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MDCT)在冠状静脉系统成像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季爱华 金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5-840,共6页
冠状静脉系统是心脏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通道和标志。多排螺旋CT(multi-deterctor row helical CT,MD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无创性评价手段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冠状静脉系统的无创性评价,MDC... 冠状静脉系统是心脏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通道和标志。多排螺旋CT(multi-deterctor row helical CT,MD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无创性评价手段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冠状静脉系统的无创性评价,MDCT也逐渐开始得到应用。本文就MDCT在冠状静脉系统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 冠状静脉窦(CS) 多排螺旋ct(m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剂量负担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路鹤晴 卓维海 +3 位作者 朱国英 高林峰 沈耀芳 陈丽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研究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的剂量负担。方法: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频率,并调查X射线CT检查中成年人头部、胸部、腹部检查部位的标准扫描条件,结合CT剂量指数的测量结果和应用CT剂量... 目的:研究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的剂量负担。方法: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频率,并调查X射线CT检查中成年人头部、胸部、腹部检查部位的标准扫描条件,结合CT剂量指数的测量结果和应用CT剂量评价软件,估算上海市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的剂量负担。结果:上海市目前有在用医用X射线CT机151台,2007年CT检查年频率为128.16人次/千人口。在头部、胸部、腹部等常规扫描中,一次检查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分别为0.93mSv、4.6mSv和4.9mSv。2007年上海市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剂最是4868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0.35 3mSv。结论: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剂量负担呈增长趋势,频率水平和单次检查有效剂量的增长是导致公众剂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层ct ct剂量指数 有效剂量 螺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3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4
作者 麻增林 贺丽英 +4 位作者 闫玉昌 张斌 吕秀华 苑文洁 曹保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胆道 梗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病变CT尿路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学勤 董海鹏 +2 位作者 陈克敏 方文强 凌华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尿路病变患者的CTU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16层CT进行平扫、增强及CTU(排泄期成像)检查,并将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尿路病变患者的CTU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16层CT进行平扫、增强及CTU(排泄期成像)检查,并将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曲面重建(CPR)和三维容积重建(VR)。将各种重建方法所得图像诊断价值分为三级:0级:不能进行定位定性分析;1级:可定位分析但不能定性分析;2级:能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比较各种重建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CT平扫、增强及CTU图像对各类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曲面重建和MIP重建方法在CTU成像中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平扫、增强及CTU图像对不同类型的尿路疾病诊断价值不同。结论:对于尿路病变CTU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类型的尿路病变应合理地选用C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病变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6
6
作者 白玫 郑钧正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文侧重辐射剂量学角度,从总结归纳多排(层)螺旋CT的主要特点入手;系统评述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及其测量或估算方法;进而分析探讨影响多排(层)螺旋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显然,正确掌握这些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达及其测量与评价方法,进而统筹兼顾优化提高影像质量与合理降低受检者剂量,已经成为放射防护学界、医学物理学界、临床医学放射学界以及医疗器械研发部门等共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层)螺旋ct 辐射剂量学 ct剂量指数 影响因素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静 周茂义 +4 位作者 杨春波 李立新 赵兴圣 岳奎涛 邵伟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供血动脉64层螺旋CT成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贾洪顺 许乙凯 全显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对胰腺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80例健康查体者行胰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胰腺供血动脉。结果:胰腺供血动脉胰十二脂肠上前动脉(ASPDA)、胰十二脂肠上后动脉(PS...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对胰腺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80例健康查体者行胰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胰腺供血动脉。结果:胰腺供血动脉胰十二脂肠上前动脉(ASPDA)、胰十二脂肠上后动脉(PSPDA)、胰十二脂肠下前动脉(AIPDA)、胰十二脂肠下后动脉(PIPDA)、胰背动脉(DPA)、胰横动脉(TPA)、胰大动脉(PMA)、胰前动脉弓(AAA)、胰后动脉弓(PAA)在MIP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0例)、100%(80例)、98%(78例)、95%(76例)、95%(76例)、83%(60例)、90%(72例)、43%(34例)、35%(28例)。结论:64层螺旋CT胰腺动脉血管成像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显示胰腺供血动脉检查手段,MIP多角度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胰腺供血动脉解剖与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动脉血管造影术 多层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曹代荣 游瑞雄 +4 位作者 李银官 郑贤应 李玉萍 江飞 郑义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 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 ,并行肺部血管重建 (MPR ,MIP ,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 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 ,并行肺部血管重建 (MPR ,MIP ,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 ,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 ,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 ,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诊断 肺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燕 宋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2 3例 ,使用 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 ,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2 3例 ,使用 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 ,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开放的侧支循环血管。结果 显示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 2 0例 ,食管旁静脉曲张 7例 ;胃左静脉曲张 18例 ,胃短静脉曲张 16例 ;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 8例 ;脐旁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 9例 ;脾肾、胃肾之间分流 7例 ;腹膜后分流 11例。结论 MDCT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能良好地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 侧支循环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检出右侧肾上腺静脉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松鹤 朱鸷翔 +3 位作者 赵森 周青 赵锡立 王志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对右侧肾上腺静脉检出率及右侧肾上腺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情况。方法:402例行MD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由两个不同的影像科医师观察其右侧肾上腺静脉轴位像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而评价右侧肾上腺静脉的情况。评...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对右侧肾上腺静脉检出率及右侧肾上腺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情况。方法:402例行MD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由两个不同的影像科医师观察其右侧肾上腺静脉轴位像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而评价右侧肾上腺静脉的情况。评价要点:可视化程度;右侧肾上腺静脉的直径与长度;与副肝静脉和其他静脉间的关系;右侧肾上腺静脉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与下腔静脉的方向关系。结果:402例患者检出右侧肾上腺静脉338例(84.1%),其中,有31例(9.2%)右侧肾上腺静脉与副肝静脉共干,右侧肾上腺静脉开口位于胸11~腰1之间。另307例患者中,在横断面上右侧肾上腺与下腔静脉横方向关系为向后和向右的占282例(91.9%),向后和向左的占25例(8.1%);在垂直面上右侧肾上腺朝向下腔静脉尾侧有292例(95.1%),头侧为15例(4.9%)。在这338例患者中,右侧肾上腺静脉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平均(3.8±1.7)mm和(1.7±0.6)mm。结论:MDCT有较高检出右侧肾上腺静脉的能力,并能大致显示其解剖特征,包括它的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右侧肾上腺静脉 肾上腺静脉取血 醛固酮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建收 宦怡 景建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以评估对比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9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多排螺旋CT肝脏平扫及双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其中一组(48例)注射碘帕醇370mgI/ml(1.5 ml/kg),另外一组(47例)...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以评估对比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9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多排螺旋CT肝脏平扫及双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其中一组(48例)注射碘帕醇370mgI/ml(1.5 ml/kg),另外一组(47例)注射碘帕醇300mgI/ml(1.85ml/kg),均于30s注射完毕。扫描后图像由放射科医生阅片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患者>2cm及≤2cm的肝癌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95例患者中共证实有259个肝癌病灶,其中87个≤2cm,172个>2cm。对于≤2cm的病灶及所有病灶动脉早期及晚期370mgI/ml组诊断敏感性高于300mgI/m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门脉期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密度对比剂在动脉早期、晚期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较小的肝癌病灶(≤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对比剂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