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雨中SO_4^(2-)、NO_3^-、Ca^(2+)、NH_4^+对红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朝晖 廖柏寒 黄昌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浸泡污染红壤和黄红壤,研究模拟酸雨中阴离子、阳离子浓度对土壤中重金属解吸行为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土壤酸化,重金属活性增强.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或Ca2+、NH4+浓度对Cd、Zn解吸行为均... 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浸泡污染红壤和黄红壤,研究模拟酸雨中阴离子、阳离子浓度对土壤中重金属解吸行为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土壤酸化,重金属活性增强.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或Ca2+、NH4+浓度对Cd、Zn解吸行为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但对Cu影响不明显.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浓度,红壤和黄红壤交换态Cd、Zn百分率明显降低,交换态Cr百分率明显增加,交换态Cu百分率稍有提高,交换态Pb百分率变化不明显;增加模拟酸雨中Ca2+、NH4+浓度,红壤和黄红壤交换态Cd、Cu、Zn百分率明显降低,交换态Cr和活性形态Pb明显增加,但Cu的化学形态分布主要受模拟酸雨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so4^2- no3^- CA^2+ nh4^+ 重金属 红壤 大气污染 pH值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锌矿在(NH_4)_2SO_4-NH_3-H_2O体系中的浸出机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智勇 刘志宏 +2 位作者 曹志阎 李启厚 杨天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29-2935,共7页
对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浸出反应机理,阐明其难以浸出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硅锌矿浸出反应方程为Zn2SiO4(s)+(2i-4)NH3(aq)+4NH4+=2[Zn(NH3)i]2++SiO2(s)+2H2O(l),i=1~4。浸出中,硅锌矿中的... 对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浸出反应机理,阐明其难以浸出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硅锌矿浸出反应方程为Zn2SiO4(s)+(2i-4)NH3(aq)+4NH4+=2[Zn(NH3)i]2++SiO2(s)+2H2O(l),i=1~4。浸出中,硅锌矿中的硅溶解进入溶液,再以无定形SiO2形态从溶液中析出。SiO2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溶解度很低,仅略高于0.3 g/L,而其从溶液中的析出速度非常缓慢,是硅锌矿在该体系中难以浸出的主要原因。当液固质量比从5提高至500时,锌浸出率将从2.72%提高至8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锌矿 (nh4)2so4-nh3-H2O体系 浸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锌矿在(NH_4)_2SO_4-NH_3-H_2O体系中高液固比下的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宏 曹志阎 +2 位作者 刘智勇 李启厚 李玉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8-423,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高液固比下的浸出动力学。采用粒径为96~109μm的纯硅锌矿样品,在液固质量比为200时,考察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总氨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总氨浓度能显著提高... 通过实验研究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高液固比下的浸出动力学。采用粒径为96~109μm的纯硅锌矿样品,在液固质量比为200时,考察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总氨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总氨浓度能显著提高浸出速率,而当搅拌速度大于250 r/min时,其对浸出速率的影响较小;浸出过程遵循孔隙扩散控制粒子模型,扩散与化学反应并非仅发生于颗粒外表面,而是发生在整个外表面及孔隙内部,浸出速度受孔隙扩散控制;浸出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分别为71.35 kJ/mol和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锌矿 (nh4)2so4-nh3-H2O体系 高液固比 浸出动力学 粒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Ⅱ)-Ca(Ⅱ)-NH_3CO_3^(2-)SO_4^(2-)H_2O体系钙镁溶解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保平 唐朝波 +1 位作者 唐谟堂 杨声海 《湿法冶金》 CAS 2005年第1期26-32,共7页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分析了Mg(Ⅱ) Ca(Ⅱ) NH3 CO2-3 SO2-4 H2O体系的热力学,揭示了该体系钙、镁的溶解规律。该体系中存在着钙、镁的高溶解度区域,而且钙的溶解度随碳酸根总浓度(CT)的增加而增加,在CT>0.1 mol/L时随[SO2-4 ]的增加...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分析了Mg(Ⅱ) Ca(Ⅱ) NH3 CO2-3 SO2-4 H2O体系的热力学,揭示了该体系钙、镁的溶解规律。该体系中存在着钙、镁的高溶解度区域,而且钙的溶解度随碳酸根总浓度(CT)的增加而增加,在CT>0.1 mol/L时随[SO2-4 ]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总氨浓度,即[NH3]+[NH+4 ](AT )和 pH的增加而减小;镁的溶解度随[SO2-4 ]的增加而增加,随CT和AT 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随 pH的增大而减小。这对于碳酸钙、碳酸镁及氧化镁产品和对钙镁含量要求严格的其它金属碳酸盐产品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溶解度 so4^2- 碳酸钙 氧化镁 碳酸根 制备 CO3^2- 溶解热 同时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Al_2(SO_4)_3·nH_2O催化合成α-萘乙酸甲酯
5
作者 胡思前 徐珍 李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45-747,共3页
以固体A l2(SO4)3.nH2O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以α-萘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了α-萘乙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醇酸比对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催化剂用量6%,微波功率600 W,微波辐射... 以固体A l2(SO4)3.nH2O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以α-萘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了α-萘乙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醇酸比对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催化剂用量6%,微波功率600 W,微波辐射时间28 m in,醇酸摩尔比12∶1,酯产率7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Al2(so4)3·nh2O 合成 Α-萘乙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低品位氧化锌矿NH_3-(NH_4)_2SO_4体系浸出 被引量:3
6
作者 凌江华 尹周澜 +3 位作者 胡慧萍 李珊珊 胡久刚 陈启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77-2583,共7页
研究NH3-(NH4)2SO4体系pH、总氨浓度、液固比、温度、矿物粒径、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兰坪低品位氧化锌矿中锌及主要杂质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并在较低pH和总氨浓度条件下,采用二段逆流浸出工艺对该矿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H、总氨浓度、... 研究NH3-(NH4)2SO4体系pH、总氨浓度、液固比、温度、矿物粒径、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兰坪低品位氧化锌矿中锌及主要杂质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并在较低pH和总氨浓度条件下,采用二段逆流浸出工艺对该矿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H、总氨浓度、液固比是影响锌及杂质浸出的主要因素,浸出液中硅、铁、镉、铅等杂质离子的含量都较低。在浸出剂总氨浓度为3 mol/L,pH为9.60,液固比为4,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通过二段逆流浸出工艺处理,锌的浸出率>90%,浸出液pH<9.0,能很好地满足萃取工序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nh4)2so4体系 浸出 杂质行为 二段逆流 氨浸—萃取—电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H_4HCO_3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2Y-TZP纳米粉体 被引量:9
7
作者 汤皎宁 靳喜海 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67-1371,共5页
以NH_4HCO_3,ZrOCl_2·9H_2O和Y(NO_3)_3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通过共沉淀法制备2Y-TZP纳米粉体,并对其中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在沉淀过程中,NH_4HCO_3和ZrOCl_2通过两步反应生成(NH_4)_3ZrOH(CO_3)_3·2H_2O对沉淀.首先NH_4HCO_3... 以NH_4HCO_3,ZrOCl_2·9H_2O和Y(NO_3)_3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通过共沉淀法制备2Y-TZP纳米粉体,并对其中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在沉淀过程中,NH_4HCO_3和ZrOCl_2通过两步反应生成(NH_4)_3ZrOH(CO_3)_3·2H_2O对沉淀.首先NH_4HCO_3和ZrOCl_2反应生成Zr(OH)_4,其后Zr(OH)_4和NH_4HCO_3进一步反应生成(NH_4)_3ZrOH(CO_3)_3·2H_2O.(NH_4)_3ZrOH(CO_3)_3·2H_2O不稳定,在130℃即可分解生成ZrO_2,并放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沉淀产物经300和450℃煅烧后得到的ZY-TZP粉体颗粒尺寸细小,不存在大的硬团聚,具有良好的烧结性,在1225℃即可实现高度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HCO3 ZrO2 (nh4)3ZrOH(CO3)3·2H2O 烧结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钒孔道结构化合物(H_3NCH_2CH_2NH_3)_3[(VO)_4(PO_4)_2(HPO_4)_4]的表征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赞中 廖立兵 杜洪兵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利用五氧化二钒、磷酸作前驱物 ,乙二胺作模板 ,水热法合成了新型孔道结构磷酸盐化合物 (H3 NCH2 CH2 NH3 ) 3[(VO) 4(PO4 ) 2 (HPO4 ) 4]。借助红外光谱 (FT IR)、热分析 (TG DTA)、粉晶X射线衍射 (XRD)及扫描电镜 (SEM)等手段 ,对该... 利用五氧化二钒、磷酸作前驱物 ,乙二胺作模板 ,水热法合成了新型孔道结构磷酸盐化合物 (H3 NCH2 CH2 NH3 ) 3[(VO) 4(PO4 ) 2 (HPO4 ) 4]。借助红外光谱 (FT IR)、热分析 (TG DTA)、粉晶X射线衍射 (XRD)及扫描电镜 (SEM)等手段 ,对该化合物晶体在受热条件下的孔容脱除、结构变化及热相变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晶体化学角度对其成分、结构及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应通过优化模板、元素替代等方法减弱模板分子与无机骨架间的键联强度及改善基本结构骨架的牢固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化合物 孔道结构 (H3NCH2CH2nh3)3[(VO)4(PO4)2(HPO4)4]表征 热性能 研究 晶体化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法改性锰矿吸附水中Cu(NH_3)_4^(2+)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子川 王颖莉 +1 位作者 贾密英 王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4,96,共4页
以草酸法改性锰矿为吸附剂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u(NH3)4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率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并与天然锰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锰矿对Cu(NH3)42+的吸附率-pH曲线均呈“M”形,但同一pH下改性锰矿的吸... 以草酸法改性锰矿为吸附剂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u(NH3)4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率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并与天然锰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锰矿对Cu(NH3)42+的吸附率-pH曲线均呈“M”形,但同一pH下改性锰矿的吸附率明显提高;温度为25℃、pH为7.0时,用量为0.3 g/L的改性锰矿对Cu(NH3)42+的吸附在60 min达到平衡,吸附率为91%;2种锰矿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 ir和Freund lich方程,按Langmuir方程,上述条件下改性锰矿对Cu(NH3)42+的饱和吸附量以Cu2+计为70.4 mg/g,比天然锰矿提高了89.25%。用草酸法改性锰矿处理含Cu(NH3)42+废水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法改性锰矿 天然锰矿 Cu(nh3)4^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钢在(NH_4)_2CO_3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付宝 李容 +2 位作者 潘献晓 肖亦 蔡铎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75-377,共3页
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X70钢在(NH4)2CO3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行为,并对腐蚀机理做了探讨。结果显示:X70钢在(NH4)2CO3溶液中的腐蚀为阳极过程控制,在0.05mol/L(NH4)2CO3溶液中加入80mg/L苯并三氮唑时,缓蚀率达最大值9... 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X70钢在(NH4)2CO3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行为,并对腐蚀机理做了探讨。结果显示:X70钢在(NH4)2CO3溶液中的腐蚀为阳极过程控制,在0.05mol/L(NH4)2CO3溶液中加入80mg/L苯并三氮唑时,缓蚀率达最大值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钢 (nh4)2CO3 腐蚀 缓蚀 苯并三氮唑(B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CO_3^(2-)体系浸出电镀污泥中铜、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焕然 蓝碧波 +3 位作者 伍赠玲 衷水平 刘建华 张鹏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研究了用NH3-NH+4-CO2-3体系从电镀污泥中浸出铜、镍,考察了总氨浓度、氨铵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铜、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9 mol/L、氨铵物质的量比为1∶2、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浸出... 研究了用NH3-NH+4-CO2-3体系从电镀污泥中浸出铜、镍,考察了总氨浓度、氨铵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铜、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9 mol/L、氨铵物质的量比为1∶2、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为4h的最优条件下,铜浸出率达95.02%,镍浸出率达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nh4^+-CO3^2-体系 电镀污泥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杂化单晶[Ga_3(PO_4)_3F_2]H_3O·(H_3NCH_2CH_2)_2NH_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有为 赵永男 +3 位作者 乐善堂 徐恒连 梁宏斌 赵大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50-1452,共3页
A novel three dimensional fluorinated gallium phosphate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by using diethylenetriamine as an organic structure directing agent. X 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is c... A novel three dimensional fluorinated gallium phosphate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by using diethylenetriamine as an organic structure directing agent. X 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a, a =1.605 6(7) nm, b = 1 011 4 (4) nm, c =1.854 6(5) nm, V =3.011 6(19) nm 3, Z =4. The 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 based on linkage of corner sharing polyhedron PO 4, GaO 4F and GaO 4F 2 delimit ten ring channels along b axis in which the triply protonated amines are located serving as charge compensating guests and suppor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镓 水热合成 二乙烯三胺 [Ga3(PO4)3]H3O·(H3NCH2CH2)2nh2 结合表征 杂化单晶 空旷骨架磷酸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NH_3-NH_4Cl-H_2O体系电积锌工艺及阳极反应机理 被引量:32
13
作者 唐谟堂 杨声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考察了Zn(Ⅱ)NH3NH4ClH2O体系电积锌过程中温度、电流密度、锌浓度对槽电压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发现电流密度和温度对槽电压影响显著.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0℃,电流密度400A·m-2.在保证... 考察了Zn(Ⅱ)NH3NH4ClH2O体系电积锌过程中温度、电流密度、锌浓度对槽电压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发现电流密度和温度对槽电压影响显著.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0℃,电流密度400A·m-2.在保证电流效率大于90%的前提下,电解母液中锌浓度可降到10g·L-1以下.电能消耗2460kW·h·t-1锌,氨耗0.254t·t-1锌.另外,查明了阳极反应为析氮反应,而不是析氧反应.开发Zn(Ⅱ)NH3NH4ClH2O体系电积锌的新工艺对铸锌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积 氨配合物 nh3-nh4-Cl-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NH_4)_xWO_(3-y)和WO_3·1/3H_2O: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琨 康利涛 +3 位作者 陈石 董丽 梁伟 高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0-556,共7页
本工作研究了水热法制备钨系氧化物过程中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100℃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为纳米六方相铵钨青铜(NH4)xWO3-y。随着水热温度升高(140和180℃),部分六方相(NH4)xWO3-y逐步转变为正交相三... 本工作研究了水热法制备钨系氧化物过程中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100℃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为纳米六方相铵钨青铜(NH4)xWO3-y。随着水热温度升高(140和180℃),部分六方相(NH4)xWO3-y逐步转变为正交相三氧化钨WO3·1/3H2O,形成两相共存产物。SEM和TEM分析证实(NH4)xWO3-y和WO3·1/3H2O粒子均为沿[001]方向(c轴)生长的短棒状单晶,随水热反应进行它们会通过取向融并(oriented attachment)方式进一步长大。结构分析同时证实,棒状晶的物相与其尺寸存在明显联系,纳米尺寸的棒状晶为六方(NH4)xWO3-y相,而微米尺寸的棒状晶为正交WO3·1/3H2O相。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表面能控制的六方相(NH4)xWO3-y向正交相WO3·1/3H2O相转变机理。光学性能测量表明,100℃制备的六方相(NH4)xWO3-y样品可以很好的遮蔽近红外光(遮蔽率:74.5%),同时保持高可见光透过率(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xWO3-y WO3-x·1 3H2O 反应温度 近红外光遮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Cl-NH_3-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矿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保平 唐谟堂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3-486,共4页
介绍了氯化铵 氨配合浸出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锌新工艺 .该工艺采用氯化铵 氨水溶液作浸出剂 ,使之与氧化锌矿反应得锌氨配合离子 ,在浸出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硫酸根和碳酸根除去 .实验结果表明 :时间、液固比对锌浸出率影响显... 介绍了氯化铵 氨配合浸出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锌新工艺 .该工艺采用氯化铵 氨水溶液作浸出剂 ,使之与氧化锌矿反应得锌氨配合离子 ,在浸出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硫酸根和碳酸根除去 .实验结果表明 :时间、液固比对锌浸出率影响显著 ,而温度对锌浸出率影响不大 ;在综合浸出条件下 ,锌浸出率大于 6 8% ,氨溶锌浸出率大于 93.88% (质量分数 ) ;胶体吸附除砷、锑效果明显 ,浸出液中砷、锑质量浓度可降至 0 .2 5mg·L- 1 ,铁质量浓度可降至 0 .15mg·L- 1 以下 ,氯化钙、氯化钡可将碳酸根和硫酸根几乎除尽 ,其他杂质元素含量也极低 .该浸出液净化容易 ,特别适合制电锌或锌粉 .本法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小、原料适应性广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配合物 浸出 nh4Cl-nh3-H2O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Cl-H_2O体系氧化锌矿柱浸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瑞祥 余攀 +2 位作者 曾斌 王志刚 阮建国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NH3-NH4Cl-H2O体系柱浸方法浸出氧化锌矿。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为0.1~10mm、双柱串联操作、第一柱中填料2 629g、第二柱填料1 314g、总氨浓度7.5mol/L、NH4Cl/NH3=2∶1、浸出液循环喷淋30d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92.19%,浸出液中锌离... 采用NH3-NH4Cl-H2O体系柱浸方法浸出氧化锌矿。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为0.1~10mm、双柱串联操作、第一柱中填料2 629g、第二柱填料1 314g、总氨浓度7.5mol/L、NH4Cl/NH3=2∶1、浸出液循环喷淋30d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92.19%,浸出液中锌离子浓度达到54.38g/L。与瓶浸结果相比,柱浸工艺锌浸出率提高约4个百分点,浸出液中Zn2+浓度提高约1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矿 nh3-nh4Cl-H2O体系 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Cl-NH_3-H_2O体系浸出黄铁矿烧渣中铜的动力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朝波 晋帅勇 +1 位作者 唐谟堂 卢阶主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9,共5页
采用NH4Cl-NH3-H2O体系研究了从黄铁矿烧渣中回收有价金属,并研究了铜的浸出动力学。在液固体积质量比20mL∶1g、添加10%次氯酸钙作为氧化剂条件下,考察了搅拌速度、氨浓度、黄铁矿烧渣粒度及反应温度对烧渣中铜浸出速率的影响。理论分... 采用NH4Cl-NH3-H2O体系研究了从黄铁矿烧渣中回收有价金属,并研究了铜的浸出动力学。在液固体积质量比20mL∶1g、添加10%次氯酸钙作为氧化剂条件下,考察了搅拌速度、氨浓度、黄铁矿烧渣粒度及反应温度对烧渣中铜浸出速率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烧渣中铜的浸出过程符合块矿浸出的反应区域模型,其宏观动力学方程为1-2/3α-(1-α)2/3=4.34×10-5c0.39d0-2exp(-14300/RT),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4.3kJ/mol,反应受灰分层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烧渣 nh4Cl-nh3-H2O体系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3[Gd~Ⅲ(nta)_2(H_2O)]·6H_2O和(NH_4)·[Gd~Ⅲ(Cydta)(H_2O)_2]·5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君 刘振荣 +1 位作者 张向东 贾卫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52-2054,共3页
Two new Gd Ⅲ complexes with nitrilotriacetic acid(nta) and trans-1,2-cyclohexa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ydta)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 Two new Gd Ⅲ complexes with nitrilotriacetic acid(nta) and trans-1,2-cyclohexa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ydta)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yses. The crystal data are as follows: K 3[Gd Ⅲ(nta) 2·(H 2O)]·6H 2O,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a=1.534 81(15) nm, b=1.292 05(12) nm, c=2.610 8(3) nm, β=96.244(2)°, V=5.146 7(9) nm 3, Z=8, M=776.87, D c=2.005 g/cm 3, μ= 3.149 mm -1 and \{F(000)=\}3 080, R=0.024 5, wR=0.064 3 for 4 455 unique reflections and R= 0.028 9, wR=0.067 2 for all 10 305 reflections. The Gd ⅢN 2O 7 part in the [Gd Ⅲ(nta) 2(H 2O)] 3- anion is a pseudo-monocapped square antiprismatic nine-coordination structure.(NH 4)[Gd Ⅲ(Cydta)(H 2O) 2]·5H 2O,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a=0.866 2(3) nm, b=1.006 7(3) nm, c= 1.444 8(5) nm, α= 88.282(5)°, β=75\^190(5)°, γ=88.317(4)°, V=1.217 2(7) nm 3, Z=2, M=643.69, D c=1.756 g/cm 3, μ=2.798 mm -1 and F(000)=650, R=0.030 3, wR=0.080 9 for 4 273 unique reflections and R=0.033 2, wR=0.082 5 for all 5 062 reflections. The Gd ⅢN 2O 6 part in the [Gd Ⅲ(Cydta)(H 2O) 2] - anion has a pseudo-square antiprismatic eight-coordinatio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3[Gd^Ⅲ(nta)2(H2O)]·6H2O (nh4)·[Gd^Ⅲ(Cydta)(H2O)2]·5H2O 合成 晶体结构 钆(Ⅲ)配合物 氨基三乙酸 反式-1 2-环己二胺四乙酸 MRI 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孔道结构(H_3NCH_2CH_2NH_3)_2(H_3NCH_2CH_2NH_2)[V~Ⅲ(H_2O)_2(V~ⅣO)_8(OH)_4(H(P,B)O_4)_4(P,B)O_4)_4(H_2O)_2]·3H_2O的水热合成及晶体化学研究——(1)水热合成与产物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赞中 廖立兵 杜洪兵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7,共5页
为了探讨化学成份对VPO体系孔道结构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酸碱平衡原理进行了合成实验设计;利用V2O5、H3PO4、H3BO3等简单的无机前驱物、乙二胺作结构导向剂,水热法合成了孔道结构钒硼磷酸盐化合物(H3NCH2CH2NH3)2(H3NCH2CH2NH2... 为了探讨化学成份对VPO体系孔道结构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酸碱平衡原理进行了合成实验设计;利用V2O5、H3PO4、H3BO3等简单的无机前驱物、乙二胺作结构导向剂,水热法合成了孔道结构钒硼磷酸盐化合物(H3NCH2CH2NH3)2(H3NCH2CH2NH2)[VⅢ(H2O)2(VⅣO)8(OH)4(H(P,B)O4)4((P,B)O4)4(H2O)2]·3H2O(简称V9(P,B)8-en).典型的反应起始物摩尔比为n(V2O5):n(H3BO3):n(H3PO4):n(en):n(H2O)=0.89:3.50:3.50:3.60:265(pH值为6.5),在175℃、自生压力条件下恒温晶化6.5d(最终pH值为5.9).通过电子探针、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占位度修正等方法,对产物的化学成份、物相及其结构等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V9(P,B)8-en为V9P8-en的类质同象化合物,不同晶粒中B与P的含量有差别,B与P之比为O.1:7.9~2.54:5.46(原子比),但恒有V:(P+B)≈9:8.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合成条件,可在保持V9P8-en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同晶取代引入新的化学成份,并由此探讨成份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道结构 nh3 H3PO4 VPO 结构导向剂 V2O5 产物 OH 原子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秋曼 陈宏 程景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用不同浓度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浸种,探讨了外源Ce(NH4)2(NO3)6对种子萌发、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20 mg/L Ce(NH4)2(NO3)6浸种24 h,可增强玉米种子在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 用不同浓度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浸种,探讨了外源Ce(NH4)2(NO3)6对种子萌发、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20 mg/L Ce(NH4)2(NO3)6浸种24 h,可增强玉米种子在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萌发率及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增加,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降低;用50-100 mg/L Ce(NH4)2(NO3)6浸种后,发现种子活力、脯氨酸含量及幼苗根系活力下降,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h4)2(no3)6 玉米 种子萌发 根系活力 细胞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