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脂质沉积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婉芯 陈超 +5 位作者 黄彩云 王梦诗 胡映秀 于暄慈 罗儒唐 李昂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超微结构、脂质沉积、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复合酸(油酸+棕榈酸)进行处理:500μmol/L+250μmol/L、1000μmol/L+500μmol/L、1500μmol/L+750μmol/L和...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超微结构、脂质沉积、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复合酸(油酸+棕榈酸)进行处理:500μmol/L+250μmol/L、1000μmol/L+500μmol/L、1500μmol/L+750μmol/L和2000μmol/L+1000μmol/L,并持续处理36 h构建原代骡鸭肝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结果显示:(1)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有丰富糖原颗粒和脂滴的存在。(2)与对照组相比,油酸+棕榈酸浓度为1500μmol/L+750μmol/L时,培养骡鸭原代肝细胞36 h,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脂滴数量显著增加(P<0.05)。(3)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脂肪酸处理的骡鸭原代肝细胞和线粒体均出现明显水肿,脂滴出现聚合,并且膜和嵴的结构受损。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肝细胞脂滴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上升(P<0.05)。(4)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脂肪酸处理的骡鸭原代肝细胞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肉碱棕榈转移酶-1A(CPT-1A)mRNA表达量以及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及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油酸+棕榈酸浓度为1500μmol/L+750μmol/L处理骡鸭原代肝细胞36 h能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有效增加肝细胞脂质沉积,但同时易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细胞模型 脂质沉积与氧化应激 AMPK信号通路 骡鸭原代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半番鸭性腺分化候选基因
2
作者 杨宇 叶胜强 +5 位作者 翟明丽 李雪莲 童新红 李中心 徐小娟 龚萍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4,共8页
为筛选到更多与禽类性腺分化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收集半番鸭、金定鸭和番鸭在1/2胚胎期雌性和雄性性腺组织样品进行RNA-seq测序,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半番鸭和亲本性腺分化过程中SNP、Indel位点以及可变剪接事件,对获取的SNP和InDel位点... 为筛选到更多与禽类性腺分化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收集半番鸭、金定鸭和番鸭在1/2胚胎期雌性和雄性性腺组织样品进行RNA-seq测序,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半番鸭和亲本性腺分化过程中SNP、Indel位点以及可变剪接事件,对获取的SNP和InDel位点在外显子(Exonic)、UTR5以及内含子(Intronic)等8种功能元件上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获得798216036条cleanreads,9471个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和691个蛋白质网络互作对(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突变位点在外显子上发生的比率占整体的21.26%。共筛选出非同义单核苷酸突变(Non-synonymous SNP,nsSNPs)引起的ATP2C2、GTF2A1L和HHIPL2等8个雌性特异表达基因和STK10、GDF7和SLC5A8等6个雄性特异表达基因,Indel位点引起的NTN4、RAB5A、SHPRH等12个雄性特异表达基因。DEGs可变剪接分析显示,半番鸭雌性和雄性比较组发生的差异可变剪接事件最少(17793次)。分析各比较组外显子使用(Exonusage)差异,发现雌雄性腺之间的外显子使用差异数量总体要少于不同鸭种同种性别之间的数量。研究表明,ATP2C2、GTF2A1L、HHIPL2、STK10、GDF7和SLC5A8等基因外显子SNP位点非同义突变以及NTN4、RAB5A、SHPRH等基因外显子Indel位点移码突变在雌雄性腺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腺分化和发育以及半番鸭的不育与DEGs中发生的可变剪接是密不可分的;位于Z染色体上的STARD6、STARD4、SPEF2、HSD17B3和25号染色体HSD17B1基因发生了可变剪接并参与了性腺性别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番鸭 性别分化 性腺 可变剪接 SNP/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郑嫩珠 李丽 +4 位作者 辛清武 缪中纬 朱志明 黄勤楼 黄一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56-3866,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同一批饲养的22日龄半番鸭中挑选出体重相近的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试验期为49 d。采用2×2因子水平设计,对照组...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同一批饲养的22日龄半番鸭中挑选出体重相近的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试验期为49 d。采用2×2因子水平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0.3%酵母硒,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黄芪多糖,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剂(300 mg/kg黄芪多糖+0.3%酵母硒)。试验期间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并于70日龄每组随机选择12只(每重复4只)进行屠宰,测定其胸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4 h p H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48 h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试验Ⅲ组肉色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肉色黄度(b*)值均显著降低(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4~120 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48~120 h和72~120 h的丙二醛(M DA)含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Ⅲ组24~120 h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储存时间延长,各组SOD、GSH-Px活性和T-AOC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但3个试验组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速度比对照组缓慢。4)酵母硒和黄芪多糖对肌肉24 h p H、剪切力、24~120 h的SOD活性、48~120 h的GSH-Px活性、120 h的M DA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交互作用(P〈0.05或P〈0.01)。由此可见,酵母硒、黄芪多糖均可改善半番鸭肌肉品质和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效延长货架期,且二者对于肌肉抗氧化、p H和嫩度改善均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硒 黄芪多糖 半番鸭 生长性能 肉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骡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洪民 殷勤 +5 位作者 郁怀丹 龚绍明 何大乾 夏来发 朱祖明 许洪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用CR71公番鸭×M14奥百星母鸭杂交产生的骡鸭雏苗 36 0羽 ,初生重为 (5 1.6± 3.11)g ,进行能量、蛋白质 2× 3因子试验。日粮ME设 12 .12MJ/kg和 12 .5 4MJ/kg两个水平 ,CP设 2 1.0 %、19.0 %和 17.0 %三个水平共六个处... 采用CR71公番鸭×M14奥百星母鸭杂交产生的骡鸭雏苗 36 0羽 ,初生重为 (5 1.6± 3.11)g ,进行能量、蛋白质 2× 3因子试验。日粮ME设 12 .12MJ/kg和 12 .5 4MJ/kg两个水平 ,CP设 2 1.0 %、19.0 %和 17.0 %三个水平共六个处理 (添加剂均相同 )。结果表明 ,六个处理中 0~ 3周龄增重以 2组最高 ,ME 12 .12MJ/kg高于 12 .5 4MJ/kg (P <0 .0 5 ) ;CP2 1.0 %和 19.0 %显著高于 17.0 % (P <0 .0 5 ) ,2 1.0 %与 19.0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饲料转化率ME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CP2 1.0 %和 19.0 %显著高于 17.0 % (P <0 .0 5 )。六个处理中 4~ 7周龄增重以 2组最高 ,ME 12 .12MJ/kg高于 12 .5 4MJ/kg (P <0 .0 5 ) ;CP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饲料转化率ME 12 .12MJ/kg高于 12 .5 4MJ/kg (P <0 .0 5 ) ,CP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果显示 ,0~ 7周龄骡鸭生长日粮能量皆不宜过高 ,以 12 .12MJ/kg为宜 ,蛋白质 0~ 3周龄 19.0 %、4~ 7周龄 17.0 %即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鸭 生产性能 能量 蛋白质 代谢能 日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番鸭网床平养与地面平养对比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岩锋 梁阿政 +5 位作者 孙世坤 庄晓东 陈冬金 朱志明 桑雷 谢喜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947-952,共6页
为探讨半番鸭网床饲养效果,将大型白羽半番鸭采用网床平养与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网床平养组平均每只净增重比地面平养组多119.87g(3.90%)(P<0.0... 为探讨半番鸭网床饲养效果,将大型白羽半番鸭采用网床平养与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网床平养组平均每只净增重比地面平养组多119.87g(3.90%)(P<0.05),2种养殖模式对半番鸭饲料报酬、成活率、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肌酸激酶、二氧化碳和载脂蛋白B 2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K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和钠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网床平养半番鸭的饲养效益优于地面平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番鸭 网床平养 地面平养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硒和黄芪多糖对半番鸭屠宰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丽 缪中纬 +4 位作者 辛清武 朱志明 章琳俐 李忠荣 郑嫩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2-510,共9页
为了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对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从22日龄健康半番鸭中选出体质量相近的144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酵母... 为了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对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从22日龄健康半番鸭中选出体质量相近的144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酵母硒、300 mg/kg黄芪多糖和二者的复合物(300 mg/kg黄芪多糖+0.3%酵母硒),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结果显示:除复合剂组半番鸭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各试验组半番鸭较对照组的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呈升高趋势(P>0.05),而腹脂率和皮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剂组血清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黄芪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剂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黄芪多糖组(P<0.05);各试验组半番鸭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半番鸭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而总蛋白含量、白球比、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P>0.05)。复合剂组半番鸭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复合剂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各试验组半番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呈增加趋势(P>0.05);复合剂组和酵母硒组半番鸭血清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半番鸭机体的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且复合剂的添加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硒 黄芪多糖 半番鸭 屠宰性能 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基因在半番鸭及番鸭不同羽色中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嫩珠 辛清武 +2 位作者 缪中纬 朱志明 陈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27-431,共5页
黑色素对动物毛(羽)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半番鸭和番鸭MC1R和TYR基因表达对其羽色的遗传效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C1R和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不同羽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C1R和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 黑色素对动物毛(羽)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半番鸭和番鸭MC1R和TYR基因表达对其羽色的遗传效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C1R和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不同羽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C1R和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羽皮肤中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白羽皮肤(P<0.01),MC1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羽皮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白羽皮肤的9.08倍和3.13倍,TYR基因在半番鸭和番鸭黑羽皮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白羽皮肤的2.50和14.54倍。由此说明,TYR和MC1R基因表达水平与羽色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番鸭 番鸭 羽色 黑色素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饲量对骡鸭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脂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闻治国 谢明 +2 位作者 黄苇 喻俊英 侯水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9-426,共8页
旨在研究不同填饲量对骡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体脂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取91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骡鸭(巴巴里番鸭♂×北京鸭♀)56只,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试验期为12d,试验鸭在91和92日龄时分别... 旨在研究不同填饲量对骡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体脂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取91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骡鸭(巴巴里番鸭♂×北京鸭♀)56只,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试验期为12d,试验鸭在91和92日龄时分别填饲330和390g.d-1的玉米型日粮,之后10d各处理填饲量保持不变,分别为450、540、630、720、810、900、990g.d-1。结果表明:(1)不同填饲量对骡鸭试验末重影响显著(P<0.05),并随填饲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骡鸭平均日增重在填饲量为900g.d-1时达到最大,当进一步提高填饲量时,骡鸭死亡率明显增大。不同填饲量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以平均日增重为评定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算的适宜填饲量为884.0g.d-1(R2=0.992,P<0.000 1)。(2)不同填饲量对骡鸭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胸肌率、腿肌重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3)骡鸭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和肝重率随填饲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不同填饲量对肝脏重和肝重率影响显著(P<0.05)。以肝重率为评定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算的适宜填饲量为879.8g.d-1(R2=0.916,P=0.007 0)。由此可见,填饲能快速提高骡鸭平均日增重和体脂沉积量,但填饲量超过900g.d-1时,骡鸭生产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鸭 填饲 生产性能 胴体品质 体脂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授精技术在骡鸭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丽华 段修军 +2 位作者 王锦锋 陈章言 王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7,共3页
番鸭与家鸭为不同属的鸭种,自然交配受精率较低,平均受精率为30%~40%。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公番鸭进行隔离调教,按摩法采精,母家鸭以翻肛法输精。结果表明:公番鸭调教1周即可使用,每天采精1次,采精量可达0.8毫升/只;精子在输精后... 番鸭与家鸭为不同属的鸭种,自然交配受精率较低,平均受精率为30%~40%。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公番鸭进行隔离调教,按摩法采精,母家鸭以翻肛法输精。结果表明:公番鸭调教1周即可使用,每天采精1次,采精量可达0.8毫升/只;精子在输精后第4天活力最强,两次输精间隔以4天为宜;常温下采出的新鲜精液应在30分钟用完;每只母家鸭每次输精0.05毫升,种蛋受精率平均达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鸭 人工授精技术 应用 按摩法 采精 翻肛法 输精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番鸭白色羽毛性状的选择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晖 檀俊秩 +1 位作者 刘玉涛 宋健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6-410,共5页
本文报道了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 ,对半番鸭母本进行后裔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经 4个世代选择 ,半番鸭 1~ 3级羽色从 58 40 %提高到 93 49% ,半番鸭白羽色评分的世代平均值从 5 77提高到 8 42 ,实现... 本文报道了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 ,对半番鸭母本进行后裔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经 4个世代选择 ,半番鸭 1~ 3级羽色从 58 40 %提高到 93 49% ,半番鸭白羽色评分的世代平均值从 5 77提高到 8 42 ,实现遗传力 3代平均为 0 6 6 38,选育效果明显 ,同时还显示了半番鸭羽色遗传的复杂性和白羽性状选育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番鸭 白色羽毛 选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羽半番肉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结构蛋白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傅光华 陈红梅 +6 位作者 黄瑜 万春和 傅秋玲 程龙飞 施少华 林芳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自肝脏表现不规则出血的白羽半番肉鸭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ZZ40株),经(RT-)PCR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可被鸭坦布苏病毒高免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引物从该株病毒基因组中成功获得结构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与... 自肝脏表现不规则出血的白羽半番肉鸭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ZZ40株),经(RT-)PCR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可被鸭坦布苏病毒高免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引物从该株病毒基因组中成功获得结构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与近年来我国分离的禽源坦布苏病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1%以上,而与蚊媒源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同源性仅为88.6%;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BYD-1等近年来的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共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白羽半番肉鸭存在坦布苏病毒感染,且该分离毒株的抗原性与我国早期分离于种(蛋)鸭的坦布苏病毒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白羽半番肉鸭 分离鉴定 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番鸭胚中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傅秋玲 程龙飞 +8 位作者 万春和 傅光华 施少华 陈红梅 刘荣昌 陈翠腾 陈珍 朱春华 黄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48-2156,共9页
通过胶体金试验、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自半番鸭胚及孵化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了鹅细小病毒(GPV)毒株(命名为MDE株),并进行了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为直径20~24nm的球形、无囊膜粒子。胶体金试验结果呈GPV... 通过胶体金试验、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自半番鸭胚及孵化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了鹅细小病毒(GPV)毒株(命名为MDE株),并进行了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为直径20~24nm的球形、无囊膜粒子。胶体金试验结果呈GPV阳性。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5 106bp,与GenBank登录的15株GPV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3.2%~98.1%,其中与SH株及疫苗株SYG61v株等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半番鸭源的GPV重组病毒M15株相似性最低。基于病毒VP1和N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毒株MDE与GPV疫苗毒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个独立的分支上,与番鸭细小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远。与疫苗毒株SYG61v株比较,MDE株VP1区的糖基化位点增加了703NRTS糖基化位点。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揭示了GPV可通过半番鸭胚垂直传播给雏鸭,丰富了GPV的生态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番鸭胚 鹅细小病毒 全基因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与樱桃谷鸭人工授精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章言 杜文兴 +2 位作者 段修军 赵旭庭 王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733-16735,16737,共4页
[目的]探讨半番鸭生产中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选用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为试验材料,采用按摩采精法和翻肛输精法进行人工授精试验,探讨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的影响。[结果]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自然交配受精... [目的]探讨半番鸭生产中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选用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为试验材料,采用按摩采精法和翻肛输精法进行人工授精试验,探讨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的影响。[结果]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自然交配受精率很低,平均受精率为39.58%,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74.79%。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s液稀释精液的受精率比较高,分别为75.24%和75.16%,与原精液组受精率(74.10%)差异不显著。精液稀释后在5℃保存24h后输精,其受精率均较低,分别为23.76%和34.33%。[结论]在半番鸭生产中,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降低精液使用量和提高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半番鸭 输精量 输精时间 稀释液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白羽半番鸭母本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嫩珠 陈晖 +3 位作者 朱志明 缪中纬 李盛霖 董晓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96-398,共3页
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对以北京鸭为母本的后裔半番鸭白羽率进行测定,分析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6.86%,A^C级白羽率从61.51%提高到99.17%;平均实现... 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对以北京鸭为母本的后裔半番鸭白羽率进行测定,分析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6.86%,A^C级白羽率从61.51%提高到99.17%;平均实现遗传力为0.697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番鸭 白色羽毛 选择反应 选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粗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忠荣 陈婉如 +1 位作者 叶鼎承 刘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2-168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粗蛋白质( CP)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常规CP水平(1~21日龄19.0%,22~56日龄16.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粗蛋白质( CP)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常规CP水平(1~21日龄19.0%,22~56日龄16.0%)的饲粮,试验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CP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并补充氨基酸的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各组56日龄的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腿比率、腿肌率、胸肌率、瘦肉率、皮脂率)均差异不显著( 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时,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上升10.9%、28.3%(P〈0.05),胸肌中CP含量分别下降1.1%、2.5%( P〈0.05),各组白羽半番鸭胸肌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仅试验Ⅱ组母鸭胸肌中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氨基酸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可提高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胸肌中CP的含量,对其屠宰性能、胸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半番鸭 粗蛋白质 屠宰性能 肌肉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粕型日粮添加溢多酶P8306对半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翁润 张艳艳 +3 位作者 李昂 吕东海 林海燕 王福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66-869,共4页
320只3周龄半番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含8%杂粕的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含14%,16%,18%杂粕(菜粕+棉粕)并添加0.18g/kg溢多酶P8306的日粮。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 320只3周龄半番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含8%杂粕的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含14%,16%,18%杂粕(菜粕+棉粕)并添加0.18g/kg溢多酶P8306的日粮。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对各组半番鸭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饲养效益的影响,以此确定杂粕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3—8周半番鸭成活率、增重、料肉比、养分利用率及饲养效益,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Ⅱ和Ⅲ组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比对照组节省0元、0.085元和0.008元;杂粕的最适添加量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多酶P-8306 半番鸭 生产性能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交半番鸭(公家鸭×母番鸭)的遗传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晖 檀俊秩 +1 位作者 刘玉涛 宋建捷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35-39,共5页
白羽家鸭D、CD和B的公鸭与白羽正番鸭母鸭杂交获得三组反交半番鸭。以正交组为对照。三组鸭1~3级白羽率分别相近;半净膛率低、瘦肉率高和皮脂率低,差异均不显著;胸肌率高,8和10周龄体重小,两者差异均极显著;反交半番鸭... 白羽家鸭D、CD和B的公鸭与白羽正番鸭母鸭杂交获得三组反交半番鸭。以正交组为对照。三组鸭1~3级白羽率分别相近;半净膛率低、瘦肉率高和皮脂率低,差异均不显著;胸肌率高,8和10周龄体重小,两者差异均极显著;反交半番鸭生长速度慢,在8~10周龄日增重迅速下降,胸肌充分发育均表现其早熟性。反交半番鸭公、母性征明显,体重悬殊,10周龄时母鸭的体重大约为公鸭的59%,反交半番鸭孵化期延长至31~32d,表现其倾向于母本正番鸭的遗传特性。反交半番鸭具有产蛋能力,母鸭28周龄开产生蛋,32周龄达产蛋高峰,产蛋率为74%,42周龄时共产蛋54.4枚,产蛋期间蛋重变化不大,均在50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交半番鸭 遗传特性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番鸭繁殖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檀俊秩 陈晖 +1 位作者 宋建捷 刘玉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北京鸭(♂)×番鸭(♀)属间杂种F1代大群中选出两只有性行为的雄性半番鸭和7只生殖器官有不同发育的雌性半番鸭。对该F1代的解剖学、组织学及杂交试验显示:属间杂交鸭并非完全不育;雌性半番鸭卵巢发育不全是造成产蛋能... 从北京鸭(♂)×番鸭(♀)属间杂种F1代大群中选出两只有性行为的雄性半番鸭和7只生殖器官有不同发育的雌性半番鸭。对该F1代的解剖学、组织学及杂交试验显示:属间杂交鸭并非完全不育;雌性半番鸭卵巢发育不全是造成产蛋能力低的直接原因;番鸭和家鸭的第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核型不同是造成F1不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半番鸭 生殖力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质日粮对白羽半番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忠荣 陈婉如 +1 位作者 叶鼎承 刘景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9-544,共6页
为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白羽半番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常规蛋白水平(CP)的日粮(1-21日龄CP为19%,22-56日龄CP为16%),试... 为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白羽半番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常规蛋白水平(CP)的日粮(1-21日龄CP为19%,22-56日龄CP为16%),试验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CP分别降低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时补充合成氨基酸的日粮,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1-21日龄、22-56日龄及1-56日龄白羽半番鸭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2)鸭21日龄、56日龄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尿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3)1-21日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鸭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8.17%(P〈0.05)和15.75%(P〈0.05),22-56日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5.64%(P〉0.05)和21.71%(P〈0.05)。说明在满足日粮氨基酸需要的条件下,日粮粗蛋白质降低1-2个百分点,对白羽半番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粪中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半番鸭 低蛋白质日粮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粪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农白羽半番鸭日粮适宜蛋能比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晖 檀俊秩 +2 位作者 郑丽祯 王燕桃 陈岩峰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研究了闽农白羽半番鸭 0~ 3周龄和 4~ 8周龄两阶段日粮适宜的蛋能比水平。 0~ 3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 11.50 MJ·kg-1,粗蛋白质设 2 1.0 %、 19.5%、 18.0 %、 16 .5%和 15.0 % 5个水平 ,蛋能比分别为 18.2 6 g· MJ-1、 16 .9... 研究了闽农白羽半番鸭 0~ 3周龄和 4~ 8周龄两阶段日粮适宜的蛋能比水平。 0~ 3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 11.50 MJ·kg-1,粗蛋白质设 2 1.0 %、 19.5%、 18.0 %、 16 .5%和 15.0 % 5个水平 ,蛋能比分别为 18.2 6 g· MJ-1、 16 .96 g· MJ-1、 14 .35g· MJ-1和 13.0 4 g· MJ-1;4~ 8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 11.91MJ· kg-1,粗蛋白质设 18.0 %、 16 .5%、 15.0 %、 13.5%和 12 .0 % 5个水平 ,蛋能比分别为 15.11g· MJ-1、 13.85g· MJ-1、 12 .59g· MJ-1、 11.34g· MJ-1和 10 .0 8g· MJ-1。试验结果表明 ,以阶段总增重、总耗料、料重比和 10周龄的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为指标 ,0~ 3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 15.6 5g· MJ-1;4~ 8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 12 .59g· MJ-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半番鸭 日粮 蛋能比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