的效果,明确其对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硅酸盐矿物+牡蛎壳(T2)、硅酸盐矿物+硅钙钾镁肥(T3)、硅酸盐矿物+羟基磷灰石(T4)和硅酸盐矿物+生物炭(T5)处理均能提高土壤pH(0.21~1.46个单位),降低土壤交换性酸(24.3%~85.2%)、交换性氢(11.0%~65.9%)和交换性Al^(3+)(30.9%~94.7%);其中,T2处理在提高土壤pH(1.46个单位)和降低土壤交换性Al^(3+)(94.7%)方面效果最佳。同时,T2、T3、T4和T5处理也降低了土壤交换性Al^(3+)在土壤交换性酸中的占比(9.0%~64.8%)。此外,T2、T3、T4和T5处理均能促进菠菜生长,提高植株钙镁累积量,并降低植株铝浓度。与对照相比,菠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0.60~17.90倍和0.16~5.32倍;植株钙镁累积量分别增加123.0%~1170.0%和75.0%~1684.0%,植株铝浓度降低10.2%~86.0%。Pearson和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P<0.001)、植株铝浓度(P<0.01)和植株镁浓度(P<0.001)是影响菠菜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综上,硅酸盐矿物复配牡蛎壳制备的硅酸盐矿物基土壤改良剂在土壤酸化阻控和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为硅酸盐矿物利用和土壤酸化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矿物 土壤酸化 交换性Al^(3+) 菠菜生物量 钙镁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空心菜中的吸收积累特性及其毒理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米合拜.伊力木拉提 马晓利 +1 位作者 陈平 努扎艾提.艾比布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7-315,共9页
通过营养液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C4mim]Br)对空心菜的毒性效应,测定了[C4mim]Br对空心菜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AD)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空心菜对[C4mim]Br的吸收和体内积累... 通过营养液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C4mim]Br)对空心菜的毒性效应,测定了[C4mim]Br对空心菜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AD)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空心菜对[C4mim]Br的吸收和体内积累特征。结果表明:随着[C4mim]Br处理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增加,[C4mim]Br对空心菜各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型特点,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为1.64 mg·L^(-1)。空心菜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表明[C4mim]Br加剧了细胞膜受损,导致根系对[C4mim]Br的吸收积累能力下降。空心菜的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明空心菜可以从环境中吸收并积累[C4mim]Br,但从根到地上部分转运[C4mim]Br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 空心菜 毒性 吸收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对水中NO_3^-的吸附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四军 杨金辉 +3 位作者 杨斌 谢水波 王劲松 黎传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14-2020,共7页
为探究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对水中NO_3^-的吸附机理,以烟末为原料,通过吡啶催化法改性制备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Modified Tobacco Powder Biomass Adsorbents,MTPBA),吸附水中的NO_3^-。根据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为探究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对水中NO_3^-的吸附机理,以烟末为原料,通过吡啶催化法改性制备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Modified Tobacco Powder Biomass Adsorbents,MTPBA),吸附水中的NO_3^-。根据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MTPBA的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烟末改性后,表面Zeta电位、孔隙结构和纤维素上官能团的变化有利于吸附NO_3^-。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MTPBA对水中NO_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NO_3^-初始浓度为30 mg·L^(-1),MTPBA投加量为4.0 g·L^(-1),溶液p H=6.68,吸附时间为30 min时,MTPBA对水中NO_3^-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2)能较好地拟合,Langmuir拟合结果表明:MTPBA对水中NO_3^-有较高的吸附容量(Qmax=28.458 mg·g^(-1)),优于改性蒙脱石和生物炭。研究表明:MTPBA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优于改性蒙脱石和生物炭,其对NO_3^-的吸附机理以与叔胺基团的静电及离子交换吸附为主,多孔结构材料的物理吸附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 no-3 吸附特性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CO)3^+核心标记的邻二氮杂菲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分布
19
作者 杨洋 韩美娇 +1 位作者 王科志 朱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确定化合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并迅速从脑中清除,是判断药物能否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显像剂的首要条件。为发展99Tcm标记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显像诊断药物,在前期研究与DNA分子结合的荧光探针钌金属配合物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2个邻二... 确定化合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并迅速从脑中清除,是判断药物能否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显像剂的首要条件。为发展99Tcm标记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显像诊断药物,在前期研究与DNA分子结合的荧光探针钌金属配合物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2个邻二氮杂菲类配体2-(9-蒽基)-1氢-咪唑[4,5-f][1,10]邻菲咯啉(2-(9-anthr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aip)和2-(9-蒽基)-1乙基-咪唑[4,5-f][1,10]邻菲咯啉(2-(9-anthryl)-1eth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aeip),并与99Tcm(CO)3+进行标记。采用R-HPLC、纸电泳等方法研究标记产物的理化性质。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研究表明,2种化合物99Tcm(CO)3+-aip和99Tcm(CO)3+-aeip均有一定的脑初始摄取,注射后2min,前者为(1.028±0.096)%ID/g;后者为(1.191±0.197)%ID/g,因此标记物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羰基锝 邻二氮杂菲 脑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题的评析及实证——以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及Fe(OH)2制备等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玉炫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8,共5页
基于若干实验试题存在缺乏科学性与实证性的问题,以通常条件下酸化的N0;是否一定可以氧化强还原性离子Fe2+、I-;Fe(OH)2制备过程中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是否一定是因为被氧化成Fe(OH)3;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能否用氨水来进行... 基于若干实验试题存在缺乏科学性与实证性的问题,以通常条件下酸化的N0;是否一定可以氧化强还原性离子Fe2+、I-;Fe(OH)2制备过程中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是否一定是因为被氧化成Fe(OH)3;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能否用氨水来进行区别三个典型案例做了系列实验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这三个案例中大家普遍认为的结论与所做的实验事实不符,存在认识的误区,进而引导实验命题必须关注科学性及实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题 科学性 实证性 no-3 氧化性 Fe(OH)2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