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春燕 安艳丽 张东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通过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研究体外热化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来表征;检测As4S4/Mn0.5Zn0.5Fe... 目的:通过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研究体外热化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来表征;检测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的释药水平及在交变磁场中的升温能力;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组、热疗组及热化疗组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结果:制备的复合纳米粒粒径为20~40 nm;复合纳米粒体外升温能达到肿瘤的有效治疗温度(41~46℃);释药缓慢,48 h释药为13.28%。在MTT实验中,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纳米雄黄溶液组和Mn0.5Zn0.5Fe2O4联合交变磁场加热组(P〈0.05);在凋亡率检测中,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联合磁流体热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纳米雄黄溶液组和Mn0.5Zn0.5Fe2O4联合交变磁场加热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可以成功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体外实验证明该复合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热疗对宫颈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4S4 mn0 5zn0 5Fe2 O4 纳米 热化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5V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攀 樊勇利 许国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采用碳酸盐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球形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研究了Ni0.25Mn0.75CO3前驱体高温分解的分解过程、物相转变、表面形貌变化以及LiNi0.5Mn1.5O4材料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Ni0.25Mn0.75CO3前驱体在750... 采用碳酸盐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球形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研究了Ni0.25Mn0.75CO3前驱体高温分解的分解过程、物相转变、表面形貌变化以及LiNi0.5Mn1.5O4材料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Ni0.25Mn0.75CO3前驱体在750℃以上分解可以得到结构稳定的NiMn2O4和Mn2O3;以850℃分解得到的镍锰氧化物制备的LiNi0.5Mn1.5O4正极材料为单一尖晶石结构,球形形貌保持良好,振实密度可达2.26 g/cm3,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27.6 mAh/g,0.5 C/1 C充放电,室温循环50次后仍保持有97.6%的初始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 5Mn1 5O4正极材料 NI0 25mn0 75CO3前驱体 球形 NiMn2O4-Mn2O3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溶剂热法制备5V级性能优异的LiCr_(0.2)Ni_(0.4)Mn_(1.4)O_4正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明哲 钟艳君 +3 位作者 张辉 何宾宾 钟本和 郭孝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2-1360,共9页
通过低温溶剂热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LiCr0.2Ni0.4Mn1.4O4尖晶石正极材料。通过此法,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急剧降低且在室温(25℃)下即可沸腾。所有的金属离子可在随后的热聚合过程中均匀分散且煅烧后所得材料无杂质相生成。采用了热重分析,X... 通过低温溶剂热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LiCr0.2Ni0.4Mn1.4O4尖晶石正极材料。通过此法,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急剧降低且在室温(25℃)下即可沸腾。所有的金属离子可在随后的热聚合过程中均匀分散且煅烧后所得材料无杂质相生成。采用了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所得材料含有Mn3+,为Fd3m晶型,且其形貌规则、粒度分布均一。1C和10C下放电容量为140.5和121.0 mAh·g-1,10C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达96.9%。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均相的前驱体制备过程,高结晶度且无杂相生成,以及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V级尖晶石LiCr0 2Ni0 4Mn1 4O4 电化学性能 低温溶剂热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