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抑菌剂筛选
2
作者 包佳亮 杜贺超 +2 位作者 李思雨 姚宏亮 蒋加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76-81,84,共7页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从大蒜蒜瓣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有水生拉恩菌、土生拉乌尔菌、表皮葡萄球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明串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成团泛菌、柠檬酸杆菌。生物抑菌剂肉桂醛和化学防腐剂双乙酸钠对4种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土生拉乌尔菌和水生拉恩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肉桂醛和双乙酸钠联用对大蒜蒜瓣中菌落总数的抑菌率达到98.4%,对大肠菌群的抑菌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蒜瓣 细菌多样性 生物抑菌剂 化学防腐剂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D3的衍生肽对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
3
作者 吴方溶 欧阳明瑜 +2 位作者 赵逸轩 王雨晴 胡长敏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U进行化学合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BD3-ABU对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筛选获得8株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通过固相合成法获得纯度达95.61%的cBD3-ABU;cBD3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128μg/mL,高浓度cBD3-ABU对犬皮肤源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1.85%、87.25%、98.91%。[结论]cBD3-ABU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β防御素-3 多药耐药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徐淑凤 张志远 +2 位作者 马艳芝 聂结华 廖洁丹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低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KCZ)的水溶性及抑菌活性,减少临床应用限制。[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溶解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对其结构进... [目的]为了提高低水溶性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KCZ)的水溶性及抑菌活性,减少临床应用限制。[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溶解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对比检验酮康唑原药与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通过甲基-β-环糊精包合,酮康唑在包合物中的水溶性比单一酮康唑增加了约2 941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法证实了有新物相形成。酮康唑原药的抑菌圈为(22.00±1.63) mm,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圈则提升至(28.00±1.63) mm。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酮康唑原药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0.029)μg/mL,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 5±0.015 0)μg/mL。[结论]酮康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仅没有破坏酮康唑原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原有的抑菌能力,还提高了其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包合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药敏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宁等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抗菌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睿 陈迁 +3 位作者 陈孟莉 吴坚 祝勇梅 刘桂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6-362,共7页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泰宁等7种抗菌药物对5种215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井统计敏感率。结果表明7种抗菌药物对大多数受试菌均显示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泰宁的抗菌活性最强。金葡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泰宁等7种抗菌药物对5种215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井统计敏感率。结果表明7种抗菌药物对大多数受试菌均显示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泰宁的抗菌活性最强。金葡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对泰宁的敏感率达97.6~100%;绿脓假单胞菌17.02%耐药,绿脓假单胞菌4.26~12.77%和肺炎克雷白氏菌1株对泰宁和其他抗菌药物呈现部分交叉耐药性,而CPLX与其他抗菌药物对不同受试菌呈现2.38~19.05%的交叉耐药率。该结果提示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致病引起的严重感染,可考虑选用泰宁,但CPLX的选用还应根据药敏试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宁 最低抑菌浓度 交叉耐药性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水溶性海参皂苷的分离制备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丛日山 袁文鹏 +4 位作者 樊廷俊 郭瑞超 宣昭 张春阳 蔡慧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964,共6页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天然抗真菌新药的开发,从冻干海参加工废液中提取了水溶性海参皂苷,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水溶性海参皂苷,经Libermann Burchard反应等对提取物的性质进行鉴定后,利用管碟法对所...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天然抗真菌新药的开发,从冻干海参加工废液中提取了水溶性海参皂苷,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水溶性海参皂苷,经Libermann Burchard反应等对提取物的性质进行鉴定后,利用管碟法对所得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所得水溶性海参皂苷对6株供试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物在Molish反应、沉淀反应和泡沫实验中均为阳性,说明提取物中确含有皂苷类成分;在Libermann Burchard反应中,液体的颜色处在红色与紫色之间,显示提取物可能是1种三萜类皂苷。水溶性海参皂苷对6株供试真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浓度为0.5~4mg/mL的范围内,其抑菌活性与所用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浓度为4mg/mL时,水溶性海参皂苷对6株供试真菌抑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裂殖酵母菌、啤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葡萄炭疽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和黑曲霉,海参皂苷对6株真菌的MIC值依次分别为0.002,0.016,0.063,0.063,0.125.0.25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水溶性海参皂苷 三萜类皂苷 抗真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燕 汪之和 +1 位作者 王麟 宋倩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0-84,共5页
以鱿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确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后,将其添加到新鲜的鱼糜制品中,研究了pH值、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是一... 以鱿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确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后,将其添加到新鲜的鱼糜制品中,研究了pH值、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最低抑菌浓度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晶 林晨 +6 位作者 岑颖洲 沈伟哉 刑莹莹 江振友 袁桂秀 韦静 李小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方案测定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5种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研究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方案测定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5种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终点判定分别采用NC CLS推荐的直接观察法和MTT法,对两法进行比较。结果:MTT法与常规直接观察法进行MIC终点判定所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TT法测得的A值与接种菌量具有正相关性。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对丝状真菌和念珠菌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得的A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MTT法较之常规直接观察法结果更为客观、准确,且可量化,因而可以很好的替代肉眼观察法来判定真菌药敏试验的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药敏实验 MTT法 最低抑菌浓度 NCCLS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马英姿 谭琴 +1 位作者 李恒熠 杨波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μL/mL,2.500μL/mL,0.625μL/mL,1.250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μL/mL,2.50μL/mL,5.00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樟树 天竺桂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植物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春霞 王洪新 +7 位作者 吕文平 徐跑 朱健 谢骏 刘波 周群兰 杨乐 王远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正交t值法对复合组方进行优化,并且采用HPLC法对组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抑菌效果佳的植物提取物为茶多酚、五倍子、大黄、黄芩、诃子。筛选出优化方的药味组成为茶...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正交t值法对复合组方进行优化,并且采用HPLC法对组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抑菌效果佳的植物提取物为茶多酚、五倍子、大黄、黄芩、诃子。筛选出优化方的药味组成为茶多酚、五倍子、大黄3种提取物,最佳剂量配比为质量比5∶2∶1。本组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78μg/mL。本组方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12.6%;表儿茶素(EC)7.57%;表没食子儿茶素(EGC)4.2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19%;儿茶素(1.03%);没食子酸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嗜水气单胞菌 高压液相色谱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子实体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卢惠妮 潘迎捷 +1 位作者 孙晓红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20-123,共4页
以水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棘托竹荪子实体对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其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抑菌pH... 以水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棘托竹荪子实体对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研究其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以及抑菌pH值范围。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子实体的浸提液对副溶血弧菌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对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差;棘托竹荪子实体的浸提液最低抑菌浓度小,抑菌pH值范围广而且热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子实体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1
12
作者 唐裕芳 张妙玲 +1 位作者 陶能国 刘华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8-594,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平板法涂布研究了3种苍术挥发油对3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苍术挥发油对供试菌体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平板法涂布研究了3种苍术挥发油对3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苍术挥发油对供试菌体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青霉、黑曲霉、黄曲霉的MIC分别为:水蒸气蒸馏法为5.00、150.00、150.00、5.00、5.00、5.00、20.00 mL/L;索氏提取法的为10.00、150.00、200.00、20.00、5.00、60.00、40.00 mL/L;微波萃取法的为10.00、150.00、150.00、20.00、20.00、20.00、20.00 mL/L。3种苍术挥发油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相当强的抑菌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抑菌实验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青霉、黑曲霉、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都比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苍术挥发油对同一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效果不相同,同一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对不同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效果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微波萃取法 索氏提取法 最低抑制浓度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姚淑敏 池振明 段效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93,共4页
本文以黄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对多种细菌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抑菌作用因菌种不同而最低抑菌浓度有所不同,大肠杆菌为7.5%、产气杆菌为8%、变形杆菌为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5%、沙门氏菌10%,其抑... 本文以黄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对多种细菌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抑菌作用因菌种不同而最低抑菌浓度有所不同,大肠杆菌为7.5%、产气杆菌为8%、变形杆菌为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5%、沙门氏菌10%,其抑菌直径分别为:大肠杆菌8.6mm、产气杆菌8.1mm、变形杆菌8.2mm、金黄色葡萄球菌7.7mm、沙门氏菌8.4mm,表明对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在121℃湿热条件下20min后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基本不变,说明制得的黄芪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黄芪提取物抑菌浓度与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总皂甙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佳抑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耿丽晶 周围 +2 位作者 张丽艳 张扬 张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9-82,共4页
苦瓜总皂甙是苦瓜中有效成分,具有抑菌等作用。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判断苦瓜总皂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苦瓜总皂甙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苦瓜总... 苦瓜总皂甙是苦瓜中有效成分,具有抑菌等作用。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判断苦瓜总皂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苦瓜总皂甙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苦瓜总皂甙的最佳抑菌条件。结果表明,苦瓜总皂甙对黑曲霉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菌作用。浓度为50、100、150、200mg/mL的苦瓜总皂甙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以150mg/mL浓度时为最强,MIC分别为30、40、30mg/mL。苦瓜总皂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条件为:40℃下,pH为6.0时,抑菌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总皂甙 抑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淑红 王京仁 +1 位作者 成钢 聂启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31-132,135,共3页
为了探讨乌梅等8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选用乌梅、五倍子、五味子、秦皮、连翘、夏枯草、大黄、苍术等8种中草药水提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 为了探讨乌梅等8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选用乌梅、五倍子、五味子、秦皮、连翘、夏枯草、大黄、苍术等8种中草药水提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对猪大肠杆菌呈高度敏感,秦皮、连翘、夏枯草呈中度敏感,大黄、苍术抑菌作用不明显。其中乌梅、五倍子、五味子水提物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秦皮、夏枯草、连翘水提物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次之,为5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猪大肠杆菌 体外抑菌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中草药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唐艳 张宾 +1 位作者 霍健聪 邓尚贵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艾叶、牡丹皮以及乌梅对4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正交试验对上述3种中草药进行复配,分析得出最佳配比为乌梅∶艾叶∶牡丹皮=8∶1∶1,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复配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3.91 mg/mL、15.62 mg/mL、7.81 mg/mL。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中草药复配抑菌剂能够破坏大肠埃希氏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抑菌活性 复配 最低抑菌浓度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1 位作者 陈列欢 尹建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2-54,共3页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mg/mL、15.63mg/mL、31.25mg/mL、62.50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mg/mL、7.813mg/mL、15.625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嗜水气单胞菌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与绿茶提取物体外抑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永金 乔金玲 葛长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6-59,共4页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普洱茶和绿茶提取物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猪粪链球菌(S.faecalis)、大肠杆菌(E.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炭疽杆菌(B.anthracis)6株食源性微生...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普洱茶和绿茶提取物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猪粪链球菌(S.faecalis)、大肠杆菌(E.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炭疽杆菌(B.anthracis)6株食源性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在1%~7%(m/V)范围内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07mg/ml,在5%~7%范围内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对炭疽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绿茶提取物在1%~2%(m/V)范围内仅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有抑制作用,其MIC为0.09mg/ml,在3%时仅对炭疽杆菌(B.anthracis)无抑制作用,在4%~7%范围内对所有供试菌种都有抑制作用,对猪粪链球菌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绿茶 致病菌 体外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秀玲 吴华 +4 位作者 陈红英 苑丽 潘玉善 武博达 胡功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及鹑鸡肠球菌1株,其中法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鹑鸡肠球菌系兽医上首次检出。报道所分离的20株致病菌均产β-内酰胺酶,其中产ESBLs 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AMPC酶 禽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及联合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修礼 张建芳 +4 位作者 王静 樊新 孙怡群 程晓东 郝晓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绿脓杆菌(MDRP)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MDRP感染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绿脓杆菌(MDRP)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MDRP感染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101株绿脓杆菌,MDRP23株占22.77%(痰标本占86.96%)。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MDRP占91.3%,产诱导型AMPC酶和质粒型AMPC酶的MDRP分别为52.17%和21.74%。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的占34.78%。多黏菌素B和亚胺培南对MDRP抑菌率为零,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抑菌率为4.35%,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抑菌率为43.38%,帕珠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抑菌率为21.74%和26.07%。美罗培南的抑菌率为47.83%。联合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分别为65.2%、47.8%、43.5%。结论MDRP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临床应高度重视MDRP的防治,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多黏菌素B来治疗MDRP引起的感染,并密切结合病情和感染特征及根据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 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