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联合抗菌药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慧 罗梦东 +5 位作者 娄飞 祁宇彤 裴亚玲 王晓琳 彭志锋 李利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71-3478,共8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 【目的】探究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及抗菌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对18株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与抗菌药联合作用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针对FICI≤0.50的药物联用组合,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分析其抑菌动力学特点。【结果】18株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55.56%、50.00%、88.89%和27.78%;小檗碱与恩诺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33.33%;小檗碱与环丙沙星联用的FICI为0.31~2.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多西环素联用的FICI为0.50~1.00,协同率为27.78%;小檗碱与氟苯尼考联用的FICI为0.63~0.75,协同率为0;小檗碱与黏菌素联用的FICI为0.31~1.00,协同率为66.67%。时间-杀菌曲线显示,1/2 MIC小檗碱与1/2 MIC黏菌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1和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恩诺沙星联合作用于菌株E-06、1/2 MIC小檗碱与1/2 MIC多西环素联合作用于菌株E-03,24 h内菌液浓度比单药作用时降低≥2 lg CFU/mL,呈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对多数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或相加作用,试验结果为兽医临床小檗碱与抗菌药联用增强抗菌药的作用效果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菌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味中药及其与抗菌药的复方制剂的MIC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司红彬 梁松林 +2 位作者 许桂芹 王世坤 胡功政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标准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介于3.91—62.50mg/mL之间,其中大青叶和鱼腥草以1:l配伍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1mg/mL;对临床分离株,单方药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1.25mg/mL,24种复方药中,黄连和盐酸多西环素或加替沙星以1000:1配伍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9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正云 伍乔 +3 位作者 毛雨 尹小丽 严军 谷惠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51-58,75,共9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C_(MIC))和化学成分分析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1#和2#山胡椒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与对照组相近,其余样品抑菌圈直径从小到大依次为湖南2#山胡椒油(10.0±0.3 mm)、湖南1#山胡椒油(10.3±0.1 mm)、广东1#山胡椒油(10.3±0.2 mm)、广东2#山胡椒油(12.6±0.4 mm);(2)江西1#和2#山胡椒油、湖南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32μL/mL,湖南1#山胡椒油、广东1#和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16μL/mL;(3)GC-MS结果显示3个产地的山胡椒油均含有柠檬醛,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96.21%)、湖南(48.10%)、江西(19.77%)。总之,抑菌圈和MIC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广东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最好,湖南的次之,江西的最差。通过GC-MS的结果对上述抑菌机理进行了解释,可能是由于柠檬醛和柠檬烯含量与其抑菌活性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圈 最低抑菌浓度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侯欣 訾阳 +5 位作者 乔依娜 宝婧婧 冯雪莲 秦宇龙 刘迎春 高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试验旨在明确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圈直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抑菌活性,分析细菌表面疏水性和培养液蛋白浓度,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表明: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对大肠埃希氏... 试验旨在明确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的抑菌圈直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抑菌活性,分析细菌表面疏水性和培养液蛋白浓度,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表明: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74、18.05 mm,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 mg/mL;在24 h时,60 mg/mL的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分别99.05%、87.55%;羊血红蛋白复合酶解物可使细菌疏水性增加,并使细胞内蛋白质泄漏。说明羊血红蛋白复合酶物对大肠埃希氏菌、肠沙门氏菌具有抑菌活性,且通过增加疏水性使细胞聚沉,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而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血红蛋白 复合酶解物 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2年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彭俊 顾敏 +3 位作者 蒋最明 金今 刘佳强 陈旭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金...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1 434株,其中分离自痰标本857株,血液标本239株,其他标本338株;2010—2012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41.12%(169/411)、44.96%(214/476)和48.08%(263/547)。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9.03%、30.86%、30.21%,痰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46.89%、51.03%、57.10%;3年间痰标本MRSA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标本(χ2值分别为6.41、10.36、21.43,均P<0.05)。血液及痰标本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μg/mL菌株分别占38.89%(7株)、40.00%(10株)及37.93%(11株),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99);痰液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μg/mL菌株分别占36.28%(41株)、40.94%(61株)及49.73%(92株),3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7)。结论该院2010—2012年临床MRS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痰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值有所增高;血液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场防控牛无绿藻性乳腺炎的环境消毒措施研究
8
作者 胡秀秀 尹艺涵 +6 位作者 万平民 王贵强 彭霞 金尔光 姜传恒 杨倩 陈洁 《中国奶牛》 2025年第8期26-30,共5页
牛无绿藻常存在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导致奶牛持续或反复发生乳腺炎。为有效控制奶牛场环境中牛无绿藻,本研究选用了八种常用消毒剂,进行最低抑藻浓度、最低杀藻浓度确定及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七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藻浓度和2h最低杀藻... 牛无绿藻常存在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导致奶牛持续或反复发生乳腺炎。为有效控制奶牛场环境中牛无绿藻,本研究选用了八种常用消毒剂,进行最低抑藻浓度、最低杀藻浓度确定及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七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藻浓度和2h最低杀藻浓度新洁尔灭为11.72mg/L和750mg/L、净安为13.28mg/L和425mg/L、欧洁为23.44mg/L和3000mg/L、过氧化氢为46.88mg/L和750mg/L、碘甘油为468.75mg/L和468.75mg/L、复合酚为2500mg/L和10000mg/L、戊二醛为5000mg/L和5000mg/L,一元二氧化氯对牛无绿藻无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试验表明,新洁尔灭和戊二醛消毒后,牛无绿藻菌落数均极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表明戊二醛、净安、新洁尔灭、欧洁、过氧化氢、碘甘油和复合酚对牛无绿藻具有明显抑藻和杀藻作用,可作为备选消毒剂分场景轮换使用,以更有效防控牛无绿藻乳腺炎,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和养殖场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牛无绿藻 消毒剂 最低抑藻浓度 最低杀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株临床分离新型隐球菌药物敏感性及临床分析
9
作者 管湘玉 朱均昊 +4 位作者 严丽 李莉 韩德忞 章强强 朱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上海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相关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分离菌株通过MALDI-TOF质谱和生化鉴定卡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上海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相关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分离菌株通过MALDI-TOF质谱和生化鉴定卡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共培养分离出75株隐球菌,均为新型隐球菌,主要分离自脑脊液(78.7%)。伊曲康唑野生型分离率最低(36.0%);伏立康唑野生型分离率最高(94.7%)。64例患者中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62例,符合率96.9%。结论 隐球菌在脑脊液中分离率高,伊曲康唑非野生株分离率最高,伏立康唑野生株分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药物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 隐球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木姜子精油对黄曲霉菌和黑根霉菌的抑菌效果评价及活性成分解析
10
作者 吴小凤 杨昌贵 +3 位作者 周涛 张红霞 朱贵红 江维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5-125,共11页
【目的】探明大果木姜子精油的抑菌防霉作用,解析其抑菌防霉物质基础,为开发大果木姜子精油的抑菌防霉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黄曲霉菌和黑根霉菌为供试菌,最小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为指标,评价大果木姜子精油的抑菌效果;以各供试菌抑... 【目的】探明大果木姜子精油的抑菌防霉作用,解析其抑菌防霉物质基础,为开发大果木姜子精油的抑菌防霉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黄曲霉菌和黑根霉菌为供试菌,最小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为指标,评价大果木姜子精油的抑菌效果;以各供试菌抑制率为指标,采用GC-MS法对该精油成分进行解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谱效关系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大果木姜子精油对黄曲霉菌的抑制率为44.68%~77.31%,最小抑菌浓度为10.0~20.0μL/mL;对黑根霉菌的抑制率为65.98%~100.00%,最小抑菌浓度为5.00~10.00μL/mL;谱-效关系分析表明,斯巴醇、左旋α-蒎烯、4-松油醇、八氢四甲基萘甲醇和石竹素是大果木姜子精油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结论】大果木姜子精油对霉菌具有广谱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姜子精油 抑菌作用 黄曲霉菌 黑根霉菌 最小抑菌浓度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最小抑制浓度法(MICs)评估环境大肠杆菌抗生素抗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伍娇 饶大伟 +4 位作者 严涛 王爽 陈鹏 张永奎 杨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40,共14页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生素的滥用列为21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抗药性的散播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何检测环境中的细菌抗药性,并有效评估抗药性感染的风险,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改进的培养基微...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生素的滥用列为21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抗药性的散播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何检测环境中的细菌抗药性,并有效评估抗药性感染的风险,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改进的培养基微量稀释(broth micro-dilution)法,确定了2个地区(中国成都和美国夏威夷)不同环境来源(天然水系和市政污水)的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计算所得的MIC分位数(MIC50和MIC90)、菌体抗性百分比及多抗药性指数(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dexes,MARIs)显示两地不同环境区划的抗生素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天然水系(成都锦江)中的抗生素抗性是随时间可变的,与当地的降雨事件相关。环境菌株的抗药性模式通过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测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进行分析。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筛查显示出抗性基因与抗性表型之间的正相关性。结合现有的两地抗生素的使用数据讨论了两地环境抗生素抗性与当地人类活动及抗生素的使用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采集环境菌株抗生素MIC数据的实验及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环境抗药性的跨时空对比,为规范抗生素的区域性使用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环境抗生素抗性 抗生素最小抑制浓度 统计学分析 非度量多维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天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协同增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文轩 郑琦 +5 位作者 岳玲 颜伟强 田文慧 陈志军 倪迪安 孔秋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SI),选取一种复配精油对冷鲜鸡胸肉进行保鲜,研究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计数和风味变化。结果表明:12种植物精油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0.3~7.3 cm,MIC为0.98~125 g/L,MBC为3.91~500 g/L。筛选出4种精油两两复配,得到4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的协同增效组合,SI最低值分别为0.750、0.375和0.375,其中牛至-松针精油组合明显抑制了鸡胸肉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上升幅度,货架期延长了5 d。该研究筛选的植物精油对食品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复配增效可有效降低MIC,牛至-松针精油组合对冷鲜鸡胸肉保鲜效果良好,可用于天然食品保鲜剂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协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怀文辉 彭开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3-9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效果的科学方法,并研究影响其抗菌能力的因素,为聚维酮碘防控水产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包括标测法和模测法)测定了不同厂商和批次聚维酮碘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效果的科学方法,并研究影响其抗菌能力的因素,为聚维酮碘防控水产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包括标测法和模测法)测定了不同厂商和批次聚维酮碘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评估了孵育温度、细菌浓度、培养基浓度、pH、货架期对聚维酮碘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标测法测得的聚维酮碘对4株渔源多重耐药菌的MIC(213~17g/m^(3))和MBC(216~19g/m^(3))是临床使用浓度的数万倍。模测法测得的聚维酮碘对MH可培养水生菌的MIC(27~11g/m^(3))和MBC(29~12g/m^(3))是临床使用浓度的数百到数千倍。试验体系的温度(5℃到35℃)越高、细菌浓度(103到108cfu/mL)越大、培养基浓度(0.082~21 g/L,MH)越大、pH(5.5到9.5)越高,聚维酮碘对细菌的MIC越大。聚维酮碘固态原粉货架期为18个月,而聚维酮碘溶液货架期约3个月。[结论]聚维酮碘对渔源致病菌和水生MH可培养菌的MIC远远高于临床使用浓度;水温、pH、培养基浓度、细菌浓度都影响抗菌活性;聚维酮碘固体稳定性远高于其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抗菌活性探究
14
作者 陈利 黄升 +4 位作者 苏国旗 杨飞云 黄金秀 齐仁立 刘作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9-1511,共13页
为了筛选产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微生物,本研究利用共培养的方法筛选目的菌株;通过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利用抗菌物质稳定性、菌株基因组次级代谢产物预测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从土壤中... 为了筛选产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微生物,本研究利用共培养的方法筛选目的菌株;通过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利用抗菌物质稳定性、菌株基因组次级代谢产物预测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 CL-1,该菌所产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性能,且耐受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酸碱,高温不稳定;利用antiSMASH分析发现Paenibacillus elgii CL-1含有penisin和octapeptin C4等17种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的抗菌物质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好,最小抑菌浓度值可达1μg/mL。通过质谱分析发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 CL-1能够产生抗菌谱广、稳定性好和抗菌活性强的抗菌物质pelgipeptin B。本研究为挖掘天然抗菌药物pelgipeptin B提供底盘菌株,为其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菌 天然抗菌物质 抗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晓润 宋爽 +2 位作者 朱丽莹 王文静 陶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不同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控制及治疗SA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抑菌浓度 抗菌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形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古城遗址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分析及防治研究
16
作者 张楚帆 秦芳楠 +8 位作者 杨盛 周智威 吕杉 劳光杰 吴饶 文孝梅 贾庆楠 孙群 谭雪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成都古城东华门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遗址中心,现场调查发现遗址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真菌腐蚀,因此对遗址真菌防治研究迫在眉睫。该研究采集东华门遗址典型病害的土壤样本,培养分离出16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7个属,包... 成都古城东华门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遗址中心,现场调查发现遗址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真菌腐蚀,因此对遗址真菌防治研究迫在眉睫。该研究采集东华门遗址典型病害的土壤样本,培养分离出16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7个属,包括Alternaria、Fusarium、Mortierella、Mucor、Penicillium、Talaromyces和Phoma属,筛选出6株产酸产酶能力较强的Alternaria、Fusarium、Mucor、Penicillium菌株为关键腐蚀菌;以此6株菌为靶标菌株筛选抑菌剂,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发现,氯己定、DCOIT、制霉菌素及苯扎氯铵能够抑制真菌生长,其中氯己定、制霉菌素高效抑制关键腐蚀真菌Penicillium属和Mucor属生长(MIC≤15.625 mg/L),DCOIT对Mucor属真菌抑制效果较弱(MIC≥62.5 mg/L)。该结果可为东华门遗址真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华门遗址 真菌 微生物病害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13种常绿灌木及其主要挥发物抑菌效应研究
17
作者 原江琴 王翼飞 +4 位作者 汪安印 李朝梅 刘召强 贺丹 张曼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挥发物单体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13种常绿灌木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植物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南天竹和海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均为南天竹;5种挥发物单体对供试菌株的抑制程度不同,苯甲醛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β-蒎烯最弱。在今后郑州市进行城市绿化时,可以选择南天竹等抑菌能力较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常绿灌木 挥发物 抑菌率 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1年成都地区淋病奈瑟菌耐药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花 王有为 +5 位作者 李红霞 田咏梅 雍刚 喻林冲 贺元 罗才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青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0年间共监测1002株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564株(56.29%)、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421株(42.02%),PPNG和TRNG阳性率分别在51.04%~68.63%、26.13%~59.09%,PPNG变化趋势较平稳,而TRNG呈明显的下降趋势(χ^(2)=69.809,P<0.01)。青霉素耐药率66.67%~94.87%,呈前升后降趋势且变化明显(χ^(2)=44.730,P<0.01),而中介率呈前降后升趋势(从15.45%降至5.13%后逐年升至29.73%)。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93.75%~100%)。阿奇霉素平均非敏感率10.33%,MIC50和MIC90均下降了1个稀释度。10年间头孢曲松非敏感率1.90%,MIC90上升了2个稀释度;大观霉素中介率和耐药率分别为0.90%和0.20%。结论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可以继续作为成都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未来阿奇霉素或许也可加入该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汤微量稀释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检测的评价
19
作者 钟业腾 王洁莹 +3 位作者 陈灼霖 许玉妮 邱文华 裴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0-846,共7页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罗氏比例法和BMD法药敏结果平均判读时间分别为28.0、8.5 d。罗氏比例法检测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率高于BMD法(均P<0.001);BMD法检测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高于罗氏比例法(均P<0.001)。以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BMD法检测耐药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100%、95.69%~100%,除EMB(87.39%)、INH(94.96%)外,BMD法检测其他药物的耐药性符合率均≥95%。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76.19%(32/42),BMD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23.81%(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8,P<0.001)。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MTB共34株,罗氏比例法耐药+BMD法敏感的26株MTB中,22株(84.62%)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罗氏比例法敏感+BMD法耐药的11株MTB中,5株(45.45%)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结论BMD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MDR-MTB敏感性检测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罗氏比例法 肉汤微量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抑菌剂筛选
20
作者 包佳亮 杜贺超 +2 位作者 李思雨 姚宏亮 蒋加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76-81,84,共7页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从大蒜蒜瓣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有水生拉恩菌、土生拉乌尔菌、表皮葡萄球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明串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成团泛菌、柠檬酸杆菌。生物抑菌剂肉桂醛和化学防腐剂双乙酸钠对4种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土生拉乌尔菌和水生拉恩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肉桂醛和双乙酸钠联用对大蒜蒜瓣中菌落总数的抑菌率达到98.4%,对大肠菌群的抑菌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蒜瓣 细菌多样性 生物抑菌剂 化学防腐剂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