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市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发生与消长动态研究
1
作者 程芳 张驰 +3 位作者 周子超 高怀诚 刘兴平 曾菊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监测掌握南昌市松墨天牛种群动态,为精准防控松材线虫病提供参考。【方法】在南昌市选择有疫情的10个乡镇设置松墨天牛监测点,放置诱捕器,每周统计松墨天牛数量与雌雄个体数,并清理成虫。【结果】2022年诱捕到成虫6 209头,始见... 【目的】监测掌握南昌市松墨天牛种群动态,为精准防控松材线虫病提供参考。【方法】在南昌市选择有疫情的10个乡镇设置松墨天牛监测点,放置诱捕器,每周统计松墨天牛数量与雌雄个体数,并清理成虫。【结果】2022年诱捕到成虫6 209头,始见日为5月16日,雌雄性比为2.46、种群密度为每个诱捕器每次5头。种群呈双峰型、早期单峰型、中期单峰型和波动型4种消长动态类型。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其中双峰型种群数量大、发生重、增长持续期长、拐点出现晚;早期单峰型发生轻至中度、拐点出现早;波动型与双峰型消长曲线相似,但单位时间增长量后者是前者10倍。【结论】双峰型监测点应列为松材线虫病重点防控区,增加防控频次、延长防控时间,并将单峰型监测点纳入方案,据其高峰期分布安排防治日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诱捕法 种群动态 监测 逻辑斯蒂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性诱法和灯诱法诱捕效果比较分析
2
作者 桂宿一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70-72,共3页
为比较性诱法与灯诱法对甜菜夜蛾的诱捕效果,探讨两种方法的应用策略,建立更精准的虫情测报技术体系,本研究于2021年(轻发年份)和2023年(重发年份)在安徽宿松县棉田开展2种诱蛾方法的诱蛾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蛾方法的诱蛾量... 为比较性诱法与灯诱法对甜菜夜蛾的诱捕效果,探讨两种方法的应用策略,建立更精准的虫情测报技术体系,本研究于2021年(轻发年份)和2023年(重发年份)在安徽宿松县棉田开展2种诱蛾方法的诱蛾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蛾方法的诱蛾量消长动态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高度吻合,诱蛾量主要集中于8—10月(占全年诱蛾量的3/4),最高蛾量均出现在9月;2种诱蛾方法的月蛾峰日相差1~2 d,性诱法峰日蛾量明显高于灯诱法,且各代次蛾峰表现更明显,早期预警作用突出;甜菜夜蛾的发生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与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密切相关。在轻发年份,灯诱法可作为常规测报手段,但在大发生或重发年份,需强化性诱法的测报应用。性诱法因靶标专一性强,在大发生年份测报优势更突出,可作为药剂防治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精准监测来指导用药,减少农药施用量,促进绿色生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性诱法 灯诱法 虫情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防治IPM策略中监测-诱杀技术应用概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余霞 李阳艳 阮健伟 《绿色科技》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指出了白蚁监测-诱杀技术是在白蚁诱杀箱的技术上进行改良和扩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蚁IPM防治技术,大量地减少了化学农药或其它杀虫剂的使用量,是一项较好地缓解目前环境污染的白蚁防治新技术,通过分析监测-诱杀技术应用原理,探讨了其... 指出了白蚁监测-诱杀技术是在白蚁诱杀箱的技术上进行改良和扩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蚁IPM防治技术,大量地减少了化学农药或其它杀虫剂的使用量,是一项较好地缓解目前环境污染的白蚁防治新技术,通过分析监测-诱杀技术应用原理,探讨了其应用状况,旨在为白蚁防治IPM策略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防治 监测 诱杀技术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汞排放的监测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陶叶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2,共5页
进行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在线监测,以掌握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的数据,是我国制定汞减排目标和确定工艺路线的基础。目前电厂气态汞的现场采样方法中应用较广泛的有3种:安大略法,连续分析仪和吸附管法。主要讨论了3种烟气采样方法的原理、... 进行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在线监测,以掌握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的数据,是我国制定汞减排目标和确定工艺路线的基础。目前电厂气态汞的现场采样方法中应用较广泛的有3种:安大略法,连续分析仪和吸附管法。主要讨论了3种烟气采样方法的原理、费用和适用范围,以及相应的分析手段,供工程选择参考。连续分析仪可提供实时监测数据,但价格较高,适用于电厂长期监测;吸附管法便携性强且操作简单,适合对电厂汞排放初步摸底时使用。还介绍了美国对电厂汞排放的控制情况,包括汞控制法规及烟气采样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测量 安大略法 连续分析仪 吸附管 汞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姚士桐 吴降星 +4 位作者 郑永利 金周浩 陆志杰 胡加君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μg∶500μg∶60μg∶120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信息素 群集诱捕 种群监测 灯光诱捕 赶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铃木氏果蝇成虫种群动态与诱捕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常慧群 杨静 +1 位作者 仵均祥 许向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328,共6页
铃木氏果蝇是危害樱桃等多种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国内许多樱桃园暴发成灾。为明确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而探究有效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危害的措施,于2015年8月至12月,在系统监测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种群... 铃木氏果蝇是危害樱桃等多种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国内许多樱桃园暴发成灾。为明确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而探究有效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危害的措施,于2015年8月至12月,在系统监测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种群动态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不同诱捕器、不同诱剂及诱捕器上端放置不同颜色塑料球对铃木氏果蝇及樱桃园常见4种果蝇混合种群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陕西杨凌樱桃园中,铃木氏果蝇的数量约占樱桃园果蝇混合种群发生量的1/3,并在10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综合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糖醋液的诱捕效果明显,而香蕉香精作为诱剂对铃木氏果蝇及其樱桃园果蝇混合种群几乎无诱捕作用;在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上端加置橙色塑料球,对铃木氏果蝇及其混合种群的诱捕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木氏果蝇 诱捕技术 虫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现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桢杉 黄金燕 +2 位作者 张群艳 吴沛桦 张晋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在全国整体宏观尺度下,总结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空白或较少区域,从而为制定相对的保护监测与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系统收集各国学者在中国境内基于... 为在全国整体宏观尺度下,总结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空白或较少区域,从而为制定相对的保护监测与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系统收集各国学者在中国境内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分类整理。结果显示:全国红外相机共记录到至少208个野生兽类物种,隶属于11目37科,占全国兽类物种总数的30.06%。目前我国兽类红外相机监测研究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基于红外相机的兽类物种调查记录,但多集中于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综合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点数量、文献数量和红外相机已记录兽类物种占该省总物种数的比例等方面来看,重庆、辽宁、江苏、福建、内蒙古、台湾、上海含有潜在的调查价值。我国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兽类多样性监测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需要开展更系统、更深入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陷阱法 兽类编目 监测网络 文献检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