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山区26县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月 翁异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5-1075,共11页
提高绿色发展效率,缩小区域差距是推动山区县(市)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泰尔指数测度浙江山区26县(市、区)2010—2022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和区域差距,结合NICH指数和Hurst指数探讨绿色发展效率的未来趋势,运用面板To... 提高绿色发展效率,缩小区域差距是推动山区县(市)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泰尔指数测度浙江山区26县(市、区)2010—2022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和区域差距,结合NICH指数和Hurst指数探讨绿色发展效率的未来趋势,运用面板Tobit模型识别绿色发展效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11个生态发展县的整体绿色发展效率始终高于15个跨越发展县,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空间敛散分布差异较大。下方发散型县域由低水平块状聚集向点状分散态势转变;下方收敛型县域由带状分布向块状集聚过渡;上方收敛型县域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上方发散型县域相对分散。3)景宁畲族自治县、磐安县、青田县等县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未来将稳定高效增长,莲都区、龙泉市、遂昌县等县域未来将持续大幅下降,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低。4)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是提升山区26县(市、区)整体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于生态发展县,产业结构的改善能显著提升其绿色发展效率。对于跨越发展县,城镇化是提升其绿色发展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格局 区域差距 HURST指数 浙江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先行”目标下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晓燕 索利利 +3 位作者 韩苏 武萌 任宁 俞国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64,共6页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省作为典型丘陵山区,低缓丘陵山区占比70%以上,地理位置和资源制约以及老龄化加深的影响下,决定浙江省“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省作为典型丘陵山区,低缓丘陵山区占比70%以上,地理位置和资源制约以及老龄化加深的影响下,决定浙江省“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调研,深入分析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环节装备应用瓶颈、科技装备强农基础、农业机械化效益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从开展顶层设计、完善推广体系、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强化人才建设、加强行业引导等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促进浙江省“两个先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丘陵山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3
作者 苏敏 虞方伯 方晓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生态模型理论,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目的]分析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生态模型理论,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3S技术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①2020年,钱江源区域的淳安县处于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建德市、开化县、常山县生命共同体均为亚健康状态。②2015—2020年4个县(市)生命共同体健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健康指数上升趋势大小依次为:建德市>常山县>淳安县>开化县。③2020年,4县(市)中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健康状态最好的为常山县,最差的为淳安县;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最好的为淳安县,最差的为常山县。④钱江源区域林、田子系统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优化。⑤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对于提升钱江源区域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县(市)接下来应针对山、水、林、田、湖等子系统的不同问题开展相关修复工作,同时进行统筹规划与生态整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统筹共治、健康管理与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VOR模型 钱塘江源头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竹林经营机械化的实践和思考——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万众 徐薇 +3 位作者 曹安邦 郑洁锋 吴安琪 黄宏亮 《竹子学报》 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针对丘陵山区竹林经营机械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分析了安吉竹业机械及竹林经营机械化发展现状,概述了近几年安吉在竹林经营机械化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并辅以示范基地案例论述安吉在竹林经营机械化生产方面的具体做法...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针对丘陵山区竹林经营机械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分析了安吉竹业机械及竹林经营机械化发展现状,概述了近几年安吉在竹林经营机械化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并辅以示范基地案例论述安吉在竹林经营机械化生产方面的具体做法;针对性提出编制竹林经营方案、加大科技攻关弥补装备空白、推进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竹林经营 机械化 浙江安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优质籼稻品种筛选研究
5
作者 范飞军 朱大伟 +4 位作者 邓霞君 蔡宾琪 尚子帅 赵小霞 刘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02-807,共6页
为了进一步保障浙西南山区水稻高产与优质协同生产,通过引进种植9个近年新审定的水稻品种,以本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籼稻中浙优8号为对照,系统分析这10个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温光特性。结果表明,10个籼稻品种在浙西南山区均... 为了进一步保障浙西南山区水稻高产与优质协同生产,通过引进种植9个近年新审定的水稻品种,以本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籼稻中浙优8号为对照,系统分析这10个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温光特性。结果表明,10个籼稻品种在浙西南山区均能安全成熟,但产量和品质有差异。以667 m^(2)产量450 kg为标准,品质以NY/T 593—2021中籼稻蒸煮食用品质一级为标准,筛选出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水稻品种,分别是中浙优8号、华浙优210和中浙优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南山区 籼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山区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秀英 闫伟伟 凌申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文章以山核桃、柑橘、杨梅、茶叶为研究对象,选择浙江省山区(半山区)县(市)——临安市、临海市、余姚市、开化县作为研究点,在阐述了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及比较优势变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特色农业在当地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中存在... 文章以山核桃、柑橘、杨梅、茶叶为研究对象,选择浙江省山区(半山区)县(市)——临安市、临海市、余姚市、开化县作为研究点,在阐述了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及比较优势变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特色农业在当地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山区 特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不同成因表层土壤代表性研究——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超 孙彬彬 +4 位作者 成晓梦 周国华 贺灵 曾道明 梁倍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39-1549,共11页
当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已逐步进入丘陵山区,与平原区不同,丘陵山区地质背景更复杂,土壤成因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多变,土壤类型多样。如何布设土壤样点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选择浙江绍... 当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已逐步进入丘陵山区,与平原区不同,丘陵山区地质背景更复杂,土壤成因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多变,土壤类型多样。如何布设土壤样点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选择浙江绍兴市区以南40 km^(2)的丘陵山区,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样品布设原则及采样要求,以4点/km^(2)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38项元素指标含量。通过对比不同采样密度及不同成因土壤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丘陵山区表层土壤采样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小格采样、大格组合分析方案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对于大多数元素指标而言,在丘陵山区以1点/km^(2)密度采集能够代表采样单元格物质组成的冲积成因土壤,可更好地满足样品代表性要求。在评价As、Mn、Mo、Al_(2)O_(3)、MgO、K_(2)O等元素指标异常时,可倾向性地采集残坡积成因土壤。研究成果为丘陵山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表层土壤 代表性 丘陵山区 浙江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降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晓娟 李铁 +1 位作者 余勇利 廖克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降水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系分析,认为泥石流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日降雨量直接激发泥石流,另一种是泥石流发生在有一定前期降雨的积累,并利用...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降水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系分析,认为泥石流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日降雨量直接激发泥石流,另一种是泥石流发生在有一定前期降雨的积累,并利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这两种类型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泥石流 降雨特征 前期有效降雨量 浙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海华 唐春梓 +2 位作者 廖朝林 林先明 由金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80-3083,共4页
报道了鄂西南山区3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介绍了其保护级别、分布、生境、药用部位、药用价值及资源状况,并结合鄂西南山区珍稀药用植物的现状,对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珍稀濒危 药用植物 鄂西南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538在浙西山区机插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英霞 王志军 +2 位作者 鲁燕君 林敏 季茂荣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87,共2页
甬优538是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配组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2013年通过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该品种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后期熟相好、米质优,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本文总结了甬优538在浙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机插... 甬优538是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配组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2013年通过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该品种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后期熟相好、米质优,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本文总结了甬优538在浙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甬优538 浙西山区 机插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明奎 何振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01-205,共5页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对浙江省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的粘粒矿物主要由高岭-水云母-蛭石组合而成,但各类矿物的相对强度随成土母质的土...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对浙江省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的粘粒矿物主要由高岭-水云母-蛭石组合而成,但各类矿物的相对强度随成土母质的土壤风化发育度有较大的变化,粘粒中的高岭主要为无序高岭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粒矿物 山地丘陵区土壤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百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340-3341,共2页
分析了浙西南山区百合的生态适应性,介绍了浙西南山区百合的促成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浙南山区具有百合生长的生态优势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 浙西南山区 百合 生态适应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流域地貌单元水系生态安全分类治理——基于流域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小如 贾宇轩 +2 位作者 黄友谊 詹丽娜 潘爱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1,共7页
流域生态学倡导从多类型的流域地貌单元对水系进行生态治理和系统维护。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流域性生态风险、水系治理过度与治理缺位并存等问题,提出分类治理的路径方法。基于地貌起伏度将浙江省山区流域地貌单元分为高起伏度山区、中起... 流域生态学倡导从多类型的流域地貌单元对水系进行生态治理和系统维护。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流域性生态风险、水系治理过度与治理缺位并存等问题,提出分类治理的路径方法。基于地貌起伏度将浙江省山区流域地貌单元分为高起伏度山区、中起伏度山区、低山丘陵区三种类型。通过山区自然地貌类型与水系生态安全风险的关系梳理、及其与水岸建设交互特征的定量分析,揭示不同自然地貌类型下山区水系生态安全格局的特征规律,提出各类流域地貌单元水系生态安全的管控要点。高起伏度山区水系生态安全治理应从“河流坡底-河岸植被-森林系统”的垂直维度强化育水回水和生态涵养。中起伏度山区水系治理宜通过全周期的山洪风险防治和水系下垫面的生态修复进行拓容蓄洪和疏水排涝。低山丘陵区水系应通过“产-汇-滤”全链条的增滤减排,自然径流结构的完善优化,促进因势淘污和占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学 山区 生态安全 治理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山区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海琳 吴韵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4096-14098,14142,共4页
介绍了浙江省山区县概况,深入分析了浙江省山区县农民收入的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城乡差距,提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建议。
关键词 浙江省 山区 产业结构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导向下的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以文成县绿水尖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庞赞 张建国 石晗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探讨在区域需求导向下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策略与应用,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发展需求实际的分析,明确浙西南山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区域就业结构、提供就近就业机... 为探讨在区域需求导向下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策略与应用,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发展需求实际的分析,明确浙西南山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区域就业结构、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休闲农业园区自身产业优势,在理论层面指出满足西南山区发展需求的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策略;以文成县绿水尖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实证案例,探讨在需求导向下相关策略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分析 休闲农业 规划设计 浙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49-18251,18257,共4页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利用 西南岩溶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生态农村的发展与对策
17
作者 陈兵红 王昌腾 金晓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40-4743,共4页
生态农村是浙西南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丽水市为例,分析了浙西南山区生态农村的现实背景,剖析了生态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丽水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提出了浙西南山区生态农村的发展要注重人口、产业和要素集聚... 生态农村是浙西南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丽水市为例,分析了浙西南山区生态农村的现实背景,剖析了生态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丽水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提出了浙西南山区生态农村的发展要注重人口、产业和要素集聚,大力培育中心村;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整顿转化后进村;创新"经济、环境、文化、班子"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南山区 生态农村 发展模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文钟 陈新荣 《农业工程》 2013年第5期21-24,共4页
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作基础等方面对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状 措施与建议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乡村振兴响应策略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田 廖和平 +3 位作者 孙平军 师满江 李涛 刘愿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利用2019年在贵州省关岭县调查的1518份样本数据,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不同民族转移数量差异不明显;劳动力主要转移到省外,占比70.69%;月... 利用2019年在贵州省关岭县调查的1518份样本数据,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不同民族转移数量差异不明显;劳动力主要转移到省外,占比70.69%;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范围内;以转入制造业、建筑业和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占80.57%;转移时间5年以上的数量最多,约1/3的劳动力转移时间在两年以下;转移途径主要是自己寻找和亲朋介绍。②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资源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老龄化、乡土情结等成为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从空间、经济、社会3个方面制定乡村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劳动力转移 贫困家庭 西南山区 乡村振兴 贵州关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演变下西南喀斯特地区产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以贵州省为例
20
作者 杨廷锋 吴显春 尚海龙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运用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下产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贵州省产业结构由“一二三”阶段演变到“二一三”“二三一”阶段以及“三二一”阶段,产业生态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8.2%、8.1%、14.1%... 运用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下产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贵州省产业结构由“一二三”阶段演变到“二一三”“二三一”阶段以及“三二一”阶段,产业生态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8.2%、8.1%、14.1%,整体平均增长率为10.1%,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产业的生态效率平均增长率为9.4%,第二产业的生态效率平均增长率为8.2%,第三产业生态效率平均增长率为10.6%。在1986—2019年间,贵州省各市(州)产业生态效率不断增加,产业生态效率与产业生态效率增长率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差距呈现减少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新时期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效率 生态足迹模型方法 产业结构演变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