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MSE横式滤波器和PIC联合的MUD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志刚 龚耀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多用户检测(MUD)是有效地抑制多址干扰(MAI)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对各种现有MUD算法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最小均方误差(MMSE)横式滤波器与并行干扰对消(PIC)相结合的联合检测结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不... 多用户检测(MUD)是有效地抑制多址干扰(MAI)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对各种现有MUD算法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最小均方误差(MMSE)横式滤波器与并行干扰对消(PIC)相结合的联合检测结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不高,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MUD算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多址干扰 MMSE 并行干扰对消 多用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步迭代MUD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丰瑞 于秀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78,共5页
联合检测(JD)技术是T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但是满码道工作时,信噪比恶化将导致系统性能降低.多步联合检测(MSJD)技术和迭代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迭代MUD技术时,经过3次迭代后,将接近单用户的性能,但运算量与码... 联合检测(JD)技术是T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但是满码道工作时,信噪比恶化将导致系统性能降低.多步联合检测(MSJD)技术和迭代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迭代MUD技术时,经过3次迭代后,将接近单用户的性能,但运算量与码道数呈指数关系.采用MSJD时,当码道数较大时,运算量相对于迭代MUD少得多,但是K个码道的系统性能最好只能接近采用JD算法时K/2个码道的性能.同时考虑运算量和系统性能,将迭代MUD和MSJD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多步迭代MUD技术.根据仿真得出:相对于单纯的迭代MUD,运算量将大大减少;相对于单纯的MSJD,系统性能将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CDMA系统 多用户检测 联合检测 迭代多用户检测 多步联合检测 多步迭代mu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砟轨道基床翻浆冒泥无损检测及注浆加固技术
3
作者 周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5,共7页
为研究有砟轨道基床翻浆冒泥整治技术,搭建了有砟轨道翻浆冒泥试验段,采用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试验段翻浆冒泥状况。研发了超细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旋喷注浆技术和高韧性防水卷材相结合的方案进行翻浆冒泥整治,通过现场应用评价整治效... 为研究有砟轨道基床翻浆冒泥整治技术,搭建了有砟轨道翻浆冒泥试验段,采用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试验段翻浆冒泥状况。研发了超细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旋喷注浆技术和高韧性防水卷材相结合的方案进行翻浆冒泥整治,通过现场应用评价整治效果。结果表明:弹性波检测技术能定性评价有砟轨道基床翻浆冒泥程度;研发的超细水泥注浆材料粒径均小于10μm,具有较好的力学和渗透扩散性能;采用高韧性防水和旋喷注浆相结合的整治技术,能够较好地整治有砟轨道基床翻浆冒泥病害。研究结果可为有砟轨道基床翻浆冒泥现场整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床翻浆冒泥 无损检测 超细水泥 旋喷注浆 高韧性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带抗泥砂堵塞试验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4
作者 胡蔚 罗永茂 马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针对现有滴灌带抗泥砂堵塞试验装置存在试验用水不能充分循环利用、浑水配比不均匀、试验样品安装铺设不规范等问题,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操作性强、检验检测准确性高、满足多种规格型号、高效的抗泥砂堵塞性能试验的装置,并根... 针对现有滴灌带抗泥砂堵塞试验装置存在试验用水不能充分循环利用、浑水配比不均匀、试验样品安装铺设不规范等问题,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操作性强、检验检测准确性高、满足多种规格型号、高效的抗泥砂堵塞性能试验的装置,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了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优化结果显示,试验装置的综合性能好,为滴灌带抗堵塞性能检验提供了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带 抗泥砂堵塞性能试验的装置 检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溢流与井漏监测的钻井液池体积趋势校正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伟峰 王晨 +3 位作者 范俊 刘凯 李威桦 戴永寿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钻井液池体积是溢流和井漏监测的常用参数。在钻井正常施工时,随着井筒容积的变化以及井筒内钻井液与地层流体的交换,钻井液池体积会产生与溢流和井漏发生时相似的“类风险趋势”,导致现有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易产生误报,降低了溢流与... 钻井液池体积是溢流和井漏监测的常用参数。在钻井正常施工时,随着井筒容积的变化以及井筒内钻井液与地层流体的交换,钻井液池体积会产生与溢流和井漏发生时相似的“类风险趋势”,导致现有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易产生误报,降低了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在现场应用时的有效性。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导致池体积产生“类风险趋势”的原因,建立了钻进与起下钻工况下池体积的正常变化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校正池体积的“类风险趋势”,降低溢流与井漏监测的误报率;然后,建立了基于规则推理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模型,用于测试池体积的“类风险趋势”对溢流与井漏监测的影响。利用现场实测的4500组钻井数据,采用基于规则推理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开展了风险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池体积趋势校正后,溢流与井漏风险监测的误报率由10.03%降低至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池体积 溢流与井漏监测 趋势校正 规则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紫萱 曾珊 +6 位作者 孙敏 沈才洪 熊燕飞 宋萍 童钰琴 杨雅琼 敖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酿造工艺、原料选取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风味的白酒,迄今为止已根据其主体风味特征将白酒分为十二种香型。白酒风味成分在白酒组分中占比不多,对...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酿造工艺、原料选取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风味的白酒,迄今为止已根据其主体风味特征将白酒分为十二种香型。白酒风味成分在白酒组分中占比不多,对白酒风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微量成分仅占1%~2%。白酒微量成分的提取、检测、分析对白酒的品质提高十分重要。由于白酒酿造过程工序复杂,可能出现不同批次风味不稳定性的问题。该文系统综述了不同香型白酒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及其影响因素,从样品处理、定性和定量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发展的风味物质主要检测方法,并对风味物质检测手段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风味物质检测技术创新,提高白酒现代化生产水平,以及稳定或改良白酒风味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风味 风味化合物检测 大曲 窖泥 糟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开挖砂土含泥量快速检测技术
7
作者 杨汛 陈煜安 +1 位作者 詹良通 李金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5-1303,共9页
针对平陆运河开挖砂土工程量大、实验室检测含泥量的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泥浆快速配置、拍照图像识别的砂土含泥量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取样、配置泥浆、定时沉降后拍摄样品图像,以提取测试区与黑白对比区的颜色特征... 针对平陆运河开挖砂土工程量大、实验室检测含泥量的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泥浆快速配置、拍照图像识别的砂土含泥量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取样、配置泥浆、定时沉降后拍摄样品图像,以提取测试区与黑白对比区的颜色特征为输入,含泥量作为输出,建立一个包含254组数据的数据库,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含泥量预测训练、超参数的择优。最终测试集的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对比显示,该方法在低含泥量(10%以下)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在1%以内;对于高含泥量(10%~60%)检测平均误差在5%以内。这种技术简化了操作,提升了检测效率,可以在现场实时进行运输流向决策(直接资源化利用、洗砂后利用或堆填处置),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泥量 快速检测 人工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气侵溢流发展规律及隔水管气侵监测优势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玉强 金衍 +4 位作者 管志川 刘永旺 王晓慧 张波 胜亚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7,共8页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迈向深水超深水,利用隔水管的长度优势、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早期监测的新思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水钻井气侵气体运移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水深、泥线以下深度、...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迈向深水超深水,利用隔水管的长度优势、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早期监测的新思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水钻井气侵气体运移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水深、泥线以下深度、井底压差、地层渗透率等工况下气侵气体的运移规律及其与溢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水深大于800 m、泥线以下深度小于2 800 m、地层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深水钻井,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监测比常规的泥浆池液面监测法更具时效性优势,且水深越深,泥线以下深度越小,地层渗透率越小,井底压差越小,该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气侵溢流 泥浆池增量 气侵早期监测 隔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的在线SVM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子磊 奚宏生 +1 位作者 赵宇 盛延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86-1390,共5页
基于传统支持向量机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运算量大、耗时久,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在线支持向量机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KKT条件判别实时增加的训练序列并构造当前训练样本集,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训练样本大小,加快... 基于传统支持向量机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运算量大、耗时久,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在线支持向量机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KKT条件判别实时增加的训练序列并构造当前训练样本集,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训练样本大小,加快训练速度。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不影响分类效果的情况下大大加快了训练速度,且用于分类的支持向量较少,同时性能与传统支持向量机算法相当且明显优于MMSE(RLS)多用户检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在线支持向量机 多用户检测 快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现场有机地球化学录井与油气识别评价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居和 方伟 冯子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472,共9页
在现场钻进过程中,尤其是在油基泥浆及各种添加剂烃类污染、地质录井难以确定真假油气显示的情况下,有机地球化学录井对确定油气显示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其烃类污染对岩屑罐顶气、岩石冷溶烃、岩石热解等常规地球化学录井技术有不同程... 在现场钻进过程中,尤其是在油基泥浆及各种添加剂烃类污染、地质录井难以确定真假油气显示的情况下,有机地球化学录井对确定油气显示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其烃类污染对岩屑罐顶气、岩石冷溶烃、岩石热解等常规地球化学录井技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检测数据必须通过校正污染后才能用于含油气性评价,为此,在现场开展了钻井泥浆及各种添加剂中烃类有机地化检测试验,对泥浆中轻烃(C1—C12)、萃取烃(C1—C35)和岩石冷溶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其烃类组成及变化特征,对钻进中真假油气显示、油气层质量及产能大小、油气烃类母质类型、储油层确定等及时作出解释与评价,为油气勘探与开发快速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钻井泥浆 地球化学录井 烃类检测 油气层 识别 评价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寻优的CDMA最佳多用户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春光 廖晓峰 +1 位作者 吴中福 虞厥邦 《信号处理》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混沌运动广泛存在于非线性系统中,它具有遍历性与随机性等优良性质,且在某个域内不可重复的走向每个状态。本文利用混沌的这些优良品质提出了实现码分多址(CDMA)系统上最佳多用户检测的一种混沌寻优方法。计算机模拟表明:我们... 混沌运动广泛存在于非线性系统中,它具有遍历性与随机性等优良性质,且在某个域内不可重复的走向每个状态。本文利用混沌的这些优良品质提出了实现码分多址(CDMA)系统上最佳多用户检测的一种混沌寻优方法。计算机模拟表明:我们提出的算法具有能克服多址干扰,能寻优到全局极小点,以及能抑制噪声干扰等优点,这为研究CDMA系统上的最佳多用户检测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多用户检测 混沌寻优 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A中的半盲恒模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胜美 赵春明 李灿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该文研究了应用于CDMA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中的半盲恒模算法。它首先利用非盲算法消除所有小区内干扰用户的影响,接着再利用盲算法抵消剩余的干扰。通过仿真实验,将之与盲恒模算法及解相关算法相比较,可以看出在于扰用户增多时,本文提出... 该文研究了应用于CDMA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中的半盲恒模算法。它首先利用非盲算法消除所有小区内干扰用户的影响,接着再利用盲算法抵消剩余的干扰。通过仿真实验,将之与盲恒模算法及解相关算法相比较,可以看出在于扰用户增多时,本文提出的半盲恒模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多用户检测 半盲恒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泥灌注桩的光纤传感检测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萌 雷文凯 +1 位作者 肖衡林 刘永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8,10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注桩基检测水平,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原理并设计相关的试验模型,制作含泥量分别为0,33.3%,50%,66.7%,100%的5种夹泥桩,对不同夹泥桩的光纤温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研究加热功率大小对... 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注桩基检测水平,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原理并设计相关的试验模型,制作含泥量分别为0,33.3%,50%,66.7%,100%的5种夹泥桩,对不同夹泥桩的光纤温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研究加热功率大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及含泥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升与加热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光纤温升随含泥量增加而增加,呈现先缓后快的增加规律;光纤温升与其所处桩身介质的结构和导热系数密切相关;该模型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完整性检测的可行性,也可为基于该技术桩基检测的理论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桩基检测 夹泥桩 温升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波变换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传伟 李安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1-755,共5页
针对钻井泥浆脉冲信号在复杂环境中传输的问题,建立了复合泥浆信号模型,研究了符合信号特征、基于最低熵的最优小波设计及处理方法.利用该小波对信号进行变换,分析信号、噪声和基线的模极大值传播特性,提出了模极大值平方后与相邻系数... 针对钻井泥浆脉冲信号在复杂环境中传输的问题,建立了复合泥浆信号模型,研究了符合信号特征、基于最低熵的最优小波设计及处理方法.利用该小波对信号进行变换,分析信号、噪声和基线的模极大值传播特性,提出了模极大值平方后与相邻系数相乘且归一化的处理方法,实现噪声去除、基线矫正和脉冲位置检测.该方法在中国石油某油田得到现场应用,处理采集的钻井泥浆信号,检测脉冲位置恢复原始编码数据,可满足随钻测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信号 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去噪 基线矫正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性能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峰 乌效鸣 +1 位作者 吴川 赵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7期57-59,共3页
设计一种利用微扭矩传感器配合旋转机构,检测泥浆流变性和润滑性,同时配合压力等系列传感器,检测泥浆压力梯度变化和酸碱性,实现快速检测泥浆各项参数。将复杂的实验室采样检测转化为现场的迅速测量,简化操作,及时反映泥浆性能变化,为... 设计一种利用微扭矩传感器配合旋转机构,检测泥浆流变性和润滑性,同时配合压力等系列传感器,检测泥浆压力梯度变化和酸碱性,实现快速检测泥浆各项参数。将复杂的实验室采样检测转化为现场的迅速测量,简化操作,及时反映泥浆性能变化,为混浆配浆提供直接参考,保证作业的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检测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的UWB脉冲成形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希延 刘健 纪元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11-2716,共6页
针对超宽带定位系统在多用户和弱信号环境下接收端易出现码间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和多用户干扰(multiuser interference,MUI)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均方误差估计(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estimation,MMSE)的... 针对超宽带定位系统在多用户和弱信号环境下接收端易出现码间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和多用户干扰(multiuser interference,MUI)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均方误差估计(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estimation,MMSE)的自适应迭代算法进行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脉冲设计。该算法选取修正Hermite多项式(modefied Hermite polynomial,MHP)作为脉冲设计基函数。通过分析MHP的时频特性对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准则下组合脉冲的各阶MHP系数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根据组合脉冲功率谱密度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辐射掩蔽之间的拟合程度设计自适应算法,对组合脉冲进行自适应调整实现脉冲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获得的脉冲有较高功率利用率,同时在多用户接入和弱信号检测方面也具备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Hermite多项式 自适应迭代 多用户干扰 弱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开挖泥浆性能检测系统与弱监督学习的 地层岩性识别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晗 程丹仪 +4 位作者 徐永华 姚孔轩 邱峰 乌效鸣 林朋皓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301,共9页
针对非开挖工程工勘资料缺乏,掘进地层岩性难以判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开挖泥浆性能检测与弱监督机器学习结合的典型非开挖地层岩性识别方法。结合自主设计研发的非开挖泥浆性能检测系统工程现场应用,获取非开挖掘进导向段泥浆流变... 针对非开挖工程工勘资料缺乏,掘进地层岩性难以判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开挖泥浆性能检测与弱监督机器学习结合的典型非开挖地层岩性识别方法。结合自主设计研发的非开挖泥浆性能检测系统工程现场应用,获取非开挖掘进导向段泥浆流变性能参数和密度等敏感参数的训练样本。利用部分有标签数据与K近邻(K Nearest Neighbors,KNN)算法对所有泥浆参数训练样本进行特征标签,采用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空间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进行分类处理,建立了以上海地区典型非开挖地层分类为目标的分类模型。将该地层识别模型应用于上海地区非开挖工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非开挖实时钻进条件下快速识别钻进地层,识别正确率高达96%。研究成果通过采集导向段泥浆性能参数,识别非开挖掘进段地层岩性,为非开挖扩孔阶段钻具选型、泥浆设计等提供了重要地质信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开挖 泥浆性能检测系统 支持向量机 地层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_c指数的2种异常压力随钻预监测新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志战 盖姗姗 许爱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9-1433,共5页
针对dc指数法监测程度高、预测程度低,并且趋势线的选择困难的问题,分别提出测录井资料联用的随钻动态预测方法和不依助于趋势线的修正dc指数方法,前者通过邻井的声波时差曲线预测目的井的dc指数曲线,通过与实钻dc指数进行对比,实现地... 针对dc指数法监测程度高、预测程度低,并且趋势线的选择困难的问题,分别提出测录井资料联用的随钻动态预测方法和不依助于趋势线的修正dc指数方法,前者通过邻井的声波时差曲线预测目的井的dc指数曲线,通过与实钻dc指数进行对比,实现地层压力的动态预测;后者通过计算正常压实地层的机械钻速,摆脱了对趋势线的依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都能够提高异常压力随钻预监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指数 异常压力 随钻预监测 测录井资料联用 趋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晓非 韦惠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275,282,共5页
在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是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有效方法,因此也成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传统检测器、最优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MMSE检测器、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并行干扰抵消检... 在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是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有效方法,因此也成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传统检测器、最优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MMSE检测器、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和解相关判决反馈检测器等经典多用户检测器的误码率、渐近多用户有效性和抗远近能力,并从计算复杂度和所需的假定知识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些检测器的实现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多址干扰 多用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粉质壤土泥浆特性动态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慎强 朱首军 +1 位作者 刘玉兰 张治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202-14205,共4页
[目的]为用舍粘粒量高的土修建水坠坝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方法]以陕西白水县西武村附近大沟流域的土作为试验对象,用等高等直径的PVC管样桶组建测试模型,对2种灌浆速度(15和25cm/d)下灌浆体的沉降量、抗剪强度、湿密度、下... [目的]为用舍粘粒量高的土修建水坠坝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方法]以陕西白水县西武村附近大沟流域的土作为试验对象,用等高等直径的PVC管样桶组建测试模型,对2种灌浆速度(15和25cm/d)下灌浆体的沉降量、抗剪强度、湿密度、下渗量等指标进行动态测定。[结果]不同灌浆速度下,灌浆过程中灌浆体各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对于同一高度的灌浆体,其沉陷变形、抗剪强度、湿密度均表现为灌浆速度大则相应的值大。灌浆5~6d以后,以25cm/d速度灌浆的日排水量小于以15cm/d速度灌浆的日排水量。[结论]灌浆速度加大可缩短达到相同沉陷变形、抗剪强度和湿密度的时间,可明显增加灌浆初期排水量,但随灌浆时间的累积,下层灌浆体接近不透水层而不利于灌浆后期的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粉质壤土 泥浆 抗剪强度 排水固结 动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