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的合成及其胶束化行为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慷慨 高保娇 郭浩鹏 《胶体与聚合物》 2006年第3期10-12,15,共4页
以丙烯酸、N,N-二甲基乙二胺及溴代十四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AM C14AB);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对AM C14AB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N aAM C14S在水... 以丙烯酸、N,N-二甲基乙二胺及溴代十四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AM C14AB);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对AM C14AB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N aAM C14S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采用表面张力测定(环法)与电导测定两种方法测定了AM C14AB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 C)。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酰氯化、酰胺化与季铵化三步反应成功地合成出了丙烯酰胺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单体AM C14AB;其K rafft点为21.3℃;25℃下其CM C为6.51×10-4m o.lL-1,对应的表面张力为46.3m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单体 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变粘酸化液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云川 赵立强 刘平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6,316,共6页
简介了两性表面活性剂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的合成及其酸液变粘原理,实验考察了变粘特性.模拟酸液中SAP-BET浓度为体积分数,酸浓度为质量分数,表观粘度(AV)为170 s-1测定值.在25℃、50~1700 s-1范围,15%盐酸中SAP-BET浓度≤2%... 简介了两性表面活性剂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的合成及其酸液变粘原理,实验考察了变粘特性.模拟酸液中SAP-BET浓度为体积分数,酸浓度为质量分数,表观粘度(AV)为170 s-1测定值.在25℃、50~1700 s-1范围,15%盐酸中SAP-BET浓度≤2%时为牛顿流体,≥3%时为假塑性流体,加入6% SAP-BET时25℃的上行和下行流变曲线重合,100℃时不重合.在25~120℃范围,含6% SAP-BET的15%~28%盐酸粘(AV)温曲线在~75℃时有最大值,酸浓度的影响不大.6% SAP-BET乏盐酸pH升至1.3时,AV急剧上升至>200 mPa*s,pH继续升高时大体维持不变,温度(25~120℃)的影响不大;pH=4.0的乏盐酸在25~150℃范围的粘(AV)温曲线在~75℃时有最大值,SAP-BET浓度越高则AV越高.6%甲酸+6%~18%盐酸+1%~7.5% SAP-BET混合酸液的乏酸液(pH=4.0),100℃下的AV随SAP-BET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盐酸浓度增大而略为增大;12%盐酸+3%~12%甲酸+7.5% SAP-BET混合酸的乏酸液,pH升至0.8~1.3时100℃下的AV急剧增大并大体维持不变,所达到的AV值低于相应的盐酸乏酸液,随甲酸浓度增大而减小,甲酸浓度为3%~6%时超过200 mPa*s.Fe3+(>0.5%)和互溶剂严重影响SAP-BET的功能.推荐6% SAP-BET+15%~28%盐酸体系为碳酸盐岩地层酸化用的变粘酸,7.5% SAP-BET+12%盐酸+6%甲酸体系为砂岩地层酸化时土酸的分流酸.图10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 两性表面活性剂 酸液稠化剂 乏酸 胶束凝胶 流变性 变粘特性 盐酸液 甲酸盐酸混合酸液 液流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双烯丙基十二胺)水溶液的粘度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耿同谋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5,共5页
采用前加碱二元胶束共聚-共水解法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双烯丙基十二胺)[P(AM/NaAA/DiAC_(12))],研究了其水溶液的粘度行为。当x(DiAC_(12))=0.10%~0.40%时,在30℃、1 mol/L NaCl溶液中,其特性粘... 采用前加碱二元胶束共聚-共水解法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双烯丙基十二胺)[P(AM/NaAA/DiAC_(12))],研究了其水溶液的粘度行为。当x(DiAC_(12))=0.10%~0.40%时,在30℃、1 mol/L NaCl溶液中,其特性粘数[η]、Huggins常数K_H、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8~19.45 dL/g,0.214~0.394和8.36×10~6~10.36×10~6g/mol;K_H小于0.8,表明其分子内缔合作用较弱。P (AM/NaAA/DiAC_(12))在矿化度为19 334μg/g,盐水溶液中的表观粘度随疏水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NaCl、CaCl_2的离子强度分别为1.26×10^(-3)~4.88×10^(-3)和1.07×10^(-4)~5.28×10^(-4)mol/kg的水溶液中,P(AM/NaAA/DiAC_(12))水溶液出现盐增粘现象,疏水单体用量越高,盐增粘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双烯丙基十二胺 胶束聚合 共水解法 疏水缔合 粘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孪尾疏水缔合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行为
4
作者 耿同谋 吴文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先加碱共聚-共水解法合成了孪尾疏水缔合性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AM/NaAA/DiC_4AM)]。当x(疏水单元)=0.2%~5.0%时,P(AM/NaAA/DiC_4AM)在1 mol/L NaNO_3溶液中的特性粘数[η]为1.720~0.330 L/g、Huggin... 采用先加碱共聚-共水解法合成了孪尾疏水缔合性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AM/NaAA/DiC_4AM)]。当x(疏水单元)=0.2%~5.0%时,P(AM/NaAA/DiC_4AM)在1 mol/L NaNO_3溶液中的特性粘数[η]为1.720~0.330 L/g、Huggins常数值为0.375~3.894。P(AM/NaAA/DiC_4AM)在矿化度为19.334 mg/g盐水溶液中的表观粘度随疏水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离子强度为2.26~4.88 mmol/kg的NaCl水溶液和离子强度为0.21~0.528 mmol/kg的CaCl_2水溶液中,P(AM/NaAA/DiC_4AM)水溶液出现盐增粘现象,且疏水单体用量越高,盐增粘效应越显著。当p (十二烷基硫酸钠)=0~0.7 g/L,p(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0~0.014 g/L时,对P(AM/NaAA/DiC_4AM)水溶液的表观粘度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尾 胶束聚合共水解法 疏水缔合 粘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