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中生代Cu-(Mo)-W-Sn矿床成矿作用与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被引量:81
1
作者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1 位作者 华仁民 毛景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5-640,共16页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南地区10个典型的与Cu有关的矿床主要发生在180~170Ma、160~150Ma以及105~90Ma三个时期,而10个钨矿床主要集中于170~130Ma;4个W-Sn矿床集中于170~130Ma和120~110Ma;而5个Sn矿床则发育于170~150Ma、130~110Ma以及100~90Ma三个时期。Cu矿床主要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Mo、W-Sn既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又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与Cu-(Mo)-W-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如,从Cu-(Mo)矿床到W-Sn矿床SiO2含量有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加以及分异演化程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Cu-(Mo)-Au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60.3%~68.1%),氧化性较高(Fe2O3/FeO=0.31~1.81),分异演化程度较低(Rb/Sr=0.05~3.3)的特点;与Cu-(Pb)-(Z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73.3%~75.2%),氧化性稍高(Fe2O3/FeO=0.68~1.74),分异程度稍低(Rb/Sr=10.8~57.8)的特点;而与Mo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宽的SiO2(67.3%~76.2%)变化范围,氧化性稍低(Fe2O3/FeO=0.68~1.74),分异演化程度稍低(Rb/Sr=0.6~9.29);与W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含量为69.9%~80.1%,还原性稍低(Fe2O3/FeO=0.19~0.76),分异演化程度稍高(Rb/Sr=21.9~61.7);与W-Sn矿床有关的SiO2为74.8%~78.7%,还原性较低(Fe2O3/FeO=0.08~0.59),分异程度较高(Rb/Sr=10.8~139);与S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为64.8%~76.9%,还原性高(Fe2O3/FeO=0.01~0.58),分异演化程度高(Rb/Sr=1~530)。在结合华南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特征以及盆岭构造的特点,本文提出华南地区Cu-Mo-W-Sn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不同时期大洋板块或者洋岭多阶段俯冲结果的新成因模型,即早侏罗世休眠的Farallon-Izanagi洋岭俯冲导致早—中侏罗世Cu成矿作用;中—晚侏罗世活动的Farallon-Izanagi洋岭和转换断层俯冲是中晚侏罗世Cu-(Mo)-(W)成矿作用以及多阶段W-Sn成矿作用的触发动力,而白垩纪Izanagi大洋板块俯冲则是白垩纪斑岩型Cu-W-Sn成矿作用的诱因。该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拆沉—减薄—伸展的机制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w-sn成矿作用 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板块俯冲 花岗岩岩石成因 岩石化学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及其地质背景 被引量:82
2
作者 李晓峰 冯佐海 +5 位作者 肖荣 宋慈安 杨锋 王翠云 康志强 毛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13-1725,共13页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岩有关W-Mo矿;②与二叠世花岗岩有关Pb-Zn矿床;③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W-Mo和Sn-Nb-Ta矿床;④与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⑤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⑥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这些矿床的形成与不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或者碰撞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花岗岩 印支期花岗岩 燕山期花岗岩 wsnmo—Nb—Ta矿床成矿作用 桂东北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区中生代两种成矿花岗质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娜欣 吕晓强 +1 位作者 赵正 陈振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23-2436,共14页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与本区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钨锡钼铋和铜(钼)铅锌金银两类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与本区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钨锡钼铋和铜(钼)铅锌金银两类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对比了这两种成矿花岗质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指出:①与钨锡钼铋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壳源物质重熔形成的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但不少岩体也带有幔源物质信息.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石英、长石、黑云母包含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以钠长石为主,An平均值为8;黑云母为富铁黑云母—铁叶云母—铝铁叶云母,MF值为0.001~0.5311;个别岩体中含角闪石,Mg# =0.21~0.53.②与铜(钼)铅锌金银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壳幔混源的花岗闪长岩为主.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包含结构不发育.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An平均值为22;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MF值为0.5120~0.7216;普遍见有角闪石,Mg# =0.48~1.00.两类成矿岩浆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差异可以为南岭花岗质岩石地区找矿提供初步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钼铋组合 铜(钼)铅锌金银组合 花岗质岩石 岩石学 矿物学 成矿专属性 成矿系列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始兴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惠良 陈乐柱 +5 位作者 鲍晓明 范飞鹏 周延 姚正红 武玲 吴涵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广东始兴地区位于南岭东段,是南岭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中区之一。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找到了具有大型远景的良源铷铌钽钨锡多金属矿床和南山坑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燕山期复式岩体中花岗岩型钨钼多... 广东始兴地区位于南岭东段,是南岭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中区之一。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找到了具有大型远景的良源铷铌钽钨锡多金属矿床和南山坑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燕山期复式岩体中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简称"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高分异演化形成的云英岩型和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铷铌钽钨锡多金属矿床(简称"高分异演化式"铷铌钽钨锡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本文通过对广东始兴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寻找"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高分异演化"式铷铌钽钨锡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等类型矿床的思路,总结了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工作程序和方法及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这些成果对于南岭,乃至整个华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矿床地质 成矿模式 良源 南山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兴蒙造山带叠生成矿作用--以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聂凤军 曹毅 +1 位作者 丁成武 刘翼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3-2080,共18页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以含有大量锡、钨和钼为特征。这些矿床独特的成矿元素组合(如铜-锡、铁-锡、铜-锡-铅-锌-银、铜-银-锡和铁-钨-钼)及其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花岗岩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均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深源岩浆再造和古陆块体活化相互联动(叠生)作用的产物。所谓的叠生作用主要指地壳浅部构造形迹活化和地壳深部物质再造,前者为成岩(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空间条件,后者为岩(矿)体的形成的奠定了物质基础。钕和铪同位素数据表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含锡、钨和钼花岗岩分别具有完全不同的εNd(t)值和εHf(t)值,成岩(矿)物质分别属于壳源和幔源,其中后者对前者的叠加改造是导致铜-锡、铁-锡和铜-银-锡等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叠生成矿作用概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兴蒙造山带含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而且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 再造 活化 叠生成矿作用 中生代花岗岩 锡林浩特地块 额尔古纳地块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山锑钨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沈能平 蔡佳丽 +1 位作者 苏文超 董文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91,共8页
茶山锑钨矿床是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锑、钨矿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萤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变... 茶山锑钨矿床是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锑、钨矿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萤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03×10-6~77.53×10-6,平均38.72×10-6;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总体为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显著,并具有弱负铈异常(δCe=0.76~0.87)和较强的正铕异常(δEu=1.48~2.94)特征。明显不同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内的不同类型矿石、围岩及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LREE富集型,且具明显的负铕异常)。此外,相对于陆壳和桂北地区泥盆系地层元素丰度,萤石中仅Sb、W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而Cu、Zn、Co、Ni等元素出现了亏损。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认为,茶山矿床与锑钨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并非来源于泥盆纪赋矿围岩,可能是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外来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茶山锑钨矿床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竹园钨多金属矽卡岩_云英岩与铅锌银矿脉C、H、O、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胜华 戴盼 王旭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3-647,共15页
柿竹园W_Sn_Mo_Bi_Pb_Zn_Ag矿田是南岭地区典型多金属矿田,其具有显著的蚀变_成矿分带特征:近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型W_Sn_Mo_Bi矿床(如柿竹园、金船塘、柴山地区)和远接触带脉状Pb_Zn_Ag矿床(如蛇形坪、横山岭、百步窿、枞树板地区)。... 柿竹园W_Sn_Mo_Bi_Pb_Zn_Ag矿田是南岭地区典型多金属矿田,其具有显著的蚀变_成矿分带特征:近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型W_Sn_Mo_Bi矿床(如柿竹园、金船塘、柴山地区)和远接触带脉状Pb_Zn_Ag矿床(如蛇形坪、横山岭、百步窿、枞树板地区)。通过对远—近接触带中主要蚀变岩石和矿石样品的C、H、O、Pb同位素研究,发现在近接触带块状矽卡岩中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在-6.5‰^-3.6‰和4.8‰~8.4‰之间,远接触带Pb_Zn_Ag矿脉中团块状和脉状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在-3.5‰^-1.5‰和8.1‰~15.8‰之间,表明矽卡岩形成于岩浆热液流体的渗滤交代作用,而远接触带碳酸盐脉的形成与热液流体沿灰岩裂隙充填过程中的水岩反应相关。近接触带块状云英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77‰和5.1‰,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的δD_(H_2O)值为-97‰,δ_(18)O_(H_2O)值范围在9.2‰~9.4‰,网脉状云英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83‰和-8.2‰,退化蚀变矽卡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65‰和-4.2‰,远接触带石英脉中石英样品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83‰和2.8‰,表明近接触带的块状矽卡岩和云英岩与远接触带石英脉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的特征,而网脉状云英岩和退化蚀变矽卡岩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与大气水混合的特征。远—近接触带中方铅矿的206Pb/204Pb值范围18.565~18.622,207Pb/204Pb值范围15.694~15.738,208Pb/204Pb值范围38.819~38.986,表明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w_sn_mo_Bi矿床 Pb_Zn_Ag矿床 稳定同位素 柿竹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聚类-BP神经网络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钼钨锡锑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成有 张玉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5,187,共4页
根据朗伯 比耳定律,建立了用于多组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将系统聚类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地质样品中钼钨锡锑的同时测定,其相对误差小于±12.5%。对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确定,样本及其个数的选择,以及如何防止过拟合现象的产生... 根据朗伯 比耳定律,建立了用于多组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将系统聚类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地质样品中钼钨锡锑的同时测定,其相对误差小于±12.5%。对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确定,样本及其个数的选择,以及如何防止过拟合现象的产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系统聚类法 BP神经网络 钼、钨、锡、锑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主要矿石矿物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史维鑫 魏雪芳 王瑞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北侧,是东坡矿田中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研究手段,对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成分特征及微观特征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柿竹园...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北侧,是东坡矿田中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研究手段,对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成分特征及微观特征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柿竹园主要矿石矿物包括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黑钨矿等;柿竹园矽卡岩型矿石中的部分白钨矿具有环带结构特征,每个环带的化学成分不渐变且变化较大,Mo含量的不同是造成环带的主要因素。辉钼矿、辉铋矿等矿物分布广泛且紧密共生,主要以细粒浸染状分布于萤石、石英、长石颗粒间,形成晚于磁铁矿和白钨矿。黑钨矿呈它形粒状结构分布,被白钨矿包裹呈包含结构,具有定向性,与非金属矿脉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竹园钨锡钼铋矿体 显微观察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柿竹园钨-钼-铋-锡矿床中锡石的产状与成因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骏 C.Halls C.J.Stanley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4-172,T001,共10页
笔者通过电子探针观察在湖南省柿竹园夕卡岩型钨—钼—铋—锡矿床中找到了大量微米粒级的锡石。这些锡石在空间上与磁铁矿共生,在成因上却与早期含锡夕卡岩的交代蚀变作用有关。本文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锡石产出形式讨论了锡石的形成过程... 笔者通过电子探针观察在湖南省柿竹园夕卡岩型钨—钼—铋—锡矿床中找到了大量微米粒级的锡石。这些锡石在空间上与磁铁矿共生,在成因上却与早期含锡夕卡岩的交代蚀变作用有关。本文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锡石产出形式讨论了锡石的形成过程,并且提出了本区含锡磁铁矿夕卡岩中锡石的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产状 钨-钼-铋-锡 矿床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谢桂青 毛景文 +3 位作者 张长青 李伟 宋世伟 章荣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70,共19页
华南以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为特征,燕山期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但三叠纪矿床的分布规律和矿床模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论述华南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提出成... 华南以中生代成矿大爆发为特征,燕山期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但三叠纪矿床的分布规律和矿床模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论述华南三叠纪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提出成矿规律,初步地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型。华南地区三叠纪矿床分布较为广泛,目前确定的46个三叠纪矿床分布于5个区带,形成于晚三叠世(230~200 Ma),被划分为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MVT型铅锌矿床4种主要类型。在空间上,华南三叠纪矿床存在成矿元素分带性,由西向东依次为MVT型铅锌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华南5个成矿区带普遍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叠加成矿作用,在南岭西段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和滇东南老君山地区还发育加里东和印支期的叠加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 侵入岩有关的远端金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MVT铅锌矿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七一山花岗质杂岩的形成演化及对成矿的贡献: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善明 胡雅璐 +4 位作者 王根厚 胡二红 胡华斌 周彦波 何泽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816,共26页
内蒙古东七一山钨多金属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以钨为主,共伴生锡、钼、铷、铍、铌、钽、铁和萤石的综合型矿床。本次工作对含矿花岗质杂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及辉钼矿Re-Os年代学研究。富W-Sn-Mo花岗岩岩性为细粒... 内蒙古东七一山钨多金属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以钨为主,共伴生锡、钼、铷、铍、铌、钽、铁和萤石的综合型矿床。本次工作对含矿花岗质杂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及辉钼矿Re-Os年代学研究。富W-Sn-Mo花岗岩岩性为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结晶年龄分别为220.6±1.6Ma、220.4±1.3Ma和220.0±1.1Ma。富Rb-Be-Nb-Ta花岗岩岩性为中粗粒钠长石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19.9±1.9Ma。辉钼矿Re-Os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211±1Ma(MSWD=0.83),说明成岩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含矿花岗质杂岩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铁镁钙特征,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中,富W-Sn-Mo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而富Rb-Be-Nb-Ta花岗岩为强过铝质花岗岩。杂岩体轻重稀土具一定分馏,呈现显著的负Eu异常,均富集Rb、K、U、Ta,强烈亏损Ba、Nb、Sr、P、Ti、Zr、Hf。与富W-Sn-Mo花岗岩相比,富Rb-Be-Nb-Ta花岗岩具更低的稀土总量,更显著的Eu负异常,并显示微弱的稀土四分组效应,更高的Li、Ta含量,更低的P、Ti、Zr、Hf、W、Mo、Bi含量。时空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杂岩体为同一次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均经历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和较强的熔体-流体相互作用。相比而言,富Rb-Be-Nb-Ta花岗岩比富W-Sn-Mo花岗岩结晶分异程度更高,熔体-流体作用更强,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分离结晶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是形成该杂岩体并促使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辉钼矿RE-OS定年 w-sn-mo Rb-Be-Nb-Ta 东七一山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巴拉契亚造山带(纽芬兰岛)阿克利巨型花岗岩基地球化学填图及其成矿制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朝阳 王涛 +1 位作者 林寿发 Cees van STAAL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7-532,共16页
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加拿大纽芬兰岛东南部发育一晚泥盆纪阿克利巨型花岗岩基(~2500 km;)。该岩基侵位于甘德和阿瓦隆地块的多佛-赫米蒂奇湾巨型断层带之间,内部发育钨-锡-钼矿床及相关的矿化。本文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基中Tolt单元侵位... 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加拿大纽芬兰岛东南部发育一晚泥盆纪阿克利巨型花岗岩基(~2500 km;)。该岩基侵位于甘德和阿瓦隆地块的多佛-赫米蒂奇湾巨型断层带之间,内部发育钨-锡-钼矿床及相关的矿化。本文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基中Tolt单元侵位于378±2 Ma,各单元年龄基本一致,为同期岩浆多次侵位的产物。岩基中主要岩石类型以富硅、富碱、弱过铝质花岗岩为特征,主体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点,分异晚期显示出A型花岗岩地化特点。岩浆演化受结晶分异作用和局部上地壳同化混染共同控制。本文依据前人发表的423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开展有关地球化学和指标的填图,将岩基划分为低硅相、过渡相和高硅相三个区域,分别分布于岩基东西部边缘、中部及南部。其演化程度由东西边缘向南,特别是向南部矿化程度高的部位有增高的趋势。地球化学填图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稀土元素Y、高场强元素Nb、Th、U和挥发性元素F的富集也显示类似的空间变化规律,整体具有沿多佛-赫米蒂奇湾巨型断层带(缝合带)走向近南北向演化的趋势,可能显示了缝合带不同的基底组成,或岩浆具向南的演化趋势。岩基中钨-锡-钼矿化与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流体含量及挥发分组分密切相关,Rb/Sr比值>20的区域与钨-锡-钼矿化位置一致。据此推测,Rb/Sr比值>20的Rencontre Lake单元南部、Sage Pond单元及Hungry Grove单元部分区域可能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本文提供的研究实例表明地球化学填图可以系统地揭示一个岩基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利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填图 岩浆演化 w-sn-mo矿化 纽芬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都龙锡多金属矿床金石坡矿段钨铜钼矿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缪应理 张世奎 +1 位作者 韦文彪 杨荣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0-514,共5页
在都龙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外围西部的金石坡矿段勘查发现,该矿段深部距离燕山期隐伏花岗斑岩体100m附近或花岗斑岩脉体周边存在较好W-Cu-Mo矿化,其赋矿围岩是中寒武统田蓬组底部碳酸岩夹石英云母片岩。新发现W-Cu-Mo矿化的围岩蚀变较强... 在都龙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外围西部的金石坡矿段勘查发现,该矿段深部距离燕山期隐伏花岗斑岩体100m附近或花岗斑岩脉体周边存在较好W-Cu-Mo矿化,其赋矿围岩是中寒武统田蓬组底部碳酸岩夹石英云母片岩。新发现W-Cu-Mo矿化的围岩蚀变较强,但与都龙矽卡岩Sn-Zn主矿体的蚀变类型不同,其矽卡岩化以石榴石、透辉石等干矽卡岩为主。W-Cu-Mo等成矿元素以白钨矿、辉钼矿和黄铜矿等矿物相形式存在,呈细脉状、星点状和团斑状产于花岗斑岩硅化接触带及节理裂隙发育的矽卡岩化大理岩、碎裂状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中。W-Cu-Mo矿化在整个都龙矿田深部都较普遍,是今后勘探和开采中值得重视的新矿化类型。都龙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深部W-Cu-Mo矿化的揭露,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mo矿化 燕山期花岗斑岩 金石坡矿段 都龙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