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北部地区晚中生代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与成因探讨
1
作者 王鼎 陈玉明 +3 位作者 谭明赈 胡治鑫 李振生 李全忠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7-963,共17页
与相邻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郯庐断裂带强烈的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相比,巢湖北部(巢北)地区侵入岩分布和发育有限。本文运用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巢北地区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及成因,为晚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提... 与相邻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郯庐断裂带强烈的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相比,巢湖北部(巢北)地区侵入岩分布和发育有限。本文运用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巢北地区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及成因,为晚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制约。巢北花岗斑岩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由15%~30%斑晶(细粒长石、少量石英和黑云母)和70%~85%基质(微粒长石和石英或黑云母)组成。本次获得的巢北花岗斑岩三个结晶年龄为(106.0±3.7)Ma、(103.9±4.4)Ma和(97.1±4.6)Ma,属于早白垩世阿尔布期—晚白垩世塞诺曼期,与郯庐断裂带108~103 Ma高分异A型花岗岩和宁镇地区109~100 Ma埃达克岩同期或稍晚。巢北花岗斑岩为较低分异的S型花岗岩,是加厚的扬子下地壳在相对高温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背景下的远场弧后弱拉张环境。巢北花岗斑岩Sr/Y比值的降低以及宁镇地区埃达克岩约束下扬板块存在阿尔布期岩石圈减薄;同时,郯庐断裂带A型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表明其是岩石圈减薄中的强减薄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古太平洋板块 白垩纪 锆石U-PB年龄 巢湖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昆仑河泥盆纪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4 位作者 陈静 张金明 何皎 金婷婷 李五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90,共20页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昆仑河地区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Hf、Sr同位素研究发现:昆仑河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8~416Ma),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暗色矿物均为黑云母(≤5vol%);为富钠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Na_(2)O/K_(2)O平均值是1.13,A/CNK为1.03~1.10,富集LREE,(La/Yb)_(N)为9.7~28.1,重稀土弱亏损,Y为8.69×10^(-6)~23.4×10^(-6),Yb为0.67×10^(-6)~2.43×10^(-6);Eu具较明显的负异常(Eu/Eu^(*)=0.48~0.86),Rb/Sr比值(0.34~1.12)和Rb/Ba比值(0.18~0.32)较低;(^(87)Sr/^(86)Sr)_(i)为0.7045~0.7083,ε_(Nd)(t)为-4.94~-1.64,t_(DM2)为1.56~1.29Ga;锆石ε_(Hf)(t)值分布在-3.3~2.7之间,t_(DM2)为1.61~1.28Ga;岩浆源于古老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区有地幔物质或源于地幔的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昆仑河地区存在晚志留世(425~422Ma)和早泥盆世(418~416Ma)两期过铝质花岗岩,两者与东昆仑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俯冲岩石圈板片断离、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地壳熔融相关。根据1/25万化探数据做概要分析,该花岗岩分布区显示了较好的Li、Be、Sn等矿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加里东期 东昆仑 昆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晚侏罗世过铝质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的发现: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到陆陆碰撞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太极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张艳 陈崇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7,共19页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是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的重要区域构造事件,它与本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盆和造山作用都密切相关。准确界定洋壳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这三个相互关联地质过程的时空范围是客观认...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是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的重要区域构造事件,它与本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盆和造山作用都密切相关。准确界定洋壳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这三个相互关联地质过程的时空范围是客观认识区域构造演化的前提。然而,这项研究通常难以进行,因为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合适的地质记录。作者在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发现从大洋闭合到陆-陆碰撞相关的过铝质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156±1Ma和155±1Ma,系晚侏罗世岩浆事件产物。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具有较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32~2.13),较低的MgO+FeO T含量(0.96%~3.37%)和FeO T/MgO比值(2.84~5.02),岩矿鉴定表明它们含绢云母等原生和次生高铝矿物,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3.77%~9.65%),结合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在花岗岩的S-I-M-A型分类方案相关地球化学图解投影结果,综合表明它们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具有较低的Rb/Sr(0.35~0.55)、Rb/Ba(0.08~0.26)和Al_(2)O_(3)/TiO_(2)(38.41~61.36)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这两类岩石的岩浆形成温度在837~876℃之间,低于A型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900℃)。两类岩石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Y(5.29×10^(-6)~19.75×10^(-6))、Nb(7.44×10^(-6)~8.50×10^(-6))、Sr(60.6×10^(-6)~154.9×10^(-6))和Yb(0.53×10^(-6)~2.40×10^(-6))含量,具有弧岩浆属性。在Y-Nb图解中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投点在火山弧和同碰撞型花岗岩区域内;在Rb/10-Hf-Ta×3图解中投点在火山弧和碰撞型花岗岩区域内;在R1-R2构造判别图解中样品投点在同碰撞和造山期区域内;在Sr-Yb图解中样品投点在地壳加厚区域内。结合全球典型俯冲岛弧和同碰撞酸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同时期本区域岩浆岩成因,表明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形成于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转换背景,暗示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茨洋闭合和陆-陆碰撞作用有关。流纹岩(La/Yb)N值为6.62~8.77,指示源区起源深度为40~46km,英云闪长玢岩(La/Yb)N值为7.93~13.39,指示源区起源深度为44~55km,表明在156±1Ma~155±1Ma地壳处于持续加厚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从俯冲闭合到陆-陆碰撞的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本文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影响范围到达了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156±1Ma~155±1Ma研究区处于大洋闭合到陆-陆碰撞转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流纹岩 英云闪长玢岩 过铝质 晚侏罗世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 陆-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东风花岗岩及其闪长质包体成因对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启示
4
作者 巫凌放 翟庆国 +4 位作者 胡培远 唐跃 刘一鸣 李金勇 杨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7-2255,共19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锂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演化的复杂过程导致了这些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多样性。暗色包体在花岗岩的形成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对于这... 松潘−甘孜造山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锂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演化的复杂过程导致了这些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多样性。暗色包体在花岗岩的形成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对于这些暗色包体在松潘−甘孜造山带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岩浆系统中Li的贡献目前知之甚少。东风岩体是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典型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11.8±1.0 Ma和210.5±1.1 Ma。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富硅、过铝质,以及低Rb、Rb/Sr和Rb/Ba的特征,且具有明显富集的锆石ε_(Hf)(t)(−10.2~−5.9)、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17~0.7118)及富集的ε_(Nd)(t)(−9.7~−9.3),指示形成于中上地壳杂砂岩部分熔融。闪长质包体具有高Mg、Ca、Cr和Ni的特征,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ε_(Hf)(t)=−9.6~−1.3)和全岩Nd同位素(ε_(Nd)(t)=−9.5~−8.8),以及低放射成因Sr同位素((^(87)Sr/^(86)Sr)i=0.7108~0.7113),指示起源于受软流圈地幔改造的下地壳源区。黑云母花岗岩斜长石斑晶和闪长质包体中斜长石斑晶从核部向边部An值急剧变化,揭示了长英质岩浆和镁铁质岩浆的混合作用。闪长质包体具有低的Li含量(26×10^(−6)~52×10^(−6)),反映松潘−甘孜造山带锂矿成矿物质与下地壳或更深部的地幔物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强过铝质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锂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白云母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孙涛 陈培荣 +2 位作者 周新民 王汝成 王志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8-525,共8页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Na(原子数≥0.10)、Mg(原子数≥0.10)、Al(原子数≥5.20)。次生白云母一般表现为他形、端面不清晰,也可由其他矿物(如黑云母、斜长石)变化而来,说明它形成于亚固相条件;其成分为高Fe(Fe+Mg)值和贫Ti、Na、Mg、Al,由此反映了花岗岩残余岩浆的成分特点。因此,多数次生白云母是岩浆后期—后岩浆期的晚世代白云母,或与岩浆体系有关的水热白云母。根据白云母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讨论,以及研究的5个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337~155Ma),推测赣南和粤北的强过铝质白云母花岗岩很可能是海西—印支运动挤压—逆冲作用使地壳增厚,诱发地壳深熔岩浆上侵结晶形成的;而且这一增厚—深熔—岩浆上侵的过程延续到燕山早期。因此,上述大的时代跨度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存在标志着华南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衔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白云母 显微镜 电子探针 同位素地质年龄 特提斯构造域 太平洋构造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5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耿全如 董国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132.85×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具负铈异常。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La、Nd、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过铝指数图、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_1-R_2图解、Rb-(Y+Nb)和Nb-Y图解均指示曲珍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其定位机制与板片俯冲、碰撞后陆内调整有关。Sr和Nd同位素组成具非常负的ε_(Nd)(t)值(-14.8~-15.4)和非常老的Nd模式年龄,表明其来源可能是古老的上地壳物质,而ε_(Sr)(t)-ε_(Nd)(t)图解也支持其上地壳来源。岩体具有较高^(87)Sr/^(86)Sr初始比值(0.72699~0.73884)特征,据此推断曲珍过铝花岗岩成因是陆壳部分熔融作用产物。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岩石成因 曲珍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西藏过铝花岗岩 被引量:28
7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2-821,共10页
西藏主要过铝花岗岩岩体有61个,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岩石的SiO2=65.7%~79.52%,A/CNK=1.05~2.26,C-norm=1.2~3.1,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属白云母强过铝花岗岩类型,为岩浆成因。岩石具较强的负Eu... 西藏主要过铝花岗岩岩体有61个,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岩石的SiO2=65.7%~79.52%,A/CNK=1.05~2.26,C-norm=1.2~3.1,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属白云母强过铝花岗岩类型,为岩浆成因。岩石具较强的负Eu异常,(87Sr/86Sr)i值较高,为0.72199~0.75513;εNd(t)值较低,为-16.0~-9.6;δ18O值较高,为+8.9‰~+18.79‰;结合La/Sm-La图解,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没有地幔的卷入,为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来源于上地壳。QAP图解、R1-R2图解、Rb-(Y+Nb)图解等均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西藏过铝花岗岩发生在2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岩浆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喜马拉雅过铝花岗岩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而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更可能是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的岩石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构造环境 成因 岩浆源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锆石群型的成因信息 被引量:22
8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3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71,共9页
锆石是西藏过铝花岗岩最重要的副矿物,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和群型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锆石主要在过铝环境条件下,岩浆结晶温度较低时形成,结晶范围... 锆石是西藏过铝花岗岩最重要的副矿物,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和群型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锆石主要在过铝环境条件下,岩浆结晶温度较低时形成,结晶范围为600~900℃,其中冈底斯带结晶温度高于喜马拉雅带。不同构造-岩浆带锆石群型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副矿物 锆石群型 岩石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铝花岗岩的研究动向和进展——兼论西藏过铝花岗岩 被引量:25
9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29,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过铝花岗岩的含义、类型、构造环境以及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并以西藏过铝花岗岩为例 ,阐述和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初步认为西藏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是新特提斯洋关闭后印度板块与... 本文主要讨论了过铝花岗岩的含义、类型、构造环境以及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并以西藏过铝花岗岩为例 ,阐述和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初步认为西藏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是新特提斯洋关闭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果 ,主要属同撞碰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类型 构造环境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副矿物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和钠质斜长石,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副矿物见有26种,副矿物组合主要有6种类型,其中主要为锆石+磷灰石+钛铁矿型,尤以锆石+磷灰石最为常见。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阴极发光图像中,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锆石具有高的Th/U值。西藏过铝花岗岩为岩浆成因,岩浆主要是由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成。副矿物组合曲线图的曲线形态可分为3种成因类型:壳源高铝型、壳源型和壳幔混合源型(壳幔同熔型),主要为壳源高铝型。不同构造岩浆带副矿物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副矿物 岩石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瓦渣钨矿区老君山花岗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8
11
作者 冯佳睿 毛景文 +2 位作者 裴荣富 周振华 杨宗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5-857,共13页
云南省瓦渣钨矿区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东北接触带,属于滇东南-桂西白垩纪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中的组成部分。该矿床与矿区西部大面积分布的老君山第一期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在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岩... 云南省瓦渣钨矿区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东北接触带,属于滇东南-桂西白垩纪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中的组成部分。该矿床与矿区西部大面积分布的老君山第一期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在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系统研究,进而探讨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和动力学背景、岩石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温度和压力。研究表明,与瓦渣钨矿床有关的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形成时代为83.3±1.5Ma,属于晚白垩世,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环境,其源岩为富粘土的泥质来源,其形成温度为875~900℃,压力约为7×108Pa,相当于深度为26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强过铝质 云南瓦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江新胜 赵志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20,共9页
本文从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岩带划分、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的峰期、规模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始于早侏罗世,在中新世达到峰期,且主要集中在20~10Ma;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 本文从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岩带划分、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的峰期、规模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始于早侏罗世,在中新世达到峰期,且主要集中在20~10Ma;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具有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的迁移活动规律;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可划分为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同位素年龄 西藏南部 岩带划分 空间分布 岩浆活动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岩浆记录: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年龄 被引量:73
13
作者 钟长汀 邓晋福 +2 位作者 万渝生 毛德宝 李惠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5-600,共16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带分布着大量S型花岗岩,主要为强过铝花岗岩,少量为偏(亚)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特点是SiO2含量较低(大部分<74%),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Rb/Sr和...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带分布着大量S型花岗岩,主要为强过铝花岗岩,少量为偏(亚)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特点是SiO2含量较低(大部分<74%),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Rb/Sr和Rb/Ba比值较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复杂,如Eu正异常、Eu负异常和Eu异常不明显均出现,具有中等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区S型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且熔融温度较高,来源较深,相当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S型花岗岩,为高温型热造山带产物。通过对该区不同岩体锆石SHRIMP测定,该区S型花岗岩形成年代为1904~1921Ma,该时代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古元古代一次造山作用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花岗岩 岩石化学 SHRIMP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7
14
作者 周刚 张招崇 +6 位作者 罗世宾 何斌 王祥 应立娟 赵华 李爱红 贺永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9-1920,共12页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283Ma。岩石具有低的 SiO_2、CaO、Ba、Sr、Nb、P_2O_5、Al_2O_3/TiO_2比值及高 MgO、FeO^T、Cr、Ni、TiO_2、REE(∑REE=126.8×10^(-6)~218.11×10^(-6))、A/CNK(>1.1)等特征,富集轻稀土((La/Yb)_N=5~11),具有中等的 Eu负异常(δEu=0.52~0.74)。上述特征表明该岩体与典型的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相似。岩石的 Nd 同位素分析表明,其 Nd 初始值变化大(-0.3~-3.5),而其中辉长岩体的 Nd 初始值为5.5。基于上述,我们认为花岗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底侵的玄武岩浆引起的低成熟度碎屑岩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岩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它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属于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在阿勒泰地区早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的界定为阿尔泰乃至中亚造山带的后碰撞花岗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岩石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 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南缘早白垩世青草山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洪 张晖 +6 位作者 李光明 黄瀚霄 肖万峰 游钦 马东方 张海 张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860,共13页
藏北羌塘南缘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青草山花岗岩体由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目前缺乏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来约束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用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1 Ma(MSWD=3.9),... 藏北羌塘南缘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青草山花岗岩体由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目前缺乏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来约束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用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1 Ma(MSWD=3.9),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14.6±1.2 Ma(MSWD=1.1),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含白云母、堇青石,无角闪石,具有富铝(A12O3含量:14.81%~15.86%)、贫钙(CaO含量:1.10%~2.44%)、总碱含量高(K_2O+Na_2O含量:6.86%~8.80%)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0,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1.20%~2.86%),未出现透辉石,表明该岩体为一套强过铝质亚碱性S型花岗岩。(La/Yb)N=3.24~16.20,LREE/HREE=4.37~12.4,在配分曲线上显示左高右低的特征,富集Rb,Th,U,K,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Y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青草山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背景下,上地壳杂砂岩质成分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 羌塘 青草山 S型花岗岩 过铝质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5
16
作者 葛文春 李献华 +2 位作者 李正祥 周汉文 李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 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壳岩石部分熔...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 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与地幔柱起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地壳起源的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有关。这两类新元古代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挤压性构造无关,而与导致 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上升诱发岩石圈伸展的张性构造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地幔柱 新元古代 构造环境 岩石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刘锋 杨富全 +2 位作者 毛景文 柴凤梅 耿新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6-1425,共10页
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新疆阿尔泰阿巴宫岩体位于北阿尔泰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南界;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62.5±3.6Ma(MSDW=1.4),即侵入时代为奥陶纪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 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新疆阿尔泰阿巴宫岩体位于北阿尔泰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南界;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62.5±3.6Ma(MSDW=1.4),即侵入时代为奥陶纪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富钾,Rb、Th、U、La等富集,Ba、Sr、P、Ti、Nb强烈亏损,LREE富集、HREE分馏不明显,较强负铕异常以及铝过饱和特征;铝过饱和指数1.09~1.39,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SP)。综合前人有关阿尔泰造山带发展、演化的研究成果,认为阿巴宫岩体形成于大陆岩浆弧环境,是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锆石SHRIMPU-PB年龄 强过铝质 壳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三叠纪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2
18
作者 叶栩松 廖群安 葛梦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4,共8页
在兴蒙造山带中段的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新拟定了两条近东西向展布的过铝质花岗岩带,单颗粒锆石U-Pb表面年龄为(248.3±7.1)~(238.1±7.4)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套过铝质花岗岩岩性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在兴蒙造山带中段的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新拟定了两条近东西向展布的过铝质花岗岩带,单颗粒锆石U-Pb表面年龄为(248.3±7.1)~(238.1±7.4)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套过铝质花岗岩岩性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岩相学特征上,呈浅灰-灰白色,暗色矿物含量低,部分岩体具淡色花岗岩的特点,并出现白云母和电气石等富铝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属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其高SiO2,低MgO、FeOT、CaO,高K2O及w(K2O)/w(Na2O)的特征,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类似,在主、微量元素的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大部分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结合新近有关该区微古化石、蛇绿岩及花岗岩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兴蒙造山带是一多旋回造山带,三叠纪过铝质花岗岩是晚海西-印支旋回晚期的产物,即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最终的对接时间为三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过铝质 S型花岗岩 锡林浩特 林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中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鉴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Fe0.43Mg0.24Ti0.03Al4.96Si6.50O10(OH)4(交代型白云母)、K1.51Na0.07Fe0.27Mg0.21Ti0.00Al4.98Si6.65O10(OH)4(次生白云母)。根据富城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结合白云母、黑云母稳定曲线及合成花岗岩初融曲线对比分析,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交代型白云母是在花岗岩结晶过程中交代较早晶出的黑云母形成的,其形成温度高于花岗岩熔体的固相线温度(~650℃),故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本文提出根据岩石学宏观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相学微观特征区分花岗岩中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的综合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白云母 次生白云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富城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鹏春 陈广浩 +2 位作者 许德如 贺转利 符巩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湘东北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长三背、大围山和葛藤岭等岩体,同属于九岭岩体的一部分。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SiO2含量变化于60%-72%、CaO为0.6%-3%、Na2O为1.98%-3.72%、K2O为2.95%-4... 湘东北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长三背、大围山和葛藤岭等岩体,同属于九岭岩体的一部分。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SiO2含量变化于60%-72%、CaO为0.6%-3%、Na2O为1.98%-3.72%、K2O为2.95%-4.99%之间,A/CNK〉1.1,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10.5)、Eu负异常明显(δEu=0.37—0.58),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这些特征表明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来源于过铝质熔体,岩石类型上类似于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可能来源于富黑云母的变泥质沉积岩的熔融,如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变质沉积岩等,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可能与陆壳加厚导致的剪切重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过铝质花岗岩 同碰撞 新元古代 湖南省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