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儒二家对公输般神话的改造--兼论春秋战国时期神话重构的普遍性
1
作者 黄景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179,180,共12页
“般”原为神话人物,《山海经》说他是少昊之子,弓矢的发明者。春秋时期他跟鲁国公输家族相结合而出现公输般。随后墨家、儒家对他做了哲学化、历史化改造,把他描绘成与墨子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墨家改造他,是为了宣扬兼爱、非攻、非乐等... “般”原为神话人物,《山海经》说他是少昊之子,弓矢的发明者。春秋时期他跟鲁国公输家族相结合而出现公输般。随后墨家、儒家对他做了哲学化、历史化改造,把他描绘成与墨子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墨家改造他,是为了宣扬兼爱、非攻、非乐等思想;儒家批评他,是为了维护传统礼制。墨者、儒生都通过叙说公输般的所作所为阐述自家主张,在批评和否定中把他塑造成巧匠的代表人物,神话中的其他巧匠逐渐被掩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上古神话在商周时期已经过伦理化改造,春秋战国诸子对神话人物再次进行加工和重构,先秦文献所载神话大多是经过诸子改造的新神话,原本的神话形象反而罕为人知,这是中国神话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输般 墨家 儒家 神话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墨家的“重利”仁学——兼论儒墨仁义观的异同
2
作者 张培高 孙任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197,198,共10页
“兼爱”虽是墨子十大主张的中心,但“兼爱”既是“仁义”的实际内容,又是“仁人”实现“仁义”的手段,因此,“仁义”才是其整体思想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在两者的关系上,墨子虽常以“仁”、“义”并提,甚至有时“仁”、“义”可相互替用... “兼爱”虽是墨子十大主张的中心,但“兼爱”既是“仁义”的实际内容,又是“仁人”实现“仁义”的手段,因此,“仁义”才是其整体思想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在两者的关系上,墨子虽常以“仁”、“义”并提,甚至有时“仁”、“义”可相互替用,但从其主要方面看,“义”仍是从属于“仁”的,所以,更为准确地说,墨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其实是“仁”。这与儒家是一致的。儒墨在“仁义”上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否坚持以“亲”释“仁”;第二,是否赞同以“利”释“仁义”;第三,是否赞同“仁义”是人的内在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重利”仁学 仁义 仁人 兼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对当代生命教育的价值引领及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耀玲 张曦予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非命观”。这些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道家 墨家 生命哲学 生命教育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 被引量:7
4
作者 夏金华 朱永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4-469,共6页
领导者心理素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先秦墨家的代表作《墨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该文拟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道德品质、语言能力、工作态度、生活作风、为人原则等方面对墨家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作一整理... 领导者心理素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先秦墨家的代表作《墨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该文拟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道德品质、语言能力、工作态度、生活作风、为人原则等方面对墨家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作一整理和阐述,并分析其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领导者 心理素质 知识结构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夏金华 朱永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9-383,共5页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先秦墨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该文拟从墨家的人员甄选、人员考评、人员任用、人员激励等方面进行整理和阐述 。
关键词 墨家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以后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薛柏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3,共4页
秦汉以后 ,墨家思想趋于与儒道诸家的融合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就通过封建正统思想表现出来。墨家思想的优秀之处及墨子本人的伟大人格不时出现在封建史书典籍中 ,影响着士大夫的价值选择。此外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体现在一些著名的儒家“... 秦汉以后 ,墨家思想趋于与儒道诸家的融合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就通过封建正统思想表现出来。墨家思想的优秀之处及墨子本人的伟大人格不时出现在封建史书典籍中 ,影响着士大夫的价值选择。此外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体现在一些著名的儒家“异端”人物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儒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官僚制思想观照下的墨家社会组织学说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晓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9,共9页
以"尚贤"、"尚同"学说为核心,墨家以一种极其理性的态度设计出了一个极具理想化的社会统治的组织架构。在这个组织架构中,其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权力等级秩序井然;在组织中,由德才兼备、训练有素者充任各级官员,并在... 以"尚贤"、"尚同"学说为核心,墨家以一种极其理性的态度设计出了一个极具理想化的社会统治的组织架构。在这个组织架构中,其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权力等级秩序井然;在组织中,由德才兼备、训练有素者充任各级官员,并在分权、分工的思想下,实行下级对上级逐层负责,最终统一于"天子"的一元化权力运行机制;组织中的官员必须以正确执"法"为其职责履行的基础,同时根据职位、能力和功劳等享有相应的地位和权利。对墨家的社会组织思想,如果将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思想与之相对照,可以看出二者不仅在组织模型的基本构建上,而且在组织的某些精神特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息息相通的地方。墨家这种构思宏大而系统的社会组织思想之所以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墨家的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组织模型 官僚制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的文化治理:文化觉醒到文化建设——论墨子思想引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小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57-63,共7页
高职院校文化治理的当代主题是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一主题是由制度变迁与制度环境重构的诉求、技术进步内在要求及以"工匠精神"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建设需求所决定的。墨子思想因其发生与复兴的规... 高职院校文化治理的当代主题是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一主题是由制度变迁与制度环境重构的诉求、技术进步内在要求及以"工匠精神"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建设需求所决定的。墨子思想因其发生与复兴的规律性特征、重"技"的思想内容、兼爱互利的道德观,契合了高职院校文化变迁的阶段性诉求。因此,将墨子思想引入高职院校文化治理,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关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安排、相关有形文化建设、校训建设及专题研究等途径,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组织特性的文化体系,有助于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丰富其发展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治理 文化觉醒 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 墨子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华简《治邦之道》的墨家思想 被引量:9
9
作者 马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3,共11页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切实问题。《治邦之道》主张'兼利而爱',胪列节用之法,吻合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治道,与倍人、节葬、反质诸说同符合契。其倡导冲决血缘贵贱的'使贤、用能'之法,倚重才能经验为任贤标准,设计官员考核方法程式,亦匹配《尚贤》篇异于儒家'举贤'的贤能政治理念。《治邦之道》确为深富墨学特征的珍稀文献,亦不啻探寻儒墨辨异的崭新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治邦之道》 墨家 非命 兼爱 节用 尚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观还是变易观——《商君书》历史观再认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林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9,共8页
《商君书》虽然认识到历史演变的阶段和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它并没有对这种演变发展做出后胜于前、今胜于古的价值判断;它也没有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只不过是要建立一个很现实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它不承认一般人有认识和掌握历史... 《商君书》虽然认识到历史演变的阶段和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它并没有对这种演变发展做出后胜于前、今胜于古的价值判断;它也没有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只不过是要建立一个很现实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它不承认一般人有认识和掌握历史趋势的能力;它的最高认识也只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是战国时代很普通的变易观,不是进步观,也不是进化论。因而它的历史观并不比其他各家进步,而它奉行的严刑峻法、与民为敌的政策毋宁说是一种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君书》 法家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墨、道、法教育哲学三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 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 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 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 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 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 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合理地把握儒、墨、道、法的教 育思想各自的丰富性、完整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本体论 人性论 认识论 先秦时期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墨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解启扬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2,共6页
梁启超是近代首先尝试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治墨学的大家。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既有《墨子》文本的校勘 ,也有墨家思想的研究。在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中 ,梁启超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方法上看 ,其墨学研究上承孙诒让 ,下... 梁启超是近代首先尝试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治墨学的大家。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既有《墨子》文本的校勘 ,也有墨家思想的研究。在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中 ,梁启超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方法上看 ,其墨学研究上承孙诒让 ,下启胡适 ,是近代墨学研究方法论转化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学 近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杰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所说的“墨学西汉中绝论”便有失检点 ,可见盲目崇信前人成说的学术态度并不足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墨学流传 墨学中绝 再检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解启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73-578,共6页
墨学研究是郭沫若学术生涯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他对先秦墨学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他除了对墨家的救世的精神稍加肯定外,几乎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从孔、墨比较出发,认为墨家是秩序守成代表者。至于《墨经》,郭沫若从经典解读入手... 墨学研究是郭沫若学术生涯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他对先秦墨学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他除了对墨家的救世的精神稍加肯定外,几乎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从孔、墨比较出发,认为墨家是秩序守成代表者。至于《墨经》,郭沫若从经典解读入手,认为其中包含着观点完全对立的两派,代表着墨家后学不同的派别。郭沫若墨学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时代政治的背景影响着其研究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墨学 救世精神 《墨经》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墨学收回国魂——论辛亥革命前几年学者何以高度崇墨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国保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国魂 崇墨学 救亡图存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传统墨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克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1,共5页
梁启超作为近代墨学复兴的领军人物 ,就传统墨学的时代价值及其深刻内涵做了系统发掘和梳理。梁启超研究传统墨学的现代意义是 :第一 ,复兴传统墨学 ,意在弥补中国传统学术之短处 ,以求与世界学术发展同步 ;第二 ,复兴墨学 ,是对孔子儒... 梁启超作为近代墨学复兴的领军人物 ,就传统墨学的时代价值及其深刻内涵做了系统发掘和梳理。梁启超研究传统墨学的现代意义是 :第一 ,复兴传统墨学 ,意在弥补中国传统学术之短处 ,以求与世界学术发展同步 ;第二 ,复兴墨学 ,是对孔子儒学至尊地位的挑战和否定 ;第三 ,传统墨学的牺牲精神和高尚人格 ,可以成为挽救民族危机和重塑国民性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传统墨学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实践的境域看儒家思想——兼论儒、道、墨的异同与互补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岿然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8,共6页
儒家"以人意相存问",将做人及其内涵宗法伦理情感、规范形而上学化,让自然与社会历史服从宗法伦理秩序,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大实践的境域诉求。走出儒、道、墨各自的形而上学窠臼,走向大实践的境域,则儒家的"相濡以沫... 儒家"以人意相存问",将做人及其内涵宗法伦理情感、规范形而上学化,让自然与社会历史服从宗法伦理秩序,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大实践的境域诉求。走出儒、道、墨各自的形而上学窠臼,走向大实践的境域,则儒家的"相濡以沫"与道家的自然逍遥,儒家的"以己养鸟"、道家的"以鸟养鸟"以及墨家的"以社会养鸟"都是互补的。儒家的有为、力行与道家的无为、不争,在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融贯互生的境域中也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实践 形而上学 儒家 道家 墨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雨的墨翟--从《非攻》谈鲁迅的墨家之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庆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在近代墨学复兴的脉络中,鲁迅肯定了墨家的实干、牺牲精神,形容以“中国的脊梁”,已成定论。然而在《非攻》中,虚构与想象集矢于公输般等次要人物,作者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完成了理想三人组的情节模型。小说采取“寓抑于扬”的手法,... 在近代墨学复兴的脉络中,鲁迅肯定了墨家的实干、牺牲精神,形容以“中国的脊梁”,已成定论。然而在《非攻》中,虚构与想象集矢于公输般等次要人物,作者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完成了理想三人组的情节模型。小说采取“寓抑于扬”的手法,将墨家思想的缺陷逐层予以显影。淋雨的墨翟,遂成为鲁迅为一切前驱者命运所造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攻》 墨家 理性人 《故事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墨家”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永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现代新墨家是新近出现的一个学术派别。他们以复兴墨学为职志,以对墨家文本的现代解释为途径,寻求回应现代问题的文化资源。该文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对现代新墨家的产生、学术活动、工作思路、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简要的评析。
关键词 现代新墨家 现代新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为学? 何以为教?——墨家教育本体论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庆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9,共7页
教育本体论是针对教育存在的根据而不断地发问。"何以为学"和"何以为教"是关涉教育本体的基本问题,墨家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富有个性的诠释。基于对"何以为"问题家族的解答范式展开理论探索,通过回答"... 教育本体论是针对教育存在的根据而不断地发问。"何以为学"和"何以为教"是关涉教育本体的基本问题,墨家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富有个性的诠释。基于对"何以为"问题家族的解答范式展开理论探索,通过回答"何以为学"和"何以为教",墨家实现了对教育本体问题的解答。对墨家教育本体论展开研究,有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墨家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教育哲学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