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盈江县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
1
作者 汤明华 罗恒春 刘娟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盈江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对7个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别以5年的胸径生长量(D_(2)-D_(1))、胸径平方增长量(D_(2)^(2)-D_(... 基于盈江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对7个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别以5年的胸径生长量(D_(2)-D_(1))、胸径平方增长量(D_(2)^(2)-D_(1)^(2))、胸径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_(2)-D_(1)+1))以及胸径平方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_(2)^(2)-D_(1)^(2)+1))为因变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模型比较、评价以及交叉验证的方法对7个树种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预估效果进行检验,最终筛选出不同树种最优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对盈江县7个树种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栎类、西南桦、青冈、木荷、旱冬瓜、其他软阔和其他硬阔的最优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因变量分别为ln(D_(2)^(2)-D_(1)^(2)+1)、D_(2)-D_(1)、D_(2)-D_(1)、ln(D_(2)^(2)-D_(1)^(2)+1)、ln(D_(2)-D_(1)+1)、ln(D_(2)^(2)-D_(1)^(2)+1)、ln(D_(2)^(2)-D_(1)^(2)+1);基于模型拟合结果、结果检验及残差分析,7个树种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胸径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MRT数量分类、CCA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被引量:43
2
作者 钟娇娇 陈杰 +2 位作者 陈倩 姬柳婷 康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7-285,共9页
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分析了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75个样方共有种子植物195种,隶属61科128属。乔、灌、草3个层... 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分析了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75个样方共有种子植物195种,隶属61科128属。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模型;(2)经交叉验证认为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可分为2类,Ⅰ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陇东海棠(Malus kansuensis)+蛇莓(Duchesnea indica)群落,Ⅱ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黄栌(Cotinus coggygria)+茜草(Rubia cordifolia)群落;(3) CCA排序结果揭示了群落生境的分布范围,反映出生态轴的排序意义,较好地反映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凋落层厚度和干扰情况4个变量对该地区次生林群落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秦岭山地 天然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崔雨昕 胡宁宁 +2 位作者 王丹 孙萌 康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探究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研究区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对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和紫柏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踏查,共选取了20个具有典型植被特征的群落作为样地,通过多元... 为探究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研究区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对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和紫柏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踏查,共选取了20个具有典型植被特征的群落作为样地,通过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对20个样地进行数量分类,使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进行排序,并对分类得到的森林群落总体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20个样地进行MRT分类,得出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油松-白刺花-野棉花群落、辽东栎-覆盆子-蛇莓群落和华山松-巴山木竹-野青茅群落。2)CCA排序揭示了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明海拔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和坡度。3)研究区域森林群落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沿海拔梯度上升的趋势,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梯度波动不大。综上,海拔是影响陕西秦岭西段森林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陕西秦岭西段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物种多样性 群落分类 秦岭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老年多重慢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董海颖 梁笑笑 何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应用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对老年多重慢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多重慢病的管理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青岛、广州、苏州抽取1273名老年人,进行老年多重慢病的问卷调查,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 目的:应用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对老年多重慢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多重慢病的管理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青岛、广州、苏州抽取1273名老年人,进行老年多重慢病的问卷调查,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分析并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结果的差异性。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吸烟是老年多重慢病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是保护因素(OR<1)。决策树模型显示医疗保险是老年多重慢病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吸烟、年龄和婚姻状况。两种模型分析比较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的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55.3%;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57.2%,特异度为73.3%。结论:研究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吸烟是老年多重慢病的影响因素。结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HAID模型,可以有效筛选老年多重慢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强管理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决策树模型 老年多重慢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杰 屠腾 +1 位作者 纪玉蕊 王莹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性质之一,在本研究所涉及11个因子中,影响ATP分布变异的第一因子是空间位置(纬度,39.79%),然后是环境因子(总氮,18.49%;硝氮,16.24%),其中ATP随纬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01),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27),和硝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ATP也随有机质、总磷和海拔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沉积物ATP与多种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形态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ATP活性微生物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微生物 三磷酸腺苷 多元回归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林木参数提取和树高估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巍巍 冯仲科 +3 位作者 汪笑安 张雷 李丹丹 张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31,共5页
基于TM影像和样地数据,利用ERDAS处理软件平台,从影像中提取出可能与树高相关的遥感因子,并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多元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获得对树高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因子,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树高估测模型。本研究以旺业甸... 基于TM影像和样地数据,利用ERDAS处理软件平台,从影像中提取出可能与树高相关的遥感因子,并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多元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获得对树高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因子,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树高估测模型。本研究以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其中以针叶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数据筛选和偏相关分析,可得到该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R=0.808),再利用剩余的18块未参加建模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估测树高的总精度可达到88.55%。具有较好的估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遥感 植被指数 多元逐步回归 树高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连翘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佳佳 张雷廷 +3 位作者 车建芳 焦海华 茹文明 白志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89-8601,共13页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不仅是一种常用大宗木本药用植物类型,而且也是重要的绿化植物类型。以太行山南段陵川境内广泛生长的连翘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方法,解析连翘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探讨海拔、坡向主要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群...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不仅是一种常用大宗木本药用植物类型,而且也是重要的绿化植物类型。以太行山南段陵川境内广泛生长的连翘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方法,解析连翘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探讨海拔、坡向主要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群落格局的影响,以期有助于连翘的规模化种植。结果表明:(1)该区连翘群落可分为5类群丛:Ⅰ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Ⅱ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铁杆蒿(Tripolium vulgare)群丛;Ⅲ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群丛;Ⅳ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Ⅴ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黄刺玫(Rosa xanthin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2)海拔高度(H)、全钾(TK)和坡向(TRP)是影响该区连翘分布状况的3个主要环境因子。3个因子在4个层级水平上构成群落分型的主导因子。第一级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H=1330 m);第二级是土壤总钾量(TK=19.07 mg/kg)和海拔(H>1330 m);第三级是坡向(TRP=0.2775)、海拔(H>1330 m)和总钾量(TK<19.07 mg/kg);第四级是总钾(TK=18.47 mg/kg)、海拔(H>1330 m)、和坡向(TRP>0.2775)。海拔高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太行山南段生境内连翘群落结构和规模化种植的要重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群落结构 多元回归树(mrt) 冗余分析(RDA)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学原理与小波包分解技术预测苹果树叶片氮素含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瑶 郑立华 +1 位作者 李民赞 邓小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01-108,共8页
为探索不同生理物候期苹果树叶片氮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在果树坐果期、生理落果期和果实成熟期,使用光谱仪测量了果树叶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反射光谱,同时在实验室测定了果树叶片的全氮含量。研究首先将实验所得的光谱反射... 为探索不同生理物候期苹果树叶片氮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在果树坐果期、生理落果期和果实成熟期,使用光谱仪测量了果树叶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反射光谱,同时在实验室测定了果树叶片的全氮含量。研究首先将实验所得的光谱反射率与氮素含量以果树为单位进行聚类,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对每棵果树的光谱信息进行分解,提取出的低频信号和去除高频噪音后的信号分别组成了低频全光谱和去噪全光谱。针对这两个全光谱均实施了主成分分析,利用提取主成分分别建立了果树不同生长阶段的氮素含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的氮素含量估测模型发现,利用全光谱信息建立的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精度更高;在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使用去噪全光谱提取的主成分建立的氮素预测模型最优;而在生理落果期,使用低频全光谱提取的主成分建立的模型最优。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苹果果树叶片氮素含量的光谱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主成分分析 光谱仪 苹果叶片 小波包分解 NDVI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预估期间林木枯死及采伐影响的杉木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建军 曾伟生 孟京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单木生长模型以单木为模拟对象,模拟单株林木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其良好的精度为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基于两期福建省三明市杉木人工林一类调查数据,以林木生长量为因变量,林木大小、立地条件、林木竞争指数以及... 单木生长模型以单木为模拟对象,模拟单株林木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其良好的精度为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基于两期福建省三明市杉木人工林一类调查数据,以林木生长量为因变量,林木大小、立地条件、林木竞争指数以及基于所有保留木相同的3个竞争指数为自变量,运用R语言,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构建杉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枯死及采伐效应的基于保留木所构建的竞争指数在模型中影响显著,说明预估期间林木采伐及枯死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显著。在单木生长模型构建中,有必要考虑预估期间林木采伐及枯死效应,从而使模型更具合理性。所做模型还可用来模拟不同采伐强度及不同采伐林木下林分的生长动态,为合理制定采伐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生长模型 林木枯死及采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竞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果表型性状在核桃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亚兰 潘存德 陈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3-1120,共8页
【目的】本文探了索坚果表型性状在核桃种质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集52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性状指标数据,对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聚类锐度测试,并构建热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树(MRT)方法构建多元... 【目的】本文探了索坚果表型性状在核桃种质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集52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性状指标数据,对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聚类锐度测试,并构建热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树(MRT)方法构建多元回归树,对鉴定供试核桃种质所需的最少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量化。【结果】52份供试核桃种质坚果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种质可分为20类,热图直观地显示坚果表型性状在各种质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多元回归树显示15个坚果表型性状能够区分52份供试种质。【结论】52份供试核桃种质坚果表型多样性丰富,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横切面形状、脊分布、单果重、果形、核壳厚度、出仁率等性状是种质鉴定中重要的指标性状。同时R语言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为今后核桃种质形态与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坚果表型性状 热图 多元回归树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主导环境因子解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宇航 赵鸣飞 康慕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2,共8页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群落分类与排序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植被-环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冠层三维点云颜色矫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彩玲 宗泽 +2 位作者 张雪 马晓丹 刘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34,共8页
针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室外环境下获取果树冠层三维点云信息的复杂性,以及三维点云的颜色和真实颜色存在较大色差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点云颜色矫正方法。通过计算Pearson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扫描点的R、G、B分别与太阳辐射值... 针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室外环境下获取果树冠层三维点云信息的复杂性,以及三维点云的颜色和真实颜色存在较大色差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点云颜色矫正方法。通过计算Pearson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扫描点的R、G、B分别与太阳辐射值、TCCR24标准颜色测试板与地面夹角θ、TCCR24标准颜色测试板不同色块颜色、扫描质量、光线方向变量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在置信度为95%时,建立R、G、B分量的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模型。利用建立的回归模型,矫正三维点云颜色。采用该方法对室外果树冠层三维点云进行颜色矫正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颜色矫正回归模型,三维点云颜色R、G、B与真实颜色R、G、B的相关度由矫正前的低于0.69提高到0.90以上,颜色矫正后的标准差明显由矫正前的高于50%降到低于13%。该方法可为地面三维扫描仪获取较准确的三维点云的彩色信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冠层 三维点云 颜色矫正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河河湾迁移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成 刘桉 徐梦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502,509,共9页
白河为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2016年和2017年对白河9处典型河湾进行了考察采样。分析表明,白河河湾凸岸植被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有2~3个植被群落;湾顶从前至后的树木尺寸显示出明显的由低矮到高大的梯度变化。对凸岸树芯和圆盘样本进... 白河为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2016年和2017年对白河9处典型河湾进行了考察采样。分析表明,白河河湾凸岸植被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有2~3个植被群落;湾顶从前至后的树木尺寸显示出明显的由低矮到高大的梯度变化。对凸岸树芯和圆盘样本进行年轮分析,获取了树木的分布和树龄数据,提出了通过树木年轮和距离计算河湾迁移速率的方法。通过绘制树龄分布云图找出关键样本,测算白河河湾迁移速率为0.38~6.1 m/a,与遥感影像估算得出的迁移速率基本一致。对白河河湾迁移速率与水流流速、河宽、滩高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和比降是白河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迁移速率与流速和比降均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河 植被演替 迁移速率 年轮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安徽省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 宁少尉 +3 位作者 金菊良 周戎星 周玉良 白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7-213,共7页
干旱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干旱的精准监测,提出距平温度指数、距平降水指数、距平土壤含水量指数,将距平模型分别和分类回归树、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融合,提出距平分类回归树模型和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干旱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干旱的精准监测,提出距平温度指数、距平降水指数、距平土壤含水量指数,将距平模型分别和分类回归树、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融合,提出距平分类回归树模型和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首先选取安徽省2001—2014年168个月的降水、遥感温度、植被和土壤含水量指标,将2001年—2010年距平指数作为率定期,2011—2014年距平指数作为验证期,分别计算距平分类回归树模型和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并预测验证期模型值,计算两种模型值与SPI1值的相关系数,并与历史干旱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验证期距平分类回归树模型指数和SPI1的相关系数为0.878。验证期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和SPI1的相关系数为0.882。验证期距平分类回归树模型与SPI1等级准确率为0.77。验证期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SPI1等级准确率为0.80。距平分类回归树和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都有良好的监测效果,其中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监测效果更好些、可作为安徽省干旱监测的良好模型,为农业部门制定抗旱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遥感监测 数据融合 距平分类回归树模型 距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油锯择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游祥飞 王立海 孟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37,42,共3页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3个影响因素与保留木损伤率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对保留木损伤率有显著影响,它们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解释能力)大小依次为:择伐强度(贡献率为34.7%)>林分密度(贡献率为33.4%)>采伐木单株材积(贡献率为31.9%)。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大小,可以明晰作业、环境与树木之间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采伐作业对保留树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作业 保留木 损伤率 油锯伐木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滞效应的龙爪槐树干液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恒星 张振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1,52,共6页
以鲁东大学校内5年生龙爪槐为例,分别利用美国产AZ-M茎流系统和澳大利亚产AXWG03自动气象站对植株的树干液流和微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探讨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植物液流与环境因子定量分析中的适用性,并比较了考虑液流相对于微... 以鲁东大学校内5年生龙爪槐为例,分别利用美国产AZ-M茎流系统和澳大利亚产AXWG03自动气象站对植株的树干液流和微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探讨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植物液流与环境因子定量分析中的适用性,并比较了考虑液流相对于微环境气象因子滞后效应前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精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树干液流速率相对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风速分别存在10 min、10 min和20 min等间隔不等的时滞。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和不考虑滞后效应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考虑滞后效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显著提高,考虑、不考虑滞后效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的液流速率拟合值与观测值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4 4、0.888和0.853;液流速率拟合值与观测值相对误差处于±5%和±10%范围内的分别为41.177%、35.849%、30.189%和70.588%、62.264%、31.527%。由分析结果可知,液流的时滞是模型建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槐 BP-人工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拟合精度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CART与MDA模型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玲 杜庆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8,共6页
通过分别运用分类回归树与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对196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建模,再利用1624家上市公司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识别能力检验。研究发现:分类回归树假设条件限制少,学习与识别能力强,对检验样本整体正确识别率达到81%以... 通过分别运用分类回归树与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对196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建模,再利用1624家上市公司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识别能力检验。研究发现:分类回归树假设条件限制少,学习与识别能力强,对检验样本整体正确识别率达到81%以上,将第二类错误率有效控制在20%以下,留存收益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对会计信息失真识别具有很高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分类回归树 多元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广才岭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雷 贾炜玮 +1 位作者 刘国成 张海涛 《林业科技情报》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张广才岭地区实测的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固定标准地17块样地资料,通过对林木大小因子,竞争因子,以及立地因子的分析,选择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反映林分中林木之间平均拥挤指标,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与距离无关... 根据张广才岭地区实测的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固定标准地17块样地资料,通过对林木大小因子,竞争因子,以及立地因子的分析,选择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反映林分中林木之间平均拥挤指标,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与距离无关的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单木模型 胸径生长量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构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反照率机器学习估算方法
19
作者 吴锦超 吴永静 +2 位作者 林超 窦宝成 刘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4,共8页
针对反照率直接估算中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难以拟合反照率估算中的非线性特征的问题,引入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机器学习方法对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 products)反照率产品算法中的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 针对反照率直接估算中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难以拟合反照率估算中的非线性特征的问题,引入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机器学习方法对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 products)反照率产品算法中的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直接估算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gradient boost decision tree,GBDT)结果同原有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地面站点观测反照率评价本文算法效果。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平均RMSE为0.017到0.02,梯度提升决策树方法平均RMSE为0.009到0.013,梯度提升决策树方法的估算精度较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精度有较大提升,表明新型机器学习方法在优化遥感经验或半经验模型中具有重要潜力。同时地面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比于GLASS V3反照率产品在RMSE和绝对偏差上相对提升4%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多角度 直接估算方法 多元线性回归 梯度提升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发育的燕山东麓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丽丽 陈国平 +2 位作者 冯小梅 赵铁建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树、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树、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物群落构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东麓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以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槲栎(Quercus alien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为优势的5个群系。植物最大树高这一功能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保守性较强。荆条灌丛、槲栎、蒙古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环境过滤为主导,栓皮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负密度制约为主导,白蜡树群落的构建机制有由环境过滤向负密度制约过渡的趋势。另外,本文引用高斯核密度分布估计对亲缘关系指数的分布进行估计,直观、真实地反映了亲缘关系指数的个体值及整体趋势,为探讨群落构建的生态位机制和中性理论间的争论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东麓 多元回归树(mrt) 系统发育 高斯核密度估计(Gaussian KDE) 群落构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