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血管内治疗1例
1
作者 韩凝 徐国栋 +2 位作者 赵岩 马良 王贺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较为罕见且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报道1例通过桡动脉和股动脉联合入路进行血管内治疗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病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左肢无力以及伴有头晕症状。行头颅DWI检查发现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和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 无名动脉漂浮血栓较为罕见且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报道1例通过桡动脉和股动脉联合入路进行血管内治疗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病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左肢无力以及伴有头晕症状。行头颅DWI检查发现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和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经过颈部CTA检查发现是无名动脉漂浮血栓,且目前对于无名动脉漂浮血栓的治疗并无共识。此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给予血管内治疗,采用桡动脉入路释放椎动脉和颈动脉保护伞,防止术中栓塞事件;经股动脉入路释放支架贴敷血栓。术后颈部CTA随访患者提示支架位置良好,完全贴敷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无名动脉 漂浮血栓 多发脑梗死 栓塞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多发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研究
2
作者 丁亚榕 严鸿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9-1425,共7页
目的 分析伴或不伴心房颤动的多发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Ⅲ)数据库(2015年8月—2018年3月),纳入经头... 目的 分析伴或不伴心房颤动的多发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Ⅲ)数据库(2015年8月—2018年3月),纳入经头颅MRI证实为多发性(≥2个梗死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既往史、住院期间用药史、TOAST分型等临床资料,进行3个月和1年随访,结局包括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事件(卒中、心肌梗死及血管性死亡事件)、脑血管源性死亡及不良功能结局(mRS评分>2分)。根据患者是否有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分为心房颤动组和无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心房颤动对患者3个月和1年的结局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血管分布区梗死亚组(多发单侧前循环梗死、多发后循环梗死、多血管分布区梗死)中心房颤动与患者1年结局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5711例多发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为(62.8±11.4)岁,其中女性1702例(29.8%);心房颤动组611例(10.7%),无心房颤动组5100例(89.3%)。与无心房颤动组相比,心房颤动组的年龄较高,女性、冠心病、肿瘤病史的比例较高;BMI,高血压、糖尿病、TIA的比例,以及既往吸烟和饮酒的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TOAST分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房颤动组中心源性栓塞和不明原因型卒中的比例高于无心房颤动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心房颤动组的HDL-C、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无心房颤动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组1年不良功能结局比例高于无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OR 1.35,95%CI 1.10~1.67,P=0.005)。在多发单侧前循环梗死亚组中,心房颤动患者1年联合血管事件(校正HR 1.31,95%CI 1.00~1.70,P=0.047)、脑血管源性死亡(校正HR 3.17,95%CI 1.63~6.18,P<0.001)和不良功能结局(校正OR 1.39,95%CI 1.09~1.77,P=0.007)发生率均高于无心房颤动患者。结论 伴或不伴心房颤动的多发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有较大差异,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1年不良功能结局发生率更高,特别是在多发单侧前循环梗死亚组人群中,心房颤动是患者1年联合血管事件、脑血管源性死亡和不良功能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 卒中结局 多发性脑梗死 卒中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艳旭 刘建忠 +2 位作者 黄鸿程 梁晖 李世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索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各30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血清IL-6和TNF-α水平检测,探索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脑... 目的:探索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各30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血清IL-6和TNF-α水平检测,探索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组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 CA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与非痰瘀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证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与血清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更严重,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脑梗死 痰瘀证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立 宋文婷 +4 位作者 姚明江 王益民 王勇 王光蕊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是由银杏叶和蜜环菌组合而成的上市药物,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探讨该药对大鼠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 Cerebral Infacrtion,MCI)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18 mg/kg)... 目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是由银杏叶和蜜环菌组合而成的上市药物,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探讨该药对大鼠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 Cerebral Infacrtion,MCI)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18 mg/kg),银杏叶提取物组(9 mg/kg),天麻蜜环菌素片组(600 mg/kg),天麻蜜环菌粉组(300 mg/kg),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组(618 mg/kg),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组(309 mg/kg)。从大鼠颈总动脉向大脑中动脉方向注射荧光微球混悬血清,致使大脑动脉多发性阻塞,造成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灌胃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抓力、血清TNF-α、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MC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有显著障碍,抓力显著降低,脑组织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脑组织受损,有明显的梗死灶,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显示CD34、GFAP有自修复的表达,Neu N低表达。给药28 d后,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抓力增加,脑内Glu和GABA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病理结果显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保护脑缺血,改善由此导致的神经缺损程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修复。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脑内Glu、GABA水平的降低作用显著优于银杏叶提取物;增加抓力作用显著优于天麻蜜环菌;降低血清TNF-α水平程度则同时优于两者。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有保护脑缺血,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复方优于单一组份,且有一定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多发性脑梗死 氨基酸 肿瘤坏死因子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薛茜 赵宝民 邹玉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急性脑梗死组(SACI组,n=75),并发SIRS组(SIRS组,n=45),并发SIRS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急性脑梗死组(SACI组,n=75),并发SIRS组(SIRS组,n=45),并发SIRS后致MODS组(MODS组,n=29)。同期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取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各组的血清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IRS 45例,发生率为37.5%;并发MODS 29例,发生率为24.2%;并发SIRS患者致MODS的发生率为64.4%。4组的CRP阳性率及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CRP阳性率还是CRP水平均为MODS组>SIRS组>SACI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可以并发SIRS或MODS,血清CR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是否并发SIRS或MODS的一项指标,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及时有效地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燕 李宪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0,234,共4页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M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记忆力减退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已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口服西洛他唑,规范治疗6个月。治疗...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M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记忆力减退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已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口服西洛他唑,规范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有显著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TCD示平均血流速度(Vm)提高,阻力指数(RI)降低;超声检查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变化,血流量增加;脑SPECT示血流灌注增加。结论西洛他唑可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西洛他唑 认知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水平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对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科 王志强 +5 位作者 袁伟红 于彦 赵琳 王颖 柳德元 鹿月惠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0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研究社区水平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将出院的17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管理组(90例)和对照组(82例)。管理组给予多学科综合管理(由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师、精神科医师以及护士等共同参与... 目的研究社区水平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将出院的17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管理组(90例)和对照组(82例)。管理组给予多学科综合管理(由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师、精神科医师以及护士等共同参与对社区脑梗死患者的管理),对照组执行出院医嘱。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主要指标为脑梗死复发率,其他指标有他汀治疗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抗血小板治疗率、高血压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糖尿病治疗率和血糖达标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中度以上残疾率、卒中后抑郁的比例、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理组在其他观察指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种多学科管理模式的关键是回社区的脑梗死患者将规范的二级预防、康复和护理方案带给社区全科医生,专科和全科医生进行互动式管理。此管理虽未显著降低社区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但可以提高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和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有利于提高二级预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脑梗死 恢复期 多学科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与CT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彤 刘平 +5 位作者 吉四辈 袁彬 刘艳霞 王玉梅 马铭心 毛兴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韦氏智力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  110例患者出现智能障碍 ,其中轻度 41例 ,中度 38例 ,重...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韦氏智力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  110例患者出现智能障碍 ,其中轻度 41例 ,中度 38例 ,重度 31例。智能障碍与其梗死体积呈明显正相关 ,与各皮层及皮质下萎缩因素呈明显负相关 ,与文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左侧大脑较右侧大脑病变智能障碍的发生率高。结论 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体积、慢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皮层及皮质下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痴呆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气压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晓利 张小军 +1 位作者 赵志刚 左洪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44-46,共3页
为了观察气候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分析了遵化地区一年四季气温、气压与脑梗塞血流变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推导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气温、气压与脑梗塞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相关。随着气温、气压的变化,... 为了观察气候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分析了遵化地区一年四季气温、气压与脑梗塞血流变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推导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气温、气压与脑梗塞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相关。随着气温、气压的变化,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电泳呈现明显波动性,为不同季节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气压 脑梗塞 血流变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松柏 李坤成 +3 位作者 朱玉森 王军 王强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53-954,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 0~ 40岁脑梗死 9例 ,应用MSCT行全脑容积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 (CTA)检查 ,采集和重建层厚均为 1.0mm ,重建间隔 0 .5mm ,螺距 :5 .5。应用多平面重建 (MPR)方法显示横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 0~ 40岁脑梗死 9例 ,应用MSCT行全脑容积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 (CTA)检查 ,采集和重建层厚均为 1.0mm ,重建间隔 0 .5mm ,螺距 :5 .5。应用多平面重建 (MPR)方法显示横断、冠状、矢状三个方向的脑实质断面图像和遮盖容积重建 (SVR)方法显示三维CTA图像。结果 全部病例MPR图像显示脑实质低密度病灶 ,其中单发 7例 ,多发 2例 ;9例中CTA发现 7例脑动脉主干截断、狭窄、分支减少等异常改变。结论 MSCT是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MODS患者Cys-C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填 王埮 +1 位作者 陈蓉 陈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在急性脑梗死(ACI)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ACI患者27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并发SIRS、MODS情况分为3组:单纯ACI组(SACI组)166例,单纯并发SIRS组(SIRS...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在急性脑梗死(ACI)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ACI患者27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并发SIRS、MODS情况分为3组:单纯ACI组(SACI组)166例,单纯并发SIRS组(SIRS组)47例,并发SIRS致MODS组(MODS组)65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水平,观察各组血清Cys-C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hs-CRP、LPa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组血清Cys-C、LPa、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组间比较,SIRS、MODS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以MODS组更为突出(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ys-C水平与hs-CRP、LPa呈正相关。结论:Cys-C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ACI并发SIRS、MODS,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Cys-C) 急性脑梗死(ACI)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和Svate-3对多发性脑梗塞大鼠纹旁区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湘 李东培 +1 位作者 方秀斌 高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5-176,17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 (MCI)大鼠纹旁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精制蝮蛇抗栓酶 3号 (Svate- 3)联合应用对 MCI大鼠纹旁区的作用。方法 :选用 Wistar大鼠 ,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建立多发性脑梗塞性缺血模型 ,...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 (MCI)大鼠纹旁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精制蝮蛇抗栓酶 3号 (Svate- 3)联合应用对 MCI大鼠纹旁区的作用。方法 :选用 Wistar大鼠 ,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建立多发性脑梗塞性缺血模型 ,用 NADPH- d组化方法、透射电镜技术并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实验组 NOS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值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NGF和 Svate- 3联合应用可使 MCI大鼠纹旁区 NOS阳性反应物明显增多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塞 神经生长因子 SVATE-3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智颗粒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英 朱海星 +2 位作者 崔龙 王明艳 何永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皮质形态学、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 ,复制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 12 .4 2g/kg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手术后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皮...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皮质形态学、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 ,复制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 12 .4 2g/kg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手术后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皮质形态学、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益气复智颗粒能使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下降。结论 益气复智颗粒具有较好的保护脑神经元 ,阻断脑缺血致神经细胞死亡病理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脑皮质 形态学 细胞凋亡 益气复智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多发梗塞性痴呆与血中自由基变化的关系探讨
14
作者 陈志斌 涂蓉 胡志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观察了5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中自由基水平变化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关系,结果发现:痴呆组病人急性期血中LPO含量明显高于非痴呆组;GSH-PX含量低于非痴呆组;SOD含量与非痴呆组无差别。本文提示:多发性... 本文观察了5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中自由基水平变化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关系,结果发现:痴呆组病人急性期血中LPO含量明显高于非痴呆组;GSH-PX含量低于非痴呆组;SOD含量与非痴呆组无差别。本文提示:多发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中自由基变化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脑梗塞 痴呆 自由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分散片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的影响
15
作者 田磊 蒋宝平 方泰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观察脉络宁分散片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存活率、病理学改变、脑含水量、脑指数、脑组织内NOS、SOD、MDA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经颈总动脉暂时夹闭加颈外动脉注射栓子方法,造成大鼠多发性脑梗死。结果...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观察脉络宁分散片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存活率、病理学改变、脑含水量、脑指数、脑组织内NOS、SOD、MDA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经颈总动脉暂时夹闭加颈外动脉注射栓子方法,造成大鼠多发性脑梗死。结果脉络宁分散片可降低多发性脑梗死大鼠的脑含水量和脑指数,降低脑组织内NOS、MDA及蛋白含量,提高SOD活力,其中高剂量组[(生药)17g/k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脉络宁分散片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分散片 多发性脑梗死 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麻益智方对多发脑梗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泽惠 曹宇 +3 位作者 刘佳妮 刘美霞 裴卉 李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120-1123,1128,共5页
目的:研究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经造模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参麻益智方中剂量组、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给药2周后行水... 目的:研究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经造模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参麻益智方中剂量组、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给药2周后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脑组织LFB染色观察胼胝体髓鞘脱失情况并进行脑白质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MBP蛋白表达。结果: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脑白质损伤评分明显降低,MB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参麻益智方可以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VD大鼠的脑白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多发脑梗 参麻益智方 脑白质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翠英 郑华光 +3 位作者 王立英 刘春英 孙静 赵惠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7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连续性急性脑梗死163例,发病1个月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结局变量,0=m...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连续性急性脑梗死163例,发病1个月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结局变量,0=mRS0~2,1=mRS3~5;急诊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依据病史及辅助检查确定TOAST分型。以性别、年龄、吸烟、饮酒、NIHSS评分、GCS评分、TOAST分型、合并症[感染、心肌梗死(MI)、心衰(HF)]、是否合并MS为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自变量为多分类时采用变量哑化技术。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P<0.05)、吸烟史(P<0.05)、NIHSS评分(P<0.01)、GCS评分(P<0.01)、TOAST分型(P<0.01)、感染(P<0.01)、HF(P<0.05)、MS(P<0.01)对早期预后(mRS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MS(OR3.869,95%CI1.542~9.711,P<0.01)、NIHSS评分(OR19.699,95%CI2.107~184.134,P<0.01)、TOAST分型(OR0.188,95%CI0.067~0.525,P<0.01)、感染(OR2.950,95%CI1.202~7.238,P<0.05)对mR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S、NIHSS评分、TOAST分型、感染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价、对MS高危人群实施干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代谢综合征 预后 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