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200 YEAR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FAR EAST RONGBUK ICE CORE, MT. QOMOLANGMA (EVEREST)
1
作者 Kang Shichang\+1, Qin Dahe\+1,Cameron P. Wake\+2, Paul A. Mayewski\+2(1 Laboratory of Ice core and Cold Regions Environment, LIGG, CAS, Lanzhou 730000,China 2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Earth, Ocean and Space, Univer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42-442,共1页
During the Sino\|American Expedition to Mt. Qomolangma in May 1997, a 41m ice core was recovered from an elevation of 6500m from the northern branch firn basin of the Far East Rongbuk Glacier in Mt. Everest. The ice c... During the Sino\|American Expedition to Mt. Qomolangma in May 1997, a 41m ice core was recovered from an elevation of 6500m from the northern branch firn basin of the Far East Rongbuk Glacier in Mt. Everest. The ice core was dated down to 1814 by counting δ 18 O peaks and referring to the variations of β activity and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The average annual accumulation is 224mm (ice equivalent). Five cold periods and five warm periods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rom the ice core for the last 200 years and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climatic change is warming, which is agree with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lso the climatic records in Far East Rongbuk ice core has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in the Guliya ice cor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limatic changes are consistent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the ranges of climatic changes are larger in southern Plateau than that in northwestern Plateau. Though the δ 18 O variations has some negatively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amount for short time scale, these do not effect δ 18 O changes reflecting temperature for long tim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ntly 200 year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ce core mt. qomolan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鼠前列腺Mt1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及蛋白功能预测
2
作者 赵丙辰 张宇 +2 位作者 李澍祺 华思锐 白素英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麝鼠前列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t1)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差异,并解析其RNA及蛋白结构特征与功能。采集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麝鼠前列腺组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t1的mRNA表达水平,结合mRNA二级结构预测、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跨膜结... 试验旨在探究麝鼠前列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Mt1)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差异,并解析其RNA及蛋白结构特征与功能。采集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麝鼠前列腺组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t1的mRNA表达水平,结合mRNA二级结构预测、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跨膜结构及蛋白互作预测,揭示其在季节性繁殖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繁殖期麝鼠前列腺中Mt1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繁殖期(P<0.0001),表明其可能参与非繁殖期组织稳态维持。mRNA结构预测显示,Mt1基因RNA具有多茎环构象(最小自由能MFE=-1444.7 kJ/mol);Mt1蛋白含7次跨膜螺旋(覆盖16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9.45,疏水性强,胞外结构域含12个半胱氨酸残基,可能通过二硫键稳定构象。SMART结构域预测显示,其属于Srsx亚家族,与精子发生相关蛋白功能特征相符。互作网络预测表明,Mt1蛋白的互作网络高度依赖G蛋白异源三聚体(Gαi/Gβγ),Gpr50可能作为调控因子参与其中,推测非繁殖期Mt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与Gαi亚基、Gβγ复合物及潜在调控受体Gpr50相互作用,调控前列腺代谢状态,从而适应长日照环境下的生殖抑制需求。综上,麝鼠前列腺中Mt1基因的极显著季节性表达通过其多茎环RNA结构、跨膜蛋白特性及G蛋白互作网络调控前列腺代谢,介导长日照环境下季节性生殖抑制的分子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 前列腺 季节性繁殖 mt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海洋MT数据脉冲噪声压制方法
3
作者 徐天 罗鸣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MT)利用海底电磁台站(OBEM)接收天然大地电磁信号,利用阻抗张量估计方法计算视电阻率与相位,进而探测海底电性结构。OBEM产生的噪声常表现为具有特定频率特征的不规则高频脉冲,这种噪声导致受干扰频点的阻抗张量偏离真实... 海洋大地电磁法(MT)利用海底电磁台站(OBEM)接收天然大地电磁信号,利用阻抗张量估计方法计算视电阻率与相位,进而探测海底电性结构。OBEM产生的噪声常表现为具有特定频率特征的不规则高频脉冲,这种噪声导致受干扰频点的阻抗张量偏离真实值,严重影响数据解释。为降低脉冲噪声对海洋MT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利用一阶差分预白降低海洋MT数据的低频能量以提高Hampel识别器的噪声识别率,在频域利用Hampel识别器识别出大地电磁四分量中的脉冲噪声所在频点,考虑到大地电磁阻抗估计的稳定性,合并四分量噪声频点并做统一的降幅处理以压制脉冲噪声,达到校正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的目的。为评价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的脉冲噪声压制效果,基于MT信号和脉冲噪声之间的周期性差异,利用自相关函数进行定性评价,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实测数据的噪声压制效果评价。将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实测海洋大地电磁数据脉冲噪声压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压制海洋MT数据中的脉冲噪声,消减自相关函数曲线中噪声引起的周期峰,校正噪声引起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了.MT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脉冲噪声 Hampel识别器 自相关函数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D-PSR-MNF的海洋MT数据噪声压制方法
4
作者 徐天 罗鸣 +1 位作者 封常青 吴云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8,共17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杂的强能量噪声,本文提出SVMD-PSR-MNF方法对其进行压制.通过连续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SVMD)实现噪声预估计,然后利用相空间重构(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将时间序列转化为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将含噪MT数据分解为一系列MNF成分,最后通过MNF成分的选取重构实现信噪分离.针对实测数据去噪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本文基于大地电磁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和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周期性,提出基于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的去噪效果评价方法.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中.本文基于一维各向异性模型模拟连续频谱的MT信号,并采用三维随机海浪感应磁场公式合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含噪MT数据.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D-PSR-MNF方法可在压制噪声的同时较好地恢复有效信号,校正噪声导致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MT数据质量;ACF可评价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海浪感应磁噪声 连续变分模态分解 相空间重构 最小噪声分离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与WFEM二维联合反演在山西大同地热区的应用
5
作者 谢子豪 陈宇峰 +3 位作者 刘磊 周文龙 廖卫阳 杨鑫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8-378,共11页
地热能凭借其稳定性、经济性等优势已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方向。电磁法作为解析地热系统电性结构的核心地球物理手段,其方法体系呈现显著互补特征: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简称MT)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具有探测深度大、... 地热能凭借其稳定性、经济性等优势已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方向。电磁法作为解析地热系统电性结构的核心地球物理手段,其方法体系呈现显著互补特征: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简称MT)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具有探测深度大、对深部低阻异常体灵敏等特点,但极易受到电磁环境噪声的影响;广域电磁法(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WFEM)采用人工场源,抗干扰性能强、对浅部异常体及细小断裂分辨率较高。为充分发挥MT和WFEM的优势互补效应,采用二维联合反演方法,探讨了MT与WFEM联合反演在地热勘探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理论模型合成数据测试表明,相比于单独反演结果,MT与WFEM二维联合反演能够更为清晰地刻画地热系统的盖层及热储层分布特征。最后,对山西大同地热区实测MT及WFEM数据分别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反演结果要显著优于MT或WFEM单独反演结果,有助于圈定出地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反演所得的电阻率分布结构,结合测区地质及其他资料,推断出了该地区地热系统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探 地热系统 大地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 二维联合反演 山西大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镉胁迫下龙葵MTs的检测与响应:纳米材料与微生物的影响
6
作者 朱丽 刘明洋 +2 位作者 徐晓鸣 王志峰 曹秀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3-390,共8页
本论文以单纯周芽孢杆菌和卷枝毛霉为供试微生物,以纳米氧化铁为外源添加材料,采用龙葵(Solanum nigrum L.)盆栽实验,以龙葵中金属硫蛋白(MTs)、生物量和土壤-龙葵中镉(Cd)含量的响应差异为指标,研究了土壤Cd胁迫下纳米氧化铁与微生物... 本论文以单纯周芽孢杆菌和卷枝毛霉为供试微生物,以纳米氧化铁为外源添加材料,采用龙葵(Solanum nigrum L.)盆栽实验,以龙葵中金属硫蛋白(MTs)、生物量和土壤-龙葵中镉(Cd)含量的响应差异为指标,研究了土壤Cd胁迫下纳米氧化铁与微生物对龙葵响应机制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可快速检测龙葵叶片中MTs含量,其最大吸收峰为317 nm,线性关系良好。MTs测定结果表明,单纯周芽孢杆菌、卷枝毛霉及其联合处理均能有效促进龙葵生成MTs,从而结合更多Cd离子,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表现为植物生物量的提高和重金属去除率的提升,这与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作用相吻合;其中卷枝毛霉对植物的解毒作用尤为突出,相比对照组,龙葵叶片中MTs的含量增加了86.95%,生物量增加了44.59%,叶片中Cd含量增加了47.26%。不同的是,单独纳米氧化铁的添加未显著影响龙葵中MTs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龙葵 植物解毒 土壤修复 纳米氧化铁 金属硫蛋白(m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I介质海洋CSEM和MT数据联合反演的黄海海相残留盆地深部结构研究
7
作者 罗鸣 裴建新 +1 位作者 段双敏 吴志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3-1865,共13页
黄海海相残留盆地因其地层结构和深部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一直是我国海洋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重点,虽然针对该研究区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调查,但由于高速碳酸盐岩层对地震波存在着一定的屏蔽作用,致使该海域深部地震资料品质受到较大... 黄海海相残留盆地因其地层结构和深部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一直是我国海洋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重点,虽然针对该研究区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调查,但由于高速碳酸盐岩层对地震波存在着一定的屏蔽作用,致使该海域深部地震资料品质受到较大影响.海洋电磁法不受高速屏蔽层影响,有利于获得高速屏蔽层内部及其下方的深部结构信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和海洋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eric,MT)能够提供海底电性结构的互补信息,较于单一的电磁方法,二者联合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海底电性分布.本文提出了基于乘积目标函数的层状垂直各向异性(Vertical anisotropic,VTI)介质海洋可控源电磁和大地电磁资料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在迭代过程中根据数据的拟合情况自适应调整CSEM和MT数据的权重和正则化因子的权重,反演参数包括海底介质的横向电阻率、垂向电阻率和地层厚度.以南黄海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例,建立浅水环境地电模型,并结合浅水环境的高噪声背景特点进行合成数据模型测试及分析.将本文所提出算法应用于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较于单独的海洋CSEM和MT反演,联合反演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重构海底地层的电性分布,提高对海底地层各向异性电阻率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各向异性 联合反演 CSEM mt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车工况的MT-2缓冲器容量需求仿真分析
8
作者 孙林平 杨忠良 +2 位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王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0-216,共7页
为了分析MT-2缓冲器在调车连挂作业时的容量需求问题,基于摩擦式缓冲器非线性力学特性及车辆调车冲击受力特点,建立了铁道货车纵向冲击动力学模型,对调车过程中不同车辆质量、不同速度、不同编组方式及不同车体刚度等工况下MT-2缓冲器... 为了分析MT-2缓冲器在调车连挂作业时的容量需求问题,基于摩擦式缓冲器非线性力学特性及车辆调车冲击受力特点,建立了铁道货车纵向冲击动力学模型,对调车过程中不同车辆质量、不同速度、不同编组方式及不同车体刚度等工况下MT-2缓冲器容量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缓冲器做功与车辆质量和连挂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冲击车和被冲击车数量都大于2辆时冲击面缓冲器的容量需求将与车辆数量无关。对同时考虑质量、速度、编组方式、车体刚度的缓冲器容量需求值进行了函数拟合,完成了比例系数κ、μ和λ的求解;不同车辆数量之间冲击时,不同车钩号的缓冲器做功值大小不一,在冲击面车钩号的缓冲器做功值均为最大,沿着冲击面前、后的车钩号逐渐递减,调车冲击时计算容量需求值时应不考虑车体刚度,以重车冲击重车模式时冲击面的缓冲器容量需求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车冲击 mt-2缓冲器 车钩力 容量需求 做功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CNN的矿井带式输送机输煤量检测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克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2,共6页
为实现矿井带式输送机输煤量检测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出基于MT-CNN的矿井带式输送机输煤量检测技术。为了全面提升输煤量检测技术,从而提高矿井效益,选取了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CNN)对检测目标进行多核心识别检测,优化了图像直线信息... 为实现矿井带式输送机输煤量检测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出基于MT-CNN的矿井带式输送机输煤量检测技术。为了全面提升输煤量检测技术,从而提高矿井效益,选取了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CNN)对检测目标进行多核心识别检测,优化了图像直线信息和边缘信息的提取效率,构建了良好的网络层次结构,优化了信息连接通道,从而全面提高图像识别分析和数据检测处理的效果。通过MT-CNN技术对输煤量的轮廓形态和荷载状态进行分析运算,经过图像样本数据训练获取矿井带式输送机输煤量的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输煤量图像识别的真实性,而检测时间缩短49%,计算结果准确率提高到98%,有效提高了输煤量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和良好的使用效果。加强矿井带式输送机的输煤量检测,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技术发展,实现矿井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CNN 卷积神经网络 带式输送机 激光测距 输煤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T1 Involves Cuproptosis through Regulating MTF1-conduced Expression of MT1X under Copper Overload
10
作者 Wu Yue Yang Tingyun +4 位作者 Yan Bo Ai Youwei Chen Fang Ma Juan Liu Sijin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0,共18页
Industrial activities such as smelting emissions,mineral combustion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might lead to copper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This kind of copper pollution has harmful effects on aquatic o ... Industrial activities such as smelting emissions,mineral combustion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might lead to copper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This kind of copper pollution has harmful effects on aquatic o rganisms,plants and animals through direct or indirect exposure.However,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oxicity of copper is rather limited.Copper overload can perturb intra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and e ven cell death.Recently,cuproptosi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copper-dependent form of cell death induced by o xidative stress in mitochondria.We uncover here that zinc transporter 1(ZNT1)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involved in cuproptosis.Firstly,we established the copper overload-induced cell death model with the overexpression of copper importer SLC31A1 in HeLa cells.Using this model,we conducted unbiased genome-wide CRISPR-Cas9 screens in cells treated with copper.Our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ZNT1 gene in both library A and library B plasmids.Knocking out of ZNT1 in HeLa cells notably prevented cuproptosis.Subsequent knockout of metal transcription factor 1(MTF1)in ZNT1-deficient cells nearly abolished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copper-induced cell death.However,overexpression of metallothionein 1X(MT1X)in the double-knockout cells could p artially restored the resistance to cuproptosis by loss of MTF1.Mechanistically,knockout of ZNT1 could promote MT1X expression by activating MTF1.As a consequenc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T1X and copper was e nhanced,reducing the flow of copper into mitochondria and eliminating mitochondria damage.Taken together,this study reveals the important role of ZNT1 in cuproptosis and shows MTF1-MT1X axis mediated resistance to c uproptosis.Moreover,our study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cellular and systemic copper homeostasis under copper overload,and present insights into novel treatments for damages caused by both genetic copper overload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al copper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uproptosis ZNT1 mt1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域Cu^(2+)胁迫对虹鳟MT2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11
作者 周静 卢军浩 +4 位作者 赵映灿 徐永辉 李湘茹 巫佳俊 权金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为了探究水体中铜离子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MT2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开发Metallothioneins作为检测水域生态中重金属铜污染的分子标志,该研究利用TA克隆法获得了虹鳟MT2基因的CDS序列,检测了MT2基因在虹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 为了探究水体中铜离子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MT2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开发Metallothioneins作为检测水域生态中重金属铜污染的分子标志,该研究利用TA克隆法获得了虹鳟MT2基因的CDS序列,检测了MT2基因在虹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Cu^(2+)胁迫(Cu^(2+)浓度75、150和300μg/L)后1、2、3和4 d和胁迫恢复1、2 d时间点的MT2基因表达动态。结果表明,虹鳟MT2基因CDS区长186 bp,编码6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半胱氨酸(Cys)-X(1~3个)-半胱氨酸结构,属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虹鳟MT2基因序列与大西洋鲑的同源性最高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肠道。胁迫试验结果显示,MT2基因在肝脏和鳃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头肾、脾脏和脑中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肠道MT2基因在胁迫2、3和4 d被显著抑制。胁迫恢复后,处理组肝脏、头肾、鳃、脑MT2基因表达量仍显著升高。综上,虹鳟MT2基因能在不同组织中被Cu^(2+)诱导表达,推测MT2基因在虹鳟抗重金属毒性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MT2基因表达量与铜离子的浓度相关,可以作为分子生物标志检测水域生态中的重金属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mt2基因 铜离子胁迫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S-BiGRU-DMHSA的工业负荷预测方法
12
作者 王汝英 马嘉骏 +4 位作者 董建强 刘万龙 张海涛 尹凯 赵博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178,共10页
工业用电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大,通过工业负荷预测了解负荷趋势和用电量信息,有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部门发电规划提供依据,且有助于工业用户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为了兼顾工业负荷波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工业用户用电行为的... 工业用电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大,通过工业负荷预测了解负荷趋势和用电量信息,有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部门发电规划提供依据,且有助于工业用户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为了兼顾工业负荷波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工业用户用电行为的规律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MTS)特征的工业负荷预测方法MTS-BiGRU-DMHSA,利用MTS特征融合挖掘工业负荷的周期趋势特征和局部波动特征,提升工业负荷表征的可解释性。此外,双层多头自注意力(DMHSA)机制利用注意力权重聚焦重要特征,在挖掘输入特征关联性的同时捕捉时序关联性,强化重要特征变量与关键时间步的信息表达。在中国某工业企业五面受总柜实采数据上完成实验验证,采用2种评价指标对所提方法及5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对比方法平均误差降低逾20%,其中4.67%得益于对MTS特征的运用。通过对比各方法计算效率证实了所提方法的综合性能优势,可视化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也验证了其在工业负荷预测任务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负荷预测 神经网络 多时间尺度特征 注意力机制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珠峰高程测量BDS-3数据质量分析
13
作者 杨强 党亚民 +2 位作者 蒋光伟 马新莹 孙洋洋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首次以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接收机为核心装备,获取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高精度观测数据。为了确保成果的可靠性,利用天宝(Trimble)接收机对国产接收机BDS-3观测结果进行检核。针对珠峰地形环境限...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首次以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接收机为核心装备,获取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高精度观测数据。为了确保成果的可靠性,利用天宝(Trimble)接收机对国产接收机BDS-3观测结果进行检核。针对珠峰地形环境限制导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网形不佳、峰顶GNSS观测时间短等难题,提出三级控制策略相结合的GNSS观测网数据处理方案,通过构建地区GNSS基准网、局部GNSS控制网和峰顶联测网,在极其有限的珠峰观测时段内最大化地优化提取高质量GNSS观测数据。为了验证BDS-3观测数据的精度,对比全球定位系统(GPS)和BDS-3数据解算结果,并检核GNSS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GPAS)/加米特(GAMIT)2种软件的BDS解算结果,结果表明,BDS-3处理结果精度与GPS成果精度相当,高程方向精度均优于2 cm,坐标差异均优于1 cm,验证了本次珠峰测高BDS-3观测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数据处理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控制网 高程测量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MTS和XTT比色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14
作者 宋锦平 钟萍 +2 位作者 汪涛 温秀兰 张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建立用新型四唑氮盐MTS和XTT做比色分析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方法。方法分别用MTS、XTT结合PM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密度和增殖进行比色测定,选择最佳实验条件,并将这两种方法与3H-TdR掺入法和MTT法比较。结果用MTS和XTT比色分析法... 目的建立用新型四唑氮盐MTS和XTT做比色分析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方法。方法分别用MTS、XTT结合PM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密度和增殖进行比色测定,选择最佳实验条件,并将这两种方法与3H-TdR掺入法和MTT法比较。结果用MTS和XTT比色分析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在0.5~4×109/L的范围内,所获光吸收(A)值与细胞密度呈良好的相关性。最佳细胞密度为2×109/L,最佳反应时间为6h,最佳PMS的终浓度为1×10-4mol/L。两种比色法与3H-TdR掺入法的结果相一致,且两种新方法较MTT法灵敏。结论MTS和XTT比色分析法可代替3H-TdR掺入法和MTT法,用于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S XIT 淋巴细胞增殖 测定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华根 李嘉虓 +1 位作者 吴健生 于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3-670,共8页
为了合理互补不同地球物理场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研究了MT与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的技术.在分析MT与重力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讨论并研究了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解决了模型扰动、MT与重力界面不一致的处理、目标函数的加权... 为了合理互补不同地球物理场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研究了MT与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的技术.在分析MT与重力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讨论并研究了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解决了模型扰动、MT与重力界面不一致的处理、目标函数的加权联合问题,提出MT-重力模拟退火反演(MT-GSA)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模拟退火 mt 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MT、Slug和E-cadher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龙方懿 印国兵 +5 位作者 刘智敏 杨俊艳 贾朝莉 刘小花 董超然 王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HIF-1α、MT、Slug和E-cadher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术前未使用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的69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 目的:探讨HIF-1α、MT、Slug和E-cadher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术前未使用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的69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69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MT、Slug和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71.01%、42.03%、43.48%和50.72%。HIF-1α、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对于TNM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MT的表达对于TNM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IF-1α与M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MT与Slug呈显著正相关(r=0.379,P<0.01),Slug与E-cadherin呈显著负相关(r=-0.422,P<0.01)。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HIF-1α、MT、Slug和E-cadherin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程度更高的MDA-MB-231细胞中HIF-1α、MT、Slug表达较高,而E-cadherin表达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IF-1α、MT、Slug和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监测乳腺癌发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IF-1Α mt SLUG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HIF-2α和M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旎 董超然 +2 位作者 唐萃 杨磊 刘智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2-665,676,共5页
目的:探讨HIF-1α、HIF-2α和M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HIF-2α和MT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这三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三者... 目的:探讨HIF-1α、HIF-2α和M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HIF-2α和MT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这三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三者间的表达相关性。结果:在7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F-1α、HIF-2α和M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6%(37/70)、50.00%(35/70)和44.29%(31/70)。HIF-1α、HIF-2α和MT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34,P=0.022,P=0.032)。此外,HIF-1α与HIF-2α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58,P=0.031),HIF-1α与MT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66,P=0.026),HIF-2α与MT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59,P=0.030)。两种蛋白(HIF-1α/HIF-2α,HIF-1α/MT,HIF-2α/MT)联合表达较一种蛋白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HIF-1α/HIF-2α:P=0.004,HIF-1α/MT:P=0.024,HIF-2α/MT:P=0.029)。HIF-1α、HIF-2α和MT三种蛋白联合表达较两种或一种蛋白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P=0.017)。结论:HIF-1α、HIF-2α和M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的表达密切相关,HIF-1α、HIF-2α和M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监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HIF-1Α HIF-2α 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S控制系统的二次开发及其在混合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贞 王照然 +3 位作者 杨婧 杨格 吴斌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9,共8页
混合试验将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对加载系统的要求,可以完成大比例尺甚至足尺试验,且方便观察试件的地震响应过程,因此广受关注。为了推进混合试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斌教授课题组正在开发一款混合试验平... 混合试验将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对加载系统的要求,可以完成大比例尺甚至足尺试验,且方便观察试件的地震响应过程,因此广受关注。为了推进混合试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斌教授课题组正在开发一款混合试验平台,即HyTest。本文针对常用的MTS电液伺服系统,采用MTS提供的VB软件接口开发了HyTest试验平台与MTS控制系统的通信模块,具备发送命令、保存数据、坐标变换、网络通信等功能。完成了一例单层单跨6自由度平面钢框架结构混合试验,验证了该通信模块的有效性。重点介绍所使用的开发方法及其在混合试验中的应用,既方便同行使用HyTest,又可作为MTS系统二次开发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试验 拟动力试验 mtS 二次开发 Hy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在MT二维正演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9
作者 陈小斌 张翔 胡文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本文将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 ( DIFE)用于 MT二维正演计算 ,充分利用了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同时具有有限元和有限差分基本特征的优点。文中首先简要阐明了 DIFE的基本原理 ,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 MT二维正演计算的通用程序。在编程中 ,采用... 本文将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 ( DIFE)用于 MT二维正演计算 ,充分利用了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同时具有有限元和有限差分基本特征的优点。文中首先简要阐明了 DIFE的基本原理 ,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 MT二维正演计算的通用程序。在编程中 ,采用交叉对称三角形网格离散模型、交替方向线松弛算法求解有限元方程组、二次插值函数求解辅助场 ;在 TE极化模式下 ,在空气中考虑了介电常数以及地形的影响。实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适应性 (包括模型的适应性和网格的适应性 )、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有限差分 直接迭代算法 mt 二维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K-8和MTS法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增殖的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艳秋 张可华 +10 位作者 王运良 舒峻 来薛 吴立群 曹善霞 李鸿 徐扬 高艳 崔晓惠 左和鸣 蔡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CCK-8、MTS两种不同的四唑盐试剂在羊膜上皮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适实验条件,并比较两者细胞毒性。方法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羊膜上皮细胞,用完全培养基(DMEM/F12+10%胎牛血清)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中培养24 h,... 目的探讨CCK-8、MTS两种不同的四唑盐试剂在羊膜上皮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适实验条件,并比较两者细胞毒性。方法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羊膜上皮细胞,用完全培养基(DMEM/F12+10%胎牛血清)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中培养24 h,分别加入CCK-8、MTS后于450 nm、492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OD)。在同一细胞浓度下,根据同一波长不同时间检测的OD确定CCK-8的最佳孵育时间。取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羊膜上皮细胞分别用DMSO、CCK-8、MTS处理1 h、2 h、3 h和4 h后,继续培养24 h,在450 nm处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并通过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结果 CCK-8法的最佳波长为450 nm,MTS法的最佳波长为492 nm。CCK-8法灵敏度稍低于MTS法。1~4 h内,CCK-8试剂与待检测细胞最佳孵育时间为4 h。CCK-8法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细胞毒性均小于MTS法。结论 CCK-8法是一种更为方便、细胞毒性作用较小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S CCK-8 羊膜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