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正全 张衍 +4 位作者 赵九庆 孙载成 周小楠 杨晓君 李根会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2021年,以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4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辖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调查样地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50属207种,其植... 2021年,以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4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辖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调查样地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50属207种,其植物科属组成较为丰富,菊科、蔷薇科等11个科为群落主要组成科。辖区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各层物种组成丰富。变色锥和木果柯为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无量山箭竹、西南绣球为灌木层优势种,黑鳞耳蕨为草本层优势种,毛狭叶崖爬藤、圆锥悬钩子为层间层优势种。层间层植物种类多,以木质藤本为主,附生植物较少。辖区植被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出草本层的>乔木层的>灌木层的>层间层的。哀牢山保护区需持续开展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综合性监测研究,并提供更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和林地腐殖质理化特性、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高升 刘文耀 +1 位作者 付昀 杨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8-1336,共9页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腐殖质和其相应林下地表腐殖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林冠和林下地表腐殖质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理化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林冠腐殖质中有机C、全N及全Ca的含量、C/N以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而全K和全Mg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后者,全P含量差异不明显;林冠腐殖质的微生物量C、N和呼吸强度,以及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说明林冠腐殖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土类物质,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林冠附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其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腐殖质 林地腐殖质 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作用模型在山地森林附生树平藓光合特性研究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曦 刘文耀 +3 位作者 宋亮 武传胜 李苏 卢华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45,149,共5页
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优势附生苔藓——树平藓(Homaliodendron flabellatum)为研究对象,以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基础,分别推导出包含CO2摩尔分数和温度因子的3个光合作用综合模型,研究了... 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优势附生苔藓——树平藓(Homaliodendron flabellatum)为研究对象,以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基础,分别推导出包含CO2摩尔分数和温度因子的3个光合作用综合模型,研究了树平藓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3个综合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树平藓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2个模型,而且该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附生苔藓植物的光抑制特征及对林下荫蔽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模型 湿性常绿阔叶林 树平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常见兼性附生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婷婷 刘文耀 胡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265-6273,共9页
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附生植物区系的重要组分,兼性附生植物是一类既能附生于树皮,又能根植于土壤的特殊植物类群,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生长基质上的生态型。研究兼性附生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兼性附生植物对... 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附生植物区系的重要组分,兼性附生植物是一类既能附生于树皮,又能根植于土壤的特殊植物类群,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生长基质上的生态型。研究兼性附生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兼性附生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与养分利用策略。以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兼性附生植物长叶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生、树干基部和1.3 m树高处不同生境的基质、植株叶片和根系中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测试与分析,探讨不同生境下兼性附生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养分利用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长叶粗筒苣苔的生长基质以及各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生境间存在差异。林地土壤C、N、P含量以及C∶N、C∶P和N∶P均低于树干附生基质,树干基部基质的C、N、P化学计量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与地生生境相比,在附生生境下长叶粗筒苣苔的N、P含量较高,而C∶N、C∶P和N∶P则较低,说明其养分利用效率较低。在3种生境下长叶粗筒苣苔叶片的N含量与N∶P均低于根系,而C∶N则高于根系。长叶粗筒苣苔叶片中N、P元素以及N∶P比的内稳性指数高于根系,叶片和根系的内稳性均表现为:H_(N∶P)>H_(N)>H_(P)。根中较弱的化学计量内稳性,说明其通过调节根系的元素组成与养分吸收来维持叶片代谢活动的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兼性附生植物通过调整其在不同生境间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策略以及叶片和根系间的化学计量内稳性,以此来适应生境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也为深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以及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兼性附生植物 长叶粗筒苣苔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百花岭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宗英 乔璐 +3 位作者 盛家舒 诸慧琴 李家华 杨昌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 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百花岭片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55属62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山茶科(Camell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的植物优势明显。该片区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共涉及12个分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高黎贡山 百花岭 区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令迁 刘宪斌 李云 《农学学报》 2023年第8期46-55,共10页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选择3个山谷样地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原生土区域中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0~10cm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硬壳柯、变色锥、木果柯、多花山矾和南洋木荷等5个乔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连蕊茶和云南越桔2个灌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5个乔木树种中硬壳柯和南洋木荷2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另外3个乔木树种,说明不同树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有明显影响。7个不同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在老君山神山谷样地中达到最大值,在三棵树山谷样地中降低为最低值,说明不同山谷样地中的环境条件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及两者之间的比例。本项目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环境控制因子的多样性,可为全球各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成分和碳贮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硬壳柯 南洋木荷 变色锥 木果柯 多花山矾 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 被引量:3
7
作者 乔璐 阮桢媛 +1 位作者 白冰 唐宗英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云南景东哀牢山北段西坡徐家坝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6 hm^2大样地内设置240个凋落筐,研究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及地上凋落物养分输入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森林单位面积凋落物输入量极高,达到859.40 g... 在云南景东哀牢山北段西坡徐家坝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6 hm^2大样地内设置240个凋落筐,研究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及地上凋落物养分输入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森林单位面积凋落物输入量极高,达到859.40 g·m^(-2)·a^(-1),与南美雨林、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相当;碳、氮、磷、木质素的输入比例高于澳大利亚北皇后岛的湿润雨林。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上,仅凋落物钙、镁元素表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地上凋落物钙、镁输入量与土壤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内凋落物产量极高,但较慢的分解速率减少了CO2的释放,有利于固定更多的碳元素。凋落物钙、镁元素输入的空间格局与土壤钙、镁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意味着土壤养分含量与植物养分输入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空间异质性 养分输入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