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续嗣钰 柳涛 +6 位作者 兰路路 薛怡宁 卫威 韩奕 穆素成 宋海燕 杜施霖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2-730,共9页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联合脂多糖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在初次注射雨蛙素1 h后,CA组及OA组小鼠分别给予CA腹腔注射或OA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8 h。造模24 h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收集血清和胰腺、肺、结肠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ALT、AST和Cr水平。RT-PCR检测胰腺、肺组织促炎因子表达,通过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和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形成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水平,以及结肠组织ZO-1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严重,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中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CA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α-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下调(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减少(P值均<0.05)。结论CA可减轻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SAP小鼠模型的症状,抑制中性粒细胞募集及NET形成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小鼠 近交C57BL 咖啡酸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文赏 尹明景 朱继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6只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APAP组,每组8只;APAP组按照4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6只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APAP组,每组8只;APAP组按照4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溶液建模,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6 h后进行取材。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及AST,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LP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另取22只WT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ontrol组(n=8)、APAP组(n=8)和APAP+rTSLP组(n=6),APAP+rTSLP组先腹腔注射rTSLP溶液,同时control组、APAP组注射溶剂PBS;30 min后APAP+rTSLP组和APAP组注射APAP溶液,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3组小鼠血清ALT及AST;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Ⅱ、Beclin1、P62,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等分子的蛋白表达。此外,取16只WT雄性C57BL/6J小鼠和16只沉默TSLP受体(TSLPR^(-/-))小鼠,分为WT小鼠control组、WT小鼠APAP组、TSLPR^(-/-)小鼠control组和TSLPR^(-/-)小鼠APAP组,每组8只,WT小鼠APAP组和TSLPR^(-/-)小鼠APAP组按照4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溶液建模,WT小鼠control组和TSLPR^(-/-)小鼠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4组小鼠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的MDA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Ⅰ/Ⅱ、Akt、p-Akt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建模成功后,肝脏TSL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均升高(P值均<0.01)。在应用rTSLP的研究中,相比于control组,APAP组的ALT、AST明显升高(P值均<0.001),肝组织HE染色呈现沿中央静脉放射状坏死,氧化应激指标SOD、Nrf2蛋白表达下降,MDA水平上升(P值均<0.01);而APAP+rTSLP组较APAP组,ALT、AST下降,肝组织坏死面积减小,SOD、Nrf2蛋白表达升高,MDA下降(P值均<0.05);APAP+rTSLP组与control组相比,LC3Ⅰ/Ⅱ、Beclin1、P62、p-Akt、p-mTOR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应用TSLPR^(-/-)小鼠的研究中,建模后,TSLPR^(-/-)小鼠相较于WT小鼠,ALT、AST、MDA升高,LC3Ⅰ/Ⅱ、p-Akt蛋白表达下降(P值均<0.01)。结论TSLP能够增加自噬,降低氧化应激,从而改善过量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mTOR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 近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的效果及其免疫调控机制
3
作者 李茵 李晓东 +2 位作者 宋光元 史婉婉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 探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体系评估DPSC的免疫调节作用;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DPSC治疗组,每组8... 目的 探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体系评估DPSC的免疫调节作用;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DPSC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血清ALT、AST及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损伤。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PSC的CD105、CD73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99.97%、100%和99.53%;而CD34、HLA-DR和CD45阳性率分别为0.56%、0.17%和0,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DPSC可显著抑制辅助性T细胞(Th)1和Th17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32%、45.76%;DPSC可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的增殖,促进率为52.29%。DPS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93.70%。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DPSC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66.8%和60.0%(t值分别为3.321、2.907,P值分别为0.007 5、0.017 5),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IL^(-1)β显著下降57.5%和71.3%(t值分别为2.484、2.796,P值分别为0.039 8、0.020 6),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门静脉周桥接坏死改善不明显(t=1.969,P=0.098)。结论 DPSC通过免疫调节有效缓解免疫性肝损伤,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牙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小鼠 近交BALB/C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脯氨酰内肽酶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熊静平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 探究脯氨酰内肽酶(PRE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组和NASH+迷迭香酸(RA)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饲予普通饲料16周,... 目的 探究脯氨酰内肽酶(PRE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组和NASH+迷迭香酸(RA)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饲予普通饲料16周,NASH组及NASH+RA组饲予高脂饮食16周,第9周NASH+RA组予加PREP抑制剂RA灌胃,100 mg/kg,1次/d,干预8周。造模和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的血清炎症指标、肝脏甘油三酯(TG)浓度,观察肝脏脂质、炎症、肝纤维化的改变,并计算NAFLD活动度(NAS)积分,应用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PRE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和mRNA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和Dunnett’s-T3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NASH+RA组小鼠血清IL-6、TNF-α、TG水平均较NASH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NASH+RA组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水肿较NASH组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较NASH组减少,肝组织病变明显好转。NASH+RA组NAS积分与NASH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NASH组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增多,偶见纤维桥连,NASH+RA组的肝脏纤维化与NASH组比较,血管周围胶原纤维稍减少。NASH组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NASH+RA组胶原面积百分比较NASH组无明显下降(P>0.05)。NASH+RA组较NASH组PPAR-γ、FGF21、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值均<0.05),而PREP蛋白相对表达量较NASH组明显降低(P<0.05)。NASH+RA组较NASH组PPAR-γ mRNA、FGF21 mRNA、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值均<0.05),PREP mRNA相对表达量较NASH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PREP通过调控PPAR-γ-FGF21-SIRT1信号通路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小鼠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脯氨酰寡肽酶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联合四氯化碳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肝脏胆汁酸谱的变化
5
作者 汪静静 彭景华 +4 位作者 刘毓 徐飞鹏 刘伟 杨海琳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69,共9页
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联合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的肝脏胆汁酸谱与临床MASH胆汁酸谱的相似性,探究该模型用于药物干预MASH胆汁酸谱的可行性。方法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联合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的肝脏胆汁酸谱与临床MASH胆汁酸谱的相似性,探究该模型用于药物干预MASH胆汁酸谱的可行性。方法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正常饲料饮食,正常饮水,每周注射橄榄油;模型组: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高糖溶液饮水,每周注射CCl4+橄榄油。第8、12、16周末从每组中各取5只小鼠处理、取材。评估小鼠行为学、称取体质量、肝湿重;通过肝组织HE染色、SAF评分、油红O染色及染色面积半定量分析、血清ALT与AST水平及肝脏TG检测,评价肝脏病变和脂质沉积;通过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肝脏纤维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靶向代谢组学法检测肝脏胆汁酸谱,包括胆酸(CA)、甘氨胆酸(GCA)、鹅去氧胆酸(C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猪去氧胆酸(HDCA)和甘氨去氧胆酸(GDCA)。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Wilcox秩和检验。结果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第8、12、16周模型组小鼠毛发杂乱、无光泽,活动减弱,反应较迟缓;肝脏湿重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清ALT水平及肝脏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SAF评分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中差异胆汁酸:第8周时,模型组中CA、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TUDCA、HDCA及GDCA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2周时,模型组CA、GCA、CDCA、GCDC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HDCA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6周时,模型组CA、GCA、CDCA、GCDCA、TUDC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HDCA、GDCA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肝组织胆汁酸池中差异胆汁酸占比:第8周时,肝组织胆汁酸池差异胆汁酸中模型组CA、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TUDCA、GDCA、HDCA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第12、16周时,模型组GCA、GCDCA显著高于对照组,UDCA、GDCA、HDCA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联合CCl4诱导的MASH小鼠模型肝脏胆汁酸谱发生显著变化,与临床MASH胆汁酸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提示该模型可用于探究药物对MASH胆汁酸谱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胆汁酸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阵列数据的circRNA-mi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网络构建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郭地 刘莹 刘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8-887,共10页
目的构建环状RNA(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探讨其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模型中的潜在调控机制,并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使用高通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 目的构建环状RNA(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探讨其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模型中的潜在调控机制,并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使用高通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和mRNA,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和Miranda程序预测miRNA与mRNA及circRNA的配对关系,构建ceRNA网络。对网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选取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通过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构建AIH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circ_0001577、miR-7055-3p和Akt3的表达。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分析其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基因表达与肝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构建了包含5795个circRNAmiRNA-mRNA配对的ceRNA网络,发现circ_0001577为中心基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中的circ_0001577和Akt3表达上调,miR-7055-3p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circ_0001577与Akt3呈正相关(r=0.861,P<0.001),miR-7055-3p与两者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4、−0.855,P值均<0.05)。模型组小鼠肝脏Ak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10 vs 0.72±0.06,t=−6.49,P=0.001),并与circ_0001577呈正相关(r=0.579,P=0.048),与miR-7055-3p呈负相关(r=−0.891,P<0.001)。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NO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上述肝损伤指标与circ_0001577、Akt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9、0.865、0.811、0.801;0.889、0.954、0.938、0.961,P值均<0.05),与miR-7055-3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7、−0.818、−0.833、−0.870,P值均<0.05),且与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8、0.796、0.848、0.860,P值均<0.05)。结论circ_0001577通过竞争性吸附miR-7055-3p,导致Akt3抑制被解除,进而促进Akt3的表达,参与AIH的发生发展。circ_0001577及其相关通路可能成为AIH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RNA 环状 微RNAS RNA 信使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肝组织T淋巴细胞的特征分析
7
作者 冒婷 徐铭益 王佳轶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目的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小鼠肝组织T淋巴细胞单细胞水平的异质性和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T淋巴细胞在NASH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和胆碱蛋氨酸缺乏饲... 目的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小鼠肝组织T淋巴细胞单细胞水平的异质性和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T淋巴细胞在NASH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和胆碱蛋氨酸缺乏饲料喂养的NASH组,每组各3只。造模6周后取小鼠肝组织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分析T淋巴细胞单细胞亚群的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行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小提琴图、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肝脏中Tcrα(T淋巴细胞分子标志)、Tcf7、Cxcr6(特征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小鼠肝脏中共鉴定出2个T淋巴细胞亚群:(1)第6簇T淋巴细胞占比从对照组的58.5%降低到NASH组的48.7%。前4位特异性基因包括Nsg2、Cd8b1、Cd8a和Tcf7。该簇65%的细胞表达Tcf7(第6簇特征标志基因),定义为Tcf7+T淋巴细胞亚群。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它们参与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白细胞黏附、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Th1、Th2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2)第7簇T淋巴细胞占比从对照组的41.5%增高到NASH组的51.3%。前4位特异性基因包括Cd40lg、Tcrg-C1、Il2rα和Cxcr6。该簇90%的细胞表达Cxcr6,定义为Cxcr6+T淋巴细胞亚群。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该亚群参与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以及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与MAPK信号通路。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SH组小鼠肝脏中Tcf7蛋白和Tcrα蛋白共染阳性区域减少(1.80%±0.67%vs 0.33%±0.13%,P<0.05),而Cxcr6蛋白和Tcrα蛋白共染阳性区域增加(0.50%±0.09%vs 2.66%±0.33%,P<0.001)。结论NASH小鼠肝脏中Tcf7+T淋巴细胞的占比降低,而Cxcr6+T淋巴细胞的占比增高,揭示了NASH小鼠肝组织T淋巴细胞的特征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T淋巴细胞 单细胞测序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林圻 王知意 +7 位作者 赵鑫 张洁 马文婷 刘旭凌 张玮 陶乐 刘成 吴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各5只。测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血脂代谢指标TG、TC水平;肝组织经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LRP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6、NF-κB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LRP6和CD68表达。棕榈酸(PA)、脂多糖(LPS)和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处理鼠Raw264.7细胞,检测炎症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AST和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显示,HFD组肝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IL-18等炎症相关因子显著升高,NLRP6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6表达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重合。Western Blot显示,NLRP6表达下调后,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显著上调(P<0.05)。与HFD组相比,下瘀血汤可有效改善HFD小鼠的肝脏炎症,上调NLRP6的表达,下调p-NF-κB p65(P<0.05)。PA处理Raw264.7细胞后下调NLRP6,促进炎症进展(P<0.05);下瘀血汤处理可上调NLRP6,抑制炎症和NF-κB(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显著改善HFD诱导NAFLD小鼠模型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调控NLRP6/NF-κB减轻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瘀血汤 巨噬细胞 NLR蛋白质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高血糖诱导小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冷昌龙 周梅 +4 位作者 李友维 林款 孙宾莲 舒细记 柳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糖诱导的小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H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T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2只。比较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分级评分,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糖诱导的小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H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T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2只。比较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分级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出血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闭锁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T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评分、IgG荧光强度、IgG、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HT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评分、IgG荧光强度及IgG、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73±1.19)分vs(3.91±0.94)分,16.7%vs 41.6%,58.3%vs 91.6%,(1.00±1.04)分vs(2.58±1.13)分,(504.30±105.52)a.u vs(859.91±153.28)a.u,4.55±1.40 vs 12.06±3.73,1.87±0.41 vs 2.95±0.68,1.47±0.24 vs 2.12±0.23,P<0.05,P<0.01],ZO-1、occludin、claduin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1.55±0.20 vs 0.53±0.10,0.92±0.11 vs 0.35±0.07、0.58±0.04 vs 0.30±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MMP-2、MMP-9激活,上调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抑制高血糖诱导的脑缺血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小鼠 近交C57BL 模型 动物 脑缺血 脑出血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解化攻方调控NLRP3/TLR4/NF-κB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敏超 秦百君 +4 位作者 罗芳 李凯 王宁 陈国忠 唐曦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0,共8页
目的观察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索清解化攻方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清解化攻方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乌司他丁),每组6只,除空白组小鼠,余各组小... 目的观察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索清解化攻方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清解化攻方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乌司他丁),每组6只,除空白组小鼠,余各组小鼠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立SAP模型,清解化攻方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后分别予以清解化攻方1、2、4 g/kg灌胃,西药组在造模后予以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10^(4) U/kg),共干预7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8、IL-18和TNF-α水平;RTqPCR检测胰腺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NLRP3、TLR4、NF-κB的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LRP3、TLR4、NF-κB、IL-1β、IL-6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结构弥漫性破坏、胰腺小叶间隔局灶性扩张、腺泡萎缩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8、IL-1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值均<0.05),NLRP3、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升(P值均<0.05),NLRP3、TLR4、NF-κB、IL-1β、IL-6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可见小鼠胰腺组织结构稍紧密、完整,胰腺腺泡细胞排列有序,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胰腺小叶出血灶,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8、IL-18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P值均<0.05),NLRP3、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NLRP3、TLR4、NF-κB、IL-1β、IL-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P值均<0.05)。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抑制NLRP3/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防止炎症级联反应增强,进而对SAP小鼠胰腺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NLR蛋白质类 Toll样受体4 NF-ΚB 清解化攻方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平箕 姚黎超 +3 位作者 胡雪 王铮 熊芷玉 江应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2,共6页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8只SPF级6周龄C57BL/6小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Cl_(4)模型组(CCl_(4)组)和h UC-MSC治疗组(MSC组),每组6只。CCl_(4)组和MS...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8只SPF级6周龄C57BL/6小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Cl_(4)模型组(CCl_(4)组)和h UC-MSC治疗组(MSC组),每组6只。CCl_(4)组和MSC组腹腔注射CCl_(4)溶液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玉米油,MSC组在注射CCl_(4)的过程经尾静脉注射hUC-MSC。于第8周末采取小鼠血清,处死小鼠,取小鼠肝脏固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水平,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α-SMA免疫荧光用于评估肝纤维化情况;TGF-β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分别在有无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添加的培养基中与hUC-MSC共培养,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提示CCl_(4)组小鼠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P值均<0.05),MSC组小鼠纤维化较CCl_(4)组减轻(P值均<0.05)。CCl_(4)组IL-1β、IL-6、AST、ALT和AL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MSC组IL-6、AST、ALT及ALP水平较CCl_(4)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CCl_(4)组CHI3L1和α-SM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MSC组(P值均<0.05)。细胞培养实验显示,MSC+HSC组Bax表达高于HSC组和MSC+CHI3L1组(P值均<0.05),提示CHI3L1逆转了MSC对活化的HSC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hUC-MSC治疗可以改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HI3L1从而促进HSC的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间充质干细胞 壳多糖酶3样蛋白质1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倩 王卓媛 +5 位作者 安梓铭 辛鑫 孙沁梅 苟小军 胡义扬 冯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2-960,共9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20只,高脂高糖造模组(HFHC)24只。造模14周末,随机选取4只HFHC组小鼠进行腺...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20只,高脂高糖造模组(HFHC)24只。造模14周末,随机选取4只HFHC组小鼠进行腺相关病毒9(AAV9)尾静脉注射预实验,4周后验证NLRP3敲减模型是否成功。18周末确认敲减成功后,对剩余40只小鼠进行AAV9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分为CON+NLRP3敲减阴性对照组(CON+NLRP3-NC)、CON+NLRP3敲减组(CON+NLRP3-KD)、HFHC+NLRP3-NC及HHFHC+NLRP3-KD组,每组10只,继续造模6周。24周末取材观察炎症小体活化效应,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肝指数及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指数)指标;检测小鼠肝脂质含量(肝组织TG及油红O染色)、肝脏炎症(血清ALT活性、HE染色及炎症相关基因)及肝纤维化(天狼星红染色及纤维化相关基因)指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CON+NLRP3-NC组相比,Western Blot结果提示,HFHC+NLRP3-NC组的NLRP3、pro-Caspase1、Caspase1、ASC及IL-1β蛋白水平均升高,HFHC+NLRP3-KD组均降低(P值均<0.05);HFHC+NLRP3-NC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肝指数及糖代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HFHC+NLRP3-KD组均显著改善(P值均<0.05);在肝脂肪沉积方面,与CON+NLRP3-NC组相比,HFHC+NLRP3-NC组肝脏TG明显增高,油红O染色显示大量红色脂滴,HFHC+NLRP3-KD组肝脏TG及肝脂滴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在肝脏炎症方面,HFHC+NLRP3-NC组血清ALT,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NAS)评分及炎症相关基因均较CON+NLRP3-NC组明显升高,HFHC+NLRP3-KD组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在肝纤维化方面,HFHC+NLRP3-NC组肝胶原纤维面积以及纤维化相关基因均较CON+NLRP3-NC组明显升高,HFHC+NLRP3-KD组纤维化相关基因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胶原纤维面积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基因敲减可显著改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模型肝脂肪沉积及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膳食 高脂 炎症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烯甲萘醌(MK-4)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露 赵凡 +2 位作者 黄倩倩 张佳怡 王建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7页
目的 探究四烯甲萘醌(MK-4)通过减轻铁死亡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L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成年ICR雄鼠,适应性饲养后,分为Control组、MK-4组、CCl_(4)模型组(6、12、24 h)、MK-4+CCl_(4)组(6、12、24... 目的 探究四烯甲萘醌(MK-4)通过减轻铁死亡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L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成年ICR雄鼠,适应性饲养后,分为Control组、MK-4组、CCl_(4)模型组(6、12、24 h)、MK-4+CCl_(4)组(6、12、24 h),每组6只。Control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玉米油;MK-4组腹腔注射40 mg/kg的MK-4溶液,1 h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玉米油;MK-4+CCl_(4)组(6、12、24 h)先腹腔注射40 mg/kg的MK-4溶液,1 h后和CCl_(4)模型组(6、12、24 h)同时腹腔注射0.3 mL/kg CCl_(4)溶液,分别在6、12、24 h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普鲁士蓝染色检测肝组织中铁聚集;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试剂盒检测肝匀浆中组织铁含量、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RT-PCR检测铁死亡标志基因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以及铁代谢相关基因铁调素调节蛋白(HJV)、转铁蛋白受体1(TFR1)和膜转铁蛋白(FP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在时效研究中,与Control组相比,CCl_(4)模型组(12、24 h)的肝质量系数和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05),且通过HE染色结果也反映出,肝损伤程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同时,MK-4+CCl_(4)(6、12、24 h)组和CCl_(4)模型组(6、12、24 h)相比时,MK-4+CCl_(4)(12 h)组的肝质量系数和血清ALT、AST水平下降(P值均<0.05),且肝组织的坏死面积减少,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采用12 h的小鼠各组织样本进行检测。与Control组相比,CCl_(4)组MDA上升,GSH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CCl_(4)组相比,MK-4+CCl_(4)组MDA下降,GSH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铁死亡关键指标ASCL4、PTGS2,与Control组相比,CCl_(4)组显著上升,GPX4则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K-4+CCl_(4)组较CCl_(4)组而言,ASCL4、PTGS2的mRNA水平下降,GPX4的mRNA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蛋白质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Cl_(4)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K-4+CCl_(4)组较CCl_(4)组相比,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Cl_(4)组铁聚集明显上升,MK-4干预后,MK-4+CCl_(4)组较CCl_(4)组铁聚集点下降。同时在对小鼠肝脏铁代谢基因的检测中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CCl_(4)组铁含量显著上升,FPN、HJV的mRNA水平下降,TFR1的mRNA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行MK-4进行保护后,铁含量下降,FPN、HJV的mRNA水平上升,TFR1的mRNA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K-4提前干预可减轻CCl_(4)诱导的小鼠ALI,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铁死亡并改善了小鼠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铁死亡 甲萘醌4 小鼠 近交I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赵文心 张弦 +4 位作者 覃亚周 张明 高宁 秦莉 李晶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2-612,共11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2种小鼠随机分为DM组和非DM组,DM组小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法构建1型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分为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和添加Nox4抑制剂GKT137831(GKT)饲料喂养小鼠。于DM造模后第16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法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密度变化;采用CellROX荧光探针检测角膜上皮中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角膜上皮中E-Cadherin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角膜铺片TUBB3染色法检测角膜中央区神经纤维密度。结果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40±1.18)和(5.30±1.02)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x4^(-/-)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为(4.19±0.63)mm/min,明显多于Nox4^(+/+)小鼠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饲料喂养小鼠与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23±0.83)和(4.02±0.71)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ox4^(+/+)小鼠非DM组比较,Nox4^(+/+)小鼠DM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角膜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减弱,NF-κB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与非DM组比较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减弱。Nox4^(-/-)和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上皮细胞中NF-κB蛋白荧光强度均较弱,与非DM组强度一致。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ox4^(+/+)小鼠DM组中TUBB3染色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非DM组,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与非DM组比较无明显减少。结论Nox4参与了糖尿病角膜病变的致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诱导ROS产物聚集,激活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角膜病变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 氧化应激 酶抑制剂/治疗作用 疾病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叶发酵液对酒精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兴念 刘渝洪 +3 位作者 秦玉洁 张权 程明亮 李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2,共8页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叶发酵液对小鼠酒精性肝炎的干预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6~8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液体饲料对照组,水飞蓟宾组,铁皮石斛叶发酵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小鼠喂养普通...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叶发酵液对小鼠酒精性肝炎的干预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6~8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液体饲料对照组,水飞蓟宾组,铁皮石斛叶发酵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小鼠喂养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小鼠采用Lieber-DeCarli经典法液体饲料饲养8周,诱导小鼠酒精性肝炎模型。造模期间,铁皮石斛叶发酵液低、中、高剂量组小鼠饮用威门石斛水,其余各组小鼠饮用纯净水;正常组、模型组、液体饲料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水飞蓟宾组给予水飞蓟宾0.25 mL/10 g,铁皮石斛叶发酵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25 mL/10 g、0.250 mL/10 g、0.375 mL/10 g铁皮石斛叶发酵液灌胃,1次/d。第8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生化方法检测AST、ALT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以及脂质积累情况。Luminex多因子检测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CCL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GSDMD-N端、IL-18和IL-1β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IL-6、IL-1β、TNF-α和CCL2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铁皮石斛叶发酵液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ST、ALT、IL-6、IL-1β、TNF-α和CCL2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大量的脂肪变性空泡及细胞坏死;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叶发酵液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部分肝小叶结构完整,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大脂滴和小脂滴积聚,肝脂肪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叶发酵液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多以小脂滴散在存在。肝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细胞胞质中GSDMD阳性染色面积比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01);铁皮石斛叶发酵液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胞质中GSDMD阳性染色面积比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GSDMD-N端、IL-18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铁皮石斛叶发酵液高剂量组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GSDMD-N端、IL-18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铁皮石斛叶发酵液高剂量组Caspase-1和Caspase-1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其中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757,较模型组下降26.6%,Caspase-1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55,较模型组下降70.3%;Caspase-11较Caspase-1下降幅度更大。结论铁皮石斛叶发酵液可减轻小鼠酒精性肝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11介导的非经典细胞焦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铁皮石斛 细胞焦亡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肝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竹蓉 陈晨 +4 位作者 郭地 吕思学 武嘉文 杨娜 刘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08,共7页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肝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刀豆蛋白A(Con A)尾静脉注射制备自身免疫性肝炎...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肝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刀豆蛋白A(Con A)尾静脉注射制备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于造模前14天,给予茵陈蒿汤(4.68 g生药/kg)预防性灌胃治疗,末次灌胃给药后注射Con A。分别检测ALT、AST、IFN-γ、TNF-α、铁离子、GSH、ROS、ATP、MDA水平,计算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并观察GPX4、SLC7A11的表达;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ALT、AST、IFN-γ、TNF-α、铁离子、ROS、MDA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GSH、ATP含量及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ALT、AST、IFN-γ、TNF-α、铁离子、ROS、MDA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GSH、ATP含量及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值均<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大面积肝细胞变性、坏死、门管区炎细胞聚集,治疗组处理的小鼠肝脏坏死和炎性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Con A诱导肝组织损伤可能与铁死亡有关。茵陈蒿汤可以增加SLC7A11/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抵抗Con A诱导的肝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茵陈蒿汤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赵鑫 王知意 +7 位作者 陶乐 杨广越 张玮 吴柳 马文婷 陈蒨 刘旭凌 刘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13-2220,共8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小鼠肾脏的影响,以及下瘀血汤对NAFL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健康对照及NAFLD患者各25例,检测总胆固醇(TC)、甘...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小鼠肾脏的影响,以及下瘀血汤对NAFL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健康对照及NAFLD患者各25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水平;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FD组)、高脂组(HFD组)及高脂+下瘀血汤组(XYXD组),每组8只,第13周开始给予下瘀血汤每日1次灌胃至18周末,维持6周。检测各组TC、TG、BUN及Cr水平。HE、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CD68和α-SM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IL-6、TNF-α、结蛋白(Desm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REBP1和TNF-α蛋白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NAFLD患者TC、TG、BUN、Cr、UA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与LFD组小鼠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TC、TG、BUN、Cr水平均升高(P值均<0.001);与HFD组相比,XYXD显著抑制NAFLD小鼠TC、TG、BUN、CR表达(P值均<0.001)。肝脏病理学显示:HFD组小鼠肝脂肪变及炎症浸润较LFD组显著增加,而XYXD组病变显著减轻。肾脏病理学显示:与LFD组相比,HFD组肾组织炎性浸润明显,脂肪变显著,肾脏胶原形成明显;与HFD组相比,XYXD显著减轻炎症浸润、抑制脂肪变及肾脏胶原形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LFD组相比,HFD组肾组织中SREBP1、FASN、IL-6、TNF-α、Desmin和α-SMA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XYXD组较HFD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LFD组比较,HFD组SREBP1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值均<0.05);与HFD组比较,XYXD组SREBP1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FD组α-SMA和CD68阳性染色及双阳性染色较LFD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XYXD组较HFD组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HFD可诱导肾脏脂肪变、炎症浸润及胶原形成,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膳食 高脂 肾损伤 下瘀血汤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酸A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8
作者 崔怡 乔凤杰 +4 位作者 邱嘉昊 刘羽飞 高竺君 尚志 高月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15-2423,共9页
目的观察灵芝酸A(GA-A)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ConA组)和GA-A低、中、高剂量治疗组(GA-A-L组、GA-A-M组、GA-A-H组),每组各7只小鼠。通过尾静... 目的观察灵芝酸A(GA-A)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ConA组)和GA-A低、中、高剂量治疗组(GA-A-L组、GA-A-M组、GA-A-H组),每组各7只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经典AIH小鼠模型,1 h后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GA-A治疗。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GA-A对肝细胞的保护机制,另外在体外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将HL-60细胞分化为dHL-60中性粒细胞来验证GA-A的作用机制。检测炎症(血清ALT和AST活性、HE染色及炎症相关基因)、凋亡(TUNEL染色)、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Ly6G、游离双链DNA(dsDNA)]及p38磷酸化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NC组相比,ConA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ConA组相比,GA-A治疗显著降低ALT和AST水平(P值均<0.01)。HE染色结果表明,ConA组小鼠肝脏发生明显坏死。GA-A治疗后显著减少肝坏死面积和TUNEL阳性肝细胞的数量(P值均<0.05)。另外,与ConA组相比,GA-A治疗后血清和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蛋白质组学分析提示,GA-A通过抑制NET的释放和p38 MAPK通路来减轻Con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ConA组相比,GA-A治疗组MPO阳性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Ly6G和CitH3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P值均<0.01)。Western Blot及dsDNA结果显示,GA-A显著抑制小鼠肝组织及dHL-60细胞中的NET标志物dsDNA、CitH3以及p38磷酸化水平(P值均<0.05)。结论GA-A抑制p38 MAPK通路和NET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死亡,从而减轻Con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本研究为GA-A通过调节嗜中性粒细胞功能治疗免疫性肝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酸A 伴刀豆球蛋白A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胞外诱捕网 蛋白质组学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在去卵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朱项羽 金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在去卵巢(OVX)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OVX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4周组、模型6周组、模型8周组、模型10周组。...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在去卵巢(OVX)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OVX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4周组、模型6周组、模型8周组、模型10周组。相同环境下,采用高脂饮食对5组OVX小鼠进行饮食造模,病理学检查显示,经10周高脂饮食诱导NAFLD成功。另取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Sham)组、OVX组、OVX+L-Genistein(4 mg/kg体质量)组、OVX+H-Genistein(8 mg/kg体质量)组。Sham组进行相同的OVX手术过程,但不结扎卵巢动脉和切除卵巢。空白组小鼠正常饮食喂养,其余各组供给高脂饮食。将Genistein溶解在DMSO中,Sham组和OVX组的动物仅用溶媒溶液处理,所有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持续10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及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G、TC水平。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高脂饮食10周后,Genistein低、高剂量组的体质量、肝指数和肝质量均低于OVX组(P值均<0.05)。此外,Genistein显著下调了血清TC、TG水平(P值均<0.05),降低了血清中AST和ALT活性(P值均<0.05)。HE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Genistein低、高剂量组较OVX组脂滴累积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给予Genistein干预后,SREBP-1c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PAR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Genistein对OVX小鼠NAFLD具有保护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REBP-1c、PPARα的表达有关,从而促进脂肪酸氧化和抑制肝脏脂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卵巢切除术 小鼠 近交C57BL 金雀异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应变技术评估PCSK9基因敲除对肥胖小鼠心肌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琴 井一淑 +3 位作者 马鑫 潘璐 燕茹 马学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3-877,907,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应变技术评估PCSK9基因敲除对肥胖小鼠心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周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各10只;选取6周龄PCSK9^(-/-)C57BL/6雄性小鼠10只为PCSK9^(-/-)组。肥胖组和PC... 目的应用超声应变技术评估PCSK9基因敲除对肥胖小鼠心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周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各10只;选取6周龄PCSK9^(-/-)C57BL/6雄性小鼠10只为PCSK9^(-/-)组。肥胖组和PCSK9^(-/-)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12周后从肥胖组和PCSK9^(-/-)组中选取造模成功小鼠,3组小鼠行心脏超声、透射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观察。结果肥胖组、正常组和PCSK9^(-/-)组小鼠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分别为(0.98±0.13)mm、(0.77±0.07)mm、(0.78±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0,P=0.02),肥胖组较正常组增厚(t=2.73,P<0.05),PCSK9^(-/-)组较肥胖组变薄(t=-2.92,P<0.05)。3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及整体圆周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15.40,P<0.05),其中肥胖组较正常组整体纵向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减低(t=3.79、5.50,P<0.05),PCSK9^(-/-)组较肥胖组整体纵向应变和整体圆周应变升高(t=-2.53、-3.37,P<0.05)。电镜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肥胖组心肌超微结构受损,NLRP3及Caspase-1表达较正常组增多(t=12.53、-4.73,P<0.05),PCSK9^(-/-)组心肌超微结构受损明显改善,NLRP3及Caspase-1表达较肥胖组减少(t=-6.23、2.05,P<0.05)。结论超声应变技术较常规心脏超声参数能更敏感地发现PCSK9基因敲除肥胖小鼠心肌功能的改变;PCSK9基因敲除后可能通过抑制NLRP3及Caspase-1表达改善肥胖小鼠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超声检查 心脏 应变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PCSK9基因 基因敲除技术 心肌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