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煎炸对薯条丙烯酰胺及其中间产物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李晶 张豪 +4 位作者 鲍涛 赵念思 夏书芹 侯娅琪 张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4-271,共8页
空气煎炸可以实现薯条无油煎炸的烹饪效果,但目前尚未明晰空气煎炸过程中高温热风烹饪参数对丙烯酰胺等潜在危害因子生成的影响。该文研究了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薯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借助液-质联用对关键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α... 空气煎炸可以实现薯条无油煎炸的烹饪效果,但目前尚未明晰空气煎炸过程中高温热风烹饪参数对丙烯酰胺等潜在危害因子生成的影响。该文研究了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薯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借助液-质联用对关键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α-二羰基化合物的积累进行追踪,并考察了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索了空气煎炸过程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丙烯酰胺的含量随空气煎炸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烯酰胺的生成与5-羟甲基糠醛和水分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P<0.01)和-0.891(P<0.01),而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也与3-脱氧葡糖醛酮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5)。因此可以通过抑制5-羟甲基糠醛等中间产物的生成以及减少烹饪的水分损失等,来抑制空气煎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煎炸 丙烯酰胺 5-羟甲基糠醛 α-二羰基化合物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基互穿网络的制备及对Fe^(3+)的吸附
2
作者 薛丹 郭笑一 +1 位作者 张浩田 李善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以磺酸基甜菜碱为互穿物,以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苯乙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两步聚合法制备AM基互穿网络。该网络可对Fe^(3+)形成高效且快速的吸附,25℃下用量为0.2 g/50 mL,吸附2... 以磺酸基甜菜碱为互穿物,以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苯乙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两步聚合法制备AM基互穿网络。该网络可对Fe^(3+)形成高效且快速的吸附,25℃下用量为0.2 g/50 mL,吸附2.5 h后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90 mg/g,此时吸附率可达76%;在50000 mg/L的矿化度下,对Fe^(3+)的吸附量仍能达到1.76 mg/g,在实际应用中,Fe^(3+)去除率可达80%以上。Fe^(3+)与互穿网络中的氨基、羰基和磺酸基形成配位键,吸附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小,并以单分子层形式吸附,化学控制为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互穿网络 Fe^(3+) 静态吸附 耐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3种丙烯酰胺类化合物
3
作者 王春兰 林海 +2 位作者 郑苑梁 胡望霞 林紫威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纺织品中3种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试样经水在30℃条件下振荡提取60 min,提取液经0.22μm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后,经色谱柱Porosh...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纺织品中3种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试样经水在30℃条件下振荡提取60 min,提取液经0.22μm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后,经色谱柱Poroshell 120 Hilic(100 mm×3.0 mm,2.7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检测,内标法定量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外标法定量N-羟甲基丙烯酰胺。结果表明:在1~40μg/L范围内,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胺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07 mg/kg和0.010 mg/kg,定量限分别为0.02 mg/kg和0.04 mg/kg;N-羟甲基丙烯酰胺质量浓度在5~200μg/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7,检出限为0.040 mg/kg,定量限为0.10 mg/kg。对三种标准贴衬织物(桑蚕丝、棉、聚酯纤维)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三个加标水平下3种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3.7%~118.0%,相对标准偏差≤8.9%(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丙烯酰胺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速溶咖啡中丙烯酰胺含量分析
4
作者 赵春杰 王春燕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68-71,77,共5页
目前,丙烯酰胺是公认的主要引起神经毒性物质,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及高温加工的咖啡豆等中均可产生。向速溶咖啡样本中添加13C3标记的丙稀酰胺内标溶液,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测定。根据基... 目前,丙烯酰胺是公认的主要引起神经毒性物质,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及高温加工的咖啡豆等中均可产生。向速溶咖啡样本中添加13C3标记的丙稀酰胺内标溶液,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测定。根据基质的干扰和丙烯酰胺的极性,对流动相配比及柱效进行优选,最终确定选用C8型色谱柱和初始流动相水项占比大,增加石墨化碳净化降低基质干扰。方法定量限为10μg/kg,回收率为94.2%~103.5%,精密度为2.41%~2.79%,相关系数为0.999 6。该方法净化处理样品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重现性好,可达到对咖啡中丙烯酰胺含量测定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速溶咖啡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渣膳食纤维对丙烯酰胺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崔蔚然 吕孟玲 +3 位作者 白红雨 孙悦 王慧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1-368,共8页
本文旨在探究沙棘果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影响因素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果渣DF添加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吸附率不... 本文旨在探究沙棘果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影响因素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果渣DF添加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吸附率不断增大;随着AA浓度、体系温度、体系pH增加,吸附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沙棘果渣DF添加量8 mg/mL、AA 4μg/mL、pH5、温度35℃、作用时间8 h时,吸附率最大,此时吸附量为44.8μg/g。且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在胃环境中,当pH1.5~2.5、消化时间1~2 h时,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比较稳定,AA释放率为0~12.28%;在肠环境中,胆盐浓度0.1%,消化时间3 h时,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稳定性最好,AA释放率为14.75%。另外,Langmuir(R^(2)=0.93)、Freundlich(R^(2)=0.90)2种等温吸附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4)均能够很好地拟合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表明该吸附过程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本研究可为沙棘DF在AA吸附脱毒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渣膳食纤维 丙烯酰胺 吸附 体外模拟消化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增强聚丙烯酰胺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俊龙 钟雨薇 +1 位作者 张诗童 蔡少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8-3213,共6页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制备得到P(AM-co-AMPSLi)导电水凝胶,并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以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对CNC/P(AM-co-AMPSLi)复合水凝胶的结构、机械性能、电导率和微观形貌进行...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制备得到P(AM-co-AMPSLi)导电水凝胶,并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以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对CNC/P(AM-co-AMPSLi)复合水凝胶的结构、机械性能、电导率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CNC与P(AM-co-AMPSLi)水凝胶之间存在氢键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的综合力学性能;3%CNC/P(AM-co-5%AMPSLi)复合水凝胶的导电性能(0.65S/m)和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最大负荷0.473 N,抗拉强度30.37 kPa),抗拉强度相较于未添加CNC的共聚水凝胶提高了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纤维素纳米晶 导电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纸张中丙烯酰胺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洋 沈臻煌 +5 位作者 孙文刚 林婉婷 张权 蔡慧 张蒙 黄举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8,61,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LC-MS/MS)测定纸张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分析了样品提取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丙烯酰胺在纸和纸板之间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究。本研究以水为提取液,将样品超声提取30 min后,采用LC-MS/MS的多...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LC-MS/MS)测定纸张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分析了样品提取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丙烯酰胺在纸和纸板之间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究。本研究以水为提取液,将样品超声提取30 min后,采用LC-MS/MS的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进行样品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可以有效提高纸张中丙烯酰胺的溶出速率;同一样品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93.13%~99.89%,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此外,丙烯酰胺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在接触的纸和纸板之间发生迁移,生活用纸企业应对此现象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 丙烯酰胺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对水泥基注浆加固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蒋恒 柴虎成 +3 位作者 刘二层 张海波 宋常胜 巩志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9-2158,共10页
在“三高一扰动”影响下,深部煤矿巷道围岩极易出现持续性大变形、煤岩软化和渗透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丙烯酰胺(AM)单体对硫铝酸盐水泥注浆材料(SCGM)进行原位聚合改性,系统研究了AM掺量对SCGM浆液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 在“三高一扰动”影响下,深部煤矿巷道围岩极易出现持续性大变形、煤岩软化和渗透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丙烯酰胺(AM)单体对硫铝酸盐水泥注浆材料(SCGM)进行原位聚合改性,系统研究了AM掺量对SCGM浆液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AM可以改善浆液的流动性,但当AM掺量达到30%(质量分数)后,浆液的初凝时间大于50 min,最高反应温度大于80.0℃,影响浆液的自封闭效果和安全性。AM原位聚合改性可以增强结石体与煤体的粘接强度,大幅度提高SCGM的韧性。当AM掺量为20%时,与对照组相比,28 d煤粘接强度提高20.6%,28 d压缩相对韧性提高35.4倍,28 d拉伸相对韧性提高15.2倍。车集煤矿2715下巷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20%AM原位聚合改性的SCGM对煤岩体完整性、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更好,巷道掘进100 d后的收缩率被控制在2%以内。该研究为深部煤矿巷道围岩注浆加固领域提供了一种高韧性材料,对深部煤矿巷道的稳定与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丙烯酰胺 硫铝酸盐水泥 原位聚合 韧性 可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碱改性粉煤灰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
9
作者 刘雅娜 俄胜哲 +5 位作者 韩国君 贾战 袁金华 张鹏 路港滨 赵晓龙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FA)进行碱改性后,作为合成吸水树脂的添加剂,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利用单因素... 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FA)进行碱改性后,作为合成吸水树脂的添加剂,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了AA与AMPS的质量比、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的含量、引发剂的含量、粉煤灰的含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筛选出制备吸水树脂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40℃、AA含量2 mL、AA与AMPS含量比1:2、中和度70%、交联剂含量为单体质量的0.11%、引发剂含量为单体质量的0.82%、改性粉煤灰含量为单体质量的2.45%优化后的参数下,制备的吸水树脂性能最佳,吸水树脂的吸收纯水、自来水和0.9%NaCl的吸水倍率分别为423、389和57 g/g。扫描电镜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粉煤灰参与了树脂合成,提高了树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粉煤灰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改性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醇/丙烯酰胺复合改性杨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朱涵 邹楚文 +3 位作者 马荣花 程佳龙 谢延军 王海刚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0,29,共10页
为提高速生材的附加值,以速生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为原料,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糠醇低聚物溶液和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糠醇/丙烯酰胺改性剂处理木材,分析改性剂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改性材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糠醇低聚物溶... 为提高速生材的附加值,以速生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为原料,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糠醇低聚物溶液和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糠醇/丙烯酰胺改性剂处理木材,分析改性剂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改性材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糠醇低聚物溶液质量分数为30%时,低聚物的分子量小于1000,能够进入细胞壁中。糠醇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较未处理材有所改善。添加丙烯酰胺后,糠醇/丙烯酰胺处理材的增重率和密度随着糠醇低聚物溶液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抗湿胀系数可达37.51%。当糠醇与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比为4∶1时,改性材的抗弯强度为83.54 MPa,抗弯模量为14.83 GPa,冲击强度为28.64 kJ/m^(2),冲击强度比单独糠醇(质量分数为30%)改性材提高44.43%。添加的丙烯酰胺影响糠醇的自交联反应,降低糠醇树脂网络结构的致密程度,提高糠醇/丙烯酰胺改性材的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改性 糠醇改性 丙烯酰胺 冲击性能 尺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条中的丙烯酰胺
11
作者 夏淼 孟菊香 +2 位作者 黎俊宏 石飞云 徐梦媛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4,共5页
采用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辣条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样品除脂后加入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液、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作为提取盐后进行离心分层。吸取5.0 mL乙腈层至含有吸附剂(150 mg无水硫酸镁、50 mg ... 采用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辣条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样品除脂后加入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液、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作为提取盐后进行离心分层。吸取5.0 mL乙腈层至含有吸附剂(150 mg无水硫酸镁、50 mg C_(18)、150 mg PSA、5 mg SCX和10 mg GCB)的净化管中,离心管涡旋振荡1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通过0.22μm有机微孔滤膜进入进样小瓶,进行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丙烯酰胺在2~200 n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7)良好,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43μg/kg和1.4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60%~3.35%。将本方法应用于辣条样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发现市售的25种辣条中均有丙烯酰胺的检出,含量范围为17.13~71.29μg/kg。该方法可为辣条食品的风险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辣条 QUECH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肽聚糖吸附丙烯酰胺的构效关系研究
12
作者 白红雨 刘清波 +3 位作者 崔蔚然 唐祯玥 张雨松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9,共10页
以5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ATCC8014、植物乳杆菌806、植物乳杆菌1.0665、干酪乳杆菌ATCC393、嗜酸乳杆菌KLDS1.0307)肽聚糖(Peptidoglycan,PG)为研究对象,立足PG化学结构、PG微观结构、PG表面结构分别进行解析,分析比较PG结构与其吸附丙... 以5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ATCC8014、植物乳杆菌806、植物乳杆菌1.0665、干酪乳杆菌ATCC393、嗜酸乳杆菌KLDS1.0307)肽聚糖(Peptidoglycan,PG)为研究对象,立足PG化学结构、PG微观结构、PG表面结构分别进行解析,分析比较PG结构与其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ATCC8014 PG对AA的吸附率最高,为89.93%;化学结构分析表明,随着PG的氨基己糖含量、糖链长度、谷氨酸含量的增加,其对AA的吸附能力由56.76%提升至89.93%;天冬氨酸作为肽桥较丝氨酸更有利于PG吸附AA,吸附率最大提升量为33.17%;随着PG乙酰化程度的增大,对AA的吸附率分别降低了29.62%、34.00%、41.96%、69.03%;微观结构表明,PG的比表面积、孔容大小与吸附率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ATCC8014 PG的比表面积、孔容最大,分别为0.9857 m^(2)/g、0.0056 cm^(3)/g,对AA吸附率最高,为89.93%;PG的孔径大小与吸附率呈负相关,嗜酸乳杆菌KLDS1.0307 PG孔径最大,为49.2072 nm,对AA吸附率最低,为56.76%;表面结构分析表明,PG的粗糙度与其吸附AA的能力无关。上述结果表明,不同PG的结构差异会造成对AA吸附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可为乳酸菌PG生物脱毒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乳酸菌 肽聚糖 吸附能力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PAA-PAM共聚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雅欣 谢俊龙 +1 位作者 李成豪 蔡少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7,共6页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Irgaure2959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PAM)共聚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流变仪等...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Irgaure2959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PAM)共聚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流变仪等对共聚水凝胶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并探究丙三醇的加入对水凝胶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保水性能、黏附性能和抗冻、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丙三醇能有效提高共聚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韧性、保水性、黏附性和极端温度耐受性。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的共聚水凝胶,当AA和AM单体摩尔比为4∶6,交联剂MBA含量为1‰,丙三醇体积百分比为60 vol%时,其综合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为631.8%,拉伸强度为53.0 kPa,并且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抗冻、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丙三醇 共聚水凝胶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二唑-丙烯酰胺吗啉晶体结构解析及抗烟草花叶病活性研究
14
作者 李雅泽 付怡宁 +2 位作者 杨宇 张金林 陈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植物免疫诱导剂作为新型的生态农药,其创制研究一直是杀菌剂开发的热点。为发现新型的杂环类植物免疫诱导剂,本研究以具有杀菌活性的肉桂丙烯酰胺骨架为先导结构,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替换的分子设计策略,引入具有植物免疫诱导活性杂环噻二... 植物免疫诱导剂作为新型的生态农药,其创制研究一直是杀菌剂开发的热点。为发现新型的杂环类植物免疫诱导剂,本研究以具有杀菌活性的肉桂丙烯酰胺骨架为先导结构,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替换的分子设计策略,引入具有植物免疫诱导活性杂环噻二唑骨架,设计成目标分子4-[3-(4-甲基-1,2,3-噻二唑-5-基)]-3-(4-叔丁基苯基)-1-吗啉。经4步合成目标产物,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目标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6.6643(5),b=12.4451(10),c=12.6992(11)Å,V=1008.84(14)Å^(3),Z=2,Dc=1.223 Mg/m^(3),F(000)=396,μ=0.179 mm^(-1)。经活体盆栽诱导烟草抗TMV活性评价发现,目标化合物5在烟草上对TMV分别表现出65%的钝化活性和69%的诱导活性,表明本研究发现的目标分子可作为植物免疫诱导剂候选化合物,可用于后续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丙烯酰胺 噻二唑 晶体结构 抗TMV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PAMPSLi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梁津津 张诗童 蔡少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CNC/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复合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流变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水凝胶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CNC/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复合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流变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水凝胶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CNC在水凝胶基体中均匀分布;随着CNC含量的增加,复合水凝胶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但电导率有所降低。1‰BIS/5%CNC/PAMPSLi复合水凝胶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0.25MPa,断裂伸长率836%,电导率0.10S/m,在柔性传感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 导电水凝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结冷胶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侯露 曾珠亮 常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138,共6页
为了改善传统的天然多糖应用于污染防治或生物医药领域的局限性,以硝酸铈铵(CAN)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结冷胶(GG)接枝共聚物(PAM-g-GG),改变引发剂CAN浓度、单体AM浓度和反应时间优化PAM-g-GG的制备工艺... 为了改善传统的天然多糖应用于污染防治或生物医药领域的局限性,以硝酸铈铵(CAN)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结冷胶(GG)接枝共聚物(PAM-g-GG),改变引发剂CAN浓度、单体AM浓度和反应时间优化PAM-g-GG的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进行表征,并对PAM-g-GG的溶胀性能、保水性能和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AM浓度为0.48 moL/L,引发剂CAN浓度为8.36 mmoL/L,反应时间为2 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597.45%和80.00%,为制备的最佳工艺。FTIR和TG显示AM与GG已成功接枝共聚。经溶胀性能及降解性能测试显示,PAM-g-GG最大平衡溶胀率为211.46%,21 d降解率最高为84.44%。通过接枝共聚使GG与AM的性能相互改善和促进,从而获得经济适用、高溶胀率和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的接枝共聚物材料,在环境污染防治或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红糖中丙烯酰胺
17
作者 徐曼 张耀恬 +2 位作者 王银 胡俊 吴德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红糖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样品加入^(13)C_(3)-丙烯酰胺同位素内标并用水-乙腈溶解,经盐析作用提取到乙腈中,分离乙腈层后,采用SCX+PSA净化,最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红糖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样品加入^(13)C_(3)-丙烯酰胺同位素内标并用水-乙腈溶解,经盐析作用提取到乙腈中,分离乙腈层后,采用SCX+PSA净化,最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在1.0~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78μg·kg^(-1)和2.62μg·kg^(-1)。对两份红糖样品进行6个浓度水平的加标验证,平均回收率介于95.0~9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2.2%之间。采集不同产地、品牌和性状的红糖样品19份,结果介于136.3~2011.5μg·kg^(-1)之间,多集中在400μg·kg^(-1)附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红糖 丙烯酰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合成技术及产业链分析
18
作者 牛舒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9,共7页
综述了基于反应原料结构不同的多种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路线设计和催化工艺特点,如丙烯腈水合法、丙烯酸铵盐氨化法、吗啉基丙酰胺原位胺消除法和3-羟基丙酸酯化氨化再脱水法等,探讨了目前用于工业制备的丙烯腈水合法的发展及其产业链上... 综述了基于反应原料结构不同的多种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路线设计和催化工艺特点,如丙烯腈水合法、丙烯酸铵盐氨化法、吗啉基丙酰胺原位胺消除法和3-羟基丙酸酯化氨化再脱水法等,探讨了目前用于工业制备的丙烯腈水合法的发展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通过对丙烯腈水合法的催化剂和工业装置的技术迭代进行全面分析,展望了丙烯酰胺在合成路线和生产技术两方面的未来突破方向,有利于推动丙烯酰胺基于新型原料或新型催化剂的合成技术开发,解决现有反应体系稳定性较差、生产路线较单一等问题,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和上游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实现丙烯酰胺生产工艺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合成技术 工业生产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乙基丙烯酰胺体系的温度响应性相态转变
19
作者 李洋 穆蒙 +3 位作者 束青林 李兴姚 唐绪涛 张永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7-824,共8页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相态转变往往需要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来实现,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情景下,环境条件不易改变。因此,构建能够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凝胶体系是必要的。本文以聚羟... 聚合物凝胶的溶液-凝胶-溶液(sol-gel-sol)相态转变往往需要外界条件(温度、pH等)的变化来实现,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情景下,环境条件不易改变。因此,构建能够在恒定条件下实现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凝胶体系是必要的。本文以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为骨架分子,乙二醛(GX)为交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为溶剂,成功构建了可以在恒温条件下发生sol-gel-sol连续相态转变的AGX体系。系统考察了温度、GX含量、聚合物含量、水含量等因素对AGX的成胶时间、破胶时间及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GX含量和温度,AGX可在7~2 000 min内形成弹性模量达560 Pa的聚合物凝胶,且最快可在2 h后降解为低黏液体(<30 mPa·s)。GX或PHEAA浓度越大,成胶越快,破胶越慢;温度升高,成胶和破胶均变快;电解质的引入对成胶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可以大幅降低破胶时间。sol-gel转变主要归因于GX与PHEAA之间的羟醛缩合,而gel-sol转变可能归因于酰胺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乙基丙烯酰胺 乙二醛 缩醛反应 相态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水凝胶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范黎琳 王若童 +3 位作者 潘彧然 曹峥 成骏峰 刘春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1,236,共6页
通过溶液热法将氢氧化镍(Ni(OH)_(2))引入,采用自由基原位聚合法制备成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聚丙烯酰胺/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氧化镍[PAM/3-APB@Ni(OH)_(2)水凝胶]。对水凝胶进行一系列测试表征,分析水凝胶的化学组成与微观形貌以及... 通过溶液热法将氢氧化镍(Ni(OH)_(2))引入,采用自由基原位聚合法制备成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聚丙烯酰胺/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氧化镍[PAM/3-APB@Ni(OH)_(2)水凝胶]。对水凝胶进行一系列测试表征,分析水凝胶的化学组成与微观形貌以及比色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H_(2)O_(2))生成羟基自由基,生成的羟基自由基进一步将无色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为蓝色的氧化TMB(ox-TMB),在紫外光652nm处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值。该生物传感器对H_(2)O_(2)的检测范围为0~800μmol/L,且在30min内,含量20mg,pH=4且反应温度40℃时实现了非常低的检测限(LOD)(约3.34nmol/L),在H_(2)O_(2)检测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 氢氧化镍 过氧化氢 比色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