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7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 degre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6
1
作者 Ke Zhang Yintao Zhang Pinpin Q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5期840-847,共8页
To overcome the too fine-grained granularity problem of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and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 three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s degree models based on princip... To overcome the too fine-grained granularity problem of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and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 three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s degree model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re proposed. Firstly, the PCA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the feature sequences of a behavioral matrix. Then, th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between two behavioral matrices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imilarity and nearness measure between their feature sequences. Based on the classic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theory, absolute and relative incidence degree models for feature sequences are constructed, and a comprehensive grey incidence model is proposed. Furthermore, the properties of models are researched. It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s satisfy the properties of translation invariance, multiple transformation invariance, and axioms of th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respectively. Finally, a cas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than other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 system multivariat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behavioral matrix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in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ynthetic earthquake predic-tion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天锡 蒋淳 +2 位作者 魏雪丽 韩梅 冯德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3-528,625,共6页
针对目前地震综合预报中的一些问题,利用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组成多元统计组合模型,在众多的地震预报指标(预报因子)中采用信息最大化方法,选择对中期预测信息累积贡献率大于90%地震预报指标,分... 针对目前地震综合预报中的一些问题,利用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组成多元统计组合模型,在众多的地震预报指标(预报因子)中采用信息最大化方法,选择对中期预测信息累积贡献率大于90%地震预报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预测、检验,最终应用马氏距离判别作外推综合预报;并以华北地区(30°~42°N,108°125°E)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检验,初步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组合模型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地震综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SSHR) basin in China,obtained during two years(2012-2013) of monitoring of 10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t 15 differen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ampling sites.Three significant groups,highly polluted(HP),moderately polluted(MP) and less polluted(LP),of sampl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A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A identified p H,F,DO,NH3-N,COD and VPh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However,DA did not give a considerable data reduction(40% reduction).PCA/FA resulted in three,three and four latent factors explaining 70%,62% and 7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HP,MP and LP regions,respectively.FA revealed that the SSH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oint sources: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non-point sources:domestic sewage,livestock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seasonal effect,and natural inputs).PCA/FA in the whole basin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for data reduction because it used only two parameters(about 80% re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xplain 72% of the data variation.Thus,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utility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sets and,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for effective stream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ult detection of excavator’s hydraulic system based on 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清华 贺湘宇 朱建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5期700-705,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reliability of the excavator's hydraulic system, a fault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as proposed. Dynamic PCA is an extension of PCA, which can effect... In order to improve reliability of the excavator's hydraulic system, a fault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was proposed. Dynamic PCA is an extension of PCA, which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dynamic relations among process variables. With this approach, normal samples were used as training data to develop a dynamic PCA model in the first step. Secondly, the dynamic PCA model decomposed the testing data into projections to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subspace(PCS) and residual subspace(RS). Thirdly, T2 statistic and Q statistic performed as indexes of fault detection in PCS and RS, respectively. Several simulated faults were introduced to validate the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PCA model developed is able to detect overall faults by using T2 statistic and Q statistic. By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proposed approach achieves an accuracy of 95% for 20 test sample sets, which shows that the fault detection approach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he excavator's hydraul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system EXCAVATOR fault dete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arameters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logistic support process based on GERT 被引量:7
5
作者 Yong Wu Xing Pan +2 位作者 Rui Kang Congjiao He Liming G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6期1011-1019,共9页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for system mode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However,the existing single-factor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are not well used in the logistic suppor...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for system mode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However,the existing single-factor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are not well used in the logistic support systems with multiple decision-making factors. The multiple transfer parameters 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MTP-GERT) is used to model the logistic support process in consideration of two important factors, support activity time and support activity resources, which are two primary causes for the logistic support process uncertainty. On this basis,a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GSA) method based on covariance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logistic support process uncertainty. The aircraft support process is selected as a case application which illu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o analyze the support process uncertainty, and some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for aircraft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on c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support process uncertainty analysis 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 sensitiv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浓香型大曲品质、微生物群落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6
作者 罗江陶 赵驰 +4 位作者 汤奥星 张凤菊 杜禹锋 李治华 蒲宗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33-141,共9页
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12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制曲品质、大曲中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更... 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12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制曲品质、大曲中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更适宜于生产优质大曲。扩增子分析发现各小麦品种所制大曲中的优势细菌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泛菌属(Pantoe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优势真菌则为嗜热青霉属(Thermomyce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扣囊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热青霉属、扣囊复膜孢酵母属、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根霉属(Rhizopus)和根黏孢霉属(Rhizomucor)与部分大曲感官品质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明串珠菌属则与部分大曲感官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真菌对大曲品质可能具有更大的贡献。代谢组分析发现木糖醇和甘油酸等代谢物不仅是影响大曲质量的关键组分,同时也是区分不同小麦品种所制大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揭示了优质制曲小麦的关键性指标参数,可为制曲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优质大曲发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制曲 微生物群落结构 代谢组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综合分析多效唑对甜瓜幼苗抗逆生理的影响
7
作者 梁任繁 符志新 +2 位作者 周鹏 林旭 苏义成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解析多效唑对甜瓜幼苗抗性生理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多效唑显著增加可溶性糖(TSS)、可溶性蛋白质(sPRO)、抗坏血酸(AsA)、脯氨酸(Proline)、总叶绿素(Chl)和叶绿素a(Chla)等物质含量,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 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解析多效唑对甜瓜幼苗抗性生理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多效唑显著增加可溶性糖(TSS)、可溶性蛋白质(sPRO)、抗坏血酸(AsA)、脯氨酸(Proline)、总叶绿素(Chl)和叶绿素a(Chla)等物质含量,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活性;丙二醛(MDA)与全钾(TK,R=-0.78)、全氮(TN,R=-0.57)、谷胱甘肽(GSH,R=-0.8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R=-0.92)、过氧化氢酶(CAT,R=-0.86)等显著负相关。观测指标可聚成2个类群,分别占70.59%和29.41%,同类指标间彼此呈正相关;17个生理指标可提取出3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功能性物质代谢、营养物质代谢、光合作用,各占总信息量74.91%、10.75%、6.53%,对应关键指标为:可溶性糖、磷、叶绿素b。综上,多效唑可提高甜瓜幼苗抗逆性,50~150 mg/L为最佳处理浓度,主要集中表现为功能性物质代谢、营养代谢、光合作用等三方面功能效应,可溶性糖可作为衡量多效唑处理甜瓜幼苗抗逆性强弱的决定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甜瓜 多变量分析 抗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变量SOM聚类的区划算法研究
8
作者 吴香华 金芯如 +2 位作者 黎亚少 任苗苗 王巍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3,共11页
针对目前气候区划变量较少、信息利用不充分、较少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基于机器学习和现代统计方法,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区划算法.首先,基于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计算主变量的突变点,把研究时期进行分段;然后,基于BP典型相关... 针对目前气候区划变量较少、信息利用不充分、较少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基于机器学习和现代统计方法,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区划算法.首先,基于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计算主变量的突变点,把研究时期进行分段;然后,基于BP典型相关选取协变量,并建立多变量SOM聚类算法,实现不同阶段的气候区划;最后,结合气候区概况来分析区划结果的实际意义,以及气候变化对气候区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区划算法有别于主变量的等值线分区以及人为确定阈值,而是根据SOM聚类,由数据驱动来确定区域个数以及分区,数据利用率高,区划过程更加客观合理;无需在区划过程中考虑气候背景,而是在算法过程中包含多层协变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区划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划 MANN-KENDALL检验 BP典型相关分析 多变量SOM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断点分析的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阶段研究
9
作者 章强 郑博文 +1 位作者 邱一君 王沈剑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明晰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基于我国沿海七大主要港口2002年至2023年共计264个月的月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使用多元断点分析方法来予以定量研究,并利用Chow检验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 为明晰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基于我国沿海七大主要港口2002年至2023年共计264个月的月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使用多元断点分析方法来予以定量研究,并利用Chow检验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研究显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在跨度为22年的研究期中,大体可分为六大发展阶段,结合不同阶段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特点,并考虑到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等关键事件,可将六阶段分别命名为:快速成长期(2002年—2005年)、波动发展期(2006年—2010年)、复苏增长期(2011年—2013年)、稳定平台期(2014年—2017年)、发展分化期(2018年—2020年)和韧性增长期(2021年—2023年)。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发展特征,相关特征与各阶段我国及世界经贸形势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港口 集装箱吞吐量 发展阶段 多元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演化分析运动激光捕捉数据关键帧自提取
10
作者 闫多多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216,共5页
在运动激光捕捉数据关键帧提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容易被忽略,导致提取的关键帧无法完全反映目标的动态特性。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应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演化分析运动激光数据关键帧自提取。通过对激光捕捉数据进行简单预处理和... 在运动激光捕捉数据关键帧提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容易被忽略,导致提取的关键帧无法完全反映目标的动态特性。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应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演化分析运动激光数据关键帧自提取。通过对激光捕捉数据进行简单预处理和特征解析,构建多维时间序列演化模型,设定合适的阈值和条件,确定多变量时间序列中的结构特征变化点。该变化点的位置与关键帧索引相对应,结合原始时间序列的首尾帧,实现对关键帧的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面对不同复杂程度的运动激光捕捉数据,提出的运动激光捕捉数据关键帧自提取方法能够提取更准确的关键帧,帧间距离误差小,整体概括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间序列 演化分析 激光捕捉数据 关键帧 自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感官轮及定量描述剖面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厚银 钟葵 +7 位作者 云振宇 史波林 汪厚银 张瑶 张丽涵 何晓宁 项雅科 赵镭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探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的感官特性,通过感官评价小组构建郫县豆瓣的感官轮及定量描述剖面。采用中心点剖面法结合几何平均值对市面上21款豆瓣产品进行感官描述词开发,构建包括外观、基本味、香气、风味和质地5个维度共计53个... 为探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的感官特性,通过感官评价小组构建郫县豆瓣的感官轮及定量描述剖面。采用中心点剖面法结合几何平均值对市面上21款豆瓣产品进行感官描述词开发,构建包括外观、基本味、香气、风味和质地5个维度共计53个感官描述词。进一步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复选出23个感官描述词并建立相应的强度参比样,开展不同种类和等级郫县豆瓣感官品质的定量描述评价。结果表明,郫县传统豆瓣酱香、辣香更强、质地偏黏,可见性(蚕豆瓣)、硬度更大。相比传统豆瓣,郫县红油豆瓣颜色偏红褐色,具有更强的油香、香料香、湿润性和油味等特性。随等级增加,郫县豆瓣的酱香、豆豉味等特征更突出,滋味更加醇厚。本研究可为郫县豆瓣的感官品质评价、产品质量控制及改进提供基础数据和评价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感官描述词 多元分析方法 感官轮 定量描述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火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含量研究
12
作者 吕世懂 曲良冉 +4 位作者 吴万富 张继光 尹艳梅 蒋绍松 陈春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9,共9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和核桃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学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区分,并找出引起它们差异的关键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火麻籽油相对密度分别在0.9228~0.9238之间,折光指数分别在1.4770~1.4778之间;火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并且γ-亚麻酸仅在火麻籽油中检出。在火麻籽油样品中,都不同程度检出了Δ^(9)-THC,含量在0.15~42.76 mg/kg之间。结合脂肪酸组分及含量,PCA、CA和OPLS-DA能较好实现不同类型油脂的区分,并且油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是实现不同类型油脂区分的关键变量。实验结果证明火麻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含有的Δ^(9)-THC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我国对火麻籽油及火麻相关食品中Δ^(9)-THC实施检测识别,并制定相关检测和限量要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油 脂肪酸组成 Δ^(9)-四氢大麻酚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对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祥 刘宜洋 +5 位作者 罗璐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王晓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种质资源在银川平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适合银川平原地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樱桃番茄育种材料。【方法】以收集到的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测定... 【目的】探究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种质资源在银川平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适合银川平原地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樱桃番茄育种材料。【方法】以收集到的100份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基于主成分计算出综合得分,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加权关联度,DTPOSIS法计算出相对贴近度。【结果】100份樱桃番茄的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78%~306.46%之间,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26个表型性状综合成了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901%。以3种评价方法对各种质进行排名,结果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共有4份材料均排在前10名,分别是T55、T83、T42和T87,表明T55、T83、T42和T87是表现优良的种质,其中T55的表现最为优异。【结论】T55是最适宜银川平原地区栽培的种质材料,可作为重要的育种基础材料;上述3种方法对樱桃番茄的评价结果略有不同,但无巨大差异,说明方法可行,有利于种质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种质资源 多元统计 灰色关联度分析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蓉 郝璐 +5 位作者 袁洪福 何桂梅 邓天龙 杜彪 龚丽 岳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常用的多元分析模型评价指标尚缺乏评价近红外分析软件多项重要预测性能指标的能力,成为近红外光谱仪预测性能以及实际近红外应用中模型适用性评价的痛点。为此,旨在发展一种近红外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的评价方法。以近红外测定汽油烯... 常用的多元分析模型评价指标尚缺乏评价近红外分析软件多项重要预测性能指标的能力,成为近红外光谱仪预测性能以及实际近红外应用中模型适用性评价的痛点。为此,旨在发展一种近红外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的评价方法。以近红外测定汽油烯烃浓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92个国Ⅵ汽油样品,包括92#、95#和98#;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按照GB/T 30519-2014测定其烯烃浓度作为参考值,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多元分析软件(1种是偏最小二乘(PLS)建模软件,另1种是非PLS的软件),建立了两个校正模型。研究发现,与参考值相比,PLS模型对低浓度样品预测值呈正偏差,高浓度的呈负偏差,即“均值化”现象。常用的模型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尚不能评价模型预测值的均值化程度,也不能评价:(1)预测值与参考值偏差大于参考方法再现性的样本占比,(2)模型泛化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4项新评价指标包括均值化指数(AE)、预测偏差超限值样本占比(Ratio)、异常样本预测偏差(DAS)和孤立样品预测偏差(DIS)。综合常用的评价指标和新评价指标(共12项),对仪器选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的评价、实际近红外分析应用中模型适用性的评价均具有实际意义,对近红外分析学术研究也具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多元分析模型评价 近红外分析软件评价 汽油烯烃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雅静 王胜超 +5 位作者 张振凌 朱建光 院军 吴亚宁 郭幸 张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8,I0027,I0028,共15页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数据库等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对比;利用SIMCA软件建立曼地亚红豆杉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74个成分,曼地亚红豆杉生品74个成分、酒炙品70个成分、酒浸品70个成分、酒洗品71个成分、酒蒸品71个成分、醋浸品71个成分、醋炒品71个成分、醋蒸品71个成分、蜜炙品72个成分、姜炙品70个成分。其中,18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定。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曼地亚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8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炮制 UH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镁安山质岩石类型的多元判别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浩然 李晨伟 +2 位作者 钱裕杰 于成 曾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63,共20页
高镁安山质岩石具有多种不同成因的亚类,这些亚类反映了板块构造学中不同的地质背景。因此,对高镁安山质岩石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分类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然而,现有的传统判别方法在区分赞岐岩型、玻安岩型和埃达克型高镁安山质岩石时存... 高镁安山质岩石具有多种不同成因的亚类,这些亚类反映了板块构造学中不同的地质背景。因此,对高镁安山质岩石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分类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然而,现有的传统判别方法在区分赞岐岩型、玻安岩型和埃达克型高镁安山质岩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基于全球范围内2167组高镁安山质岩石的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应用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的机器学习原理,开发了新的多元判别图解,旨在提升高镁安山质岩石分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对高镁安山质岩石的判别,新图解显著提高了对玻安岩型的辨识精度(高达90%),并在赞岐岩型和埃达克型的区分中达到了70%以上的成功率。改进的判别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和高效地区分3种主要类型的高镁安山质岩石,还扩展了传统地球化学判别方法的应用范围。基于新的判别图解,对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中—晚侏罗世高镁闪长岩进行了独立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典型的赞岐岩型和玻安岩型高镁安山岩,指示了同期的初始洋壳俯冲事件,有效约束了中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判别 高镁安山岩 赞岐岩 玻安岩 埃达克岩 岩石分类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QTOF-MS分析不同品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勤 鲍肃都 +6 位作者 陈宏宇 安会敏 陈圆 张欣仪 刘洋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1,共9页
采摘汝城白毛茶1号(RT1)、汝城白毛茶2号(RT2)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种(QT3)3个品系(种)的一芽二叶鲜叶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萎凋、干燥)加工成白茶,并探究其香气品质特征。感官定量描述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 采摘汝城白毛茶1号(RT1)、汝城白毛茶2号(RT2)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种(QT3)3个品系(种)的一芽二叶鲜叶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萎凋、干燥)加工成白茶,并探究其香气品质特征。感官定量描述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被用于评价不同品系(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属性和定性定量其挥发性成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相对香气活性值被用于筛选汝城白毛茶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并探究不同茶树汝城白毛茶品系(种)对白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系(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感官特征存在差异,RT1和QT3虽都有花香,但RT1清香特征显著,QT3具有毫香特征突出,RT2则呈现薄荷香。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并以P<0.05、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和相对香气活性值大于1.00为准则,共计10种香气成分被认为是3个茶树品系(种)所制白茶香气差异的原因。苯甲醛对3个汝城白毛茶品种(系)所制白茶的清香具有关键作用。正己醛对RT1的清香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苯甲醛、芳樟醇氧化物II、芳樟醇氧化物I对RT2的薄荷香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蘑菇醇、柠檬醛和顺-4-庚烯醛对QT3的毫香具有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汝城白茶香型多元化及不同品系(种)的品系(种)茶关键呈香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品系(种)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 香气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解析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中香气物质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子武 何金华 +3 位作者 侯馨宁 徐安琪 张德权 王振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1,共9页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过2次时,烤鸭香气特征变化显著,烤鸭肉质松散、气味寡淡且表皮色泽分布不均。HS-GC-IMS共鉴定出醛类19种、醇类4种、酮类6种、酯类1种、呋喃类1种和未识别9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酯类。随着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增加,烤鸭中醛类和酮类等特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相对含量升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共筛选出5种关键气味标志物,即壬醛、辛醛、庚醛、2-甲基丁醛和(E)-2-戊烯醛。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烤鸭关键气味标志物与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烤鸭坯反复冻融下烤鸭特征香气物质的保持和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元统计分析 烤鸭坯 反复冻融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分析与评价
19
作者 王琴 周昌艳 +4 位作者 赵晓燕 李晓贝 李旭娇 江政辉 张艳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5,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外观、营养、蒸煮食味等18个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对9种地理标志大米进行品质评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鉴定出大米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为2-... 为研究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外观、营养、蒸煮食味等18个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对9种地理标志大米进行品质评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鉴定出大米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为2-乙酰基-1-吡咯啉、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己醇、1-辛烯-3-醇、庚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从东北和其他地理标志大米中筛选出了42个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5个烃类和17个与香气相关的醇、酮、醛、酯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与直链淀粉、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米粉的糊化特性呈显著相关;蛋白质与醛类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烃类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9种地理标志大米划分为3大类,第1类为东北的5种地理标志大米,品质特征为垩白粒率和蛋白质量分数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高,糊化温度低,米饭硬而有弹性,挥发性化合物中醛类、醇类、酮类含量占比较高;第2类为原阳大米与小站稻,特点为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适中,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最高(627.7μg/kg),且烃类含量最高(269.6μg/kg);第3类为南方的射阳和崇明大米,具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低,胶稠度大,糊化温度高,米饭软而黏的品质特征,其烃类含量适中(159.4μg/kg)。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评价了9种地理标志大米中品质指标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可为不同地理标志大米的品质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大米 品质评价 挥发性化合物 多元统计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香肠的风味和品质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扈莹莹 刘跃 +4 位作者 程慧琳 黄德伟 巴音巴特·巴依尔塔 张浪 徐宝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24,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合肥、哈尔滨、黄山、苏州和成都)传统发酵香肠的风味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发酵香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L^(*)值、a^(*)值和b^(*)值具有显著差异。电子舌结果表... 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合肥、哈尔滨、黄山、苏州和成都)传统发酵香肠的风味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发酵香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L^(*)值、a^(*)值和b^(*)值具有显著差异。电子舌结果表明,苏州和成都发酵香肠的鲜味、丰富度和咸味高于哈尔滨、合肥和黄山。电子鼻结果表明,W5S传感器在不同地区发酵香肠中具有最高的响应值。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发酵香肠中共鉴定出121种挥发性化合物,筛选出26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桉叶油醇、柠檬醛和苯甲醛分别是哈尔滨、苏州和成都发酵香肠中最关键的挥发性化合物,而(E)-2-壬醛是合肥和黄山发酵香肠中最关键的挥发性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黄山、苏州和合肥发酵香肠具有相似的气味特征,而黄山和合肥发酵香肠则具有相似的滋味特征。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筛选出25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P<0.05,VIP值>1)。关键挥发性化合物与滋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辛烯-3-醇、己醛、庚醛和(E)-2-壬醛在调节滋味感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可为提升传统特色发酵香肠风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风味轮廓 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电子舌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