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溶液中Mn(Ⅱ)/Mn(Ⅲ)电对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赵艳茹 陈志萍 +3 位作者 杨晓峰 王高 朱鹏强 张玉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1,共6页
Mn(Ⅱ)/Mn(Ⅲ)反应在化学发光检测、有机合成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动力学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采用计时电量法测定硫酸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阶跃电位下Mn(Ⅱ)氧化为Mn(Ⅲ)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0(4.67... Mn(Ⅱ)/Mn(Ⅲ)反应在化学发光检测、有机合成以及液流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动力学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采用计时电量法测定硫酸溶液中不同温度不同阶跃电位下Mn(Ⅱ)氧化为Mn(Ⅲ)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0(4.67×10^(-5)m·s^(-1)-7.712×10^(-5)m·s^(-1)),并进一步求得表观活化能(20.84 kJ·mol^(-1))。此研究不仅为Mn(Ⅱ)/Mn(Ⅲ)电对及类似反应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为Mn(Ⅲ)的可控制备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mn(Ⅲ) 计时电量法 扩散系数 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HAP@nZVI对Mn(Ⅱ)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2
作者 彭惠靖 张卫民 +2 位作者 王玉罡 卢琪愿 王新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4-51,共8页
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零价铁(HAP@nZVI)复合材料,采用实验室静态批试验探讨其对模拟Mn(Ⅱ)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及机理。表征结果显示,HAP@nZVI复合材料表面分布不均匀、松散多孔,nZVI不均匀分布在HAP表面及空隙中。静态... 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零价铁(HAP@nZVI)复合材料,采用实验室静态批试验探讨其对模拟Mn(Ⅱ)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及机理。表征结果显示,HAP@nZVI复合材料表面分布不均匀、松散多孔,nZVI不均匀分布在HAP表面及空隙中。静态批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5、复合材料用量0.36 g·L^(-1)、反应时间t=180 min条件下最有利于HAP@nZVI复合材料对Mn(Ⅱ)的吸附,在该试验条件范围内,Mn(Ⅱ)最大吸附量达到31.4 mg·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HAP@nZVI复合材料对Mn(Ⅱ)的吸附过程,吸附过程属于单层吸附且主要为化学吸附。反应后复合材料整体结构没有发生较大改变,-OH、Fe-O、P-O基团均参与了反应。XPS表征可以进一步证实HAP@nZVI对锰的吸附机理,O 1s和P_(2)p的结合能发生位移表明有表面络合作用发生;铁的溶出以及Fe^(0)消逝表明存在氧化还原反应;Ca_(2)p轨道的峰强降低说明存在离子交换。最后,将HAP@nZVI复合材料与已报道的吸附剂对锰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材料吸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nZVI复合材料 mn() 静态批试验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在铅电极上的超声电氧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阚显文 王聪 +2 位作者 陶海升 董宗木 方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electrooxidation of Mn(Ⅱ) under ultrasound and without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Pb(Ⅳ)/ Pb(Ⅱ) was found shifted negati...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electrooxidation of Mn(Ⅱ) under ultrasound and without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Pb(Ⅳ)/ Pb(Ⅱ) was found shifted negatively about 0.14 V, initial electrolytic potential reduced 0.2 V and reduction peak current increased. At the same conditions,the conversion of Mn(Ⅱ) was increas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lectrooxidation were 0.3 mol/L solution of Mn(Ⅱ), 6 mol/L H 2SO 4, electrolysis potential 2.3 V and 44 W ultra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电极 超声电氧化 mn() 锰() 甲苯 苯甲醛 电化学有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Fe_3O_4对水中Mn(Ⅱ)的快速去除 被引量:9
4
作者 布林朝克 郭婷 +4 位作者 张邦文 戴志安 俞慧涛 邢瑞光 资卢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p H值、接触时间、吸附材料用量、共存物质、GO的还原、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Mn(Ⅱ)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RGO-Fe_3O_4中Fe_3O_4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为15~20 nm,剩磁和矫顽力均很小.因Fe_3O_4颗粒的锚定作用,石墨烯片层很薄,使PRGO-Fe_3O_4对Mn(Ⅱ)表现出高效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当p H=7、PRGO-Fe_3O_4用量为500 mg/g时,对201.3211 mg/L的Mn(Ⅱ)溶液仅3 min即达吸附平衡,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9.35%和404.49 mg/g,磁分离仅需10 s,经5次循环吸附后,容量保持率为首次的78%.机理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为吸热、自发的单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 mn()的快速去除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OD活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廖升荣 卢其明 +2 位作者 刘小平 刘绍斌 乐学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Three complexes of Mn(Ⅱ)with L-amino acid[L-Isoleucine(L-Ile),L-Methionine(L-Met),L-Tryptophan(L-Trp)]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nfrared spectra and gravithem metrical analyses.... Three complexes of Mn(Ⅱ)with L-amino acid[L-Isoleucine(L-Ile),L-Methionine(L-Met),L-Tryptophan(L-Trp)]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nfrared spectra and gravithem metrical analyses.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three complexes for disproportionation of O2-was determined by NBT metho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lexes have a high SOD-like activity,and the KQ values of complexes 1,2 and 3 are 0.78×107mol-1·L·s-1,1.28×107mol-1,and 1.50×107mol-1L·s-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岐化酶 模拟配合物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与Mn(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海珍 张欣 王瑾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合成了 1 苯基 3 甲基 4 苯甲酰基 吡唑啉酮 5与Mn(Ⅱ )的配合物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n ,a =0 9949(4 )nm ,b =1 62 95 (6)nm ,c =2 2 111(8)nm ,β=10 0 976(7)... 合成了 1 苯基 3 甲基 4 苯甲酰基 吡唑啉酮 5与Mn(Ⅱ )的配合物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n ,a =0 9949(4 )nm ,b =1 62 95 (6)nm ,c =2 2 111(8)nm ,β=10 0 976(7)°。其中 2个双齿螯合和 2个溶剂乙醇分子中氧原子PMBP- 与Mn(Ⅱ )离子配位 ,形成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化学式为Mn(PMBP) 2 (EtOH) 2 。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mn()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n(Ⅲ)/Mn(Ⅱ)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治荣 胡翔 周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以Mn(Ⅲ ) /Mn(Ⅱ )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n(Ⅱ )在Pb Sb As合金电极上的氧化过程 ,并不是在电极上直接失去电子氧化成Mn(Ⅲ ) ,而是被电极上先生成的PbO2所氧化的。并研究了Mn(Ⅲ )氧化甲苯... 对以Mn(Ⅲ ) /Mn(Ⅱ )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n(Ⅱ )在Pb Sb As合金电极上的氧化过程 ,并不是在电极上直接失去电子氧化成Mn(Ⅲ ) ,而是被电极上先生成的PbO2所氧化的。并研究了Mn(Ⅲ )氧化甲苯至苯甲醛的反应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合成 mn(Ⅲ)/mn() 苯甲醛 机理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Mn(Ⅱ) 被引量:4
8
作者 邢殿楼 王丽 +4 位作者 杨凤 周波 陈洪章 张晶 雷衍之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2-445,共4页
采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Mn(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mL水样中,加入10mL焦磷酸钾-乙酸钠缓冲溶液(焦磷酸钾浓度为0.24mol/L,乙酸钠浓度为0.40mol/L),1.0mL高碘... 采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Mn(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mL水样中,加入10mL焦磷酸钾-乙酸钠缓冲溶液(焦磷酸钾浓度为0.24mol/L,乙酸钠浓度为0.40mol/L),1.0mL高碘酸钾(0.77g/L),海水中无沉淀生成;显色时间可选择5—30min,比色波长仍选择525nm;Mn(Ⅱ)测定方法的工作曲线直线范围,海水为1-50mg/L,淡水为1-30mg/L;变异系数为0.31%-26.61%,回收率为76%~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晶 巩园园 +2 位作者 武汉清 李雷 牛淑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87-159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3个新的Mn(Ⅱ)配合物[Mn(SO_4)(H_2O_3]_n(1),[Mn_(2.5)(HPO_4)(PO_4)(H_2O)_2]_n(2),[Mn(phen)_2(H_2O)_2]·(C_4H_4O_4)·4H_2O(3)(phen=1,10-邻二氮杂菲).用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红外光谱(IR... 采用水热法合成3个新的Mn(Ⅱ)配合物[Mn(SO_4)(H_2O_3]_n(1),[Mn_(2.5)(HPO_4)(PO_4)(H_2O)_2]_n(2),[Mn(phen)_2(H_2O)_2]·(C_4H_4O_4)·4H_2O(3)(phen=1,10-邻二氮杂菲).用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对配合物进行发征.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配合物,氢键将其连接成3D超分子;配合物2是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合物;配合物3是单核配合物,再由多种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SPS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明显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金属离子配位环境的不同对配合物表面光电性能的影响以及SPS与UV-Vis的关联:配合物的结构维度越高、规则性越好,SPS响应强度越大;中心金属离子的直接配位原子种类的不同、所处外晶场的强弱不同,SPS响应带的数目和位置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氢键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介质中Mn(Ⅲ)/Mn(Ⅱ)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ible one-electron reaction between Mn(Ⅲ) and Mn(Ⅱ).The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of the redox reaction on static Pt electrode was a mass transfer controlled one.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n(Ⅱ) was 1.48×10 -6cm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介质 铂电极 氧化还原特性 mn(Ⅲ)/mn()电对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扩散系数 循环伏安法 电位阶跃法 锰(Ⅲ) 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氧化还原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38-1042,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与Mn(Ⅱ)浓度、酸浓度、扫描速率、温度以及对流因素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n(Ⅱ)在铂电极上Mn(Ⅱ)的氧化及Mn(Ⅲ)的还原均受扩散控制;升高温度和磁搅拌均能...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与Mn(Ⅱ)浓度、酸浓度、扫描速率、温度以及对流因素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n(Ⅱ)在铂电极上Mn(Ⅱ)的氧化及Mn(Ⅲ)的还原均受扩散控制;升高温度和磁搅拌均能增加Mn(Ⅱ)氧化为Mn(Ⅲ)的速率;增加酸浓度和Mn(Ⅱ)浓度有利于增加Mn(Ⅲ)的稳定性,减少Mn(Ⅲ)的歧化和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溶液 mn()/mn(Ⅲ)电对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循环伏安 氧化还原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上醋酸-醋酐溶液中Mn(Ⅲ)/Mn(Ⅱ)电对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湛昌 陈启元 黄慧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1.5 mol.L~(-1)醋酸钾+醋酸-醋酐(3:l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19 V(vs 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1.5 mol.L~(-1)醋酸钾+醋酸-醋酐(3:l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19 V(vs 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中铂电极上Mn(Ⅲ)/Mn(Ⅱ)电对的阳极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Mn(Ⅱ)阳极氧化成Mn(Ⅲ)的电极反应控制步骤属电荷传递过程,阳极传递系数β=0.347,交换电流密度i0=5.84×10^(-6)A·cm~(-2),阳极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a=1.35×10~(-8)m·s~(-1).Mn(Ⅱ)和OAc-的反应级数均为一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Ⅲ)/mn()电对 醋酸 条件电极电势 山梨酸 阳极氧化 电荷传递动力学参数 中间体 醋酐 合成 铂电极 锰()锰(Ⅲ) 乙酰氧基已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饰铂电极上Mn(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齐蕾 齐同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制备了Mn(Ⅱ)修饰铂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对电极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优化了试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Mn(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1.0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底液(pH=5.5~6.6)中,用修饰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 制备了Mn(Ⅱ)修饰铂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对电极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优化了试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Mn(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1.0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底液(pH=5.5~6.6)中,用修饰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Mn(Ⅱ),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测定Mn(Ⅱ)的范围在5.07×10-4~6.13×10-3 mol/L,回收率在99.7%~99.9%之间,检出限(S/N=3)为1.22×10-4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应用该方法测定含锰样品,结果与实际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波双电位滴定法 修饰铂电极 mn() EDTA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和催化氧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继伟 李金成 +1 位作者 刘俊峰 杨良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5-80,共6页
采用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和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该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酸... 采用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和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该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饱和吸附量约为146.37mg/g.pH对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的影响较大,随着pH的增加,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吸附量增加;对于初始浓度为10mg/L,体积为100mL的含锰溶液,要达到最大去除效果,酸性水钠锰矿的最适投加量为15mg.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曝气的条件下,酸性水钠锰矿可以促进水中溶解氧对Mn(Ⅱ)的氧化,最大氧化量为46.79mg/g.pH对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氧化的影响较大,随着pH的增加,酸性水钠锰矿对水中Mn(Ⅱ)的氧化量增加,pH的最佳范围为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水钠锰矿 吸附 mn() PH 投加量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褐煤腐殖酸对Mn(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峰 李静萍 +1 位作者 王立娜 邱文慧 《河北化工》 2010年第5期25-27,共3页
采用天祝褐煤中提取的腐殖酸对Mn(Ⅱ)进行吸附性能的研究,确定了Mn(Ⅱ)的吸附平衡时间、pH值及吸附速率方程,讨论了腐殖酸用量和Mn(Ⅱ)初始浓度与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关系。
关键词 腐殖酸 mn()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醋酐溶液中石墨电极上Mn(Ⅲ)/Mn(Ⅱ)电对研究
16
作者 潘湛昌 黄慧民 +1 位作者 张环华 肖楚民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1,147,共4页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时石墨电极在1.5 mol/L醋酸钾+(醋酸-醋酐)(3∶1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20 V(vs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中石墨电极上Mn(Ⅲ)/Mn(Ⅱ)电对的阳极氧化...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时石墨电极在1.5 mol/L醋酸钾+(醋酸-醋酐)(3∶1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20 V(vs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中石墨电极上Mn(Ⅲ)/Mn(Ⅱ)电对的阳极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Mn(Ⅱ)阳极氧化成Mn(Ⅲ)的电极反应控制步骤属扩散-电荷传递混合控制过程,阳极传递系数β=0.183,交换电流密度i0=5.80×10-5A/cm2,阳极标准反应速度常数ka=9.16×10-8m/s,Mn(Ⅱ)和OAc-的反应级数均为一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m)Imn() 醋酸 条件电极电势 阳极氧化 电荷传递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甲酚绿-高碘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
17
作者 雷金仙 张爱华 刘秀萍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研究了在pH 4.1HAc—NaAc介质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Mn(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绿褪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12μg/L;检出限为0.12μg/L,对8μg/L Mn(Ⅱ)平行测定1... 研究了在pH 4.1HAc—NaAc介质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Mn(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绿褪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12μg/L;检出限为0.12μg/L,对8μg/L Mn(Ⅱ)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9%。该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24kJ/mol,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3.5×10-4 s-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于井水、自来水样品中锰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mn() 溴甲酚绿 高碘酸钾 氨三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铁锰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Mn(Ⅱ)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攀 侯冬梅 +1 位作者 魏东宁 罗琳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41-46,共6页
利用驯化获得的铁锰氧化混合细菌制备生物铁锰氧化物(BFMO),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所生成的BFMO进行表征,通过考察投加量和pH值对Mn(Ⅱ)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BFMO对Mn(Ⅱ)的吸附机... 利用驯化获得的铁锰氧化混合细菌制备生物铁锰氧化物(BFMO),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所生成的BFMO进行表征,通过考察投加量和pH值对Mn(Ⅱ)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BFMO对Mn(Ⅱ)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FM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9.22 m^2/g),孔体积为0.15 cm^3/g,表面含有许多含氧官能团,有利于Mn(Ⅱ)的吸附。SEM-EDS进一步表明生物铁锰氧化物中既含有铁锰氧化物,也有微生物菌体生成的细胞类物质。BFMO对Mn(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在pH值为7.0、投加量为2 g/L、固液比为1 g∶500 mL时,吸附量为16.43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属于多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铁锰氧化物 锰离子吸附 反应动力学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u(Ⅱ),Zn(Ⅱ),Fe(Ⅱ),Mn(Ⅱ),Co(Ⅱ) AND Ni(Ⅱ) WITH A SINGLE SWEEP POLAROGRAPHY
19
作者 刘本才 宋冶 吴洪模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4-49,共6页
A new method of simultaneous determining Cu(Ⅱ), Zn(Ⅱ), Fe(Ⅱ), Mn(Ⅱ), Co(Ⅱ)and Ni(Ⅱ) with a single sweep polarography was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condi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u that the optimum base... A new method of simultaneous determining Cu(Ⅱ), Zn(Ⅱ), Fe(Ⅱ), Mn(Ⅱ), Co(Ⅱ)and Ni(Ⅱ) with a single sweep polarography was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condi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u that the optimum base solution is that the residue got from evaporating 25 mL mixed solution, 2.5 mL 1.0 mol/L ethylenediamine, 3.0 mL 1 .0 mol/L ammonia-ammonium chloride,5.0mL, 10 % sodium sulfite and 0.5 mL 0.5 % gelatin were mixed and diluted to 25 mL, with water.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is base solution, the polarography wave shapes of the six cations are ideal and without overlap of the peaks. In this base solution, Cu(Ⅱ), Zn(Ⅱ), Fe(Ⅱ), Mn(Ⅱ). Co(Ⅱ) and Ni(Ⅱ)in synthetic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relative errors 0.4-9.4 %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0.8%- 12.2%. Under this experiment condition, one fold of Pb(Ⅱ), Cr(Ⅵ) and Mo(Ⅵ ) do not interere with the determination for Cu(Ⅱ).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the six cations in the samples of soil and Beiqi Tea.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0.1%-2.1 % and recoveries were 93.5%-9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OGRAPHY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Cu() Zn() Fe() mn() Co()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BST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鲍军波 任天令 +3 位作者 刘建设 刘理天 李志坚 李兴教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9-391,403,共4页
采用醋酸水溶液体系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未掺杂和掺 Mn( )钛酸锶钡 (BST)薄膜。用这种方法 ,可在BST体系中容易地加入任何浓度的金属离子 ,并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根据 X-射线衍射图 (XRD)和表面形貌 ,薄膜的晶化温度取为 6 5 0~ 75 0&#... 采用醋酸水溶液体系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未掺杂和掺 Mn( )钛酸锶钡 (BST)薄膜。用这种方法 ,可在BST体系中容易地加入任何浓度的金属离子 ,并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根据 X-射线衍射图 (XRD)和表面形貌 ,薄膜的晶化温度取为 6 5 0~ 75 0°C。根据掺 Mn BST的 Mn2 p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图中 Mn2 p3/2 的峰位置 ,显示出薄膜中 Mn的价态与加入的 Mn( )离子价态相同。根据结合能的峰移 ,可以得到掺 Mn BST的费密能级降低0 .7e V。 I- V特性和介电特性测试表明 ,掺 Mn( ) BST的漏电流明显降低 ,相对的介电常数增加 ,损耗角正切降低0 .0 1。根据漏电性质、介电常数和损耗的关系 ,2 % (摩尔分数 )的 Mn掺杂的 BST薄膜适合于低频小信号 (2 V以下 ,约 5 0 0 k Hz)应用 ,而高浓度的 Mn掺杂适合于大信号较高频率 (1MHz以上 )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BST薄膜 溶胶-凝胶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 I-V特征 介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