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otic time series multi-step direct prediction with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Zunxiong Liu Jianh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3期611-615,共5页
Considering chaotic time series multi-step prediction, multi-step direct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where PLS,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set of dependent var... Considering chaotic time series multi-step prediction, multi-step direct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where PLS,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set of dependent variables forming a large set of predictors, is used to model the dynamic evolution between the space poi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uture points. The model can eliminate error accumulation with the common single-step local model algorithm~ and refrain from the high multi-collinearity problem in the reconstructed state space with the increase of embedding dimension. Simulation predictions are done on the Mackey-Glass chaotic time series with the model. The satisfying prediction accuracy is obtained and the model efficiency verifi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number of extracted components in PLS is set with cross-validation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tic series prediction multi-step local model partial least squa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年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肖海 朱鸿宇 +5 位作者 张伦 刘德玉 向瑞 洪焕 杨悦舒 夏振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PLS-PM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Dc随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高程的增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程为165~170m时达到最小;Dc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CR分析表明对Dc负向贡献度依次为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调节次级因子(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关键因子MWD施加间接影响,进一步作用于Dc,MWD在路径中起到核心的中介作用,是Dc的核心影响因子.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三峡水库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三峡水库消落带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公交服务满意度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兵 邢宇 +1 位作者 胡启洲 薛运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1,共9页
为真实反映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根据当前乘客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分析了有限理性视野下乘客满意度研究的适用条件,说明考虑乘客有限理性因素对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在常规满意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 为真实反映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根据当前乘客满意度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分析了有限理性视野下乘客满意度研究的适用条件,说明考虑乘客有限理性因素对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在常规满意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映乘客有限理性因素的潜变量“乘客认知”和“态度偏好”,建立了“基于有限理性的公交服务满意度”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测评模型。以南昌市公交乘客问卷数据进行满意度评价,并根据有限理性因素修正满意度得分,依据乘客特性进行分群研究,运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得到针对不同群体的改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乘客认知与态度偏好均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表明乘客有限理性因素会影响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同样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计算修正后的乘客满意度得分为68.0%,整体满意度偏低,需优先改进信息服务、便捷性、安全性、社会保障等方面,以提升公交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乘客满意度 有限理性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 公交乘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行链视角下地铁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分析
4
作者 沈金星 李麒年 +3 位作者 于淼 张译凝 郑长江 姜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5-1172,共8页
为提升地铁乘客的出行满意度,从出行链视角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选择每个出行阶段主要感知因素,结合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重点探究不同阶段因素组合对出行全过程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揭示影响高... 为提升地铁乘客的出行满意度,从出行链视角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选择每个出行阶段主要感知因素,结合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重点探究不同阶段因素组合对出行全过程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揭示影响高满意度的必要因素及充分条件。根据南京地铁乘客414份调查结果,首先应用PLS‐SEM探究了建成环境、接驳服务质量、出口设施感知和乘车后接驳服务感知等潜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潜变量的结构分数,使用fsQCA进一步探究不同因素组合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乘客的地铁出行链满意度依赖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乘车前接驳服务感知是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潜变量因素形成的3个组态是高满意度的充分性条件。乘客在地铁出行链中某阶段的低满意度,可以被其他阶段因素组态的高满意度抵消,从而对出行全过程产生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客满意度 地铁出行链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马铃薯匀浆常规成分快速分析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陈晶 张延国 +4 位作者 高苹 刘中笑 许晓敏 吕军 徐东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5,共7页
本研究以新鲜马铃薯匀浆为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和化学检测方法建立了马铃薯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这5种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旨在为马铃薯营养品质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选取新鲜马铃... 本研究以新鲜马铃薯匀浆为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和化学检测方法建立了马铃薯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这5种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旨在为马铃薯营养品质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选取新鲜马铃薯块茎的匀浆532份作为定标集、135份作为验证集,使用NIRS DS2500型光谱分析仪对其进行扫描,同时采用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方法测定其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的含量,通过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了这5种成分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优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马铃薯中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预测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837、0.961、0.907、0.941和0.969,均超过0.80,可以用于实际预测,其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的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马铃薯匀浆 营养品质 改良偏最小二乘法 定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联合机器学习测定樱桃番茄中的番茄红素
6
作者 高翔堃 董璇 +2 位作者 刘超 詹杰 黄青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针对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的近红外光谱检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首先对番茄红素的提取与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然后基于7000~8000 cm^(-1)和10000~11000 cm^(-1)两个波段的光谱,建立了用于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预... 针对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的近红外光谱检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首先对番茄红素的提取与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然后基于7000~8000 cm^(-1)和10000~11000 cm^(-1)两个波段的光谱,建立了用于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预测的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siPLS)模型。相较于现阶段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模型, siPLS模型在预测准确度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其训练集相关系数R_(c)=0.8008,训练集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E_(RMSEC)V=9.56 mg/kg,测试集相关系数R_(p)=0.8683,测试集均方根误差E_(RMSEP)=4.59 mg/kg。进一步引入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算法建立定量模型,对比分析表明,SVR模型比siPLS模型的性能更优,其R_(c)=0.9559,E_(RMSEC)=4.229 mg/kg;R_(p)=0.8959, E_(RMSEP)=8.363 mg/kg。最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CNN)-门控循环单元(GRU)联合模型,建立了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浓度分类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SVR模型,多通道CNN-GRU联合模型具有更高的定性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 机器学习 番茄红素 樱桃番茄 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7
作者 郭旭东 王雨春 +4 位作者 曾艳 张静 岑模珊 殷超 陈敬安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8-1429,共12页
为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态情况,并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对长江干流南京段16个点位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丰度、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 为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态情况,并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对长江干流南京段16个点位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丰度、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干流南京段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6属,其中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多样性处于“中等”至“良好”状态;长江干流南京段共检出浮游动物2类28种,物种组成上呈现桡足类大于枝角类的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多样性处于“较差”至“中等”状态。②温度(WT)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关键因素,浮游动物密度受到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的显著影响。③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单一监测时段内,TP和NH3-N是影响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④冗余分析表明,温度和T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而NH3-N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⑤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表明,温度和营养盐不仅直接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还通过调控水质和浮游植物多样性间接对浮游动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植物整体组成为硅藻-蓝藻型,温度和营养盐是影响其群落结构特征的关键因素;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其密度受浮游植物调控,NH3-N是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冗余分析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长江干流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下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影响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虎山流域为例
8
作者 魏冲 董晓华 +3 位作者 马耀明 彭涛 喻丹 冷梦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2-1115,共14页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饶河上游虎山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63-2022年气象水文数据和3种同分辨率的1990-2020年七期LUCC产品,分析流域降雨、径流、输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发现,1963-2022年,虎山流域年输沙模数(STM)和含沙量(SSC)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径流深(RD)呈不显著增长趋势。流域内主要的LUCC为林地和耕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9.57±6.03)%和(15.72±2.36)%。1990-2020年,城镇扩张主要侵占林地和耕地,且存在较多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LUCC产品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由其对灌木和草地的识别差异所导致的。总体来说,研究区景观的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减小,景观破碎度有轻微增长,景观多样性有一定的增加。不同LUCC产品下得到的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存在差异,所有产品一致的结论是:斑块密度(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RD、STM和SSC呈负相关关系,边缘密度(ED)、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与STM和SSC呈正相关关系;PLSR模型显示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结合度、景观分割度、SHDI和修正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MSIEI)对RD、STM和SSC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用ED表征面积-边缘特征、选用PD和CONTAG表示聚散度特征以及选用SHDI和SHEI表征多样性特征可以相对减少LUCC产品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增加流域内林地与耕地之间的连通性,减少零散分布的耕地,尽可能避免两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缓解流域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 土壤侵蚀 偏最小二乘回归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SEM的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9
作者 闫语 秦耀伟 +4 位作者 赵振宇 东嘉琪 李双江 曹建生 肖捷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7-1397,共11页
明确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影响途径,对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活力-组织-弹性-服务”模型,评估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从全局和分区(山区、平原)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利用偏最小二... 明确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影响途径,对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活力-组织-弹性-服务”模型,评估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从全局和分区(山区、平原)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人为与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路径,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呈改善趋势,其中山区持续增长,平原为先降后升,空间分布呈山区高平原低的特征,山区北部和西部生态系统健康改善显著;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高于自然因素产生的正面影响,全局和山区的地形和植被覆盖产生较高正面影响,景观组成则产生了显著的直接负面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产生间接负面影响;平原地区景观组成、地形和植被覆盖因素均产生较高的直接正面影响,社会经济则产生为显著负面影响。单因子分析表明,林地及建设用地占比、坡度和高程是全局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驱动因子,林地占比、耕地占比、建设用地占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山区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建设用地占比、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夜间灯光为平原的主要驱动因子。建议基于山区与平原生态系统健康驱动因子分区施策,加强山区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优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以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活力-组织-弹性-服务”模型 驱动因素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草干草关键品质指标近红外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李文 肖云月 +2 位作者 BAKHIT ISHAG RAHAMA Akoy 张吉宇 闫启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5-1242,共8页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是全球温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重要豆科牧草。为实现红豆干草品质性状快速、准确检测,本研究以350份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红豆草干草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采用改良偏最小二乘算法,通过...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是全球温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重要豆科牧草。为实现红豆干草品质性状快速、准确检测,本研究以350份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红豆草干草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采用改良偏最小二乘算法,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光谱处理等分别建立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5项关键品质指标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结果表明,CP、NDF、ADF、EE和Ash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SQv)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890和4.356、0.836和4.710、0.827和4.347、0.792和2.269、0.781和2.039。研究初步建立了红豆草CP、NDF、ADF等营养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能够应用于生产实际,为我国红豆草种质资源评价及鉴定、优质新品种培育、饲草品质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饲草品质 近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建模 偏最小二乘法 快速检测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机制
11
作者 穆政源 王亚俊 +4 位作者 李卫平 魏大和 刘庆庆 方捷 肖秋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057,共17页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年4月)和丰水期(2024年8月)采集22条入库河流水样,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光谱学,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河流DOM含量、组成成分及其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解析土地利用类型对DOM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城镇流域的河流DOM荧光强度和氮、磷浓度高、生物可利用性强,是水库碳源和营养盐输入的重点区域;林地流域中土壤和凋落层富含大量有机质,使得流域输出DOM的荧光强度低、氮、磷浓度低、生物可利用性弱;农用地流域的DOM多为新近降解的自生源小分子物质,氮、磷浓度较高;混合用地流域的DOM受到城镇、林地和农用地面积占比的共同影响。②PLS-PM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UV指数(反映DOM内部结构)影响河流DOM组分,而在丰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荧光指数(反映污染源信息)影响河流DOM组分。研究显示,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域的DOM组分、动态特征和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论可为东张水库流域的污染防控和水质目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张水库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DOM) 荧光光谱 土地利用类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路径解析
12
作者 张琼 刘睿 +3 位作者 张静 郑达燕 张柳柳 郑财贵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1-715,共15页
为辨析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水质营养状况数据和DOM组分数据,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探究2022年8月(雨... 为辨析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水质营养状况数据和DOM组分数据,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探究2022年8月(雨季)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的DOM组分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量化多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对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共检测出三种主要荧光组分,并以类腐殖质为主。流域水体DOM受到陆源输入和内源输入的双重影响。(2)整体上,土地利用对河流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小于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其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对内源输入更为敏感;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对陆源输入更为敏感。(3)水田和河渠对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较大,水库坑塘、灌木林和中覆盖度草地对DOM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较大,斑块密度(PD)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对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均较大。(4)土地利用对不同DOM组分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各异,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多在子流域较为显著。单个土地利用指标(如水田、疏林地、其它林地和PD等)对河流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多在500 m河岸带缓冲区最大,对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如水田、灌木林、中覆盖度草地和河渠等)多在子流域最大。研究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河流DOM的影响机制,为科学规划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有效调控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土地利用 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 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artial EIV模型的圆曲线拟合解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德超 鲁铁定 邓小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1-1195,共5页
针对圆曲线拟合问题,以圆曲线的参数方程为基础建立圆曲线拟合的EIV模型,根据系数矩阵的特点将模型转化为更合理的Partial EIV模型,通过公式变形为最小二乘形式,采用两步迭代法求解模型参数,保证系数矩阵中相同元素的改正数一致,常数元... 针对圆曲线拟合问题,以圆曲线的参数方程为基础建立圆曲线拟合的EIV模型,根据系数矩阵的特点将模型转化为更合理的Partial EIV模型,通过公式变形为最小二乘形式,采用两步迭代法求解模型参数,保证系数矩阵中相同元素的改正数一致,常数元素的改正数为零。算例数据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可行性、拟合精度相对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曲线拟合 参数方程 总体最小二乘 partial EI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式约束Partial EIV模型的WHP拟牛顿修正解法及其精度评定的SUT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乐洋 邹传义 吴璐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3,共6页
提出一种确定不等式约束PartialEIV模型解及精度评定的新方法,在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将附有不等式约束的PartialEIV模型转换为标准最优化问题。采取WHP拟牛顿修正的SQP方法求解,并利用SUT法对参数估值进行精度评定,可以减小迭代次数、... 提出一种确定不等式约束PartialEIV模型解及精度评定的新方法,在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将附有不等式约束的PartialEIV模型转换为标准最优化问题。采取WHP拟牛顿修正的SQP方法求解,并利用SUT法对参数估值进行精度评定,可以减小迭代次数、提高收敛速度,且精度评定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最小二乘 不等式约束 partialEIV模型 拟牛顿修正 SU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与HS-GC-IMS技术探究不同复热方式对川菜回锅肉风味的影响
15
作者 朱开宪 郭明遗 +1 位作者 王天杨 吴华昌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5,共11页
为探究直接复热、水浴复热、微波复热和汽蒸复热方式对川菜回锅肉风味的影响,该研究以智能感官技术中的电子鼻和电子舌与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相结合,对回锅肉在4种复热方式处理下的风味特征进行了系统分... 为探究直接复热、水浴复热、微波复热和汽蒸复热方式对川菜回锅肉风味的影响,该研究以智能感官技术中的电子鼻和电子舌与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相结合,对回锅肉在4种复热方式处理下的风味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能有效识别回锅肉的香气与口感特征;其中微波复热显著提升了回锅肉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共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经微波复热处理后的回锅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最高值(202.08±6.68)mg/g。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显示直接复热与汽蒸复热之间的风味差异最显著,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筛选出22种关键差异香气物质,包括1-戊烯-3-醇、顺-2-戊烯醇等,可作为区分不同复热方式回锅肉香气特征的挥发性标志物。该研究为回锅肉的复热方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究不同复热方式对回锅肉风味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锅肉 复热方式 智能感官 HS-GC-IMS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与绝对主成分算法的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组分及来源特性分析
16
作者 唐辰睿 后钧文 +2 位作者 李杰 于会彬 聂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9-1200,共12页
分别采集蒲河生态区、城市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绝对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识别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光谱特征,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其组分空间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揭示土壤腐... 分别采集蒲河生态区、城市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绝对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识别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光谱特征,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其组分空间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揭示土壤腐殖酸来源、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土壤中,腐殖酸荧光强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城市区腐殖酸荧光强度的垂向变化无明显规律。2)土壤腐殖酸光谱中包含5个荧光组分(C1~C5),其中C1和C2分别为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类富里酸,C3为微生物代谢产物,C4和C5分别为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类胡敏酸。生态区以C3和C4(54.71%±4.74%)为主,城市区和城镇区以C3和C2(51.57%±3.09%)为主,农村区以C3和C5(52.96%±12.69%)为主。3)城市区紫外光区的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随土层深度优先发生变化,这主要归因于工业源、生活源等面源污染的影响;其他3个区域的荧光组分变动趋势与城市区的相反,均受到植物代谢、陆源土壤和农田退水等多因素作用。4)生态区和城镇区河滨带土壤新鲜有机质较多,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腐殖化指数(HIX)为21.25±1.92〕;城市区和农村区土壤腐殖酸自生源相对较弱,腐殖化程度较低(HIX为19.55±3.24)。5)腐殖酸来源、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腐殖酸组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高于其来源。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响应机制,可为河滨带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酸 三维荧光光谱(EEMs) 绝对主成分(APCA)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二维相关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水质酸度
17
作者 苏涵君 李丽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6,共8页
为了满足快速、准确、在线持续检测水质酸度(pH)的需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水质酸度的快速检测方法。采集60个不同酸度水溶液样本的Vis-NIRS原始数据,分别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和光... 为了满足快速、准确、在线持续检测水质酸度(pH)的需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水质酸度的快速检测方法。采集60个不同酸度水溶液样本的Vis-NIRS原始数据,分别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和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进行样本集划分,运用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和正交信号校正(OSC)等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算法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建立并比较了不同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分析模型,以确定最佳模型效果。结果表明,利用SPXY算法划分样本集,并经过SNV预处理和CARS筛选出特征波长,建立的水质酸度PLS定量分析模型性能较优,其预测集决定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86和0.3803。参与建模的波长变量数由2860个减少至45个,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运算速率,方法能够实现对水质酸度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 水质酸度 预处理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偏最小二乘法(PLS) 定量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塑料对冬小麦植株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18
作者 陈悦 丰晨晨 +2 位作者 陈富鹏 林迪 李岚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6-1523,共18页
为探究不同粒径聚丙烯微塑料(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PP-MPs)对冬小麦植株-土壤系统生理生态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确定关键影响因子,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及防控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壤盆栽试验,... 为探究不同粒径聚丙烯微塑料(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PP-MPs)对冬小麦植株-土壤系统生理生态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确定关键影响因子,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及防控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粒径(10µm和500µm)和质量分数(0、0.1%、0.5%、1.0%和5.0%)PP-MPs对冬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光合效应、叶绿素含量、冠层群体温度、叶片解剖结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影响。同时构建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理化参数与冬小麦基础生长指标间关系,确定关键主控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和质量分数PP-MPs对小麦基础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叶鲜质量和根鲜质量)具有一定负面作用,小尺寸PP-MPs抑制效应更为明显。随外源PP-MPs加入,1.0%~5.0%质量分数下小麦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冬小麦冠层温度和叶片厚度降低,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增加。两种粒径PP-MPs均加剧了小麦叶片氧化损伤程度,与CK相比,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26%~35.73%、10.20%~65.00%和9.62%~51.95%。此外,试验发现,小尺寸PP-MPs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大尺寸则与此相反。相比于不添加PP-MPs,添加处理各生育期下土壤酶活性显著升高,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6.22%~120.91%、33.94%~227.37%和31.52%~159.91%。PLS模型结果分析显示,10μm PP-MPs胁迫下影响冬小麦表型指标变化关键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含量,500μm PP-MPs胁迫下敏感因子为叶绿素b含量。外源PP-MPs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特性均具有明显的毒性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聚丙烯微塑料 土壤 生理特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乌鲁木齐市碳氧平衡估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汪托弟 徐丽萍 +4 位作者 李智慧 佟永鹏 张茹倩 曹翠 席芸芸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9-1302,共14页
碳氧平衡估算可以从源头量化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状态,对实现“双碳”目标,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碳氧平衡理论,综合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五种排碳耗氧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五种固碳释氧来源,构建碳... 碳氧平衡估算可以从源头量化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状态,对实现“双碳”目标,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碳氧平衡理论,综合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五种排碳耗氧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五种固碳释氧来源,构建碳氧平衡估算模型,分析碳氧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排碳耗氧量逐年增加,排碳量增加幅度高于耗氧量,排碳量和耗氧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9%和5.10%,2000-2014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4-2020年为缓慢增长阶段。排碳耗氧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消耗和交通运输。(2)2000-2020年,固碳释氧量整体呈略微下降的趋势,固碳量和释氧量的年均变化率为-0.12%。研究期间草地是全市固碳释氧的关键地类,其次是林地,城镇绿地的固碳释氧潜力较大,各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量变化趋势与各地类面积变化趋势基本吻合。(3)近20年乌鲁木齐市处于碳氧非平衡状态,且不平衡的状态在逐年加剧。碳平衡指数在[-0.61,-0.88],氧平衡指数在[-0.58,-0.83],排碳与固碳之间的压力高于耗氧与释氧之间的压力,自然生态系统固定的CO_(2)和释放的O_(2)不能抵消社会经济系统排放的CO_(2)和消耗的O_(2)。(4)城镇化规模、城市生态状况、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是驱动乌鲁木齐市碳氧平衡变化的极重要因素。避免城市无序扩张,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调节乌鲁木齐市碳氧平衡状态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路径实现提供数据参考和碳氧平衡调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氧平衡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影响因素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科普短视频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
20
作者 叶柳珊 石荣丽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2-1178,共7页
目的了解药学科普短视频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用户对药学科普信息的采纳利用效率、推进药学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为基础,结合信息采纳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从主体、客体和环境3个维度构建研究模... 目的了解药学科普短视频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用户对药学科普信息的采纳利用效率、推进药学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为基础,结合信息采纳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从主体、客体和环境3个维度构建研究模型。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研究假设并分析各因素影响路径。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43份。绩效期望和信息采纳意愿R2分别为0.358、0.545,模型解析力良好。信息质量(β=0.478,P<0.01)、信源可信度(β=0.162,P<0.01)对绩效期望有正向影响;绩效期望(β=0.336,P<0.01)、努力期望(β=0.139,P<0.01)、便利条件(β=0.261,P<0.01)、社会影响(β=0.158,P<0.01)对信息采纳意愿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β=-0.006,P>0.05)对信息采纳意愿无影响。结论药学科普短视频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共同正向影响用户绩效期望,从而间接影响信息采纳意愿;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社会影响均显著正向影响信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对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科普 信息采纳意愿 短视频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