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扬麦18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1
作者 杨彩仙 张敏 +3 位作者 李博 张硕 徐乐 徐延浩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1期23-27,35,共6页
高能混合粒子场是一种地面模拟太空辐射的新型电离辐射。突变体库是创制新材料、解析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基础。采用78.1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扬麦18种子15 000粒,M_(1)代致死率为46.76%,在M_(2)代获得7 986株成熟单株。经筛选得... 高能混合粒子场是一种地面模拟太空辐射的新型电离辐射。突变体库是创制新材料、解析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基础。采用78.1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扬麦18种子15 000粒,M_(1)代致死率为46.76%,在M_(2)代获得7 986株成熟单株。经筛选得到451株突变体,包括叶部、株型、穗部、生育期、抗病性和籽粒6种突变类型,总突变频率为5.65%,这些材料为小麦基因功能研究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高能混合粒子场 小麦 突变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小麦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录祥 韩微波 +5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赵世荣 李家才 王晶 郑企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7-331,共5页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0、109、145、1952、84和560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细胞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可抑制根...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0、109、145、1952、84和560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细胞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可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诱发染色体出现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环状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染色体断片等多种畸变类型。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诱发的微核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但混合粒子场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混合粒子场可诱发高频率的环状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显示出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粒子场 ^60CO γ射线 有丝分裂 染色体畸变 小麦 冬小麦品种 细胞学效应 粒子场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搅拌釜内流动测量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斌 高凯 +1 位作者 淡勇 郝惠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4-2372,2399,共10页
搅拌釜内的物料混合是一个有限空间中的复杂非定常湍流问题,且常伴有强烈的传质、传热乃至反应过程。搅拌混合过程中影响因素多,理论分析难度大,实验获取搅拌釜内整场流动信息是其机理研究和搅拌混合设备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归纳... 搅拌釜内的物料混合是一个有限空间中的复杂非定常湍流问题,且常伴有强烈的传质、传热乃至反应过程。搅拌混合过程中影响因素多,理论分析难度大,实验获取搅拌釜内整场流动信息是其机理研究和搅拌混合设备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归纳了在搅拌混合研究中传统流动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其各自优缺点,着重探讨了新一代全场光学测速技术——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在搅拌混合实验中的应用,指出PIV在搅拌混合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PIV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解析度,可以得到搅拌釜中混合流体的瞬时2D或3D速度场以及浓度场和温度场等信息,进行非定常湍流特性研究,有助于建立搅拌釜内多相流动模型,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实现搅拌釜的优化设计,从而促进化工搅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釜 混合 湍流 流场 粒子图像速度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微波 刘录祥 +5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李家才 张少平 王成社 赵世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本试验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次级混合粒子场,模拟次级宇宙射线,分别以0、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对小麦幼苗... 本试验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次级混合粒子场,模拟次级宇宙射线,分别以0、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微卫星(SSR)标记谱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粒子场处理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生长受到的损伤逐渐增加。SSR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小麦B基因组的多态性位点频率占总多态性频率的46%,在3个基因组中最高,可能为“热点”突变基因组。高能混合粒子场对冬小麦幼苗的生长抑制和微卫星DNA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混合粒子场 60Co Γ射线 SSR多态性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种子对龙牧803苜蓿M2代的抗寒性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尚晨 韩贵清 +6 位作者 陈积山 刘杰琳 张月学 唐凤兰 韩微波 蒿若超 刘凤歧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168,共5页
利用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干种子,观测龙牧803苜蓿M2代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LSSC)、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b含量(Chlb)。结果表明,高能粒子处理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 利用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干种子,观测龙牧803苜蓿M2代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LSSC)、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b含量(Chlb)。结果表明,高能粒子处理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M2代的抗寒性指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M2代叶片Pro含量、SOD酶活性、LSSC含量、Chl含量明显递减。低剂量辐照下M2代获得的抗寒性强于高剂量辐照,由此确定苜蓿的最佳高能粒子辐照剂量为145 Gy,其次是195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粒子 苜蓿 龙牧803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冬小麦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录祥 赵林姝 +4 位作者 郭会君 李家才 王晶 赵世荣 郑企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1期1642-1645,共4页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185 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SP8724和D6-3,并与相同剂量的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生物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185 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SP8724和D6-3,并与相同剂量的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生物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M2代诱变效果显著,总突变频率以及矮杆、早熟和穗型等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在作物改良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混合粒子场 诱发突变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发的小麦矮杆突变体的SSR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延岭 刘录祥 +2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赵世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为了研究高能混合粒子场(CR)和γ射线两种不同处理方法诱变小麦产生的具有相同表型的突变体之间的分子差异,选用随机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114对微卫星(SSR)引物,对CR和γ射线处理冬小麦品种ZY9和ZH7获得的矮杆突变体M3代进行SSR分... 为了研究高能混合粒子场(CR)和γ射线两种不同处理方法诱变小麦产生的具有相同表型的突变体之间的分子差异,选用随机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114对微卫星(SSR)引物,对CR和γ射线处理冬小麦品种ZY9和ZH7获得的矮杆突变体M3代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CR处理产生的矮杆突变体的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B、2D、3D和5A上,而γ射线处理产生的矮杆突变体的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B、2D、4A和5A上;与γ射线处理相比,CR处理较容易产生扩增条带的增加和扩增条带长度的差异,不易产生扩增条带的缺失。序列分析表明,CR处理产生的变异主要是碱基的置换和插入,其中碱基T为易发生突变的碱基。CR诱变能够在DNA水平上导致小麦遗传物质变异,其诱变机制不同于γ射线,是一种有效的诱发突变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混合粒子场 Γ射线辐照 矮杆突变体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法铁水脱硫的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程新德 孙江龙 +1 位作者 周家健 解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0-335,共6页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VOF和DPM模型对KR脱硫搅拌槽内的流场和脱硫剂颗粒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搅拌槽内的流场特性和搅拌头的转速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初期槽内自由液面中心在下凹的过程中伴有上涌和回落的现象;流场稳定...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VOF和DPM模型对KR脱硫搅拌槽内的流场和脱硫剂颗粒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搅拌槽内的流场特性和搅拌头的转速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初期槽内自由液面中心在下凹的过程中伴有上涌和回落的现象;流场稳定后,流体在壁面处形成上、下对称的两个涡流,而在搅拌头的底部容易形成死区;提高搅拌头的转速有利于提高槽内流场的轴向速度,有利于脱硫剂颗粒在槽内均匀悬浮,从而提高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脱硫 KR法 搅拌流场 脱硫剂 颗粒运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蒋云 张洁 +2 位作者 郭元林 尹春蓉 宣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1-1775,共5页
为研究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后的辐照效应,本文研究了运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以半致矮剂量67和83 Gy对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ZSJ11的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并干-20℃储藏9个月;以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 为研究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后的辐照效应,本文研究了运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以半致矮剂量67和83 Gy对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ZSJ11的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并干-20℃储藏9个月;以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子为对照,调查各处理下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均表现出一定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且八倍体小黑麦的辐照敏感性低于普通小麦。67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均大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83 Gy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已达到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致死剂量,致死剂量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辐照之后的"储藏效应"影响了辐照的损伤程度。本文可为以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模拟空间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混合粒子场 小麦 小黑麦 诱变育种 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对花生胚小叶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于新玲 刘录祥 +4 位作者 乔利仙 隋炯明 郭宝太 徐丽娟 王晶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38,共6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0、67、105、150和196Gy)辐照花生鲁花11号干种子,取其胚小叶外植体,先后置于添加10mg/L 2,4-D的MSB5诱导培养基和添加4mg/L BAP的MSB5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剂量辐照对外植体存活率、体胚诱导率和... 采用不同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0、67、105、150和196Gy)辐照花生鲁花11号干种子,取其胚小叶外植体,先后置于添加10mg/L 2,4-D的MSB5诱导培养基和添加4mg/L BAP的MSB5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剂量辐照对外植体存活率、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存活率,除67Gy辐照组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体胚诱导率,辐照剂量为67Gy时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当辐照剂量分别增加至105Gy和150Gy时,其体胚诱导率显著低于67Gy时的体胚诱导率,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当辐照剂量再增加至196Gy时,未观察到体胚的形成;植株再生率,除105Gy和150Gy剂量时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在辐照剂量为105Gy时,外植体存活率、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均约为对照的一半,因此推断105Gy可作为鲁花11号适宜的诱变剂量。再生苗嫁接后移栽于试验田正常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混合粒子场辐照 离体诱变 体胚诱导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态二能级原子双光子过程的粒子数反转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义友 雷敏生 谢芳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7期591-595,共5页
本文采用时间演化算符方法和数值计算研究了相干光场与混合态二能级原子双光子过程的粒子数反转特性,结果表明:量子崩塌与复苏性质和原子初始的混合程度无关,但振荡最大幅值受原子初始混合程度的支配,随着原子初始混合程度的增大,... 本文采用时间演化算符方法和数值计算研究了相干光场与混合态二能级原子双光子过程的粒子数反转特性,结果表明:量子崩塌与复苏性质和原子初始的混合程度无关,但振荡最大幅值受原子初始混合程度的支配,随着原子初始混合程度的增大,原子反转几率减小;在强场作用下,这种量子崩塌与复苏性质,将随着n值的不断增大而重复地出现复苏收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混合态 双光子 粒子数反转 二能级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式混流泵多工况内部流场的PIV测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伟 季磊磊 +2 位作者 施卫东 周岭 张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2-88,共7页
为研究不同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部流动特性,该文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对0.8、1.0、1.2倍流量工况下混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试验研究,测量获得了混流泵叶轮进口轴截面、叶轮与导叶间隙和导叶内部流场的速度场分... 为研究不同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部流动特性,该文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对0.8、1.0、1.2倍流量工况下混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试验研究,测量获得了混流泵叶轮进口轴截面、叶轮与导叶间隙和导叶内部流场的速度场分布,分析了流量变化对混流泵内部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特性试验重复性较好,试验结果较为可靠。3个工况下混流泵叶轮进口流场的速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进口的来流基本沿着轴线方向;随着流量增加,叶轮进口速度不断增大,最大速度达到7.49 m/s,从轮毂到轮缘高速区域速度梯度更为明显,速度等值线分布逐渐形成以左上角为圆心,不断向周围递减的趋势。受动静干涉作用影响,叶轮与导叶间隙流场速度分布较为紊乱,在导叶进口边轮毂附近形成逆时针方向旋涡,诱使叶轮出口流体向外缘侧偏转;随着流量增加,逆向旋涡明显减小,内部流动更趋于平稳。动静干涉效应进一步影响导叶进口流场并形成明显的旋涡结构,造成流道堵塞;在导叶出口由于环形蜗室的影响形成大尺度旋涡结构;随着流量增大,导叶外缘高速区向下游移动,导叶进出口的旋涡结构逐渐消失,流动损失减小。研究成果为揭示混流泵内部流动特性和优化混流泵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叶片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混流泵 多工况 内部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场β/γ能谱探测器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立 张庆利 程建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6-1304,共9页
为解决β/γ混合场两种射线能谱测量过程中的互相干扰问题,研制了一台含有3层闪烁晶体的叠层闪烁探测器样机,设计了脉冲形状甄别算法,实现了β/γ射线类型的甄别,并研究了同时获取两种射线能谱的方法。在^(14)C、^(36)Cl和^(90)Sr/^(90)... 为解决β/γ混合场两种射线能谱测量过程中的互相干扰问题,研制了一台含有3层闪烁晶体的叠层闪烁探测器样机,设计了脉冲形状甄别算法,实现了β/γ射线类型的甄别,并研究了同时获取两种射线能谱的方法。在^(14)C、^(36)Cl和^(90)Sr/^(90)Y 3枚β源实验中,样机将β粒子误甄别为γ的概率均小于0.1%。在^(241)Am、^(137)Cs和(60)Co 3枚γ源实验中,将γ误甄别为β的概率均低于1%。通过β/γ混合源实验,验证了样机能在粒子甄别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测量就能同时获取两种射线的能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γ混合场 粒子甄别 叠层闪烁探测器 脉冲形状甄别算法 β能谱 Γ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γ混合场测量中的粒子甄别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立 张庆利 程建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0-936,共7页
β-γ混合辐射场测量中需要甄别入射到探测器中的粒子类型,旨在为进一步开展β/γ甄别和测量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论文概述并分析了粒子甄别方法及其原理,指出叠层闪烁探测器是最适合用于现场β/γ甄别和测量的解决方案。从探测器结... β-γ混合辐射场测量中需要甄别入射到探测器中的粒子类型,旨在为进一步开展β/γ甄别和测量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论文概述并分析了粒子甄别方法及其原理,指出叠层闪烁探测器是最适合用于现场β/γ甄别和测量的解决方案。从探测器结构设计与判定方法和脉冲形状甄别算法两个角度回顾了利用叠层闪烁探测器甄别β/γ粒子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γ混合场 粒子甄别 叠层闪烁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相粒径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热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锋 匡照 +1 位作者 吴攀宇 魏国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702,共6页
为研究内相粒径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热感度的影响,制备了5种含不同粒径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转速下制备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粒径进行了观察和测试,使用爆发点测定仪测试各组... 为研究内相粒径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热感度的影响,制备了5种含不同粒径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转速下制备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粒径进行了观察和测试,使用爆发点测定仪测试各组炸药试样的爆发点并计算其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试样的内相粒径由13.13μm减小至3.97μm,其5s延滞期由9.96s降至3.13s,爆发点温度降低35.13K,反应活化能降低29.00kJ/mol;炸药爆炸所需外界激发能量随内相粒径降低而降低,热感度上升,热安定性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控制炸药内相粒径大小,以确保其安全生产和稳定使用、满足其爆炸性能和安定性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 内相粒径 爆发点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尚晨 韩贵清 +4 位作者 张月学 唐凤兰 刘杰淋 韩微波 刘凤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99-102,共4页
在经过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分别以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的10组龙牧803紫花苜蓿M1中,每剂量优选出该组中产量与其它株有显著差别的单株,取种子种植M2,并将产量数据整理后进行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析。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 在经过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分别以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的10组龙牧803紫花苜蓿M1中,每剂量优选出该组中产量与其它株有显著差别的单株,取种子种植M2,并将产量数据整理后进行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析。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紫花苜蓿遗传力高于相同剂量的γ射线处理,两种处理方法的高剂量遗传力要高于低剂量处理。证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苜蓿诱变干种子比γ射线更适宜早期选择,高剂量要好于低剂量。入选株中高能粒子284Gy的遗传进度最高,进行选择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能混合粒子场 诱变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
17
作者 尚晨 张月学 +4 位作者 刘杰淋 张海玲 李佶恺 刘慧莹 张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23-125,136,共4页
为了验证高能混合粒子场作为诱变源应用在紫花苜蓿品种改良上的效果和价值,将1 000粒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由5个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处理,另一份用和高能粒子场相同5个剂量的60 Co-... 为了验证高能混合粒子场作为诱变源应用在紫花苜蓿品种改良上的效果和价值,将1 000粒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由5个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处理,另一份用和高能粒子场相同5个剂量的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M1和M2株高、产量和品质等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所诱发的突变频率要略高于γ射线,其中高能粒子284Gy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能混合粒子场 60Co-γ射线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紫花苜蓿品质变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尚晨 张月学 +6 位作者 李集临 徐香玲 唐凤兰 刘杰淋 韩微波 蒿若超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分别用109、145、195、284和560Gy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种植后田间观察,测定株高、鲜草产量和品质含量来比较2种不同诱变方法所造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植株在株高... 分别用109、145、195、284和560Gy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种植后田间观察,测定株高、鲜草产量和品质含量来比较2种不同诱变方法所造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植株在株高和产量上均高于同剂量γ射线处理的植株;而γ射线处理组的粗纤维含量普遍低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普遍高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组;粗脂肪含量在低剂量条件下(109、145和195Gy)γ射线处理高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剂量(284~560Gy)条件下则低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能混合粒子场 Γ射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框式桨搅拌槽内流动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文金 周勇军 +2 位作者 袁名岳 何华 孙建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98-2005,共8页
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传统框式桨、传统框式组合桨和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对比了三种框式桨在相同工况下搅拌槽内的速度、流型和湍动能。结果表明:传统框式桨搅拌槽内流体流动以水平环流为主,在框式桨上方和框式桨中... 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传统框式桨、传统框式组合桨和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对比了三种框式桨在相同工况下搅拌槽内的速度、流型和湍动能。结果表明:传统框式桨搅拌槽内流体流动以水平环流为主,在框式桨上方和框式桨中间区域流体流动不充分;传统框式组合桨搅拌槽内框式桨上方由于二折叶桨的作用使得框式桨上部流体流速变大,槽内流体上下部的流动得到加强,但在框式桨中心区域依旧存在流动死区;新型框式组合桨搅拌槽内两层桨叶间的连接流得到了加强,框式桨底部和中间区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更加充分。在考察的三种框式桨中,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混合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框式组合桨应用于化工合成工业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框式组合桨 混合 流场 搅拌槽 粒子成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态SF6/N2混合气体击穿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钟建英 王志刚 +2 位作者 张博 庚振新 林莘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4,共7页
研究了热态SF6/N2混合气体的电击穿特性。在局部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假设下,采用质量作用定律法,计算压强0.01~2.00 MPa、温度300~4000 K范围内的SF6/N2电弧等离子体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析电弧熄灭过程热态SF6/N2电弧等离子体各粒子组分随... 研究了热态SF6/N2混合气体的电击穿特性。在局部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假设下,采用质量作用定律法,计算压强0.01~2.00 MPa、温度300~4000 K范围内的SF6/N2电弧等离子体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析电弧熄灭过程热态SF6/N2电弧等离子体各粒子组分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过程。采用两项近似方法求解玻尔兹曼方程,得到了不同折合电场下热态SF6/N2混合气体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分析不同碰撞过程中各微观粒子的折合电离系数和折合吸附系数,得到了热态SF6/N2混合气体的折合击穿场强(E/N)cr。研究表明:SF6/N2混合气体的折合击穿场强(E/N)cr随着电弧等离子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增大的速率主要与混合气体中SF6的分解复合特性有关,增大气压可有效抑制SF6在高温下的分解速度,加速电弧等离子体各粒子的复合过程,从而提高SF6/N2混合气体的(E/N)cr;40%SF6/60%N2和30%SF6/70%N2混合气体在2000~3500 K高温范围内的(E/N)cr分别至少高出相同条件下纯SF63 Td和6 Td;2000 K温度以下,随着SF6的大量复合,混合气体折合击穿场强(E/N)cr快速增强,SF6含量越多增强速率越大,但仍低于相同条件下纯SF6的(E/N)cr。研究结果可为解决高压SF6/N2混合气体断路器弧后重击穿导致开断失败等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态SF6/N2混合气体 粒子组分 玻尔兹曼方程 折合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