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1
作者 王伟 余梦雪 +5 位作者 孙斌 万仕彤 刘栋 周运 张红军 王鲜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新药发现和药物重定位研究中,发现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SGCN)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首先,提出了多重相似性来捕捉... 在新药发现和药物重定位研究中,发现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SGCN)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首先,提出了多重相似性来捕捉网络结构特征,以充分利用节点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然后,通过PCA降维减少相似性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GCN)获得节点嵌入表示,并融入基于注意力的增强层,通过增强注意力机制获得节点间的注意力权重,能够高效地预测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黄金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RSGCN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 多重相似性 pca 增强注意力机制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EDXRF分析测定地质样品中铁、钛元素含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立鹏 葛良全 +4 位作者 谷懿 刘敏 张庆贤 李飞 罗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2-1396,共5页
为实现地质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准确预测,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X荧光光谱法,对新疆西天山地质样品中Fe,Ti,V,Pb和Zn等元素进行测量,将得到的X荧光计数作为输入变量,应用该模型对未知地质样品中Fe和Ti元... 为实现地质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准确预测,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X荧光光谱法,对新疆西天山地质样品中Fe,Ti,V,Pb和Zn等元素进行测量,将得到的X荧光计数作为输入变量,应用该模型对未知地质样品中Fe和Ti元素进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改进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结果与化学分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3%,为地质样品元素含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荧光(EDXRF) 主成分分析(pca) 主成分-误差反向传播网络(pca-BP)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和GA-PSO-RBF集成的发电机组远程故障诊断 被引量:13
3
作者 钱玉良 张浩 +1 位作者 彭道刚 徐春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7期597-604,共8页
首先基于LPC2290核心芯片的arm嵌入式工控平台设计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使故障诊断系统通过Internet在线获取发电机组状态数据。然后给出了主元分析(PCA)和GA-PSO-RBF神经网络集成的故障诊断方法。故障模式向量先通过PCA降维,降低RBF神... 首先基于LPC2290核心芯片的arm嵌入式工控平台设计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使故障诊断系统通过Internet在线获取发电机组状态数据。然后给出了主元分析(PCA)和GA-PSO-RBF神经网络集成的故障诊断方法。故障模式向量先通过PCA降维,降低RBF神经网络的规模和计算时间。针对RBF神经网络参数难以设置、收敛速度慢等不足,介绍了一种具有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的遗传-粒子群算法(GA-PSO),用于RBF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过程。最后以转子振动试验台仿真发电机组,实现了状态信息的远程获取;通过故障诊断仿真测试验证了PCA和GA-PSO-RBF集成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 数据采集 主元分析(pca) 遗传-粒子群算法(GA-PSO) RBF神经网络 发电机组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五种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差异 被引量:9
4
作者 牛志雅 王亚杰 +3 位作者 张高虔 万一来 刘文玉 魏长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GC-IMS结果显示,不同工艺油莎豆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酯类12种、醇类16种、醛类29种、酮类9种、酸类5种、呋喃类3种、吡嗪类1种、硫类1种。热榨组醛类、酯类和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53.54%,13.06%,5.4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四种关键风味物质:1-烯-3-辛醇、壬醛、(E)-2-辛烯醛和己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PC1和PC2分别为48.7%和30.1%,累计差异贡献率为78.8%,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物质差异显著,能够对不同工艺油莎豆油良好区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油莎豆油b*值与酸价、过氧化值、p-丙二醛值和1-烯-3-辛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57<r<0.88,P<0.05)。本研究结对市售油莎豆油生产加工、理论研究和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油莎豆油 不同工艺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_1-范数的鲁棒稀疏的张量PCA人脸图像分析
5
作者 唐肝翌 卢桂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9,共9页
张量主成分分析(Tenso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PCA)是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在多维空间上的推广,能充分利用图像/视频的空间关联,在图像分析和视频处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张量PCA方法提取的特... 张量主成分分析(Tenso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PCA)是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在多维空间上的推广,能充分利用图像/视频的空间关联,在图像分析和视频处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张量PCA方法提取的特征向量是非稀疏的,这使得其很难进行解释.近年来出现了众多稀疏PCA方法,能提取只包含少量非零元的特征.把稀疏特征提取引入到张量分析,提出一种鲁棒稀疏的张量PCA方法(TPCAL1S).首先,设计了能实现稀疏特征提取的目标函数.一方面,用L1范数代替Frobenius-范数,使得算法对异常数据更加鲁棒;另一方面,在目标函数中引入弹性网,联合使用Lasso与Ridge惩罚因子来实现稀疏化,增强了算法的语义解释性.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二阶张量的投影矩阵交替求解算法,二阶张量便于数学描述,也易于推广到更高阶张量.此求解算法分为两个步骤(V,U分别表示左投影矩阵和右投影矩阵),先固定U优化V,再固定V的值优化U,两个步骤反复交替执行,直到收敛.每个步骤都采用贪心算法以迭代的方式逐个特征提取以求得U或V.最后,对迭代过程的单调性做了理论证明.基于ORL,Yale和Feret库,将TPCA-L1S应用于人脸图像分析并与其他常见方法作比较,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pca) 张量 稀疏模型 L1-范数 鲁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电子鼻探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安比芳 陈创业 +4 位作者 宋凯洋 乔桂芳 冯作山 陶永霞 刘天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香气是评价玫瑰精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E-nose)技术对水蒸气蒸馏(hydrodistillation, ... 香气是评价玫瑰精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E-nose)技术对水蒸气蒸馏(hydrodistillation, HD)法和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AE)法提取的新疆大马士革玫瑰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挖掘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差异挥发物,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作为OPLS-DA模型的主要筛选工具,结合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成分,分为醇类、醛类、酯类等7大类,VIP>1的54种挥发性化合物,如(R)-(+)-β-香茅醇、1-十九碳烯等对玫瑰精油香气起到贡献作用。电子鼻雷达图结果表明,W5S、W1S和W2W是玫瑰精油中香气成分识别的关键性传感器,通过PCA能够很好地区分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综上所述,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的香气成分,能为玫瑰精油的区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精油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电子鼻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水质COD预测模型优化方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汤斌 赵敬晓 +4 位作者 魏彪 罗继阳 Vo Quang Sang 冯鹏 米德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8-483,共6页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水质COD预测模型的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联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_LSSVM)的水质检测COD预测模型优化方法,并引入主元分析(PCA)算法对模型输入光谱数据进行降维预处理,借以提高...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水质COD预测模型的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联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_LSSVM)的水质检测COD预测模型优化方法,并引入主元分析(PCA)算法对模型输入光谱数据进行降维预处理,借以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结果表明,利用粒子群(PSO)算法收敛速度快和全局优化能力,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避免了人为选择参数的盲目性,克服了传统LSSVM预测模型的精度较低、稳健性较差等缺点.通过以收敛时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输入样本经过PCA降维预处理的PSO_LSSVM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输入样本未经过降维预处理的LSSVM模型与PSO_LSSVM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输入样本经过PCA降维预处理的PSO_LSSVM模型预测效果最优,且此算法使用C语言实现,易于移植,这为紫外-可见光谱水质COD在线、实时性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COD 紫外-可见光谱法 预测模型 pca PSO_LS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峥 魏彪 +5 位作者 汤戈 冯鹏 吴德操 刘娟 唐媛 熊双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在线、实时性的测量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借以预测水质COD检测数据。通过采用PCA对水质COD检测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消除...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在线、实时性的测量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借以预测水质COD检测数据。通过采用PCA对水质COD检测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消除向量相关性并送入PSO-ELM模型中进行建模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联合PSO-ELM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的预测模型研究,不仅预测精度较单纯的ELM模型提高了近10倍,而且相对于PSO-ELM模型的预测效率(运行时间)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这为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在线、实时性检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COD检测 预测模型 pca PSO-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模式不同处理方式鸡脂挥发性成分与化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小燕 田洪磊 +5 位作者 詹萍 王晓玲 杨富彬 雷银凤 宁孔卵 马友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
分别以氧化、酶解和酶解-温和调控氧化技术对精炼鸡脂进行处理,通过GC-MS对上述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鸡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同时对其化学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酸值)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 分别以氧化、酶解和酶解-温和调控氧化技术对精炼鸡脂进行处理,通过GC-MS对上述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鸡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同时对其化学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酸值)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同处理方式鸡脂挥发性成分与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表征初级氧化产物的含量,与其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2-丁烯醛、β-苯丙烯醛、丁醇、(Z)-2-戊醇、1-戊烯-3-醇、1-辛烯-3-醇、(Z)-2-辛烯-1-醇、己酸乙烯基酯;与酸值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乙醇、糠醇、柠檬烯、1-石竹烯、甲苯;茴香胺值与大部分的醛类化合物呈正相关,表征次级氧化产物的含量,包括能代表鸡肉特征风味的己醛、壬醛、(E,E)-2,4-庚二烯醛、2-己烯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脂 挥发性成分 化学指标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变性淀粉对马铃薯-小麦混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在马铃薯面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扬 王治江 +4 位作者 魏阳 李彩霞 李兴艳 杨璞 刘玉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4,71,共8页
采用主成分分法(PCA)分析了3种马铃薯变性淀粉对马铃薯-小麦混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配粉糊化得分与变性淀粉种类和添加量进行了回归拟合,采用方程模型预测配粉制备的马铃薯面条的蒸煮品质。结果表明:3种马铃薯变性淀粉对混粉糊化的峰值... 采用主成分分法(PCA)分析了3种马铃薯变性淀粉对马铃薯-小麦混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配粉糊化得分与变性淀粉种类和添加量进行了回归拟合,采用方程模型预测配粉制备的马铃薯面条的蒸煮品质。结果表明:3种马铃薯变性淀粉对混粉糊化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恒温阶段开始黏度和糊化温度的影响较大。且羟丙基淀粉对峰值黏度、恒温阶段开始黏度和崩解值影响的差异显著(P<0.05),醋酸酯淀粉和氧化淀粉对崩解值影响的差异显著(P<0.05)。采用回归方程预测配粉加工后马铃薯面条的蒸煮特性,当配粉糊化规范性综合得分>0.95时,制备的马铃薯面条蒸煮指标均能达到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化特性 变性淀粉 主成分分析 马铃薯面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吩嗪-1-羧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清来 徐志红 李俊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9-675,共7页
天然产物吩嗪-1-羧酸(PCA)作为重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在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等微生物分泌物中广泛存在,具有医用抗肺癌活性及抗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辣椒疫病、小麦全蚀病、西瓜炭疽病和油菜菌核病... 天然产物吩嗪-1-羧酸(PCA)作为重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在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等微生物分泌物中广泛存在,具有医用抗肺癌活性及抗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辣椒疫病、小麦全蚀病、西瓜炭疽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病原菌的广谱性农用抗菌活性,对人畜和环境无害,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是研发绿色农药的理想化合物。文章综述了吩嗪-1-羧酸及其类似物在微生物发酵及化学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合成路线中的关键反应,讨论了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嗪-1-羧酸(pca) 合成 杀菌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山东成武和广西英家大头菜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慧君 胡事成 +1 位作者 张振东 郭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6,共6页
为了分析山东成武大头菜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首先采用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E-nose)对两种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识别,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 为了分析山东成武大头菜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首先采用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E-nose)对两种大头菜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识别,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山东成武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的结果显示:广西英家大头菜含有的芳香性物质比山东成武大头菜高,氮氧化物、氰化物、有机硫化物和烷烃等物质含量相对较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果显示:相对含量超过1%的6种物质中,丙酮、醋酸和丁醛在山东成武和广西英家大头菜中含量均很丰富,异戊醛和甲硫醚在山东成武大头菜中含量丰富,乙酸乙酯在广西英家大头菜中含量丰富,与电子鼻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主成分分析(pca)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CA的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平毓 吕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45,共6页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了29个指标构建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2005~201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Modified-PCA)进行评...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了29个指标构建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2005~201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Modified-PCA)进行评价,得出了重庆市近10 a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状况,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果对谋求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相互协调,实现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改进主成分分析法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GC法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评价广藿香质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学辉 程心玲 +2 位作者 潘艳琳 张晓斌 肖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0-3677,共8页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藿香黄酮醇、雷杜辛黄酮醇、广藿香酮的含量。GC法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广藿香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加权TOPSIS模型对广藿香整体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100.20%,RSD 0.67%~1.64%。毛蕊花糖苷、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列当苷是影响广藿香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18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加权TOPSIS法质量评价贴近度(D_(n))分别为0.3821、0.5129、0.5125、0.5358、0.5357、0.3588、0.5365、0.5483、0.2063、0.1782、0.1426、0.1174、0.7169、0.7495、0.6645、0.7381、0.6234、0.5821,表明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存在质量差异,广东产的广藿香质量较优。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广藿香的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质量评价 HPLC-QAMS/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小鼠脑电信号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孙勇 潘福标 邓凯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126-132,共7页
研究了小鼠脑电信号的分离问题。由于小鼠脑电信号是由多种不同波段的信号混迭而成的,且不同波段的信号是非平稳、能量差距很大的随机信号,因此对这些脑电信号的分离非常困难。先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信号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然后... 研究了小鼠脑电信号的分离问题。由于小鼠脑电信号是由多种不同波段的信号混迭而成的,且不同波段的信号是非平稳、能量差距很大的随机信号,因此对这些脑电信号的分离非常困难。先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信号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再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CA)在频域上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离。接着对分离的脑电信号δ波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利用希尔伯特谱得到信号的瞬时频率信息,发现δ波的瞬时频率在某些时刻相对于其他时刻非常大。将这些瞬时频率出现异常的时刻,与呼吸信号的波峰出现的时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呼吸信号与脑电信号中的δ波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主成分分析(pca) 独立成分分析(ICA)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解析青枣不同菌种发酵关键风味物质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江宁 叶峥 张爱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42,共6页
目的:分析青枣不同菌种发酵样品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及风味差异,为青枣发酵产品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枣为原料,分别加入活化后的不同乳酸菌发酵剂(接种量0.5%)和酵母菌(接种量0.5%)进行发酵,然后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 目的:分析青枣不同菌种发酵样品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及风味差异,为青枣发酵产品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枣为原料,分别加入活化后的不同乳酸菌发酵剂(接种量0.5%)和酵母菌(接种量0.5%)进行发酵,然后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分析(GC×IMS Library Search)、挥发性有机物的指纹图谱和动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青枣不同菌种发酵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枣汁样品、枣汁酵母菌发酵产品和枣汁乳酸菌发酵产品三者风味相对差异较大。结论:鲜枣汁中6-甲基-5-庚烯-2-酮、2-辛酮、3-戊酮、2-甲基丁醛、E-2-庚烯醛、E-2-己烯醛、二甲基二硫醚、苯乙烯、苯、2-甲基-1-丁醇、1-丙醇、丁酸甲酯、丙酸、甲基吡嗪等物质的含量较高;枣汁酵母菌发酵产品中苯乙醛、2,3-二乙基-5-甲基吡嗪、1-辛烯-3-醇、Z-3-己烯-1-醇、2-辛醇、异丁醇、异戊醇、己醛、乙酸异戊酯、乙酸异丁酯、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等物质的含量较高;枣汁乳酸菌发酵产品中己酸乙酯、甲酸乙酯、2-戊酮等物质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定性分析 指纹图谱 动态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研究炙甘草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
17
作者 刘莹 余琳琳 +2 位作者 方小伟 陈焕文 吴栋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利用蜂蜜炮制加工甘草可增加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补益作用,但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产地与炙甘草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技术,以80%甲醇为萃取剂... 利用蜂蜜炮制加工甘草可增加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补益作用,但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产地与炙甘草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技术,以80%甲醇为萃取剂,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甘草蜜炙过程中4种不同炮制程度的甘草样本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内蒙古、新疆、甘肃、安徽、广东和江西等产地的炙甘草品质。采用碰撞诱导解离(CID)对目标离子进行分析,共鉴定出炙甘草中35种化合物,其中己醛、辛醛、丝氨酸、脯氨酸、己酸甲酯、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山奈酚、香橙素和甘草香豆素等17种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检出;没食子酸、咖啡酸、甘草素、芒柄花素、柚皮素、光甘草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等18种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检出。结果表明,基于质谱分析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甘草蜜炙过程中4种不同炮制程度的甘草样本,且光甘草酚、刺槐黄素、甘草香豆素和甘草次酸等物质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积累;6种地理来源的炙甘草样本可有效区分,其中,内蒙古炙甘草中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素和柚皮素等物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该方法为快速、原位、无损分析中药材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 甘草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麸炒白术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亚飞 汤璐璐 +7 位作者 唐瑞 赵明方 方可儿 张海瑞 李昌煜 葛卫红 杜伟锋 张叶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74-2781,共8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麸炒白术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ZORBAX-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电喷雾... 目的基于UPLC-Q-TOF-MS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麸炒白术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ZORBAX-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一级质谱精确的质荷比与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特征,结合Scifinder和Reaxys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炮制前后成分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技术对化学成分差异性聚类,并筛选出麸炒白术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得到37种共有化学成分,初步确认11种潜在差异性化学成分,分别为茉莉酸、4(R),15-环氧-8b-羟基白术内酯Ⅱ、亚甲基八氢萘-2-亚基-丙酸、4,6-二甲基二苯并呋喃、6-羟基白术内酯Ⅰ、异苍术内酯A、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芫荽酸、白术内酯Ⅰ、苍术酮。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白术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炮制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差异性化学成分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青稞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卿宇 沈群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以藏大麦、藏青2000、藏青320、冬青18、苟籽粒和隆里共29种青稞为研究对象,运用GC-IMS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实现青稞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29种青稞所含的香气组分种类基本相似,但含量差异较大。基于GC-IMS三维谱... 以藏大麦、藏青2000、藏青320、冬青18、苟籽粒和隆里共29种青稞为研究对象,运用GC-IMS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实现青稞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29种青稞所含的香气组分种类基本相似,但含量差异较大。基于GC-IMS三维谱中对应香气组分的特征峰强度进行主成分分析,藏青2000、藏青320、冬青18、苟籽粒和隆里在香气组分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藏青2000、藏青320、苟籽粒与24种藏大麦可以明显区分,而冬青18和隆里则和藏大麦比较相似。建立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择预测集校检和留一交叉验证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训练集的识别率为100%,验证结果正确率均在85%以上,达到定性分析的要求,初步表明该模型稳健、可靠,能用于不同青稞品种区分。GC-IMS联用分析技术简单、快速、无损,可用于青稞的快速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青稞 pca FISHER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分块Rees矩阵半群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晔 李勇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用·-幺半群和这类半群的双系构造了PCA分块Rees矩阵半群,这类半群是PA分块Rees矩阵半群的一种推广,并举例表明一个半群可以是PCA分块Rees矩阵半群,但不是PA分块Rees矩阵半群.
关键词 格林·-关系 ·-富足 ·-幺半群 pca分块Rees矩阵半群 本原·-富足半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