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东Ms5.1地震前的潮汐形变观测异常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品姬 张燕 +1 位作者 赵莹 陈志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4,58,共4页
用倾斜应变固体潮数据的异常识别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潮汐形变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这些观测资料无明显异常变化,通过进一步解算得到的异常变化台项较为零散,无法从中获取震中信息。
关键词 潮汐形变 异常 巴东Ms5 1地震 倾斜应变 固体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红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荆凤 申旭辉 +2 位作者 王辉 康春丽 熊攀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9-437,共9页
本文利用改进的红外异常鲁棒估算(RETIRA)法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震区2007年1月—2015年8月共104个月的NOAA长波辐射日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该地震前后的红外辐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达3 158天的时间尺度内,尼泊尔地震破裂面区域的... 本文利用改进的红外异常鲁棒估算(RETIRA)法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震区2007年1月—2015年8月共104个月的NOAA长波辐射日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该地震前后的红外辐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达3 158天的时间尺度内,尼泊尔地震破裂面区域的长波辐射值仅在震前半年内呈现显著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对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分段研究表明:震前长波辐射异常出现在尼泊尔地震震中以西区域,说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喜马拉雅构造带西侧的应力积累高于东侧,这与前人利用GPS观测资料所得到的该区域应变积累特征一致;长波辐射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构造带南部,这一结果与地震震源机制所显示的发震断层南部区域为断层压缩区、北部为断层拉张区的应力状态相吻合.因此,综合考虑检测到的长波辐射异常所呈现的空间和时间特征,本文认为该异常与尼泊尔MS8.1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地震 长波辐射(OLR) 地震红外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巴东Ms5.1地震前宜昌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玲霞 孙伶俐 +2 位作者 李明 罗俊秋 戴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常规数值方法与小波变换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前宜昌台洞体应变资料的异常变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超过2倍均方差现象,异常起始时间与台站附近土石方开挖起始时间一致。用地表集中荷载模型计算土石方开挖引起的荷载变化对应变... 采用常规数值方法与小波变换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前宜昌台洞体应变资料的异常变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超过2倍均方差现象,异常起始时间与台站附近土石方开挖起始时间一致。用地表集中荷载模型计算土石方开挖引起的荷载变化对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值比实际观测值小一个数量级,因此该异常变化不能仅归结于土石方开挖引起的荷载变化,可能存在其他干扰因素或地壳应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体应变 小波变换 荷载模型 巴东Ms 5 1地震 地壳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湖北秭归M4.3、巴东M4.1级地震震害调查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新强 廉超 +1 位作者 孔宇阳 兰景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89,共6页
秭归M4.3级、巴东M4.1级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震区烈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Ⅶ度;对震区的房屋建筑震害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震区典型的震害包括土坯房墙体贯通开裂、石块墙单面垮塌、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贯通开裂等;... 秭归M4.3级、巴东M4.1级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震区烈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Ⅶ度;对震区的房屋建筑震害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震区典型的震害包括土坯房墙体贯通开裂、石块墙单面垮塌、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贯通开裂等;对震区总体震害做了简要介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房屋结构形式,对房屋损伤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本文就震区所处的地形地貌和房屋结构类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村镇选址、农户房屋结构形式和建设模式提出建议,供相关行业人员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M4.3地震 巴东M4.1地震 房屋结构破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闫伟 牛安福 +1 位作者 江在森 A Ponomarev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6期8-11,共4页
应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GPS基准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长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根据昆仑山地震破裂方向,讨论了不同方位基线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线长度与基线方向变化的灵敏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当基... 应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GPS基准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长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根据昆仑山地震破裂方向,讨论了不同方位基线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线长度与基线方向变化的灵敏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一致时,基线长度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方向的灵敏性;2)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垂直时,基线方向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长度的灵敏性;3)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成45°时,基线长度和基线方向在震前有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GPS 基线方向 基线长度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