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高速目标声谱图特征提取及分类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森 王余 +1 位作者 王易川 李海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84-2689,共6页
为了增加水下高速目标的识别特征维度,优化识别效果,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目标辐射噪声高速特征量(High Speed Characteristic Quantity,HSCQ)的分类方法。首先,针对水下高速目标辐射噪声的DEMON(Detection of Envelope Modulation On Noi... 为了增加水下高速目标的识别特征维度,优化识别效果,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目标辐射噪声高速特征量(High Speed Characteristic Quantity,HSCQ)的分类方法。首先,针对水下高速目标辐射噪声的DEMON(Detection of Envelope Modulation On Noise)谱特征进行分析,根据DEMON谱的频率可分性,定义了DEMON谱调制分布比(Modulation Distribution Ratio,MDR)。然后,根据水下高速目标辐射噪声的功率谱历程图直纹特征,应用图像边缘检测、线谱生长等理论进行特征提取,并分析了功率谱历程图的直纹特征量(Straight-line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Spectrum,SCQS)。最后,根据2种特征量的实测信号分析结果,定义了目标辐射噪声的HSCQ,实现了一种新的水下高速目标分类方法。实测信号分析结果显示,采用MDR或SCQS进行单特征量分类,非高速目标的误报率分别为21.4%和16.3%;采用HSCQ进行分类,非高速目标的误报率仅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高速目标 声谱图 调制分布比 直纹特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永莉 张俊伟 +2 位作者 刘丽芳 蔡静观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36,共7页
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 1970~ 2 0 0 1年中强地震连发 ,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 ,时间分布集中于 5~ 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 ,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 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 1970~ 2 0 0 1年中强地震连发 ,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 ,时间分布集中于 5~ 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 ,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常特性 :空间上中强震连发前 2~ 0 5a的时段内小震调制比出现 8个平方度以上的异常面积元 ,异常面积元集中的地区为未来中强震连发的主体区域 ,时间上中强震连发前 1~ 3a出现小震调制比Rm的高值异常。并用花岗岩块体受压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时空展布特征的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地震连发 空间分布 调制比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编码激励产生声辐射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思平 曾斯宁 +1 位作者 汪天富 覃正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基于编码扩谱原理,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中,提出用编码激励产生声辐射力的方法,分析其原理并建立了概率统计模型,研究编码激励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产生的超声剪切波的分布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用编码脉冲激励产生声辐射力的方法可提高... 基于编码扩谱原理,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中,提出用编码激励产生声辐射力的方法,分析其原理并建立了概率统计模型,研究编码激励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产生的超声剪切波的分布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用编码脉冲激励产生声辐射力的方法可提高系统的时间和频宽利用率,同时结合脉冲超声检测编码调制技术的支持,可减少对激励信号占空比的局限,提高声辐射的穿透力和回波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仪器 生物物理学 脉冲编码调制 声辐射力 分布函数 占空比 超声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多节点调制识别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段皓宇 李鸥 +1 位作者 胡赟鹏 刘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35-3937,共3页
针对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分布式结构,给出了基于特征融合的多节点联合调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似然比推导了特征融合的联合识别准则;然后依据准则给出了多节点调制识别的仿真性能;最后和基于决策融合的多节点调制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 针对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分布式结构,给出了基于特征融合的多节点联合调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似然比推导了特征融合的联合识别准则;然后依据准则给出了多节点调制识别的仿真性能;最后和基于决策融合的多节点调制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没有过多增加网络通信负载的情况下,特征融合相比决策融合提高了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结构 调制识别 似然比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冷固态实验包层中子学与热工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杰 巫英伟 +2 位作者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66-1971,共6页
基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方案,提出了一个超临界水冷固态实验包层概念设计方案。设计采用Be作为中子倍增剂,Li4SiO4作为氚增殖剂,CLAM钢作为结构材料。包层第一壁采用多层盘道设计以提高第一壁出口温度,内部采用增殖剂与... 基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方案,提出了一个超临界水冷固态实验包层概念设计方案。设计采用Be作为中子倍增剂,Li4SiO4作为氚增殖剂,CLAM钢作为结构材料。包层第一壁采用多层盘道设计以提高第一壁出口温度,内部采用增殖剂与中子倍增剂分层布置以提高热沉积与氚增殖率。为验证包层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计算了三维包层氚增殖率与热沉积的分布,然后根据中子学计算得到的结果对超临界水冷固态实验包层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包层功率密度分布较合理;氚增殖率满足运行中氚自持的要求;在冷却剂出口温度达到500℃条件下材料温度不超过限值。该设计方案能满足中子学设计与热工水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 实验包层模块 热沉积分布 氚增殖率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T的DMT系统设计与峰均功率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鹏 侯永宏 汪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 transform,DCT)及其逆变换的离散多音调制系统实现方案,利用IDCT/DCT变换替代IFFT/FFT变换实现多载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对该系统的峰均功率比(Peak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进行了...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 transform,DCT)及其逆变换的离散多音调制系统实现方案,利用IDCT/DCT变换替代IFFT/FFT变换实现多载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对该系统的峰均功率比(Peak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能量集中特性降低系统PAPR的方法,与基于选择性映射算法的离散多音调制系统(SLM-FFT-DMT)相比,基于DCT的DMT系统比SLM-FFT-DMT系统的PAPR低1.5dB,且具有计算法复杂度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多音调制 峰均功率比 离散余弦变换 互补累计概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桥级联型三相多电平逆变器及其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守行 朱飒飒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把传统级联型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的H全桥单元改为半桥单元,可减少一半的功率器件数和2个主电源。分别分析了倍压、等压电源供电情况下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方法以及调制结果。利用等能量和等电量方... 把传统级联型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的H全桥单元改为半桥单元,可减少一半的功率器件数和2个主电源。分别分析了倍压、等压电源供电情况下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方法以及调制结果。利用等能量和等电量方法,解出电源功率分配比和倒灌功率比。倍压电源供电逆变的倒灌功率,可通过增大电源电容量和PWM软件算法,使倒灌功率的影响减至很小。等压电源供电逆变,利用循环脉冲控制,可使除公用电源外的级联电源功率达到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多电平逆变器 半桥 SPWM 功率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消光比脉冲光调制提升BOTDR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博 白清 +4 位作者 张瑜 张明江 王东 王宇 靳宝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89,共6页
传统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系统普遍采用电光调制器(EOM)产生探测光脉冲,存在探测光消光比较低的缺点,影响系统的测量精度和传感距离。提出利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脉冲光调制方法产生高消光比脉冲光,设计基于相干探测的脉冲... 传统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系统普遍采用电光调制器(EOM)产生探测光脉冲,存在探测光消光比较低的缺点,影响系统的测量精度和传感距离。提出利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脉冲光调制方法产生高消光比脉冲光,设计基于相干探测的脉冲光消光比测量方案,同时搭建了BOTDR传感系统,对本脉冲光调制方法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EOM调制方法,采用本调制方法时,产生的探测光消光比提升了16 dB,10.7 km传感光纤末端的布里渊频移波动由10.6 MHz减小至5.7 MHz,在同等测量条件下,传感距离由10.7 km提升至27 km。研究表明,基于SOA的脉冲光调制方法可显著提高探测光消光比,进而优化BOTDR系统的测量精度和传感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DR系统 分布式光纤传感 脉冲调制 消光比 半导体光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